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眼珠子转了转,直勾勾看着李长安:“你可是还要去参军的人。”
“你这样,我如何放得下心。”
李长安一定会去参军,可是瞧着这个样子的黛玉,实在是放心不下。他知道李家上下都会把黛玉照顾得很好,可是他不在,便安不下心。
总觉得,人在眼前才能真正放下心。
“家里有父母和大嫂照顾,还有紫鹃、雪雁作伴,你这担心得什么?反倒是你,去了军中,这性子免不得会招人嫉恨。”
太张扬了。
李长安处处都好,就是行事张扬,而且丝毫没有自觉,若是去了军中,崭露头角是好事,可也免不得会得罪了小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她有些担心李长安到了军中,行事还是和现在一般,怕是真的会招来不少是非。
“你担心得有道理,我的确是该低调些。”
“你这事,还是未和爹娘说吗?”
“不急,这才十月,都还未到腊月,每年朝廷征兵要等到正月过后,二月初差不多。”李长安说完忽地想起什么,伸手捏了一下黛玉的鼻尖:“等你的生辰过了再走。”
她的生辰?
黛玉眨眨眼,有些惊讶,李长安居然把她的生辰放在了心上,其实连她自己都快忘了这事。
园中姐妹和贾老太太倒是都惦记着,有差人送东西到潇湘馆,可到底也不过是一个日子,李长安忽地提起,倒是让她有些惊讶。
失笑道:“去军中还能是你决定什么时候去的吗?”
“这可不一定,说不定,人家就过了你的生辰才开始收拾东西去军中报道。”李长安见黛玉脸上清浅笑容,安心不少。
看来,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留在黛玉心里的阴霾是散去了。
琢磨了一会儿,黛玉不由问道:“这件事,你还是早些说罢,还是你有别的担心,爹不让你——”
想到李重和李长安的父子关系,黛玉便觉得头疼。
即使过了李西京的事情,两人的关系也并未有什么缓和。
时至今日,在家里除了偶尔说几句话外,还不如和齐叔说的话多。
“他不会不让,只是,他要的和我要的不一样。”李长安倒了一杯温水递给黛玉,免得她说话太久嗓子不舒服:“等过了年再说。”
“……那倒也好。”
两人在屋里待了有一阵,说了好一会儿话,黛玉服了药,药效慢慢上来,困意也跟着冒头,说着说着,不知不觉睡了过去。
见黛玉睡熟,李长安轻手轻脚离开房间,刚一抬眼,就见赵青走来。
“少爷。”
“什么事?”
“楚家夫人来了。”
这一下李长安忍不住回头去看刚关上的门,点头示意赵青先到外面等他,他交代一些事情就过去。
那边廊下坐着的紫鹃和雪雁,一人手里抱着一个暖炉,听到这边动静已经抬头看来。
“照看好她,我去见客,晚些回来。”
“知道了,姑爷。”
“贾家的事——可能这两日有变,京中会传来消息,若听到什么,在她面前,不可多说一句,明白吗?”
京城里的事?
紫鹃和雪雁都愣住了,难道是贾府出了什么事?可贾府不是还有位宫里的娘娘做靠山,风光得很。
即便不是有这位娘娘,那荣国府在她们离开时都还风光得很,个个眼高着。
两人对视一眼,再回过神来,李长安已经不见人影。
李长安大步走到前厅,见林如雪一个人来的,便知道林如雪定是有什么事情要问他,不止是来看黛玉的病那么简单。
林如雪是他见过的林家人里,最厉害的,也是,最不像林家人的。
“见过姑姑,刚才有点事耽搁了,姑姑莫见怪。”
“坐吧。”林如雪笑了一下,放下茶,和上回一样,只是做了样子,并没有喝过:“那丫头的病,可好了?”
“在房里养着,已经不见风,大夫来说过,是累着,心里藏着事才一下病倒,不打紧。”李长安朝赵青看了一眼:“都下去,我和姑姑说会儿话。”
“是。”
闻言林如雪不由挑眉,理了一下袖口:“那丫头从小体弱,我那哥哥和嫂嫂都捧在手心里,什么名贵珍奇的药材全都用上,便是怕她和之前夭折的孩子一样。”
“她既嫁给了我,我便把她放在心上,不会让她受委屈。”
“城里都说知府公子不成气候,对子宁的夸赞也不少,这些话里几分真假,旁人不知,身边亲近的人总该知道。”
“姑姑是想说——”
林如雪忽然道:“贾家的事,听说了吧?”
