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夸夸群 (吃吃汤圆呀)
- 类型:青春同人
- 作者:吃吃汤圆呀
- 入库:04.09
宝玉哭笑不得:“粗人碰过的,上面不定还沾着脏污,怎可玷污了你家姑娘?”
晴雯可听不得这个:“二爷这话就不对了,我虽然没读过几本书,可也听说子曾曰,耕也,馁在其中矣。又听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您轻视这百姓所用耕种之物,又轻视百姓,所为者何?”
一时说的宝玉愣住了,黛玉也若有所思,袭人从那边走近来,晴雯又说:“便是让宝二爷捏鼻子的脏污也是作物长成必须之物,乡下人常说千担肥下地,万担粮归仓,有这肥料才有这花香遍园,便是宝二爷手里捧着的花,也是终会化作花肥,有道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花红更护花。”
她一顿乱侃,将宝玉轰炸的云里雾里。黛玉是惯常听她天马行空的早已习惯了,如今见宝玉愣了,又担心宝玉又犯了那痴病。
忙喝住晴雯:“惯常在家里也由着你性子,怎的来亲戚家还不收敛,还不给宝二爷赔不是。”
晴雯眼角瞄见袭人走近,知道黛玉这是护短,于是给宝玉福了一礼:“适才我说的唐突了,只庄稼并不比花木低贱,百姓也不比贵人卑微,还请宝二爷思量。”
袭人走过来,笑着说:“可巧碰上你们。”
晴雯也笑,装什么偶遇呢,明明是老远就跟过来,生怕黛玉跟宝玉有什么接触,但也不揭破,只笑着解释:“我陪着姑娘捡花瓣玩,不想宝二爷说这锄头污秽,两下争执几句。”
袭人此时已经不怀疑宝玉和黛玉适才的举止,哦,原来那眼眶泛红是吵架闹的,当下问宝玉:“怎么又惹林姑娘生气了?”
又不等宝玉回答,转身对黛玉歉意的笑:“倒还是个小孩儿脾性,镇日里在家念叨林姑娘,等姑娘家来了又跟姑娘拌嘴使气。”
妈呀,还代宝玉向黛玉道歉,这活脱脱就是个二婆婆。
晴雯忍住自己想怼袭人的心,只笑着扶住黛玉,黛玉倒冷静的多:“不过是家常拌几句嘴罢了,倒是宝玉可别在风口冷着了。”
袭人去拉宝玉:“回院子里罢,回头着凉了老太太、太太又该心疼了。”
谁知道宝玉呆愣在那里,犹自沉思。
黛玉歉意的笑:“想是适才晴雯说两句歪理,又害得宝玉犯了痴病。”
妈呀,还代宝玉向黛玉道歉,这活脱脱就是个二婆婆。
晴雯忍住自己想怼袭人的心,只笑着扶住黛玉,黛玉倒冷静的多:“不过是家常拌几句嘴罢了,倒是宝玉可别在风口冷着了。”
袭人去拉宝玉:“回院子里罢,回头着凉了老太太、太太又该心疼了。”
谁知道宝玉呆愣在那里,犹自沉思。
黛玉歉意的笑:“想是适才晴雯说两句歪理,又害得宝玉犯了痴病。”
宝玉素来有些犯痴的老毛病,袭人也听见了刚才晴雯的一些话,她是穷苦人出身,倒赞同晴雯些,反正宝玉和黛玉没有互诉情衷就好,是以也没什么大碍。
当下晴雯扶着黛玉点头回院,路上晴雯偷偷看黛玉神色平静,不像是寻着了人生知己那般激动,当下旁敲侧击问:“适才我跟宝玉说的那番话姑娘可觉得有道理?”
黛玉笑起来:“可真是歪理也说得振振有词,若是白先生今儿个在,又得点头赞赏。”
这是……没那么沉迷的样子?晴雯又问黛玉:“难得的是宝玉倒还知道怜惜花落。”
黛玉对着满目晚春元景,幽幽叹口气:“他是个痴情的,怜花、惜雨、心疼世间女儿家。”
嗯,看来对宝玉仅限于很谈得来的朋友,晴雯松了口气。
不是宝玉不好,实在是那个婆婆太恐怖,贾府又是个大篓子,咱可千万不能碰。
听见黛玉还没有情根深种,晴雯放了心,又想起一茬:“姑娘既然对农事有些兴趣,不如寻些农书来看?”
黛玉果然有些兴趣;“今儿个听你说教一番,倒真是要重农事,与其在屋内对花伤怀,不如去桑野才显得开阔。”
晴雯点头:“以前白先生借给我《汜胜之书》和《齐民要术》两本,姑娘可拿来一观。乡下人饥年常有易子而食的惨案,多种些庄稼救活了人,比什么都强。”
黛玉唏嘘不已;“可见史书里写的那些惨事竟是真的,可叹咱们困在庭院,倒无可奈何。”
晴雯忙说:“怎的无可奈何?姑娘岂不知祖辈常种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枲、麻、瓜、瓠、芋、桑之类,如今听商人说却有外藩的地生(土豆在当时方言中称为地生)在湖广一带大肆推广,产出比那些都高?”
