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些人就齐坐一堂,也不说你为啥来,你为啥请我来,东拉西扯的就是不往正题上靠。听得坐在一旁的黛玉都无聊的要死。
这么说话,都不累的吗?
累不累的,也不能表现出来。总之就是说吧说吧,然后就坐在那里等着看贾家还能请来什么身份的人以及坐等开席吃席面。
女眷这边,史家的两位候夫人也是一脸恍惚,两人对视一眼想要提醒老太太守制的事不是小事。
可惜越想悄无声息的提醒两句,这来的人就越多,最后这两位便真的绝望了。
爱咋咋吧。
“原来这是通州转运使林大人家的姑娘?怪不得这么精致。”张夫人笑容可掬的看向黛玉,可那眼底却没有丝毫笑意。“老太太真是好福气。”
“张夫人过奖了,这孩子不过比旁人长的略齐整些。”贾母笑着说完,又对着众人长叹了一口气,无奈笑道,“我这个玉儿呀,都被她爹娘宠坏了,性子最是淘气。胆子也大,再没什么事是她不敢做的。好在年纪还小,过几年说不定便好了。”
黛玉垂下眼眸,思绪飞快转动。
按一般人类套路,对待父母健在的外姓小辈,不是都要不要钱的多夸夸吗?
为啥这老太太要这么说?
败坏她名声,让她嫁不出去?
好毒的心肠呀。
.
自认明白贾母是什么意思的黛玉,先是震惊的看了一眼贾母,然后一脸迷茫,最后似是想到了什么了小脸瞬间变白,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最后为了不叫人看到她在这样的日子哭泣流泪,还将头垂下,让眼泪悄悄的往下落。
朱珠斜了黛玉一眼,这演技她给满分。
至于旁人,尤其是贾家人大多还没注意到黛玉这番表演,不过在其他旁人的看过来后,也不由将视线对上黛玉。
然后默默流泪的小可怜成了全场关注的重点。
张夫人会问起黛玉,不过是因为黛玉实在长的精致好看,心忖这个坐贾母身边的小姑娘应该是贾家的姑娘。想她都这般容貌,王府里的出生就出名的贾元春又是何等惊艳。
顺嘴的问了一句,听说是林家的姑娘时,虽然还在想着贾元春何等绝色,是不是仗着好看就给自家闺女气受,但转眼间却因为贾母对黛玉的评价收回了心神。
这么说话,这真是亲外祖母?
假的吧。
看到小小年纪的黛玉可怜巴巴的哭起来时,张夫人又想到了她可能正处在水深火热里的王妃闺女。
哎呦,可心疼死我了。
“老太太说笑了,我看林姑娘便是极好的。”张夫人深吸一口气,笑着对贾母说道,又对黛玉招手,“好姑娘,到我这来。”
黛玉闻言猛的抬头,眼睛里似有霞光飞过,然后转瞬又黯淡下来。
“外,外祖母,玉,玉儿可以过去吗?”声音又娇又怯,像是吓怕了胆子一般的懦弱惊恐。
贾母低头看黛玉,双眼微微眯起,眼里狠戾之气扑面朝黛玉袭来。
黛玉明显的哆嗦了一下,用带着哭腔的小声音一边摇头一边受惊过度的哭求,“外祖母,我我害怕,我想回家。你叫人将我带来,我爹娘还不知道呢。”
贾母:......
众人:......
这什么情况?
......
“表弟,你糊涂呀。”史候爷进府时就听说了贾敬没了,见贾政还一副无事样的准备继续宴客,气急败坏喝道。
作者有话要说: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酥饼在家吃酥饼 10瓶;君子幽 3瓶;月令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9章
说话的史候爷, 是一门双候的史二老爷。
史家原来只有一个候位,袭爵的原是贾母的兄弟,史湘云的祖父。
可惜这位没贾母长寿,早几年便去了。
他膝下原有三子,长子便是史湘云的老子。可惜在史湘云尚未出生时, 便去了,爵位便由次子继承。
后来三子又通过自己的努力, 得了个爵位, 这才有了史家一门双候的荣耀。
史二老爷和史三老爷都是贾母的亲侄, 贾政的表兄弟,元春成了亲王侧妃, 这是贾家的喜事, 做为亲戚, 自也替他们高兴。那日接了请帖, 今儿就带着媳妇来了。
哪想到对面宁府的贾敬偏偏就挑了今日贺鹤狂奔呢。
若不是知道能活着谁都不愿意去死,史二老爷都要怀疑贾敬故意挑时辰去死的。
不管怎么说, 这样一来荣国府好好的喜事也染了晦气。
史家自认不是外人,便准备等其他客人走了再离开。
好吧, 史家人在进府后便没想过今天的宴客会如期举行,所以进来后就怔住了。
荣国府宴客,又是这么一件喜事, 亲朋故旧总是要挨个知会到的。
当然,有些人家男人不在家,只来了女眷。有些人男人来了, 却没叫女眷上门。
最明显的差别就是史家的太太们到后院时,算是第一波客人。而史家的男人进前院时却绝对不是第一波。
看着那些或是熟悉,或是不熟悉的人,按着官职爵位互相打了招呼后,便坐在那里说话。
史家两位候爷见贾赦冷着脸坐在那里不言不语,贾政与那些人天上地下的哔哔个没完,等到赖大过来说酒宴已经摆上桌了,史二老爷坐不住了。
这特么要上天呢吧。
将贾政叫过来,沉声提醒他。
贾政刚刚一直在旁人有意无意的吹捧里,这会儿被自家表哥这么一说,脸就拉了下来。
“不知候爷有何指教?”
