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倒还挺风调雨顺的,算是个丰收之年。
顺治五年(公元1650年),堪堪满了12岁的苏清之,突然记起马铃薯是在这一年传入华夏的。只是由于当时的清政府并不很重视,因此马铃薯并没有大面积的种植。
想起这点,苏清之直接招来农官(管理农事的官员),详细询问此时大清百姓种植了哪些高产农作物。
红薯,一年生|高产草木植物,明朝万历年间传入华夏。玉米同样如此,也是明朝时期传入华夏的。但不知道是不是,大清是游牧民族过渡成农耕,对于农事方面并不怎么了解。
虽说由于皇太极到现在还没有死的缘故,并没有发生历史上圈地养马,糟蹋了不少良田的事,但是吧,从明朝皇室手中继承来的农庄,是拿来养殖奇珍异兽以及花卉的,很少种植粮食。
而苏清之呢,由于年龄小,需要专注学习,所以注意力就没放在农耕上面。私心想着,即使垂帘听政的哲哲再怎么不懂,也该清楚农耕时代,高产农作物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结果
苏清之高看了哲哲,高看了作为辅臣的多尔衮等人,根本就不在意地里种的是什么庄稼,只要每年有税收就成。
这样的事情,让后知后觉好几年的苏清之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毕竟吧,苏清之也是后知后觉到现在才发现。不过苏清之还小嘛,才十二岁,更是建国初期,一切都当算作在打地基。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不牢固,再高的大楼都有崩塌的可能。
苏清之现在,需要做的便是将大清的地基打牢固。
总之闲话莫谈,了解到大清百姓种植的都是一些产量并不怎么高,常规性的农作物,苏清之直接安排人手,从跑来大清经商的西洋人手中,购买了大量的马铃薯、红薯、玉米等农作物,并命农官将购买来的马铃薯、红薯、玉米等农作物分批在皇庄种下。
能担任农官,都是上了年龄,有丰富农耕经验的百姓。由农官负责育种,不用苏清之刻意交代,就能完成得十分棒。经过农官好季度的培育,仅仅在皇庄,就收获了数万石的种粮。在顺治七年(公元1652年)也就是苏清之满十四的时候,苏清之下明旨推广种植,经过几代良种筛选培育出来的马铃薯、红薯以及玉米三种农作物。
苏清之在位已有七年,实施的乃是仁政,而不是高武力镇压。没有因为‘文字狱’闹得人心惶惶,风调雨顺,又时不时有赋税减免的政策出现,治下百姓自然就安居乐业,不会再受到白莲教等很多个朝代都异常活跃的乱党挑拨,闹什么农民起义。
而随着马铃薯、红薯、玉米等高产农作物传播开来,苏清之开始推行十税一,降低农税、提高商税的政策。
从只要满足衣食住行就可以的平头老百姓手头能收到什么税,税收大头还是在于商税。别看‘士农工商’的封建等级,将商人摆在末尾,社会地位不高。但是吧,商人是最有钱的,而且为了保住家财,商人一般都会依附士族。
换种说法就是,嗯,苏清之下令降低农税,提高商税,首当其冲提出反对的,就是收受了商人孝敬的大臣。不拘满臣和汉臣,包括身上有爵位的大臣,都特么上蹿下跳,说苏清之此举措容易动摇国本。
此时皇太极已死,还健在的海兰珠在皇太极去世后,就带着伊尔哈住回了紫禁城。身为苏清之生母的她,可不像哲哲,权力**比较重。搬去慈宁宫住后,海兰珠就深居简出,日子过得十分的清闲,也就是说,如今苏清之虽然没有大婚,却已经亲政,为君者权柄皆捏在手中,包括军权。
如今苏清之独断乾坤,提出的举措,满朝文武除了上蹿下跳,神情激动的提抗议外,根本没什么卵用。
苏清之毫不理会,当看猴戏一样。稍微惹烦了,直接就笑眯眯的反问:“听说前明大臣们最擅长的一招便是触柱死谏。怎么,打量着朕好说话,就想学前明大臣那一套,为自己赢下身后名?”
