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嬷嬷在风瑜这里一直很佛系,毕竟,她以前是真的无欲无求,如今却不一样了,干元帝毕竟是皇帝,对于她们这些老人固然有些照顾,但是终究不可能到处妥帖,她不像是孙嬷嬷,家里子孙环绕,只需要借着一个奉圣夫人的名头,就足够了,可是她这样没有丈夫,没有儿女的老寡妇,就算是有个诰命,回了夫家,也只有被吃干抹净的下场。而只要她还活着,干元帝问起来,也只会以为她被宗族荣养而已。所以,赵嬷嬷宁可一直以一个女官的身份留在宫里,也不愿意回到宗族。
但是风瑜如今给了她另一个可能,那就是,她不需要立女户,借助于公主府的威势,她就可以堂堂正正收养几个孩子,做一个老封君,享受天伦之乐。所以,赵嬷嬷如今也变得积极了不少,她在宫里时间很长,虽说一直比较低调,但是,知道的事情并不少,如今六礼已经走了一半,钦天监那边也已经将黄道吉日定下来了,选的是九月下旬,这会儿天气正好不冷不热,举行婚礼不会怎么受罪。赵嬷嬷悄悄跟风瑜说了一些内务府准备嫁妆的猫腻,比如说,用以前那些去世公主的家具重新刷漆,充作是新的家具什么的,事实上,对于那些不得宠的公主,他们素来都是这么做的,即便是对于得宠的公主,他们也会暗中扣下相当一部分好木料,然后用旧家具翻新代替。别说是对公主了,他们平常给宫里修房子就是这么干的。你听到内务府说什么地方报修,然后告诉你要多少多少钱,实际上,那些报修的地方大半东西都是能用的,他给你的是全部换新的需要的花销,实际上,他们最多是翻新一样,再刷一层漆就行。
赵嬷嬷悄悄提醒了一下之后,风瑜就直接找了徒景辰,借了东宫的人去内务府监工,挑出了几样旧货之后,内务府那边就明白,要是回头再出了纰漏,那么他们不光是这次要吃不了兜着走,只怕之前的事情也要被翻出来,因此,一个个一下子老实了许多。
徒景辰知道之后,愈发对内务府不满起来,干元帝觉得只要内务府伺候得好,那么贪一点也没什么,但是,徒景辰想着,内务府这些人什么都要贪,何止是贪一点,一个个只怕都将皇家的钱揣到自家兜里去了,简直是无耻!
不过,徒景辰也知道,他这个身份,真不好对内务府发作,毕竟,就像是一个家里,做少爷的可以随便发作一个奴婢,但是却不能随便处置一个管家,因为管家本质上来说是老爷的人。对于内务府来说,虽说皇帝皇后太子乃至是那些妃嫔都算是主子,但是真正的主子也只有皇帝一个,所以,只要干元帝不想对内务府下手,那么徒景辰再觉得内务府不靠谱,他也只能是ren着。
面对嫁人这种事情,风瑜可没有一般少女的羞涩,毕竟这种事情经历实在是太多了,她更期盼的,其实是出了宫之后,许多事情会更加方便,作为公主,她几乎算得上是一众公主中最自由的一个了,但是能出宫的次数也很有限。徒景辰就更悲催了,他算是一帮年长皇子中最不自由的一个,平常就算是休沐日,没有干元帝的允许,他也只能是留在东宫。
如今好几个皇子都封王开府了,虽说封的都只是郡王,但是什么时候加封,也不过就是看干元帝的心情!开府的皇子想要做事可比困在东宫的太子容易的多。而风瑜出宫之后,给柳芾一个东宫的闲职,柳芾就可以经常进宫,一些事情,就可以通过风瑜来进行操作。
不过,这个想法,风瑜也没跟徒景辰细说,徒景辰虽说如今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处境并不是那么美妙,但是干元帝的态度还是给了他相当的信心,因此,徒景辰如今也没想着结党营私什么的,对于在宫外如何经营,一时半会儿还没起这个心思。
可惜的是,许多事情都是被逼出来的,徒景辰觉得自己不需要,但是,其他人却已经开始暗搓搓准备搞事了。
第167章 我在红楼当公主38
风瑜觉得自己出宫,对于徒景辰是一个助力,其他人自然也知道。尤其,风瑜下嫁的是理国公府,理国公府在军中还是有着一定势力的,像是现在,理国公府的世子柳芳,就在五城兵马司任职,而京中,正儿八经的兵马,无非就是京营,还有五城兵马司,加上宫中宿卫,经营节度使是贾代善,这位儿子跟太子是连襟,本来就算是太子一党,如今连五城兵马司也跟太子扯上关系了,岂不是说,京城的兵马大半都在东宫的控制之下?
