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红楼夸夸群 (吃吃汤圆呀)


  黛玉回去便跟明嬷嬷商量:“嬷嬷可还记得,贾府养的小戏班子有个戏子跟我长得极相似?”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吃了香椿。
  家里送来的,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还有香椿。
  焯水了,撒一把蒜泥,热油烧得滚烫,锅底撒一把盐,泼到香椿上,正好是一道油盐香椿芽儿。


第67章 讨丫鬟嬷嬷未雨绸缪 看单子黛玉亲力亲为
  明嬷嬷回:“自然是记得, 当时还说采戏子的贾蔷少爷并非有意,只是我们得空得讨了那戏子回府上才是。”
  黛玉道:“便一直没寻到好时机开口,可明儿个老太太给薛家姑娘做生,要将那些小戏子唱戏, 只怕会请了那些戏子, 这可如何是好?”
  明嬷嬷一听就急了, 当时就急冲冲要去见贾母。
  好在贾母还未安歇,闻得是明嬷嬷请奏, 担心黛玉出了什么事情,便让她进来。听完明嬷嬷禀报以后, 贾母挥挥手:“那便将那孩子赏给黛玉罢。”
  明嬷嬷谢过老太□□德便告辞出来。
  此事算是暂时解决了, 贾母将龄官连夜送到了潇湘院,可后续倒成了一个烫手山芋,明嬷嬷瞧着那龄官却不知道做什么。
  使唤做杂活吧, 她长得有点像姑娘, 顶着那么一张脸被下人打骂□□总归是不对劲;
  许配给人吧, 只怕府里人有对黛玉存了不良心思的, 却不成体统;
  养在黛玉身边吧,又怕等黛玉嫁过去她不安分想求个姨娘位子,这可不是妄言, 时下公子哥儿们总好丹桂齐芳,妻子陪嫁婢女也被视作囊中物,谁知道到时候黛玉的夫婿不觉得这是一种风雅呢?
  总归是为难, 明嬷嬷便只将龄官养在房里,万物都不用她做的,也不怎么叫她出去见人。
  却说到了第二天,吃了饭还有戏, 贾母让宝钗点,宝钗会做人,只点一场热热闹闹的《西游记》,又其余人点。
  过一会儿宝玉嫌弃宝钗点的戏太过热闹俗气,宝钗却笑着给他讲其中一首《寄生草》,写的辞藻质朴,颇有文采,又念给宝玉听:
  漫目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
  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黛玉在旁边听见,饶是她素来不喜宝钗,也不由得赞叹宝钗是真个颇懂得雅俗共赏的人物。
  晴雯在下面听着,也深有此感。前生晴雯生在一个被砸破了传统的世界,因着人们骤富需要精神慰藉,于是一窝蜂去断了档的传统里寻文化,可偏偏断层,于是那段历史时期的世界便总归有些光鬼陆离牛鬼蛇神俱舞。
  也许是因着文化缺乏,因而总有人要对文化分个三六九等,以示自己的高贵。例如总觉得拉小提琴便是高雅,打麻将便是低俗。
  其实哪里有这么多弯弯绕绕?从上数人类还是原始人时,猴儿们吃饱了无聊,有的猴捡起个破树枝吱呀吱呀狙着玩,有的猴捡几个石子在地上摆成形状,究其本质,都是打发时间的工具。哪只猴又比哪只猴高雅?
  琴棋书画不过是人类自我发声的途径,谁又比谁低贱呢?重要的是在发声过程中,你表达了那一瞬间的自我思想,在宇宙中表达了自我存在感,又何必对看流行戏文的人表达自己的高贵感?
  如今所处的朝代,文人墨客自然极为鄙夷戏剧,认为其流俗,宝钗有这样的见解,越发显得她腹有文采。
  晴雯和黛玉在这边赞同宝钗,宝玉也喜的拍膝摇头,称赏不已。
  要说宝玉这点好呢,对每个女子他都能敏锐的发现其闪光点,对每一种文化他都怀着包容开放的态度去探寻,除了不爱读书博爱美人之外,也算是谦谦君子。
  湘云却不满意,把嘴一撇道:“安静些看戏吧!还没唱《山门》,你就《妆疯》了。”
  这是吃醋了,黛玉一惊,这可不是从前书里看过的,她吃味那一幕?怎的她如今想通了,湘云倒醋上了?
