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是干元帝意识到如今的勋贵已经尾大不掉,以前还得指望他们打仗,因此得将人抬得高高的,但是如今呢,不需要这么多的勋贵武将了,所以,干元帝需要降低这些勋贵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事实上,如果按照红楼主时空的剧情,干元帝做得很成功,立一个原本跟勋贵没什么纠葛的太子,又从勋贵里头挑几个识相跟后宫没什么勾搭的,将他们绑定在太子身上,然后,太子如果能够上位,其他那些站错了队的自然之后就要被清算,如果太子没能顺利上位,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勋贵也会消耗掉大量的力量,等到决出胜利者的时候,这些勋贵在朝堂上也就没有太多话语权了!
干元帝就是拿着儿子下场玩斗兽的,反正儿子挺多,就算是徒景辰是目前他最喜欢的这个,但是比起去除对皇权的威胁,舍弃一个儿子根本算不上什么!
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风瑜对干元帝自然不会有什么孺慕敬畏之心,做皇帝的人,格局也就是这么点大,实在是算不上什么。风瑜见过的皇帝很多,这种玩弄权谋的人也见过,干元帝在里头也算不上太厉害的那种,何况,这位这般搞,就不怕自己也被人推下场吗?
干元帝这种人,最爱的只有自己,其他人都是可以利用的对象,所以,风瑜也觉得干元帝是可以被利用的对象,大家互相利用,谁也别看不起谁,这样最好不过。当然,暂时来说,风瑜如今还没太多利用价值,至于干元帝,他对风瑜来说,目前就是个可以给自己提供庇护和一定方便的工具人,起码可以让她先接触到剧情里的一部分人物。
事实上,徒景辰比风瑜更早接触到这些人。徒景辰之前就完成了启蒙,已经读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四书了,如今就该正儿八经进学,因此,干元帝表示,要给徒景辰还有几个年龄差不多的皇子选伴读。其他皇子选伴读都有自己生母养母做主,一般选择的就是各个妃嫔的娘家人,如今需要跟徒景辰一起选伴读的就是徒景宁和徒景泽。徒景宁的伴读就是丽妃选的娘家侄子,丽妃出身宣平侯府,娘家颇为兴盛,别说是选两个伴读了,再多选两个也丝毫没有压力。她跟干元帝一说,这事也就成了。至于徒景泽,就比较尴尬了,恪嫔出身一般,她其实是犯官之后,家里获罪,被没入宫中为奴,然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就被干元帝看中了,毕竟,恪嫔是生得真的美貌非常,叫人见而生怜,但是因为出生的缘故,即便是生了儿子,被晋封为嫔,娘家也没有因此被赦免,还给了个恪字做封号,因此,她在宫里一向是谨小慎微,如今要给儿子选伴读,说是让她自己做主,她能做什么主,娘家没人,最后只能想办法联系上了外家,让外家帮忙。结果她外家也落魄了,最后竟是破罐子破摔,直接私底下拿两个皇子伴读的名额做了交易,毕竟,对于一些如今开始落魄的人家,弄个皇子伴读还是有一定好处的,别的不说,起码孩子能接受到很好的教育。另外就是,四皇子虽说不得宠,但是终究是皇子,以后起码也是个郡王,有着伴读的交情,将来在王府混个差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干元帝对此压根不关心,反倒是大张旗鼓地在勋贵乃至朝中重臣家中选择年龄身份合适的子弟给徒景辰做伴读。一般的皇子只能有两个伴读,而作为太子,就能有四个伴读,干元帝一直以来表现得对太子极为宠爱器重,因此,给太子做伴读的差事,很多人那是趋之若鹜。不过,真正想要得到这个差事,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对于真正地位比较高的人家,太子伴读这个差事就有些鸡肋,因为他们其实没必要站队,另外就是,给太子哪怕是给皇子做伴读,对于小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好差事。大多数皇子都很上进,但是也有那种烂泥糊不上墙的,像是先帝有个兄弟,他生母早逝,自个也是个混不吝的,对读书什么的根本没什么兴趣,所以,仗着生母走得早,养母也不管他,一直拖到七岁才进学,这也就罢了,他上学之后就摆明了在划水摆烂,反正皇子读书不好,打的都是伴读,所以,给他做伴读的两个人后来恨不得哭着喊着不肯去上学,在家撒泼打滚耍赖那叫一个无所不用其极,最后这事惊动了taion,taion无奈之下,先是将儿子揍了一顿,见他死猪不怕开水烫,也只能是无可奈何,毕竟,皇家其实真的不希望所有皇子太出息,皇位就一个,这会儿又不像是汉朝那会儿一样,皇子能封诸侯王,直接打发到封地上去,所以皇子总该有点能力,才不至于到了封地上之后过分胡作非为。但是,如今皇子之中,能参政的从来都是少数,一朝天子尚且一朝臣,比起用可能对自己有威胁的兄弟,还不如将位置留给儿子,所以如今宗室虽说不至于是当猪养,但是太出息的确也是挺让人头疼的。所以,最终那个皇子继续咸鱼摆烂,他的伴读后来也不用因为皇子本身被迁怒了,不过,他们也没捞到什么好就是了。毕竟对于皇家来说,只有皇家嫌弃你的,哪有你嫌弃皇家的道理。
像是现在,荣国府那边,贾赦就在鬼哭狼嚎,他是真的不想做伴读,贾代an其实也不想让儿子做伴读,可惜的是,干元帝已经给贾代an传了话,荣国府必须出一个伴读,贾代an还能怎么办呢,家里就贾赦年龄合适,所以,也只能是他了!
