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脸上还挂着笑的黛玉,表情一下凝住,起身时险些把手边的杯子碰倒,朝林如雪看了眼,还没开口,就得了林如雪的应允。
黛玉点头,提着裙摆就往外走,连身上的大氅都来不及系好。
这一定是李长安的信,从陇边来的,只有李长安的信了。
到了外边的偏厅,黛玉见人站在那里,身上还带着寒意,吸了一口气走上前。
“这一路上,辛苦了。”
“是……李将军的夫人吧?”
李将军?李长安竟是已经成了将军吗?
黛玉一惊,跟来的雪雁和紫鹃已经先替她应了话。
“这是李将军的家书,夫人收好了,小的信送到了,这便要回去了,明早还有其余地方的信要送。”信差看着黛玉,将信交给她:“李将军还捎了一句话,说是让夫人和家里人不必替他担心,他一切都好。”
闻言黛玉点点头,回头朝紫鹃示意了一下:“紫鹃,送一下这位大人。”
紫鹃笑着点头,给雪雁递了个眼色。
这封信可是黛玉这一个月里的“救命符”,少了这样东西,怕是黛玉这一年里都熬不下去。
捏着手里的信,黛玉走到一边坐下,小心翼翼打开,眉宇间都是欣喜。
边上雪雁看着,立即走到门边把门帘那些小心的拉好,又把火盆往黛玉身边挪了一些,生怕把人冻着。
“姑娘,你小心着凉,姑爷都快回来了,要是着凉了,怕是又该招人担心了。”
“知道了。”
心不在焉的回了一句,黛玉打开信,看了一眼信上熟悉的字迹,嘴角不住上扬。
——吾妻见信,一切放心。
……
“雪雁!”
正想着要怎么把漏风的地方遮住的雪雁,让黛玉这一声吓得愣住了。
连忙回头看向黛玉,忍不住道:“姑娘,你这是怎么了?”
“他、他下个月就要回来了。”
☆、第五十五章
腊月十二, 扬州的第一场雪姗姗来迟,可来势不小,才一个晚上的时间,雪便覆盖了整座城, 连同街道上都铺着厚厚的一层积雪, 被行人踏过后, 留下一连串的脚印。
李府门前,才清早, 便已经有人守在那里,指挥着人在门楣上挂新换的灯笼, 还有刚裁剪好的绸子。
这几日, 李长安可就要回来了。
黛玉坐在榻上,手里拿着笔,无意识的用笔头在脸上戳来戳去, 眉头微蹙, 也不知道是在想什么事, 一大早的就在那里呆坐着。
这几日就要回来了
黛玉到这个时候都还不敢相信, 李长安竟然就要回来了,竟然这么快,想不到, 一眨眼就一年过去了。
门外进来的紫鹃和雪雁对视一眼,在一边站了会儿,等身上的寒意退了才走上前去, 生怕身上的寒意染到黛玉身上。
“姑娘,刚送来的青团,可要尝尝看?”
“恩?”黛玉回过神,看一眼紫鹃和雪雁, 反应还没完全恢复,只慢慢道:“今年这雪下得厉害,是有些瑞雪兆丰年的兆头。”
闻言紫鹃忍俊不禁,走到黛玉面前,轻声道:“问你吃不吃青团,你倒好,说了别的话来,这东西还吃吗?”
黛玉这才回过神来,盯着面前的人,不由笑了一下:“吃,怎么就不吃了?我只是走了神,又不是丢了魂,瞧你,越发没耐心了。”
紫鹃失笑,抬头看向雪雁,随即笑了。
“嗳,姑娘说的你。”
“又来了,又拿我开涮。”
雪雁翻个白眼,放下手里的掸子,仔细把东西都收拾好,顺道把柜子里,李长安从前用的东西都拿出来。
一年光景,原先全放在屋子里的东西,李长安的好些都收了起来,生怕不小心给碰坏了。
如今人要回来了,可不得摆出来。
“相公的东西可都收拾好了?”
“全收拾好了,一样不差,都按着之前的样子摆的,姑娘只管放心。”雪雁应声,想起什么来:“姑娘,夫人那边说,待会儿要不要一同去寺里上香,说是这一年里,菩萨、佛祖保佑,想去寺里还愿。”
去寺里还愿?
