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殿下。”
“对了对了,再多招一些算学比较好的人。”赵旸差点忘了这件事情,“等招到算学比较好的人后,就在皇城司里成立一个审计院。”
“审计院?”张茂实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太子殿下,审计院是做什么的?”
“管理钱财的……”
接下来,赵旸非常详细地给张茂实讲解审计院的作用,以及怎么运作。
张茂实很聪明的,听完赵旸的讲解后,就明白了审计院的作用,然后被惊到了。
“这……”
“没听明白?”赵旸抠了抠脸,他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介绍了,怎么张茂实还没有听明白。不过,张茂实没听明白也正常,毕竟审计是后世弄出来的,对宋朝来说太过超前了。
“听明白了。”张茂实简单地复述了一遍。
见张茂实真的听明白了,赵旸很是惊诧:“张先生,你很聪明啊。”
“太子殿下,您才英明。”张茂实被赵旸提出来的审计震撼到了,“太子殿下,审计院应该由朝廷建立。”
赵旸点头:“以后肯定会在朝廷成立专门的审计院,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所以我想先在皇城司成立,等皇城司的审计院运用成熟了,那个时候我会向爹爹提议建立审计院。”
张茂实明白赵旸的意思:“太子殿下放心,小人一定办好此事。”等以后朝廷成立了审计院,不仅能造福朝廷,还能造福百姓。
“除了会算学,也还要会算账,不然做不了审计员。”这个时候的宋朝已经有资本主义的苗头,得建立审计院。
“小人待会就去安排招收会算学也会算账的人。”
“招好人后,跟我说一声。”
“是,太子殿下。”
走出皇城司,赵旸没有回东宫,也没有去坤宁宫,而是直接出宫了。
牛车上,曹许满脸困惑地问赵旸:“殿下,你刚刚说的审计院到底是什么,我怎么没听懂?”殿下之前说审计院的时候,他能听懂每个字,但是这些字组成句子的时候,他就听不懂了。
“就是管理和监督国家钱的部门,跟户部不太一样。”
曹许还是没听明白,摇摇头说:“不懂。”
“不懂就算了。”赵旸懒得再解释,“你也用不上。”
“张茂实怎么就听懂了?”曹许心里有些不服气,张茂实一个内侍都听懂了,他竟然没听懂。
“人家比你聪明。”
就在这个时候,元松猛地拉停牛车,害得赵旸和曹许差点从牛车里冲了出去,幸好赵旸及时扶住牛车的侧壁。
“元松,你在做什么?!”曹许不满地大叫道。
“殿下恕罪,前面有人倒在路中间。”元松神色惊慌地说道,“小人下去看看。”
“没撞到人吧?”赵旸掀开车帘走了出去,见一个老人倒在了路中间。
元松扶起倒在路中间的老人,一脸紧张地问道:“老人家,你没事吧?”
老人家对元松摆了摆手:“我没事。”
赵旸从牛车上跳了下来,走到元松他们的面前。见元松扶着的老人,头发凌乱,身材瘦弱,面容沧桑,但是身上却有一股风流又洒脱的气质。
这个老人家身上有一股浓浓的酒味,应该是喝醉了,倒在了路中间。
“老人家,您没事吧,有没有哪里摔着?”
老人家见到赵旸,忽然笑道:“这是哪个神仙跟前的小童子跑到我梦里来了?”
呃……这醉的很厉害啊。
赵旸问了下站在一旁看热闹的人:“请问你们有谁认识这位老人家吗?”
“小公子,这人是柳七,你不用管他。”人群中有不少人认出老人家,指着他说,“他天天喝酒,把自己喝的醉醺醺的,小公子你不用管他。”
老人家推开元松的手,“我没醉,我还能喝。”说完,就踉踉跄跄地走了。
柳七??
赵旸觉得这个名字有一点耳熟,但是就是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
“小公子,你不用管他,他现在要去群芳阁。”
“群芳阁就是柳七的家。”
“这柳七好歹是个文人,怎么整天待在群芳阁里,与妓|女为伴。”
“他算什么文人,文人哪像他这样。”
“你别看他这副模样,很有才华的。他写的诗词,群芳阁的那些女的争先传唱。”
“我听说他以前是做官的。”
“他做官,不可能!”
“就他这样还做官?”
