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拌。”赵乐菱没办法解释她耳朵好了,更没办法解释她到底吃了那些观众们的什么东西,她自己都没搞清楚她吃了什么鬼玩意儿。但她能确定那些东西对她有好处,演唱会必须办,场面越大越好。
既然赵乐菱都说要办演唱会,姜振威自然是全力支持,一共就三票,两票赞成,唯一一个也不是那么反对的郑在日也就变成了支持的那一票。
公司迅速动起来筹备演唱会,这也不是今天说开,明天就能开起来的东西。
场地、乐团、统筹等等都需要一步一步进行。而这些赵乐菱都没怎么管,演唱会的总导演由郑在日担当,她去签另一个项目当音乐导演了。
之前“百万唱片”的庆功宴,崔成范给赵乐菱说了个项目,CJ出品,原定的音乐导演出了点问题要找人救场。项目组起初找的是崔成范,崔成范推荐了赵乐菱。
前期两次见面双方聊起来是很顺遂,可那边始终对赵乐菱过于年轻这点有些顾虑没有敲定。
等青龙、大钟两座奖杯颁发,再加上金唱片的推波助澜,再次见面两边聊起来就更顺利了。
网上的网民对于金唱片的现场讨论的再热闹都没有业内评价有力量,去过金唱片颁奖礼的行内人,对赵乐菱的评价已经上升到百年一遇的传奇歌手,对她的音乐制作能力更是抱有超高的期待值。
在这个基础上,项目导演尹济均碰巧和金唱片颁奖礼的总导演认识,对方用各种词汇把赵乐菱夸上了天,尹济均想要合作的态度就有了。
导演点头合作,赵乐菱就签下名为《国际市场》的项目。
由于项目已经拍到一半临时换音乐导演,前期配乐已经定的差不多了,某种程度上这种项目还蛮麻烦的。
尹济均的意思是让赵乐菱接着原定的音乐来,她负责搞定主题曲和之前曲目的配乐就行,但赵乐菱不乐意。
音乐导演不愿意的原因很简单,既然她接手了,那音乐就应该按照她的来。而不是她去查缺补漏后再写上她的名,要是这样,她宁愿不干。
理论上尹济均可以理解赵乐菱对自己音乐的坚持,但实际情况是,时间来不急。
出曲、配乐、制作再到后期压制,这都需要时间,更别提之前定好的曲子都是他满意的,再换就一定更好吗?不一定吧。
除了时间之外还有钱的问题,中途换人,前期的钱已经给了别人,再度换人制作费必然是压缩的。
时间也不够,钱也不够,与其重来,不如就用原定曲,大家都方便。
赵乐菱就跟导演商量,时间问题我这边能保证,我们先试试看,真来不急再说,我只需要十天做头期曲目定案,曲子定了再谈其他。
如果曲子定不了那用原来的就用原来的,要是曲子定了,钱跟不上,这就不是她的问题,是制作方要考虑的,一分价钱一分货么。
总导演没有想到音乐导演口气那么大,不过年轻人么,锐意进取,试试就试试呗。
在尝试的过程中,赵乐菱就跟进了剧组。这个项目在拍,她需要时间跟导演沟通,导演的时间都在剧组,她就抱着笔记本去剧组做事。
进了剧组,这个项目的第二个麻烦就出现了,尹济均也是个意识流的甲方。
这位很有赵乐菱最初接话剧的那位导演的特色,讲感觉,要五彩斑斓的黑。说起来,这种甲方其实最常见,这种甲方也最让人头疼。
不过甲方么,不让人头疼就不叫甲方了。作为乙方,赵乐菱一来不是第一次跟这种甲方合作,二来,她都进化,还怕什么甲方。
先跟编剧详细了解过剧本的赵乐菱,对于导演提出五彩斑斓的黑这个要求,给出的回应是原定的十五首选曲,她扩展成三十首曲目。
最终放到导演面前的是四十首,多出来的十首是上一位音乐导演的曲子,不是对方作曲,是对方邀请作曲家写出来的曲子合集。
音乐导演的工作方式有很多种,有郑在日那种主题曲自己写,细枝末节找别的作曲家写的;
也有同项目前音乐导演做的全部邀请作曲家作曲。反倒是赵乐菱这种全部曲子都自己出的导演很少见,少见到基本没有。
为此,在十天后,一天拍摄刚宣布收工,音乐导演就找上来说曲子都好了,问自己有没有时间听听看的情况。导演叫上一帮人一起听,就在片场,有兴趣的都能来听。
四十首曲,纯音乐。对于音乐素养欠缺的普通人来说,听到最后很容易混乱。导演就被搞混了,他已经不太能分辨得出哪十首是原定的十首了。
赵乐菱就是知道会这样才会把四十首混在一起。不然导演不愿意加钱硬是要嘴硬说原定的十首好呢?
