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龄该大婚,苏清之也没有坚持己见,选择了一位长相只算是清秀,家室却不错,人也知书达理懂进退的贵女为后。没有下聘书求娶除越国以外国家的公主,便是苏清之最后的倔强了。
扯远了,总之吴王勾践献上美人数名(包括西施在内),施以美人计的计谋,是丝毫不成功的。首先,苏清之就不是能为了美色所动的人才。
在他眼中,女人只有内在美,外在美什么的。
就一句话,再好看的女人都是红粉骷髅,有他好看吗?
再说了,还有个盛世美颜,异父异母的亲妹妹颜盈在,比照颜盈,苏清之很贱的认为,颜盈以下的女人都是丑的,都没有他好看,算什么漂亮女人!
不得不说,苏清之这种心理真的讨打,称得上妥妥的自恋型钢铁直男。
越王勾践想以送美女的方式,腐蚀苏清之的意志力,完完全全算是白瞎。当然依着苏清之已经和季言之已经没什么差别的狗性子来说,越王勾践送来的美人数名,苏清之没有拒绝收。
而是越王勾践送什么收什么,然后以西施为首的美人儿连王宫的墙角边边都没有摸到,就被打包送给了年过二十,却尚未婚配的将士为妻。
用苏清之臭不要脸的话语来说就是:“寡人讲究的是一视同仁,既然吴国宫娥到了年龄,会被寡人做主许配给军中将士,那越王为求和送来的美人,寡人自然没有笑纳的道理,索性一视同仁,都当做吴国子民安排终生大事吧。”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来反驳了。
伯嚭在心中倒是暗自诽谤苏清之这位大王,怕是有恐妻的毛病,面上却不敢表露丝毫,甚至还颇为赞同的表示,苏清之对越王勾践送来的数名美人儿安置得十分妥当。
“伯太宰所言极是,寡人也是如此认为的。”苏清之顿了顿,有道:“只是越国民间采买的民女,寡人要是按照别国公主的待遇来安置,岂非给他越国的脸面了?诸位大人可别忘了,这回吴国与越国交战,可是吴国将越国打得毫无招架之力,也就是说,他越国才是战败国,不管越国付出什么代价,哪怕是割地赔款,也是应该的。”
“臣听越国来使的意思,好像越王和臣子范蠡,自愿前往吴国为奴三年,以为先王赎罪。”
苏清之玩味的挑眉。“伯嚭啊伯嚭,寡人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你了?怎么越国使者,哦,是叫文种吧。这位文种据说和范蠡一样,是越王勾践的左膀右臂,越王勾践曾笑说,他有文种、范蠡二人,足以踏平吴国每一寸土地。如今反过头来,寡人的吴国倒是有机会踏平越国的每一寸土地”
“对了,武卿,寡人记得你曾经和寡人说过一个故事。”
伍子胥出列,点头应是。
“回禀大王,臣记得臣给大王说过,有过氏杀了斟灌氏又征伐斟寻氏,灭掉夏后帝相的后续故事。”
伍子胥声音很冷,隐隐透着不高兴,不过可不是对苏清之这位年轻的大王,而是对伯嚭的。
越国来求和的使者文种,来到越国的第一时间不是请求拜会苏清之这位吴国大王,而是悄然以美人、珠宝贿赂已经就任太宰一职的伯嚭,拜托伯嚭劝吴王夫差(苏清之)准许越国附属于吴。
哦,归附的条件就是越王勾践自愿与范蠡一道儿来吴国为奴三载。
伍子胥知道这个事情后,就十分的不高兴,还给苏清之说了个故事。就是上面提到的故事。
有过氏杀斟灌氏又征伐斟寻氏,灭掉夏后帝相。
意思是说,从前有个部落叫有过氏,灭掉斟灌氏后,又跑去征讨斟寻氏,干掉夏后帝相。夏后帝相,指的是夏王朝第五代君主名叫姒相,是夏王姒仲康之子,史称夏帝相。
当时帝相的妻子后缗怀着身孕,就逃到了有仍国生下了儿子少康。
少康长大后,当了有仍国的牧正之官。
有过氏发觉之后,就想杀死少康以绝后患。
不过事情败露,少康逃跑,逃到了有虞国。
有虞氏怀念夏之恩德,于是就把两个女儿嫁给少康,并封给他纶邑。当时少康只有方圆十里的土地,只有五百部下。但以后少康收聚夏之遗民,整顿官职制度。
就这样发展下来,少康有能力后,就派人打入有过氏内部,终于消灭了有过氏,恢复了夏禹的业绩,祭祀时以夏祖配享天帝,夏代过去的全部故物都收复如初。
在伍子胥看来,现在的吴国,的的确确不如当年的有过氏强大,而越王勾践的实力,却要比当初的少康强大。如果不借着越国战败的机会,好好消灭越国力量。反而因为越国的乖觉,以及主动诚服的原因宽恕越国,完完全全是为未来埋下隐晦。
