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瑜却从来不缺这些,天气冷了之后,她就懒得继续住在京城了,直接就搬到了温泉庄子上,柳芾自然也跟了过去。理国公府也有温泉庄子,但是,他几乎就没去过,那里以前是老理国公养老的地方,战场上下来的人,身上总有一些伤痛,温泉是个疗养的好地方,所以,taion皇帝当年将整座汤山收入囊中,然后选取了其中一部分温泉庄子,赐给了那些功高的权贵,其他的差不多都被皇子宗亲给分掉了。不过这些年来,坏了事的宗室也不少,所以,风瑜出嫁的时候,就捞到了一个温泉庄子。
干元帝很少来温泉行宫,因为这边着实比较冷清,山下是一大片的农庄,相当一部分其实是皇庄,主要是为了引温泉水来种植反季节蔬果,如此宫里即便是冬天也能轻易吃到新鲜的蔬果,干元帝喜欢热闹,对于田园风光可没太多兴趣,因此,在来过一次温泉行宫之后,对这里就兴趣寥寥,横竖宫里都有地炕,冻着谁也冻不着他。干元帝不来,自然那些权贵也来得少,也就是一些年长的会过来休养一下身体,其他的温泉庄子,如今多半都沦为了农庄,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风瑜带着一大堆人乌泱泱地跑到温泉庄子,也是为了躲麻烦。之前甄妃有孕升了位份,前一阵子生下了一个皇子,干元帝龙颜大悦,给这个儿子取名为徒景钰,然后刚刚晋封也没几个月的甄妃又被加了封号,如今已经是珍妃了,虽说听起来没什么区别,但是,有封号跟没封号完全是两回事。
除此之外,甄家那边也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原本甄家管着的是金陵织造,如今更是直接兼管江南盐政,这可是个肥差。自从汉武帝盐铁专营以来,盐税就是历朝历代税收来源的大头,只要拿到盐引,那么就相当于躺着赚钱了。毕竟,不管是什么人,这盐是少不了的。
大齐的盐税主要来源一个是江南,还有一个就是西北,像是关中这边,大多数时候吃的还是西北那边的青盐,那里实在是太得天独厚,随便一铲子,就能挖到一大坨盐,都不用如何加工,就算得上是精盐了。至于说西南那边的井盐,其实都是当地自个消化了,毕竟交通不方便,将那边的井盐运出来,这个成本可就太高了。何况,那边生活的还有许多是土人,所以,那边虽说也有盐税,但是其实对于朝廷来说,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甄应嘉掌握了江南的盐政,可以说,朝廷财政的相当一部分就落到了甄应嘉手里。一时间,不知道多少人眼红起来。当初元后那般受干元帝看重,元后的娘家也没得到这些好处啊!尤其,自从老太傅去世之后,谢家差不多就退出了朝堂,固然谢家身上有个因为元后而封的爵位,但是在朝堂上却没了影响力。可是甄家呢,出了个宠妃,居然落下了这么大的好处,顿时,一些投机分子只觉眼睛一亮。干元帝如今还在盛年,他自个也是先帝时候排行靠后的皇子,所以,这么一算,珍妃所出的皇子也很有机会啊!
当然,徒景钰如今年龄还小,谁也不知道他能不能长成,但是,珍妃如今年纪也不大,以她的盛宠,能生一个,就能生第二个乃至第三个,所以,一时间,珍妃乃至背后的甄家都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风瑜之所以想要避开,就是因为甄家居然也跟理国公府搭上了关系,柳侯爷态度暧昧,柳芳这个世子暂时也没有上船的意思,但是柳英却是跟甄家人走得很近,已经谋了个江南那边的官职,来年就要去上任。理国公府那边为了这事大张旗鼓地请客,为了避开这事,风瑜跟柳芾商议了一番,干脆一点,趁着这个机会表达公主府跟理国公府分道扬镳的态度。
效果很显著,据说听说公主驸马在接到帖子之后就开始命人收拾行李,第二天就去了温泉庄子的消息后,柳侯爷直接砸了最喜欢的一只汝窑的茶盏。
而在宫里,干元帝听说了这个消息,神情却是有些意味不明起来。
第169章 我在红楼当公主40
任谁前脚刚得了个儿子,觉得自己雄风依旧,还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结果就发现,下面那些臣子已经准备拥立幼主了,干元帝又不是什么糊涂人,心里没想法才怪!甚至,干元帝心里头还对太子生出了一点怜惜之心。干元帝很明白,那些人之所以投机,不是因为太子不好,而是因为他们之前没来得及上船,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也是当年吕不韦开了个坏头,搞了个奇货可居的说法,以至于到了后来,许多在政治上有点野心的,都会觉得从龙夺嫡是个捷径。只要赌对了,那就是一本万利。就算是错了,实际上也未必就满盘皆输,实际上历朝历代,真正会对夺嫡失败者赶尽杀绝的其实不多,很多时候,倒霉的是夺嫡的皇子,最多加上他们的近亲什么的,牵连并不会太广。