不是没可能啊。干脆就混起来,你说那十首好?你得听得出来那十首是哪十首才行。
光是听曲感觉哪首都不错的尹济均又不好意思问赵乐菱,哪十首是原定的十首,就问她这四十首是个什么打算。
赵乐菱的打算是,让导演选出十五首来,投票么,盲投,这边那么多人在呢。
要是导演打算玩民主,就大家一起投,要是打算乾纲独断,那就导演选。
“我要是没选中你作的曲呢?”尹济均问她。
轻声笑开的赵乐菱回,“那就是我没本事。”
“年轻人口气那么大可不好。”
“要不再听一遍?”
再听一遍可不是在片场而是换到了会议室里,尹济均打电话给制作人,把各个团队的主PD都叫来,导演组全体去CJ集合,一起对配乐进行盲选投票。
最终票数最高的十五首就真的都是赵乐菱的曲,美术总导演是郑在日合作过的导演,跟赵乐菱也认识,对方在投票结果出来后抢先给赵乐菱鼓掌,随即掌声四起,“后生可畏”一词也就是会议室里出现最多的词了。
曲都出来了,钱的问题赵乐菱就不准备自己谈了,她把姜振威带来了,让他去跟制作人掐合约金。她负责搞音乐,钱是社长的事。
午夜时分,外卖叫来的宵夜摆满了会议桌,专业搞音乐的音乐导演被各位技术工种包围,大家各有各的职业技能。
但都在一个行当里,多交个朋友就多条路么。赵乐菱现在也是人脉资源的一部分了,愿意跟她碰杯的人还挺多的,哪怕她不喝酒。
捧着咖啡的赵乐菱跟一帮喝酒的人闹到后半夜,回家的路上接到崔成范的电话,对方感觉都没睡醒,讲话都含含糊糊的,但一直笑,笑她总算有点样子了。
“尹济均打电话给我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得了,根本没在管什么前辈这回事的。”崔成范乐呵呵的跟赵乐菱讲,“就应该是这样,做得好。”
所谓的前辈指的是项目原先的音乐导演,不拿前辈当回事指的是赵乐菱入场后,推翻了那位的所有原定曲。
这在业内却是不太有礼貌,但崔成范就是特地打电话来夸她,没用的规矩就不用守。
“对自己的音乐一定要坚定,别管什么前辈不前辈的,音乐就是唯心的东西,好不好就是我们说了算。
别人说你的音乐不好你就怼回去,你认为别人的音乐没你好,你也直说,这东西别人分辨不了,我们还分辨不了么。”
崔成范让她一定要坚定自己就是最好的。因为,音乐人就是应该坚定自己就是最好的。这不是自大,是自信。
讲电话的赵乐菱嘴里说着老师说得对,心里想的是这就是自大。但她现在所拥有的的让她不用去考虑自大还是自信。
因为她能很笃定的说她的音乐就是比任何人好,她是海妖,海妖的音乐就是无敌的。
海妖进化了,进化导致赵乐菱的心态不一样了,她的工作方法也跟着变化。
曲定下,合约金社长也谈好了,重新签过合同的赵乐菱加班加点的找乐团录歌。
郑在日一直对她能超快速录歌这件事抱着嫉妒多过羡慕的心态,只要有时间都会去看她录歌,指着能发现什么特殊技巧。
工作室里的大录音棚正好派上用场,赵乐菱就把人叫来工作室录,郑在日也跟下来听。听着听着就感觉到不对了,赵乐菱太自信了。
这家伙自信到..
“停,大提琴错音了。”赵乐菱用卷起来的曲谱点了下大提琴的琴手,“注意点。”再看指挥,颔首示意重新来。
音乐再响,重头开始。郑在日悄然起身饶去操作间,让录音师给他放一边刚才大提琴错音的那段。
他调慢速度听了两次,才确定大提琴确实错音了,听完往沙发上一倒,不想回棚里了。
以前赵乐菱其实也能做到,或者应该说她一直都能做到,光凭空耳就能在几十种乐器合奏的情况下,准确的听出某个乐器错拍或者错音。
可以前赵乐菱的做法是,喊停后让乐手再来一遍,根据这一遍让大家和当事人都知道节拍错了or音错了。
这种做法是没问题的,更能准确的判断到底哪出错,指挥也可能出错,赵乐菱也可能听错,未必就一定是乐手出错。
这种做法也更温和,不会显得赵乐菱太强势,仿佛她说的就是真理,她说谁错,谁就一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