黛玉拿着青团,轻轻咬了一口,眯着眼想了一下,倒也不错,这一趟去的话,一则是去还愿,二来是可以陪着阮氏,总不能扫了她的性。
吃下一颗青团,黛玉擦了擦手才点头。
“去,你去给母亲那边回个话,说是一会儿收拾了就过去。”黛玉起身,看了一眼身上的衣服,好像也用不着换。
看一眼雪雁,问道:“你瞧我身上有哪出不合适的?不过这一身去寺里,倒也不会太招眼。”
“姑娘这一身得体得很,不必担心了,不过这头发,我再给你梳一下,有些松散了。”
“恩。”
黛玉规规矩矩走到一边坐下,然后看了一眼镜子里的自己——好像胖了些。
前阵子,不小心染了风寒,倒不是照顾不好,是她自己贪玩,在花园里瞧见了几株开的不错梅花,便在花园里多待了一阵,谁知道隔日起来的时候,就有些不舒服了。
之前黛玉还以为不打紧,可宁姝看了,直接让她在屋里待几天,别出门再受了寒,这一开口,李府上下就像是她得了什么重症,处处小心不说,每日进补也不少。
才半个月,这就长了些肉。
“我是不是——”
“姑娘不必在意,这衣服看着都合身,还有些大,哪里就能胖了。”雪雁岂能看不出黛玉的心思,见状一下就笑了。
她家姑娘真是得了李长安这人宠着,换做了旁人,哪里会让黛玉多了些这些小心思,以前的黛玉可不会这样。
“那就行。”黛玉悄悄松了口气,随即笑了。
听到紫鹃进来的声音,黛玉和雪雁起身走过去。
时辰不早,还是早些出门为好。
“大嫂和我们一起去吗?”黛玉问完又想起什么,忍不住道:“这两日,怀尘有些不舒服,怕是去不了了。”
李怀尘这阵子书院放休,便在家里玩,性子活泼好动,玩了几日就待不住,到外边去和街坊四邻的小孩玩。
谁知道,这几日就不舒服,反复发热,连宁姝都有一些束手无策,到城里去请了大夫来看。
“大少夫人怕是不去,刚才我来时,听说是怀尘少爷又发热了。”紫鹃见黛玉担心,忍不住摇头:“也不知道怀尘少爷得了什么病,反反复复,怪吓人的。”
闻言黛玉皱了一下眉,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阮氏今天要去上香,怕是有一半原因在李怀尘身上。
李西京走了,剩下宁姝和李怀尘母子俩,肯定是着急。
往外走时,黛玉不由得看了眼天色。
希望李怀尘的病能尽快好,否则,全家上下都得提心吊胆的,才多大的孩子,遭这份罪。
“我去看看他,不着急去母亲那。”
“嗳!姑娘你慢些,这般着急,你这是,急什么,怀尘少爷在屋里呢。”紫鹃连忙拿了暖手的东西拉着雪雁一块跟上去。
进了宁姝住的院子,黛玉步子快了些,进了屋里,见宁姝正送人出来,不由愣了下站住——这是又请了大夫来看?
等着宁姝把人送走了,黛玉才开口。
“怎么回事?怀尘的病,还是不见好转吗?”
闻言宁姝摇了摇头,眉头不见舒展,掀起帘子往里走:“这孩子的病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怕只怕……”
她总觉得,这症状来得奇怪。
可这李怀尘除了在外玩的时候,基本都在家里,病因也寻不到,她是真的束手无策了,只能请城里的大夫来看看。
要是城里的大夫来看了,都还没有办法,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跟着宁姝到了床边,黛玉看着床上的李怀尘,一下心疼得不行,之前还活蹦乱跳的,怎么就这个样子了。
“这要不要——”
“刚才大夫说,可能是炎症,过阵子可能就自己好了,但是这样反复发热的话,再持续下去,可能会——”
“不会有事的,大嫂,你放心。”
“恩。”
黛玉安慰了宁姝好一会儿,瞧着时辰差不多了,这才起身离开。
看来,阮氏也是无奈了,只能到寺里去求神拜佛,保佑李怀尘能平安无事,如果李怀尘出事了,怎么对得起李西京。
“去看过你大嫂了?”
马车上,阮氏忽然问了一句:“怀尘这孩子,从小身体好,可是——”
这一病起来,怎么就来势汹汹,一点都不让人省心。
“母亲放心,怀尘是你家的孩子,肯定有祖上庇佑,福泽深厚,必定会好的。”黛玉忍不住安慰道:“再不醒,咱们多寻几个大夫来看看。”
扬州城的不行,那就去别处找,天大地大,总还有名医在外。
马车辘辘,朝着城外去。
出了城,朝东走十里路,就能到了寺里。
一路上阮氏的心都不太平,直到进了寺里,听到了里面的钟声,才终于回过神来,添了香油钱,又买了香烛,领着黛玉进了大殿。
黛玉陪着进了两个大殿,见阮氏还望里走,正要跟上去,就被阮氏拦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