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宋皇太子日常[历史] (七年玉)


  有一个很了解自己的朋友,真的是……有时候不是什么好事。
  “殿下,如果你不是太子,我一定拉着你一起考。”
  “我要不是太子,不用你说,我自己就愿意考。”赵旸说着,脸色变得正经起来,“胖胖,你就当做为我考吧。”说实话,他真的想试试考科举,想知道自己这些年的书读的怎么样。不过,他的身份注定不能参加科举。
  王胖胖明白赵旸的意思,不过他并没有搭理他。
  “我才不要为你考,我要为我自己考。”
  赵旸笑道:“行,那你就为你自己好好考。”
  第二天,王胖胖就没有跟赵旸他们一起读书,单独地接受晏殊他们专门为他的教导。
  在王胖胖忙着为乡试做准备的时候,张福即将下西洋。
  下西洋的当天,一大早赵旸就起床了,然后换上朝服,亲自去祭拜祈福。
  像下西洋这么重要的活动,赵旸身为皇太子,自然要告知列祖列宗,并且还要向上苍祈福,祈求老天保佑张福和他的船队一帆风顺。
  这件事情是赵旸提出来的,自然由他本人亲自主持,所以宋仁宗不需要去祈福。
  等祈福祭祀完,又放了不少鞭炮。
  接着,赵旸亲自宣布启航,张福带着浩浩荡荡的船队从汴京城河离开。
  站在码头上,看着船队的离开,赵旸眼里是满满的期待。
  他相信等张福回来时,不仅会给大宋带来不少财富,也会给大宋带来“天威”。
  虽然张福才带着船队离开,但是赵旸已经期待万国来宋朝贺的画面。
  除了海上贸易,赵旸还想延续张骞的西域贸易。不过,陆上的丝绸之路,得把西夏解决掉才行。
  收回被西夏霸占的几个州,前往西域的道路才能通畅安全。
  唉,如果不是今年考科举,他现在已经在收复西夏了。
  收复西夏,赵旸打算在一年之内搞定。
  至于辽国,一年之内肯定不行,但是两三年之内,问题应该不大。


第129章
  王安石向宋仁宗提出了他的变法, 果然没有全部得到认同。
  宋仁宗也觉得王安石提出来的变法很好,但是就像赵旸说的那样,很多都不切实际。不过, 王安石的变法并不是全部不能用, 有一些还是能用的。
  能用的东西,宋仁宗没有任何迟疑,立马下旨推行了下去。当然,那些不能用的内容,比如说青苗法什么的被摒弃了。
  变法是王安石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一点点的积攒经验想出来的,可以说是他一生的心血, 哪怕他这一生才过了一半。
  一生的心血, 三分之二的内容的都不能用,只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才被采纳,这对王安石来说, 肯定是个不小的打击。但是,那些不被采纳的内容, 他心服口服, 没有任何怨言, 是他思虑不周。
  王安石并没有放弃变法, 他决定重新提出新的变法。当然, 新的变法要在旧的变法之上进行修整。
  为了新的变法, 王安石决定再次去外地任职。他觉得他之前提的变法并不能全部实行,还是因为他去的地方少了,对民情和当地的衙门了解的不够多。
  宋仁宗见王安石坚决要去外地任职,也只好答应他。不过, 要等今年科举考试结束。
  王安石原本也打算等到他儿子考完科举再去外地任职。
  对于他爹爹要去外地任职一事, 王胖胖一点也不觉得惊讶。就算今年他爹爹不申请去外地, 明年一定会申请的。
  这几年,他爹爹留在汴京城,没有去外地任职,主要是因为妹妹太小。如今妹妹大了点,他爹爹是不会再留在汴京城。
  王安石在汴京城待了三年,还是不喜欢留在汴京城做差事。汴京城太过繁华,对了解底层老百姓的辛苦和不易没有什么帮助。他还是喜欢去外地,走在田地里,了解当地老百姓的情况,想办法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对于王安石这样的实干家,赵旸还是非常欣赏的。如果大臣们都像他这样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做事,那么老百姓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说到体察民情这件事情。就在王胖胖考院试的时候,赵旸带着文臣百官去汴京城外春耕。
  从两年前,宋仁宗就把春耕交给了赵旸,让他带着文武百官春耕,而他和曹皇后就不露面了。
  不是宋仁宗和曹皇后想偷懒,不去春耕。而是为了让赵旸得到民心,他们这才把春耕这件事情完完全全地交给他做。
