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种牛痘有一定的风险,你们弄的时候小心点。”
“殿下放心,臣等一定会小心。”
把牛痘的事情交给太医后,赵旸心里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就等太医们把牛痘实验成功。
如果太医们能把牛痘成功地弄出来,那么以后得天花的人就会减少很多。当然,种了牛痘,不能保证一定不会得天花。不过,种了牛痘,被传染天花的可能性会很小。
赵旸离开太医院后,转身去了福宁宫,跟宋仁宗说了下种牛痘的事情。
宋仁宗听完后,猛地站起身,神色非常激动:“旸旸,你说的是真的?”
“真的,当然前提条件是太医们能成功种牛痘。”赵旸笑着说,“等成功了,那么以后我们大宋每个子民都能中牛痘,届时能很好地预防天花。以后要是再有天花,我们就不用怕了。”
“好好好,真的太好了!”宋仁宗脸上是满满的笑容。
“爹爹,等太医们把牛痘弄出来,我们要免费地给每个人种牛痘。”赵旸一脸认真地说道,“如果不免费种牛痘,只怕不少老百姓没钱种牛痘。”
“你说得对,必须免费让老百姓种牛痘。”
“大宋的每个子民都种了牛痘,那么我们就不用再怕天花了。”可惜技术有限,目前只能把牛痘弄出来。至于治好天花的疫苗,是不可能做出来的。
“一定要让太医弄出来。”宋仁宗还特意给太医院下了一道旨意,让太医们务必把牛痘弄出来。
就算宋仁宗不下旨,太医们也会拼尽全力地把牛痘弄出来。因为他们深知牛痘的重要性。
把牛痘的事情交给太医院后,赵旸暂时把这件事情搁置到一旁。接下来,他要忙着乡试,毕竟他是今年科举考试的总考官。
明天的乡试是他提出来新科举考试的第一次乡试,意义非常重大。他必须好好盯着,不能让任何事情发生。
赵旸去了御书院,再次跟大臣们核对了乡试的准备工作。再三确认无误,并且没有任何遗漏后,他这才放心。
“明天就要考乡试了,也不知道胖胖现在紧不紧张?”曹许说道。
“恐怕会有点紧张,毕竟他想要考中大三|元。”
真的被赵旸说中了,王胖胖是有些紧张。明明之前考童试的时候,他心里半分紧张都没有。
王安石看出儿子的紧张,不客气地嘲笑道:“怎么,怕乡试考不好?”
王胖胖瞪了一眼王安石:“我不是怕乡试考不好,而是怕我考不中解元。”他可是答应殿下要考中大三|元的。
“以你的资质是很难考中解元。”王安石毫不客气地说着风凉话,“我劝你不要勉强自己考中解元。”
明知道他爹爹是故意激他的,但是王胖胖还是上当了。
“我偏偏要考中解元,你就等着看吧。”
“是吗?”王安石一脸狐疑,“那我等着。”
“懒得和你说。”王胖胖没有再搭理他爹爹,转身回自己房间,准备睡觉。
明天又要天不亮去贡院考乡试,他得早点睡下。
乡试非常重要,它的考场在贡院。
东宫里,赵旸忽然想到什么,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明天,我去贡院看看。”他身为总考官,于情于理都应该去考场看看。
第131章
乡试和之前童试的流程不一样, 当然考试的内容还是一样,不过难度肯定天差地别。用十分来形容难度的话,童试的三场考试加起来的难度只有四分, 那么乡试的难度就有七分。一下子跨三个维度,难度可想而知。
童试的三场考试不是考一场就是考两场,而且当天考完就能回家,但是乡试不是的。乡试虽然只考三场,但是要在考场待六天,并且这六天是不能出考场回家的。
乡试从四月十二开始。十二考第一场, 十五考第二场, 十八考第三场。
第一场考试,主要考四书和诗词歌赋,还有经义。在这其中, 经义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
第二场考试, 主要考五经和策论。
第三场考试,主要考时下事实和策论, 还有算术。
在考乡试过程中,学子们都必须待在自己的考房里。考房非常狭小, 估计只有一平米。学子们吃喝都要在这狭窄的空间里。当然也要住在里面。
学子们要自己带被子。当然不能带床,他们只能睡在自己的考房的地上。