“越王勾践此人极善隐忍,说不得自愿入吴国为奴三载,是为打探吴国情况。”
“武卿所言有理,寡人就是这么想的。”
苏清之肯定了伍子胥的说法,并且‘勉励’伯嚭几句,让他记得将文种送给他的美人儿、金银珠宝交公。
伯嚭苦涩万分,却心有庆幸。幸好苏清之没有‘迁怒’免掉他的官职,只是让他将收的贿赂上缴。不然,岂不是努力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多谢大王谅解。”伯嚭拜服。“臣以后会谨记教训,不敢再私下接待越国使者。”
苏清之见好就收,没有再为难伯嚭。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否决越国打得,以退为进,归附吴国好借此逃脱灭国的好主意。
说白了,目前吴国占据绝佳的优势,不趁机真正意义上的吞并越国,反而像历史上的吴王夫差一样,收下西施,认同越王勾践跑来吴国为奴三年,已经不是傻,而是根本没有脑子。
苏清之自认自己帅帅气气,却并非没有脑袋。所以坚决否掉越国为了避免灭国,主动归附吴国的请求。
“继续打。寡人倒要好好瞧瞧,这越王勾践还有多少花招儿,没有使出来。”
这下子,满朝官员除了伍子胥、孙武等武将高兴外,其他人都目瞪口呆。感觉苏清之的举动,标准算是痛打落水狗。好歹是一国之君王,这么计较,真的显得很小家子气。
苏清之可不知道官员们心底的诽谤,瞧着他们一个个不吭声,完全默认的态度。苏清之就很欣慰的表示,与越国的战争,依然由伍子胥、孙武二人全权负责。
至于犯了错误的伯嚭,苏清之还是很给面子的表示,最近他的基建队伍缺少了跑腿的。伯嚭暂时不参与军务,就跟着他搞基建吧。
自从当了吴国大官,摆脱以往逃亡的日子,伯嚭就越发的奢侈喜铺张。完全可以用‘好逸恶劳’的形容词来形容伯嚭,肯定不愿意干基建的活儿。
在他看来,虽是利国利民的工程,却是低贱工匠该干,不该由身为吴王的苏清之来时时把控。可他以为是他以为,心里也算清楚得很,要是他敢把自己对工匠的不屑说出来,苏清之就敢将他变成他所看不起、鄙夷不屑的人。
第222章 第①⑨个故事!
伯嚭还能有什么办法?只得表现出‘心悦诚服’的模样儿, 欣然接受苏清之这位吴国大王的安排。
且说下了朝,除伍子胥、孙武外,其他人都被苏清之留了下来。
可不是排挤, 而是伍子胥和孙武去练兵,并且点将,准备不日再次带领军队去越国国内逛一圈。像什么明显的建筑物, 比如说越国王宫,能搬迁就搬迁, 不能搬迁的话,那也要改建成符合吴国,不对, 是符合苏清之口味的行宫别馆。
既然要归附,那自然该彻彻底底的归附, 而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始终想着要来一招‘卧薪尝胆’,好将吴国颠覆。
苏清之不想留下问题, 所以肯定要乘胜追击,根本不给越王勾践翻身的机会。既然想来吴国为奴, 就别三年了,而是长长久久,一辈子都待在吴国吧。
正是基于这样的念头, 所以苏清之才会在宣布解散朝会后, 又把除伍子胥、孙武以外的大臣聚集到一块儿, 主要是给除伍子胥、孙武以外的大臣打预防针。
必须无条件配合伍子胥、孙武整顿军纪, 练兵再征越国。要是敢从中搞破坏, 啧啧, 现在奴隶制度还没有完全废除取消, 作为吴国最大的地主,苏清之有权利将所有背地里搞动作的宵小之辈,全部贬成奴隶。
这是对于背叛者的最合理安排。既然不服气他的安排,想着通敌卖国,那就阖家上下一起为奴为婢赎罪吧。
煞气毫不掩饰,也没有掩饰。
在场的官员心知肚明,表面镇定,实际上还不是暗自诽谤,属于姬姓吴氏的霸道又在苏清之的身上体现了。
可以说,吴国的每一任大王,包括现在的苏清之,都有唯吾独尊的霸气。
特别是苏清之,看着温文尔雅。实际上还不是固执己见,有自己的坚持。苏清之所做的决定,只要是苏清之认定是对的,不管旁人如何反对,苏清之都会坚持到底。
这与地位有一定的关系,却又没那么多的关系,不管身处高位还是低位,苏清之都是那种坚持自我的性子。只不过身处高位的时候,更没有波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