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福晋连忙说道:“额娘的话,儿媳记下了,我们爷跟十四叔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我们爷一向还是关照兄弟的,只怕十四叔被人挑唆,跟我们爷起了隔阂!”
德妃也没有再说什么,很多事情过犹不及,到了这个时候,她愈发不能显出偏心来,没得叫老四对十四更有想法,因此,她只是笑道:“十四是老四的亲弟弟,老四觉得十四做错了事,只管骂,只管打便是!”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四福晋还有什么好说的,只得答应了下来,回去之后就跟四爷说了。四爷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他嗤笑一声:“行了,娘娘的意思,爷也算是明白了,不过,十四那小子,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四爷是经历过当年征讨葛尔丹之事的,准噶尔作乱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事实上,当年朝廷平定三藩的时候,准噶尔就各种不消停了,在这之前,朝廷一直就是通过拉拢分化之类的手段,制衡准噶尔,毕竟,蒙古那边大家其实也不希望头上再多一个作威作福的主子,臣服大清,大清起码不会抢他们的草场,而臣服准噶尔,准噶尔自家就是草原上的狼,狼是要吃人的!所以,即便准噶尔那会儿跟北边的沙俄勾勾搭搭,各种给大清添乱,大清这边也一直等到积累了足够的粮草钱财,恢复了兵力,康熙才大举亲政,要不是期间出了岔子,那一次其实就能毕其功于一役。
所以,这一次策旺阿拉布坦的事情也是一样,朝廷不会这个时候先出兵的,多半就是先警告,然后再传信给蒙古各部,让他们先牵制住准噶尔那边的兵力,然后再去搞明白策旺阿拉布坦的情况,这位年纪不小了,说不定没几天就死了,到时候朝廷完全可以通过扶持他那些儿子分裂准噶尔,就像是当年固始汗过世之后,大清所做的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出兵的事情是真不用着急。
所以,四爷一直很纳闷,这点事情,怎么就搞得康熙中风了,居然还挺严重,这里头肯定有问题啊!只是,越是到了现在,四爷越是要小心谨慎,比如说,私底下找御医打听康熙的身体情况,那肯定是不可以的,这难免叫人觉得他等不及了,心怀不轨。因此,四爷这些日子一直在私底下翻阅各类医书,还问了自家府里的大夫,这中风到底是个什么缘故,之后,他就有了个猜测,那就是康熙是真的老了,在饮食上头也有些不谐,康熙这些年愈发口重起来,即便一直以来还算是节制,但是相比较而言,他的饮食是比较肥腻,加上这些年又颇为纵谷欠,这才导致情绪稍微一上头,就引发了中风。
四爷忽然想起来这几年来御膳的变化,一直以来,御膳都中规中矩,四平八稳,最多就是会根据时令调整菜单,像是什么稀奇的食材,几乎是不会出现在御膳房中的,因为御膳房得考虑到,若是皇帝吃什么新鲜东西吃顺了口,回头想要点菜,却找不到原材料的情况。但是自从老八府里那个钮钴禄氏搞出了一大堆新鲜菜谱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钮钴禄氏那边也很少会用什么稀奇的食材,毕竟,她处在一个半失宠状态,说是侧福晋,跟厨子没什么区别,无非就是身份更高贵一些的厨子,但是,她会大量使用各种香料调料来给菜肴增香增色,让人胃口大开,即便是素菜,也多半会用荤汤提鲜。
虽说宫里一直有每道菜最多不过三口的规矩,但是,康熙多年大权在握,自然愿意让自己吃点顺口的。年纪大的人难免口淡,就喜欢吃点有滋有味的,钮钴禄氏搞出来的那些菜,别的不说,在滋味上头却做得很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的饮食习惯就这样微妙地出现了不少变化。别看每次巡幸热河木兰的时候,康熙依旧还会亲自上场狩猎,但是在那里的狩猎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围场里头的猎物多半都是圈养的,再加上还有人暗中帮著作弊,康熙自然是百发百中,次次满载而归,但实际上,四爷跟着出去过几次,很容易就知道其中的猫腻,不过就是大家都在演戏罢了。没有足够的运动量,吃得又过于油腻肥厚,康熙体型都有了膨胀的趋势。四爷再想到这些年体型愈发可观的老八老九老十他们,简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这钮钴禄氏的报复还真是润物细无声啊!
虽说有着这样的怀疑,但是四爷并不会跟任何人去说,如今这个局势对于四爷来说,还是非常有利的,最好老八他们也跟着中风暴毙才好,因此,四爷将猜测藏在心里,开始兢兢业业地干起了监国的差事。
这个差事并不好做,康熙就算是如今需要静养,但是你也不能真的让他清心静养了。四爷这些年将康熙的心意揣摩得七七八八,自然知道,像是康熙这样的皇帝,最担心的也就是失去权柄,因此,他每每老老实实将朝堂上的大事都跟康熙汇报一遍,还要询问康熙的意见,让康熙不会觉得自己忙不迭地抢班夺权。
康熙也很吃这一套,他是真担心自个就这么被架空了,他登基的时候不过就是一个稚童,那会儿真是看尽了下面那些权臣的脸色,为了能够亲政,那真的是绞尽脑汁,这才最终掌握了权柄。从那之后,他就知道,帝王不能一日无权,要不然的话,所谓的帝王不过就是个笑话罢了!