考场会给学子们发放盆和热水等一些必需品, 还有中饭和晚饭。
明清时期考乡试,学子们可都是要自己带吃的。赵旸觉得学子们考试已经够难了,如果在不提供伙食和热水,学子们很有可能会生病。
上厕所也是个问题。明清时期考乡试和会试, 上厕所都是在自己的考房里进行。考场会提供一个粪桶给学子。
六天不可能不小便, 更不可能不大便, 可想而知考房里的气味有多难闻。赵旸觉得明清时期考生们考乡试或者会试的,没病死,也会被熏死。
赵旸特意下旨在贡院里修建了厕所,学子们如果想方便,可以出自己的考房去上厕所。当然为了防止作弊,学子们上厕所的时候,会有两个侍卫盯着,看着。
考场里,十二个时辰都会提供热水,学子们需要的话,可以直接向考场的主考官申请。
如果有的学子带的被褥薄或者破,不够暖和。主考官可以提供被褥给他们。
总之,考乡试要人性化一点,让学子们没有后顾之忧地考试。
经过严苛的搜查后,王胖胖带着他的行囊找到他的考房。
考房虽然很小,但是很干净。他把包袱里的笔、墨、砚拿出来,摆放在不大的桌子上。接着,再把被褥和枕头拿出来,整齐地铺在地上。再接着,把茶壶和茶杯拿出来摆放好。
学子们是不能带吃的,担心他们会在吃的东西里藏纸条。再说,考场会提供饭食,他们没必要带。
没一会儿,学子们就陆陆续续地到齐了。
等到辰时四刻,乡试准时开考。
主考官带着侍卫们走了进来,然后当众拿出考卷,让考生们见证考卷都是密封的,没有被拆开。
等考生们见证后,主考官才会拆开密封袋,把考卷拿出来。然后,再让侍卫们一一发放给学子们。
学子们拿到考卷后,就能答题。如果学子们想要热水,可以举手示意。
之前学子们站在贡院的院子里接受搜查,一个个冻的全身僵冷。
四月中旬的天气,还是非常寒冷的,尤其是早上。
主考官非常细心,不等考生们举手申请,就让侍卫们先给学子们发放热水。
王胖胖没有急着答题,而是等侍卫给他发放热水。
在他考乡试前,赵旸送给王胖胖一罐今年的雨前龙井。王胖胖分了一些给他爹爹,剩下的全部带到考房里。
很快,就轮到王胖胖。
王胖胖要了一小壶热水泡茶。顿时,雨前龙井的香味扑鼻而来,沁入心脾。
跟在赵旸身边,王胖胖的茶道进步了不少。
呷了几口热茶,王胖胖感觉自己活了过来,全身上下都舒坦了。
悠悠闲闲地喝了几口茶后,他这才开始答卷。大致地扫了一眼考卷,他发现乡试果然比童试难多了。不过,乡试的难度没有超过他的想象。
王胖胖在考乡试之前,晏殊他们几位先生给他出了考题,而且非常难。乡试的考题跟晏殊他们出的题相比,就显得简单多了。
今年科举考试的考题不是晏殊他们出的。晏殊他们几个之前一直再出考题,但是总不能让他们一直出。
乡试、会试、殿试的考题,有一半是赵旸出的。其他的考题都是翰林院的人出的。
赵旸出的题目自然难,而且灵活性非常大。考生们要是不能好好理解题目,就会调入陷阱,答题的时候就会偏题。
王胖胖看到经义题目,在心里把赵旸吐槽了一番。殿下真的喜欢在题目上设置陷阱,真的太坏了。
三天考一场考试,时间对王胖胖来说是完全足够的。对于其他人来说,时间恐怕还是有些不够。
考房里,王胖胖和其他学子正在认真的考试。而,这时下了早朝,赵旸准备来贡院看看。
他没有回东宫换下朝服,直接穿着朱红色的朝服来到贡院。
主考官们见太子殿下来了,自然是忙着迎驾。
赵旸让主考官们不用管他,好好地去巡查监考。他没有急着去王胖胖的考场,而是先去其他考场。
考场里非常安静,只有学子们写字的声音。
学子们都低着头,专注地答题。对巡查的主考官并没有在意。
赵旸脚步很轻地走在考场里,认认真真地巡视了一番。他并没有在哪个学子面前停下来,看学子答题。他怕他要是站在学子的考房前,会吓到正在答题的学子。
一个学子答题答的有些累了,抬头活动了下脖子,忽然看到一个身穿朱红色衣服的少年在他们考场里。他先是疑惑了下,心想这是哪家的孩子,怎么跑到乡试的考场来,难道是某个主考官的儿子?
不对啊,就算是主考官的儿子也不能随随便便进入乡试的考场啊。那他是谁……忽然脑子里闪过一道灵光,该不会是太子殿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