  原来从前黛玉和宝玉亲近,是以湘云吃味,和宝钗联手挤兑黛玉,如今黛玉自己对宝玉无深层次的眷恋,湘云就不觉黛玉是威胁,反而和宝钗倒不和睦。
  宝钗自然一笑置之,于是大家看戏,到晚方散。
  却宝玉跟湘云倒怄了一场气,宝玉气得做一首偈语,黛玉和宝钗又去解那偈语,让宝玉开悟,自此四人仍复如初。
  晴雯在旁瞧着也放心,虽她不懂公子小姐们的禅语机锋,但总归瞧着和气些好。
  总归是在贾府中应酬了这一回,黛玉自个儿便家去料理迎娶白先生事宜。
  过几天林府收到贾琏上门来的帖子,原来贾琏过了童试,如今已经是秀才之身。
  林如海和黛玉自然闻之甚喜,秀才之身在功勋世家固然算不得什么,可到底是进身之阶。
  对于贾琏而言更是一种鼓励,他荒废多年,重新拿起书本与一群年轻人为伍苦学,心里不是没有障碍的,全靠心里一股恨劲儿撑着。
  此时拿到秀才功名,心里才踏实了些,忙写信给舅家和姑父报喜。这两位正是自己再造恩人,因而格外郑重拜谢。
  贾琏在林府书房里与林如海商谈,凤姐却没来,她使人送上重礼,捎来口信:孩子近些日子身子骨不稳,她也不便远行,待孩子大些便登门来赔罪。
  晴雯在旁悄悄思忖,的确,如今这个年代婴儿的存活率不高。便是高门大族孩子能活下来的也不多。王熙凤好容易有这么个宝贝疙瘩,自然昼夜照看着。
  黛玉再问奴仆,原来凤姐连孩子洗三都没有大办,只自己小家悄悄儿摆了宴席就作罢。
  黛玉又问:“二姑娘在家可好?”
  贾家奴仆回话:“如今庄子上下就由着二姑娘当家,她人稳重,不偏不颇,我们奶奶常常在人前赞她呢。”
  黛玉满意的点点头,迎春这个性子,要去杀伐果断真有点难,可说起来办事稳重,倒真当仁不让。也多亏凤姐儿能干,一手调养起妹子。
  黛玉命人在库房里寻些花胶、雪蛤等妇人调养之物,又附上给宝宝亲手缝的小衣服,命人回礼。
  这几天黛玉忙的脚不停歇,在家中整理小定茶礼。
  因着白老夫人病重,仪式走得很快,但林府该有的郑重还是要有。
  黛玉亲自挑选了上好的猪鹅、茶饼,又按照京中习俗,再添上红枣、莲子等十四样羹果,用红木大盘盛了,上面系上大红缎子花,热热闹闹送往白府。
  这当口贾母也派人来林府寻林如海,林如海自去了贾府,黛玉却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只知道父亲回来后将母亲的嫁妆单子交给了黛玉:“从前我替你收着,可如今府里老太太有些担忧,我便今后交给你罢了。”
  黛玉忙行礼:“父亲替我收着是。”
  林如海叹息:“你收着是应该,贾家老太太那里也放心。”
  他似乎颇为惆怅:“从前你娘说过等你大些就要教你掌管家务,以后掌起嫁妆来也不至于被下人蒙骗,唉……怎料世事多舛……”
  黛玉瞧着他转眼要沉浸在过往中,担心他伤心过度伤了身子,忙打岔:“爹,还有一事:若是白先生进门,我便将家中的钥匙都交给她罢?”
  林如海一愣,转眼摇摇头:“白先生有几分书生风骨,定然不会接这钥匙,不过你给还是要给的,总归是表明心迹。”
  黛玉点头应是。
  林如海又想起一事:“你外祖母定然会邀你进府过问此事,你照实说便是了。不过你既然常去那府里,总归和宝玉不要往来才是。”
  黛玉惊讶:“爹爹可是担心什么?”
  林如海道:“宝玉近来在京中颇出风头,爹担心你跟他走得近了,致使闺阁文字流传出去,反倒不美。”
  原来宝玉自打住进大观园,诗兴大发,闲吟好几首诗,因着诗句作得辞藻华丽所以有些流传。
  当时有一等势利人,见是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做的,抄录出来,各处称颂;再有等轻薄子弟,爱上那风流妖艳之句,也写在扇头壁上,不时吟哦赏赞。因此上竟有人来寻诗觅字,倩画求题。这宝玉一发得意了,每日家做这些外务。
  林如海倒不反感这个,十二岁的少年写诗作画无可厚非,倒只担心黛玉的诗句也流传出去。
  要说担忧女儿心有情思倒大可不必,林如海曾经梦里见到黛玉对宝玉情思深种,可那是贾母有意撮合、黛玉寄人篱下、宝黛两人朝夕相处的必然,并不意味着如今有父亲家人环绕的黛玉还会如此糊涂。
  如今黛玉看宝玉,虽觉他诸多不妥,可还是向着他,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但林如海看宝玉,却横竖都不顺眼。
  哼!便是成见又如何!将自己的玉儿坑害的那么惨,又能是什么好人?!
  林如海站在父亲的角度,自然横竖瞧不上宝玉。
  林如海恨宝玉多情,被袭人勾得好赖不分;
  嫌宝玉昏庸,被几个丫鬟指使得偏听则暗;
  憎宝玉怯懦,心有所属却不敢跟长辈抗争;
  更怨他毫无担当,不明媒正娶求亲倒先诱导稚□□儿。
  总归怎么瞧都不顺心。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