干元帝自个也熟读史书,甚至都不需要再往上,先帝时候,他那位太子兄长何其受宠,先帝简直是将路都铺平了,最后呢,太子居然在赈灾的时候染病死了。先帝之所以后来将一干夺嫡的儿子杀的杀,关的关,也是因为发现太子的死,其实背后也有有心人的推动,别的不说,太子出行,甚至还有两个御医随行,一切保护工作都做得很好,太子自来身体也很好,那次的瘟疫,本身也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毛病,只要医药足够,多半都能救回来,之所以先帝允许太子代自己出巡赈灾,也是因为那次的灾情其实没那么严重,所谓的瘟疫也就是局限在小范围内,发现的时候,就已经将得了疫病的人给封锁了起来,太子就算是再傻,也不会真的亲身犯险,跑到有疫病的地方,结果呢,偏偏太子就得上了。
干元帝对这个太子兄长还是有一定印象的,这位是真的被一帮大儒教导出来的好人,温文尔雅,为人宽仁,那真的是个好人,自己那时候母妃失宠,自己也就是个小透明皇子,小时候有一次受了欺负,被先太子遇上了,他还将自己带到东宫好生抚慰,又送了自己不少东西,可惜啊,好人不长命!先太子就是太好了,以至于大家对太子都没什么敬畏之心。先帝虽说看重先太子,但是对先太子的宽仁也多有微词,毕竟做皇帝的人,一味宽仁,可不是什么好事。像是宋朝的仁宗赵祯,这位宽仁到当皇帝都能唾面自干,结果他得了什么好下场?好不容易生了儿子,结果都夭折了,活下来的女儿本来都跟夫家和离了,就因为那些大臣几句话,又让两人复婚,结果仁宗活着的时候还好,仁宗一死,继位的英宗就翻了脸,他原本是因为曾经被仁宗收养为养子,才得以继承皇位,但是他也搞了一出大礼议出来,不认仁宗,而是要奉自个生父为父皇,对仁宗尚且如此,对福康公主自然更没什么好说的,要福康公主不能因为自身的身份放弃孝道,让她以儿媳妇的身份侍奉夫家,当年都闹翻成那个样子了,如今看着公主没了靠山,李家人还有什么顾忌呢?福康公主被夫家虐待,以至于衣服被子上都是虱子,冷得不行不得不自己烧火取暖,结果将自己烫伤,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抑郁而亡。换做是汉唐时节,这等驸马,早被皇帝将一家子砍得干干净净,最后李玮居然仅仅是被贬官,后来还遇赦回京,加官进爵!大概除了那些亡国公主,少有公主能比这位福康公主憋屈郁闷了。
如今干元帝难免将对先太子的一些感情代入到了徒景辰身上。实际上,若是先太子顺利登基,以他的性格,说不定这朝堂上真的是“众正盈朝”了,起码大臣宗室日子都好过,但是,即便是先太子这样的好人,依旧有许多人怀有不臣之心,这才导致了先太子的死亡。徒景辰是干元帝一手教养大的,他性子可不像是当年先太子那般,其实对于下面的大臣是一直存着审慎态度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原本就是站在东宫立场的人还好说,其他那些人,自然觉得太子不符合他们对下一任皇帝的要求,所以自然想要另起炉灶。
之前虽说徒景平、徒景宁他们也不安分老实,但是干元帝冷眼看着,这几个儿子其实翻不出什么大的风浪来,他们甚至一直没抓住重点。但是如今发现居然有不少人悄悄瞄上了刚出生没多久的徒景钰,干元帝顿时就明白这些人是在打什么主意了!
干元帝并不昏聩,他对珍妃更多的是见色起意,感情肯定是有一些的,但是要说会为了珍妃废储,起码到目前位置,干元帝还没这个心思!另外就是,干元帝也不觉得甄家有这样的野心,干元帝做了这么多年皇帝,有的时候甚至是有些自负的,珍妃就是个小女人,只知道依附自己,奉承自己,她能有什么想法。至于甄家,要不是自己,甄家又算得了什么,因此,干元帝如今的想法很简单,他想要借着这个机会,看看朝堂上有多少人就想着投机取巧,还有就是,希望借此再给徒景辰上一堂课,好好磨砺一下。
因此,对于外头的这些事情,干元帝只当做什么都不知道,无非就是一帮见风使舵的奉承宠妃罢了。这也给了许多人一个错误的信号,大家见干元帝没什么反应,虽说不至于愈发变本加厉,但是背地里各种小动作也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