史二老爷一听‘候爷’二字,眼神就沉了下去。再看贾政脸上全是这位忒不知好歹的神色。
好心提醒你,你还心生不满了?
什么玩意。
心里到底还对荣国府有几分顾忌,史二老爷压下被贾政一句话就提起来的心头火,咬牙训他,“亏你还是礼部从四品的官员,难道按制守孝的道理都进狗肚子里去了吗?我且问你,那府的贾敬去了,你要不要守孝?甭说他今早刚去,即便酒席用到一步他便去了,你也得散了酒席按制来。你再瞧瞧你如今办的事?还不好言好语请这些人回去。”
生怕没人弹劾似的。
史二老爷说完,见贾政一脸羞愧懊恼,不由又摇了摇头。“罢了,我就是一说,你是侧妃娘娘的生父,如何做自有章程。我府上还有些事,今儿就不多呆了,改日再与姑母请安。”
话落转身,又叫人去后院将两位史家太太出来。
史三老爷虽然什么都没说,立场却跟他哥一样鲜明。此时见史二老爷往外走,对贾政抱了抱拳也跟着出去了。
真是越来越没有章法了。
史家兄弟对视一眼,心里对荣国府都有了决断
他们姑母糊涂,两位表兄弟也都不像明白人,这样的荣国府还有个在荣亲王府当侧妃的姑娘...自古皇权倾轧,后宫构陷,多少人家遭了牵连。他们史家还是离荣国府远着点吧。
这便宜他们不占了。
史家两位候爷此时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原著中,两人哪怕不是多明白的人,但也能看出来他们跟贾家的疏远。
两人都是有亲闺女的,若真看重贾家,又怎么从来不叫他们的女儿来荣国府。
再一个,贾母为什么时常让人接了湘云过府教养,除了宝玉的要求外,怕是也是贾母的故意为之,不想疏远呢。
除此之外,纵观全书就连他们的儿子,也没见与宝玉贾琏或是荣国府的其他哥儿有过来往。
由此可见所谓的四大家族史家与其他三家都拉开了距离。
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兴许贾家于史家就是这样的存在。
(→_→)
史家人走了,是怕事后受牵连。其他人家也有想离开的,但荣亲王的那些便宜丈母娘和便宜舅兄又怎么可能让人破坏了荣国府的宴席。
于是一个个见了贾政就跟见了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似的称哥道弟,那热情的叫人怀疑他们是不是跟贾赦抱错了。
而贾赦这会儿子在干什么呢?
开始的时候没人搭理奉承他,所以只能拉着脸坐在一旁看热闹,但后来不知道哪里的面生小厮跑过来对着他嘀嘀咕咕耳语一番。
这位在今天备受冷落的荣国府实际当家人便悄悄的带着他儿子撤了出来。
各自回房换了套衣服,爷俩便去对面宁府帮忙去了。
并不是真想帮什么忙,也不是真对贾敬有什么感情。但贾赦接到了一条要命的消息。
那就是有人告诉他,今儿宴席过后会弹劾贾政不按规矩守制。如果不想受牵连,还想真正的做一回荣国府真正的主人,那就去宁府参加丧事去。
贾赦袭爵几十年了,一直住在东大院。贾琏的亲娘至死都没住进象征主人地位的荣禧堂。
贾赦总在想,他一把年纪了,还有几年好活,是不是他也会跟发妻一样,到死都住不进去正院?
看着贾政总以一家之主的身份应酬往来,联络贾家的那些世交,贾赦心里便一直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