如今他身体情况不允许,但是康熙却依旧不能真正放下权柄,事实上,四爷说是监国,但是,紫禁城的侍卫,还有京中各处兵马,依旧掌握在康熙手里,但凡四爷有什么逾矩的地方,康熙拿下这个儿子并不会费太大的力气。
这般一来,难免拖累了康熙养病的速度,康熙心里也是着急,他这身体一天不好,一天就只能在宫中静养,虽说老四对自己还算是恭敬,什么事情都会先听自己的吩咐,但是,时间长了呢?康熙对于朝堂上那些臣子的节操是丝毫都不敢相信,胤礽做了二十年的太子,就有人死心塌地地将胤礽当做是自己的主子,不惜跟自个这个皇帝作对,那会儿起码自个还在盛年呢,可如今呢,自个这个身体状况,再拖个一年半载,老四差不多也就能拿捏住大半臣子了。
有着这样的考虑,在康熙身体勉强好转一些之后,他就开始偶尔召见一些近臣了。四爷看在眼里,也不阻止,这个时候,他是真觉得自家这个汗阿玛有些不知道轻重,他如今的关键就是养好身体,一个连最基本的仪容都无法保证的皇帝能上朝吗?行走不方便可以让人抬过去,但是,说话都说不清楚,那难免要被下面的臣子轻视。别以为身为皇帝,下面的人一定就会服从你,汉臣或许还好,他们在清兵入关之后,就多半被打断了脊梁,如今连口头威风都不敢逞了,但是八旗那些大爷,可不是什么忠君爱国的好奴才。这也是有根子在的,满清当年就是八王议政制度,先帝能够登基,其实就是这些八旗旗主之间的妥协,与其让自己的政敌占了便宜,不如联手立个傀儡。多尔衮在排除异己上做得很好,很是削弱了那几个铁帽子王的实力,但是他英年早逝,算是让顺治占了便宜。结果顺治也活得不长,轮到康熙做皇帝,又被几个辅政大臣搞得灰头土脸。总之,但凡是皇帝弱势,那么,八旗这些人定然是会蹦出来表现自己的存在感的,康熙要是一心想要折腾,那么难免就叫这些八旗贵族占了便宜。
四爷倒不是没有孝心,但是在这种时候,孝心是要往后放一放的,尤其,你自以为自己尽了孝心,放到康熙那里,只会觉得你不忠不孝。这是立场问题,根本没法改变。所以,如今看着康熙在那里透支自己的身体,四爷也只能是看着,对此不会多做什么,甚至还会在监国的时候主动询问,是否有人要去给万岁爷请安。
当然有人要去,毕竟,四爷如今的地位开始稳固,老八他们那一伙人自然是不肯就这么安分下来,一边给四爷捣乱,一边就想要到康熙那里进谗言。老八知道自己遭了老爷子的厌恶,就让别人过去。十四也是个蠢的,真跑到康熙那里主动请缨,结果被康熙三言两语给打发了,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去。
策旺阿拉布坦那里,如今就按照四爷的策略慢慢进行的,策旺阿拉布坦年纪不小了,拖个几年,也能省掉大清许多麻烦,因此,四爷不过就是在跟康熙商讨了一番之后,拟了几道赐婚的旨意,康熙也是狠人,又从孙女里头挑了好几个赐婚给了蒙古各部,然后又命人去蒙古那边挑拨离间,主要针对的就是策旺阿拉布坦的几个儿子,策旺阿拉布坦看好的继承人是策零,但是,他又不是只有一个儿子,这些儿子能甘心放弃继承权,老老实实为策零驱使?所以,只需要允许他这几个儿子继承一部分草场,那么,自然而然的,准噶尔那边内部就会分裂。
对于四爷这番操作,康熙也是赞成的,这年头打仗是真的不划算,西an那边不比其他地方,高原气候与平原相差很大,想要适应,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大军过去,光是要适应那里的气候就需要相当长时间,就这样,也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因为水土不服死在那里。另外,后勤辎重也是个问题,在平原上运输粮食辎重就得冒着额外耗费一半的风险,要是将这些送上高原,那么,路途上的损耗起码要七八成,谁也不知道这一战要持续多长时间,别一番折腾之下,直接将朝廷给打穷了。所以,如果能够用盘外招解决,那就尽量不要打仗,就算是要打,也不能在高原上打,大清实在是太吃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