第133章 我在红楼当公主4
贾赦的出生其实没什么阴谋,不管在什么时代,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儿子并非什么稀罕的事情。而且,感情这玩意是需要培养的,贾赦生下来就养在老荣国公夫妇身边,史氏难得能见到一次。这年头,大户人家都是让乳母喂养孩子,史氏又不喂,又没机会养,贾赦跟这个生母能亲近才怪!
所谓隔代亲,贾代an从小是被摔摔打打地养大的,毕竟,贾源贾演兄弟两个最初也就是乡下的小地主,就是那中节衣缩食,除了过年和农忙的时候舍得吃点干得,平常都在省吃俭用,就为了多买几亩地壮大家业的那中。他们还处在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若是没有遇上王朝末年,天下大乱的话,他们会在积攒一笔钱之后,供子弟上学,求取一个功名,那么只是秀才,也足够有一定免税的名额,若是是个举人,家里再出点钱,都能在地方上谋取一个官身了。这也是许多小地主向大地主转型的关键,毕竟,在这个官本位的地方,没个官身,根本保不住多少土地!
但是偏偏就是天下大乱了,他们这样的小地主抗风险能力其实也很小,官府横征暴敛,普通百姓根本榨不出什么油水来,所以,他们这些没靠山的小地主就成了被搜刮的对象,几次下来,真的就要精穷了!本来大家还能ren,结果又遇上了打了败仗的溃兵,在村里搜刮,以为他们家还有油水,结果最后只找出半袋还没来得及脱壳的稻子,就觉得他们藏私,结果兄弟两个的祖母就因为头上一根包银的簪子,就被一脚踹在了心口,他们亲爹被怀疑藏了粮食,也被打得半死,最后连亲妈都被糟蹋了……
兄弟两个那时候年龄已经不小了,他们是听了家里的话,带着仅存的粮食准备藏起来的,结果回来的时候,就发现家里只剩下爹还剩了半口气,倒不是他们娘讲什么贞烈,而是她在挣扎中直接被掐断了脖子。同样遭遇的还有村里其他人家,村子里都是姓贾的,往上数都是一个祖宗,兄弟两个悲愤之下,干脆就鼓动着被抢光了粮食的村里人加入了造反的行列。
贾源和贾演那时候就是半大的小子,一开始就跟了已经有了一定气候的徒家的队伍,那会儿taiu都已经算是一地诸侯了,他们开始地位低微,不过就是混了个队正,但是他们一直以来运气都还算是不错,加上身边都是贾家的族人,还算是同心协力,因此,不过是十几年的时间,就已经成了将军,等到taiu称帝的时候,他们刚开始是被封了侯,后来taion一统天下,迁都长安,兄弟两个这才成了荣国公和宁国公,甚至是后来居上,算得上是八公之首。毕竟一门二公,谁家也没这样的事情。
贾代化、贾代an出生的时候,天下还乱着呢,那会儿谁也不知道要乱多长时间,所以,贾代化、贾代an稍微懂事一点,就开始学战场上的功夫,贾源和贾演兄弟两个是野路子,有了孩子之后,还找人给孩子教授兵法,等到十多岁的时候,就先是作为两人的亲兵跟着上战场,然后就是做军中先锋,慢慢开始独当一面。
对于老国公夫人来说,自己肚子里头爬出来的亲儿子从小就是战场上杀出来的,反倒是一帮庶子可以在家享受荣华富贵,因此,老夫人心里头一直有想法,因此,等到贾代an成婚之后,老夫人就将那些庶子也安排了婚事,然后给分了出去。贾源在这中事情上,还真是没办法,毕竟,他是真对不住自个媳妇,那会儿他在外领兵,媳妇在家整日里心惊胆战,媳妇不能随军,反倒是小妾可以跟着,生了孩子再将孩子送回来,也就是说,媳妇在家还得帮着养庶子,所以,媳妇要分家,他也默认了下来。
总之,贾赦出生之后,老夫人觉得,自家两代人都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轮到自家乖孙,还不能好好享福吗?可以说,出于这样的补偿心里,老夫人对贾赦极为溺爱,在这样的情况下,贾赦自然不乐意去做什么伴读。他自个在家都不喜欢读书,结果还要跑到宫里去读书,以后再也不可能睡懒觉,学业不好,还要挨揍,贾赦能乐意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