黛玉却想到别的地方:“父亲在朝中做官,若能将此物开展来,却不是一桩功德?”
于是黛玉转了心思,抛却今天起的春日愁思,回了林府后一心一意在园子里辟出一地专门试种地生。晴雯在想,这地生长成,是不是可以吃上薯条了?不亦乐乎?这是后话。
等晴雯扶着黛玉回了潇湘院,又赶上贾母房里的丫头找黛玉去吃饭,却没有遇到宝玉,丫鬟来回话说“今儿个宝玉跟着太太那边吃饭”。
黛玉自吃了饭,饭后跟贾母闲聊才知道,原来今儿个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贾珍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
给贾母的是一个香玉如意,一个玛瑙枕,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给宝玉和宝钗的各有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黛玉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和数珠儿,别的都没有。
黛玉抿嘴一笑,并不在意,反而让雪鸢回趟林府,备些宫中用得上的物件送过来,单等贾府送礼进宫时捎给元春。
她这般做派让贾母感念不已,嘴上不说,心里却有些愧疚。
自己先前动了让宝玉和黛玉结成亲事的心思,又在府里放出去话造势,可偏偏如今大孙女向着王夫人,闹了这么一出。
说起来元春还是在贾母身边长大的,亲手抚育自然恩情不同旁人,可到底母女天性,让元春暗暗里支持了王夫人。
贾母愁思恍惚,再不成从外面门当户对的不拒什么人家,总能寻着合适的,哪里就非要这个破落户一般赖在别人家里的亲戚了?
第71章 恨宝钗羞笼红麝串 怜黛玉终得一后母
薛家夫人进府后就跟王夫人说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 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之类的话,这可奇怪了,宝玉衔玉而生可是个大新闻,京城都传遍了, 姻亲人家会不知道?
若说是长途路远不通消息, 那怎的同样在江南的林家就知道?
既然薛姨妈知道宝玉是衔玉而生的, 那再堪堪在王夫人跟前提什么“须得一个有玉的配”就有些……
若真是笃信和尚道士所说“有个玉来配”,那作父母的自当小心隐瞒这消息, 更不应该在明晃晃有玉的贾家大咧咧说出此事。
贾母心里很是看不上这样眼皮子浅的小家子气做派,自然也就对薛家敬而远之。
不过贾母如今还没放弃让王夫人接受黛玉的心思, 黛玉多好:侯门之后、父亲是进士出身、又手握实权, 要清贵有清贵,要体面有体面。
便是黛玉本人也比宝钗要好些,黛玉心思单纯, 是个赤忱的;宝钗就颇为藏奸。
宝钗这样的性子在中等人家也算可以, 可是放在侯爵之门里就很不够看了, 谁又不傻, 难道还瞧不出来她那些小伎俩?
而且京城侯爵那些女眷最愤恨这般操纵人心的勾当:就你聪明,把别人都当猴耍?玩弄人心第一位,怎的别人都傻子看不出来么?
就是娶了宝钗, 在这些人家里面玩这些合纵连横之术,丢了贾府的脸不说,可真是嫌命长。
本来还打算让宝玉有个林如海这样的岳父指点科考, 考上后更可以婿翁共谋,大树底下好乘凉,可儿媳妇就是不喜欢黛玉。
贾母正沉思,又有丫鬟鹤仪蹑手蹑脚走过来, 附耳跟她悄悄讲:“回老太太的话,薛家姑娘接了那赏赐眉目之间倒不见喜悦之色,倒是薛家太太很是高兴。”
贾母微微颔首,薛家姑娘倒有些别的心思,只拗不过做母亲的。
鹤仪又小声讲“宝姑娘羞笼红麝串”那一出给贾母讲,贾母越听眉头皱得越厉害,“啪”得一声重重拍在桌上。
怎的好好儿的姑娘,专做这等事?勾得体量未成的爷们儿神魂颠倒,倒好成全她家的好梦,做他的春秋大梦去吧!!!
黛玉不去猜贾母阻挠王薛两位夫人的计谋,住两天便回了林府,想研究那“土生”种植之术。
在家只待了半天,便收到傅云槿的帖子,约黛玉去她家赏昙花。
黛玉自然是欣然前往,从苏州回来还未去过镇南侯府呢,先是白家老夫人病重,又是嫁娶事宜,只派人给镇南侯府送去了傅云飞捎的家书之物,自己倒没有探访。
进了侯府,自然有婆子来引路,先去堂前拜见老夫人,给她送上从苏州带来的土物:“老夫人恕我晚来之罪,实在是家里事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