“每个人的各自天赋程度不同,本来就是需要正视而不是为此气恼的。”苏韵顺手又指了一下张榷嵘,“再说了,你难道还不知道他向来心直口快,‘狗嘴吐不出象牙’的吗——对吧波比?”
“他改名改了很久了,不要再笑他了!”陈柏杨忍不住笑了出来,随后又赶紧作出一副严肃的表情给好兄弟讨公道。
“唉,怕什么呢,她当年第一次见面就是把我当成了‘汪汪’,我哪里计较得了那么多。”张榷嵘无所谓地摆摆手。
“对不起啊,无端端就发你脾气……”陈柏杨又看向他。
“你最近压力太大了,我理解的,我之前开演唱会时也是这样,而且你这次还想搞新意,那么努力却不被人认可的话……肯定是会不开心的。”张榷嵘认真地说,“而且我也是衰多口,我明明一直都有看你参演的电视剧,进步其实很大很明显。”
“不过呢,再放开一点就好了,特别是我们下一部要接喜剧。”
“那你到时多带带我啊,这种问题还是需要实践的,纸上谈兵不行。”陈柏杨又道。
“得啦,凭我们两个的感情,还用得着说这个?”张榷嵘又把手搂了回去,“到时你也教教我唱歌写曲什么的,听玛丽说这次要合作的女主角是娆梦姐,我可不能表现得太失礼。”
眼看这俩又嬉闹成一团继续去参详演唱会的造型设计了,苏韵登时就向天翻了个白眼:两个孩子气的大小孩凑成一堆,真是五时花六时变,一时一个样。
也亏得今天她在旁边,否则就凭他们两人这样的性格,一个弄不好可就是各自生闷气接着互不理睬的结局——大小孩就这样,一吵起架来,除非当场说破或者有人在旁控场,否则以后就很难拉得下面子来和好,再然后又继续闷在心里王不见王的话,说不定从此便分道扬镳各奔东西。
她才好不容易刚刚通过一部电影和好了曾经分道扬镳的狄姜,可不想以后还得拍一部电影去撮合可能王不见王的陈张。
但愿这一代的双子星在她的插手之下,不会再重复第一代双子星的命运了吧。
八月,继赵氏宣布与真艺呈合作拍摄喜剧片《圣诞快乐》、震撼了不少人的眼球和内心之后,一年一度的香江电影金像奖,又即将在月初的4号举行第三届颁奖典礼。
这种场合向来不是商业片的回合、而是文艺片和剧情片的天下,所以苏韵是一点压力都没有,乐呵呵地准备了礼服首饰,就准备去现场支持一下继续被安排去主办这个颁奖典礼的二哥就算数。
这一次没有吕少龙这座师父级别的大山,陈柏杨是终于邀请到了苏韵作为女伴——虽然说起这个,人们都是说他是苏韵今年的新宠男伴……
对于苏韵这个皮皮虾,一向宣称自己是大男子主义的陈柏杨倒是很双标,丝毫没有介意过这个问题的主从关系。
“其实……也还是有一点点介意的,不过看到不少人都羡慕我,这一点点介意也就烟消云散了,不然别人还得说我一个‘得了便宜还卖乖’。”陈柏杨和苏韵说起了悄悄话。
“你现在不就是这样吗?”苏韵笑着推了他一下,然后又转头将注意力放回了颁奖典礼上:因为去年的最佳女主角获奖者林碧琦在拍完电影后直接退圈,所以这一届的影帝颁奖人,只能邀请了惠青虹这个第一届影后来担任。
而这一届,则是诞生了最年轻的影帝:凭借《垂帘听政》中的精彩表现,以26岁的年龄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梁嘉威。
但荣耀与不幸仿佛总是伴生而来,在金像奖最年轻影帝光环加身的第二日,一封来自台岛当局的警告信,也直接来到了香江人面前:根据台当局规定,凡是参与内陆出品电影或者电影在大陆取景的演员,一律封杀。
冥冥中,历史似乎总是在毫无预警但又无可避免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重现旧时旧事。
时隔八年,苏韵当年的困局,在另一个潜力新星身上再一次上演。
第339章 商议
这个消息一出, 不止是全港娱乐圈,稍有关注时事的港人,都不禁为之震惊了一场。
其实按照“惯例”来说, 台当局因为香江影视界和大陆扯上联系就仿佛被踩到了尾巴一样跳脚,早就已经是全香江人尽皆知的一个点;但这次如此高调迅速地在梁嘉威这个最年轻金像奖影帝获奖的第二天, 就高调又急切地发出警告的,也是第一次。
从前苏韵那次的警告也特别高调, 但至少因为其中牵涉了灾情的问题,所以在高调之余, 也是在最大程度上,给留了一些迂回时间的余地。
总的来说,因着利益相连的关系, 台岛那边对于这种情况, 也还是乐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只要你不是在明面上和他们的“规则”作对, 稍微披层自欺欺人心照不宣的皮, 他们那边也是能让这一笔过去。
例如去年在颁奖季直接一口气斩获第二届香江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美术指导以及最佳新人五项重量级大奖, 号称香江电影新浪潮经典力作的《投奔怒海》, 也是因为这样的敏感因素,从更换导演到更换主演再到整个剧组除了新导演外, 全员使用化名假名出现, 方才是在这样的敏感环境下取得了一个平衡。
但尽管如此, 面对第二年颁奖季的荣耀加身, 许多被更换的演员都还是没有觉得遗憾:虽然获得一个重量级的演技类奖项是艺人生涯里的难得荣耀时刻, 不过在名声和利益面前, 很多人还是只能无奈地选择利益的。
很多人的背后, 都还背着养家的重任——这亦是这个年代里不少人进入娱乐圈的根本原因。
而一旦拍了这个片子, 就是触发了台当局的那个扯淡规定, 先出警告让你写“悔过书”,不肯写的话就直接“封杀”;继而以后无论你参演什么电影,都不准进入台岛的院线——这么一来,谁还敢找你拍戏?