“小公子,柳七不会有事的,你不要担心。”
赵旸向路人道了一声谢,重新回到牛车上。
刚刚听路人们说的这个柳七,他越来越觉得熟悉,但就是想不起来是谁。
等等,该不会又是一个大佬吧。
赵旸拍了拍自己的额头,想让自己想起来柳七是谁,可惜他拍了好几下都没有想起来。
“殿下,你怎么了?”曹许见赵旸一直拍自己的额头,担忧地问道,“殿下,你头疼?”
“不是,我觉得刚才那个叫柳七的人有些熟悉,但是想不起来是谁。”
“殿下,那就是一个糟老头子,你不可能见过他。”他一直跟在殿下身边,并没有见过刚才那个老头。
“算了,不想了。”赵旸仔细地想了一会儿,还是没有想起来柳七是谁。
“殿下,你想他做什么。”
赵旸他们坐着牛车来到苏轼他们的家,苏洵正在等他。
见赵旸来了,苏洵就把苏轼和苏辙写好的文章拿给他看。
苏轼和苏辙写的是红烧肉的文章。这两人不愧是才子,写出来的红烧肉色香味俱全。只是看他们写的文字,就被狠狠地馋到了。
“阿轼他们写的太好了,都把我看馋了。”苏轼不愧是吃货,写起吃的东西来,真的是……用淋漓尽致来形容比较贴切。“我好像闻到了红烧肉的香味。”
“哈哈哈哈哈……阿轼要是听到你这么说,一定会非常高兴。”
“写的真的是太好了。”赵旸揶揄道,“我觉得阿轼写吃的文章比其文章写的好。”
“还真是。”苏洵说道,“福慧,要不要尝尝我做的红烧肉。”
赵旸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了下。之前,苏轼和苏辙吃苏洵做的红烧肉吃的生无可恋。
呃……他可不可以拒绝啊。
“好啊。”他不好意思拒绝啊。
苏洵很快从厨房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烧肉。看来是刚刚做好啊。
闻着香味是对的,但是就是不知道尝起来怎么样。
苏洵递给赵旸一双筷子:“福慧尝尝。”
“那我就不客气了。”赵旸接过筷子,夹起一块红烧肉尝了尝。
嗯?
味道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糟糕,竟然还不错。
苏洵满含期待地看着赵旸:“福慧,味道怎么样?”
赵旸把嘴里的红烧肉吃下去后才说道:“伯父,味道很好啊。”
“真的么?”苏洵不太相信,因为失败太多次,“没骗伯父?”
“伯父,没骗你,你这红烧肉做的真不错,当然味道肯定比不上我小娘娘做的。”如果是十分的话,他小娘娘做的红烧肉是满分,那苏洵做的红烧肉只有七分。“不过,伯父你做的红烧肉也好吃。”
苏洵见赵旸没有在骗他,心里很是欢喜。
“终于做好一次。”做了这么多天的红烧肉,终于做成功了一次。
“伯父,我觉得你是火候没有把握好。”赵旸听苗昭容说过,红烧肉要是想做的好吃,火候很关键。“伯父,你再控制下火候,就能跟我小娘娘做的一样好吃了。”
“火候的确很关键。”做了这么多次的红烧肉,苏洵心里大概有了点数。“福慧,过段时日,我要回眉州接阿轼他们的母亲来汴京,我不放心阿轼他们两个住在外面,就让他们暂时住在太学里。你如果要找他们,届时直接去太学找他们。”
“伯父,你什么时候启程啊?”
“十天后启程。”
“伯父,你放心,我会帮你照看好阿轼他们,不会让他们受欺负。”赵旸笑了笑说,“我会经常去太学看他们,给他们送好吃的。”
“福慧,真是麻烦你了。”苏洵之所以对赵旸说他要走的事情,就是希望赵旸能帮忙照看苏轼他们。以赵旸的身份,他能照看苏轼他们,不会让他们受到一点欺负。
“伯父,你客气了,阿轼他们是我的朋友,我照顾他们是应该的。”赵旸这几日有些忙,没有去太学看望苏轼他们。等过几日有空了,他一定去太学找苏轼他们。
苏洵没有再说什么客气话。
“对了,等晚上阿轼他们回来,你跟他们说,他们可以跟太阳书局签约,这样投稿就有钱。”赵旸觉得以苏轼他们的才学,可以多写文章和诗词投稿到太阳书局,这样不仅能增加他们的名气,还能让他们赚钱。“太学里有很多学子都跟太阳书局签约投稿,我觉得阿轼他们也可以。”
“好,等晚上阿轼他们回来,我跟他们说。”
“伯父,你也可以投稿啊。”
苏洵倒是没有想到这点,现在听赵旸这么说,有些意动。
“那我也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