  每年,赵旸不仅要带着文武大臣们春耕,还带着他们秋收。
  春耕的时候,赵旸和大臣们耕地插秧。
  秋收的时候,赵旸带着大臣们割稻子,打稻子。
  对了,赵旸还经常带着大臣们去给稻田除草,除虫。
  因为太子殿下经常带他们去做农事,大臣们现在很擅长耕地插秧和除草这些事情。
  不止如此,太学的学生们和其他学校的学生对农事也非常了解。
  这几年,太学还培养出不少精通农事的学生。
  赵旸见有不少学子擅长农事,就特意设置了一个部门,名叫农业部。
  农业部属于户部,专门管农业的事情。
  有擅长精通农事的人,不需要考科举,只要考过农业部门的考核,就能在农业部任职做事。
  这两三年来,农业部门的官员越来越多。当然,和其他部门是不能比的。
  除了朝廷设置了农业部,各个地方的衙门也设立了农业部。
  自从有了农业部,农事方面的事情就顺利了很多。不过,赵旸心心念念的三季水稻,还是没有培育成功。
  种不出来三季水稻,赵旸也不气馁,让农业部的工匠们继续研究。
  赵旸还让农业部的工匠们制作肥料。他原本是想把化肥搞出来的,但是化肥里需要的矿元素太多,目前大宋还没有那个技术把镁、锌什么的弄出来。
  化肥制造不出来,但是肥料可以啊。用动物的粪便和腐草、腐花什么的做肥料还是可以的。
  说到肥料所需要的动物粪便,赵旸忽然想到了沼气池。
  沼气池可是个好东西,而且弄好后非常便利,他竟然一直都没有想起来。
  赵旸想到沼气池后,就跟皇城司的工匠们说了说沼气池的原理,然后让他们去做,去试验。
  把沼气池一事交给皇城司的工匠们后,赵旸就没有再关注这件事情。这些天,他在忙改造战车一事。
  在战场上,除了骑马,还需要用到战车。再说,他弄出来的大|炮需要战车拉运。
  赵旸从秦朝的战车开始研究,然后真的被他研究出些东西来。不过,因为技术受限,他弄出来的新战车也非常笨重,跟后世的汽车肯定是没法相比的。
  “工业革命吗……”赵旸喃喃自语道。
  他很想把工业革命弄出来,但是目前大宋的状况真的不适合。但是,不弄工业革命,很多技术也就用不了。
  赵旸再三思索,决定还是先把蒸汽机弄出来。至于工业革命,以后再说。
  他想要弄出来的很多东西,必须靠蒸汽机才能制造出来。
  关于蒸汽机,他前世并没有研究过,只是在历史书上看到过。他现在想要制造出来不太容易。不过,关于蒸汽机活动的原理,他还是知道的。
  赵旸把蒸汽机的图画了下来,并把它的原理跟皇城司的工匠们说了说。
  皇城司的工匠们听了后,自然是非常震惊。
  这些年来,他们经常做太子殿下想出来的东西,但是每次都会被“惊吓”到。
  每次,太子殿下新想出来的东西都会让他们大吃一惊。但是,没过多久,太子殿下又想到别的东西,又让他们吃惊。
  皇城司的工匠们经常私底下讨论,太子殿下是怎么想出来这些稀奇又非常便利的好东西。
  这些年,赵旸一直让皇城司在全国招募各种能工巧匠。如今,皇城司的工匠非常多,而且他们擅长各个方面。
  因为工部也需要工匠,这就导致这些年来,工部和皇城司走的很近。毫不夸张地说,工部都快成皇城司的了。
  这一日,赵旸下了朝前往福宁宫,准备和宋仁宗一起批阅劄子。
  “咳咳咳咳咳……”前几日,宋仁宗受了些风寒,一直在咳嗽。
  赵旸让张茂实端来一杯热茶,让宋仁宗赶紧喝两口。
  “爹爹你受了风寒,嬢嬢也受了风寒。”
  宋仁宗受了风寒的第二日,曹皇后也受了风寒。
  曹皇后并不是被宋仁宗传染的。
  这几年,宋仁宗只有在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才会去坤宁宫。平日里,他一般都去兰林殿或者庆宁宫。
  曹皇后和宋仁宗一直保持着不咸不淡的夫妻关系。
  见他们俩这样,赵旸也没有说什么。他觉得他们俩这样挺好的。如果他非要撮合他们两个,反而对他们两个不好。
  “年纪大了,稍微吹点风就生病。”宋仁宗已经五十岁了,身子真的是一年不如一年。从今年年初起,他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老了,精力大不如以前。
  “让你平日里多吃些补药,你偏偏不听。”他爹爹的身子的确没有以前好,但是没有什么大问题。他之前担心他爹爹会像历史上的宋仁宗一样在五十几岁就病逝,特意让太医给宋仁宗调养身子。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