“放心,要死赶紧死。朕今儿在这把话放下,谁敢以‘触柱死谏’威胁,污染了朕的金銮殿,朕就敢夷了他三族。九族的话,太残忍了,朕就夷三族。”
此话一出,蹦跶得欢,觉得苏清之‘减低农税、增加商税’的文武大臣直接不敢再哔哔,一个二个全都灰溜溜的高呼‘吾皇万万岁’。
“别万岁万万岁的喊了。”苏清之摇头,调侃道:“能活万岁的那是王八。”
今年才上朝跟着哥哥们做事的高塞、常舒、福临等人,集体‘噗’笑起来。
苏清之瞄了他们一眼,没理会,而是又道:“既然没反对的意思了,那就这么定了。改明儿,不对,就今天吧,朕听闻东瀛盛产白银,朕考量着大清国库吃紧,金矿银矿储备不足,思考了好几晚上才下定决心,想派大哥、皇叔等大清巴图鲁去跟东瀛天皇,借几座银山缓解大清财政,不知皇叔、大哥愿不愿意辛苦这一趟。”
豪格与多尔衮这对叔侄俩忍不住面面相觑,能把攻打他国的侵略战争说得如此有理有据,真不愧是大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真的太与众不同了。
多尔衮心悦诚服的拱手。“皇上说得极是,奴才这就与豪格一起点齐兵马,一起前往东瀛找东瀛天皇借几座金山银山缓解大清财政。”
“还要质问一下。”韬塞突然开腔道:“一介弹丸之国,何敢称天皇,何敢号称东方日不落国?”
福临斜眼瞄他,好奇问:“十弟,你这话是从哪里听来的?”
博穆博果尔:“应该是汤若望,那位前明崇祯年间跑来传教的西洋人。”
苏清之了然点头:“如此看来东瀛狼子野心,已经遮掩不住了啊。必须教训,狠狠的教育一下,如此才能让东瀛好好的记住,谁才是□□上国。”
礼仪之邦什么的,反正大清这才入关没多久呢,讲究‘以理服人’那是儒家之道,跟崇尚兵家之道,马背上得了天下的大清,暂时性的没有融合,打东瀛的借口给了,管它走不走心呢!
反正他是大清皇帝,独断乾坤,权利集中在一人手中的□□皇帝,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跟东瀛‘借’金山银山来缓解大清财政,那是标准的光借不还,甚至
嗯,好像乾隆的好几位得宠妃子,虽说包衣出生却有高丽血统。既然高丽人都入了包衣籍,那打下东瀛后完完全全可以将东瀛除国,剩余百姓迁往华夏各地支援建设。
要知道除了兴修水利外,等国库彻底充盈后,苏清之还想研究水泥钢筋,准备用混泥土搭建桥梁、铺设道路,这大规模搞基建不需要大量人手啊。
让大清治下的百姓们,因此大量服徭役,苏清之可舍不得,所以前期军队战斗力无敌,号称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八旗儿郎们是时候出动了。
并不觉得自己心黑手辣还脸皮厚,苏清之越想越高兴,甚至宣布下朝后,还拉着多尔衮、豪格等大清前期名将,兴致勃勃的讨论起灭掉东瀛的n种办法。
“听说东瀛女子温柔秀丽,皇上不想要?”
豪格听得认真,关注点却不和其他人一样,一开口就让苏清之陷入了沉默,很想对他左右开弓。
他什么人,才不像某些人脑满肥肠,除了打架外就只剩下黄色废料。
“朕还未大婚。”苏清之清清淡淡的开口,并且补充道:“即使大婚了,朕也不喜欢有奇奇怪怪技能的东瀛女子。”
豪格:“???什么奇奇怪怪的技能?”
“这不是重点。”苏清之懒得解释,直接打断道:“重点该是怎么打下东瀛。”
多尔衮:“皇上,东瀛真的有大量银矿?”
“看我真诚的大眼睛。”苏清之将自己一双桃花眼睁得大大的。“朕自从记事起,就没有说过假话,攻打东瀛之事,在朕心中很重要的。朕会因此拿‘莫须有’来忽悠皇叔和大哥吗?”
豪格深以为然的点头:“皇叔,皇上不会在这种事上骗我们的。”
“有地图吗?”多尔衮想了想道:“东瀛于中原而言,相对陌生。有地图的话,奴才更有信心能够以最小的伤亡代价攻打下东瀛。”
“有。肯定有。”
苏清之早就为这天到来,做了充足的准备。多尔衮一问,他就让王总管去他的卧室,取他放在木箱子里的地图。
王总管领命,很快将木箱子取了来。
木箱子里不光有东瀛地图还有世界地图,以及五大洲的详细地图。
都是由苏清之绘制的。
这回没有弄丢有关源世界的记忆,就是好。
旁的不说,最起码苏清之不需要用‘检查’的方式探知空间里有什么东西。
世界地图以及各国详细地图肯定有。但是吧,表面都是覆了膜的,而且是简体字版本。肯定不好拿出来的,所以苏清之干脆利用空间时间,直接仿绘了一大堆地图。
木箱子拿来,苏清之直接打开,从中取出了一打的地图。
从一打的地图里略微找了找,苏清之就把找到的东瀛地图递给了多尔衮。
“皇叔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