在那些心眼比针尖还小的人面前,谁人的面子、人情都不好用。
当年苏韵地位够高了吧?稳稳当当的佳和准一姐,这还是年纪太小,所以人们不好越过前头那些成年女星直接提她上位的缘故;否则就凭她的成绩,当年的两大电影公司所有女艺人拉个排行榜出来,当年的苏韵也都必然是排在首位。
而前头有着这样的成绩为基础,继续努力发展下去又不走歪路,以后就绝对能称全香江女艺人独一档都不为过。
结果,只是去唐城帮忙赈灾,又不愿承认自己赈灾救人的做法是“错误”的……
要不是有着上头那位的遗留意志和手书赞语保了一下,别说是三年,三十年都别想解封。
后续苏韵“自觉”地隐退三年暂避风头,现在拍片子只要一有大陆取景也是直接不联系台岛、主要盯着香江本土市场、东南亚市场以及海外市场宣发,好歹亦算是取得了如《投奔怒海》那样的平衡之道。
只是令人没有想到,苏韵这个刺头的事迹才堪堪过去八年,转头又来了一个认死理的刺头——面对来自台岛的警告,梁嘉威亦是和苏韵当年一样,拒绝“悔过”。
很快,得到了这个消息的台岛,立刻就宣布了后续的政策:凡是有“梁嘉威”这个人出演或参与制作的影片,一律不准进入台岛院线。
这么多年过去,台岛依然是香江电影的一个异常重要的市场,香江影视界这里除却能打开海外市场的吕少龙、苏韵以及刚刚在海外市场有点起色的陈玄龙之外,这一则来自台岛的封杀,可还真是谁遇上谁怕。
眼看着台岛的跳脚又一次得逞,香江不少影视界人士的内心里,或多或少都有种气恼和无奈的复杂情绪。
“岂有此理!就他们这些人特别钟意管天管地!”作为第三届香江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的主办人员之一,赵励仲自然也是在这几个月里花了很多心力,每部参赛电影都一一看过,最后才和评审团一起定下《垂帘听政》里戏份虽然不算多,但却是把皇帝诠释得入木三分的梁嘉威。
当然,这一个最终决定,也有一定程度上是弥补从前在《天台邮差》的评选里为了避嫌,而没能给梁嘉威一个奖项的因素。
没想到的是,《垂帘听政》都那么有“自知之明”地只在香江本土和大陆那边播了,台岛那边却还是把手伸得那么长,硬是要搞他们想要力捧的潜力新星。
“又不是第一天认识他们了,你那么生气又能如何?”苏韵很是平静地说了一句,“不如努力点想一下,怎样才能解决这件事吧。”
“这种情况甚至比你当年还不好办,毕竟你当年做的事是赈灾,有民众支持度和上头的照拂,而梁嘉威这次却就是实打实的合作。”赵励英当年在赵氏作为预备接班人的时候,也是和拍出这《垂帘听政》系列影片的李学祥导演有所交流过,回想起旧事,自然是忍不住摇了摇头,“李学祥导演也是的,骗梁嘉威去拍戏时,也不想想他以后会遭遇到什么。”
“这就像玛丽说的,你又不是第一日认识他了,老李这个人嘛,一心扑在艺术事业上,还特别认死理,不撞南墙不回头,为了拍这两部《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直接是暗中跑路北上大陆拍戏,为此还花光积蓄成立影业公司、自编自导只为一偿心愿……”比之赵励英这个侄子,当年可以说得上是看着李学祥、楚言等初代赵氏导演一起打江山的赵日赋,长长地叹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