哪怕东宫没这个心思,这对几个有志于夺嫡的皇子来说,依旧是不可接受的,原本宫里几个年长的皇子或多或少都与勋贵有些关系,开国时候,伯爵以上的爵位都封了三位数,像是什么子爵还有什么云骑尉,一等将军之类的爵位更是分了一堆,当然,这里头爵位比较低的传上两代也就到头了,他们自个还当自家是勋贵,实际上,他们就算身上还有官职,但是也算是被踢出勋贵的行列了。没法科举晋身,又没有打仗的机会,也只能趁着如今在军中还有些影响力,搞点投机站队的事情了。
所以,无论是徒景平还是徒景宁,乃至更小一点的徒景泽和徒景霖他们,如今或多或少,身边都有了一些人手,像是徒景泽和徒景霖倒是暂时没生出夺嫡的心思,但是,手里有人,总归将来能沾到一些便宜。
对于几个儿子的作,干元帝也是睁只眼闭只眼,说白了,真要是一帮儿子都站在太子那边,坐不住的就是干元帝了。这种事情,原本就是帝王心术,而且,就算是干元帝最疼爱的是徒景辰这个太子,但是对于其他儿子,也不是毫无父子亲情,几个儿子想要折腾,就让他们折腾吧,太子不是什么狠辣无情的,不会对兄弟没事痛下黑手,回头他们做得过分了,敲打一下,等到太子登基的时候再施恩,然后兄弟和睦,岂不是更好?
屁股决定脑袋,干元帝一厢情愿地觉得一帮儿子将来可能都要争得狗脑子都打出来的情况下还能兄友弟恭,但是,对于徒景辰来说,这其实就是干元帝对他的一个考验乃至是警告,就像是在跟他说,随时都有人可以取代他一样,这也让徒景辰自然很难放松下来。
徒景辰以前的时候,觉得皇宫就是自己的家,如今他已经能够体会到,皇宫其实只是父皇的家,而他,却是如同囚徒一般,身边伺候的人,看似是奴婢,其实也能算作是狱卒,这些人在面对自己与父皇的时候,多半更会忠心父皇。别的不说,东宫的几个太监总管都是大明宫出来的,算是梁忠的徒子徒孙,自己这边有什么静,谁能保证他们不会立刻去大明宫禀报呢?
徒景辰面上依旧如同从前一般,实际上比起从前,他的城府可要深多了。他如今唯一能信得过的就是风瑜这个妹妹,连太子妃他都未必信得过,因为太子妃在自己和家族之间,未必一定会选择自己,甚至,在孩子和自己之间,也未必会选择自己,而风瑜却不一样,风瑜的利益与徒景辰是一致的,一旦徒景辰失败,那么风瑜这个嫡公主就要被打落尘埃,她未必会死,但是只怕会比死都难受。
所以,对于风瑜的婚事,徒景辰这个兄长还是很上心的,他从大明宫回来之后,先去后院看了一下自个儿子,然后就问太子妃:“过些日子,就要给妹妹添妆了,你回头再去库房看看,有什么合适的,就给她添进去!”
太子妃抿嘴一笑:“知道殿下疼爱妹妹,我啊,早就准备好了!不过,也未必要添妆的时候添进去,毕竟,上头还有父皇和各位娘娘呢,总得掂量着点,所以,咱们不如私底下送到倚云阁去,做妹妹的私房压箱底,岂不是更好?”
徒景辰听了,脸上露出了一个笑来,说道:“还是你考虑得周全!摆件首饰什么的就算了,这些妹妹也不缺,庄子铺子什么的,也不好给,东宫账上如今还有多少银子,回头支一笔钱,送过去给妹妹压箱!”
徒景辰其实不是很缺钱,元后留下来的产业,差不多都是给了徒景辰,每年都有不错的收益,毕竟,干元帝对徒景辰看得很重,一开始内务府代管的时候,也不敢随便下手,后来被元后身边的人接手,自然更是要为徒景辰这个小主子考虑。而且,作为太子,也是有俸禄的,大齐宗室的规矩,亲王俸禄一万两,郡王五千两,而东宫太子,俸禄就是两万两,另外,东宫明面上的支出其实都是从内务府走的,甚至有些走的是干元帝的份例。所以,东宫的支出,大多数是给下头人的赏赐,还有三节两寿的时候需要准备的礼物,因此,每年其实还是有不少盈余的。
太子妃也不是什么小气的人,张家也是大家,说白了,所谓的耕读人家,地方上都是大地主,另外也会掺和一些商业上的事情,所以,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实际上经济情况一般都还算是不错。太子妃也明白,东宫与风瑜算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要是对亲妹妹都舍不得,那么跟着太子的那些人都会觉得太子刻薄寡恩,难免离心离德。何况若是太子顺利登基,那点银子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