李长安眼神微怔,随即笑了一下道:“姑姑指的是哪一件事?”
“在我跟前你不用装蒜,贾家那些人,落得什么下场都是咎由自取,从前埋下的因,现在就得受着。”
提到贾家,林如雪便一肚子的火气。
不过贾家倒也真不争气,才多少年的荣华富贵,竟是就已经显出日落西山的模样来,繁华之下是摇摇欲坠的空架子。
李长安端起手边的茶:“这叫报应。”
作者有话要说: 我得解释一下
莺莺这个是长安从前在扬州的传言的一个了结,对两个人也是一个了结
李西京的事,不是偶然加的情节,之前他回金水的时候长安就提醒了要小心
宁氏前面笔墨不多,但她懂医,七夕送到黛玉手里的药方是她开的
李长安不是一个圣父,他就是对在意的很在意,豁出一切都要讨她开心,他有担当也有任性也会闹情绪还会撒娇……他不完美,也不是最强大的人
说回黛玉,其实很复杂,成亲了,她会不会接地气?是不是因为开始管家就变得不那么傲气,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绛珠草了
以我浅薄的认知,我觉得,她的傲更多是因为贾府里那些事和人,她不从、不服、不认可,到了李家,有了李长安,突然间所有的人都是温柔的、善意的、没有勾心斗角的……
总之,不一样了,所以她愿意和李长安生活在一起
逼逼叨叨半天其实就想说,我文里人物的性格走向不是忽然就变得,其实就是,都在成长(明天加班的苦命阿临表示,你们评论我都在认真的看!
☆、第三十九章
病来如山倒, 病去如抽丝。
黛玉的病反反复复,加上天气转凉,拖了快一月才大好,能离开房间到外边走走, 不用日日都在房里闷着。
为了黛玉的病, 水榭里上下都重新布置过, 这回黛玉的病大好了,李长安又重新吩咐了人把园子打理一番, 连房里都仔仔细细的清扫,免得病气留在屋里。
忙了一日的紫鹃正在伸手关窗户, 听着黛玉和宁氏的说话声, 可算是放下心来。
窗户开了一天,尽管只是开了一半,但到底是腊月, 风寒露重, 隔着幔子也能感觉到外面的寒意, 要不趁着这会儿关了, 怕是夜里,寒风吹进来,黛玉又该着凉了。
“你这身子, 倒也养好了许多,这回病倒,给小叔吓得不轻, 只差没把扬州城的名医都请来给你诊脉。”宁氏笑道:“明日起,你这药只用睡前服用便好,不用一日三时都吃了。”
“他就是干着急,只是小病拖得久一些罢了。”黛玉有些不好意思, 解释道:“还要多亏了大嫂,不过大嫂从前家中是学医的吗?”
“恩,不过是在金陵,现在家里还是经营医馆。”宁氏点点头:“为了我嫁来扬州一事,至今还跟我怄气,怪我颇有天赋却不继承父亲衣钵。”
宁氏闺名宁姝,原是金陵医学世家的千金小姐,上面只有一位兄长,但在学医天份上自小不如她,她天分高,用药医理信手拈来,十四岁便已经能替人诊脉开药。
谁知道一意孤行,偏生要嫁给李西京,闹了一通才得成亲,成亲后,和家中便断了联系,至今已有多年不曾回过金陵。
这些事,李家上下从来不提,倒也处处对宁姝尊敬。
“娘亲!”
门外传来李怀尘的声音,还不等两人反应,李怀尘已经跑了进来,衣摆上还有些脏兮兮的。
一下扑到宁姝怀里,蹭了蹭。
“娘亲,我想你,你陪我好不好?”
宁姝失笑,轻轻搂着他,拍着他的背:“你这孩子,平日里不见得这么粘人,自己跑出去玩,玩回来了,就要人陪了?”
李怀尘埋脸在宁姝怀里,不肯抬头。
闷闷地应了一声之后,窝在宁姝怀里撒娇,一副孩子气的模样,惹得边上黛玉都免不得要拿他打趣。
“怎么了?这么腻歪,你以前可不这样。”
“不要不要,我就想要娘亲陪着我。”
宁姝一脸无奈的看着黛玉,又笑了一下,朝黛玉道:“这孩子平时撒娇就是这模样,少有得不撒娇的,我们先回去,明天再过来看你,你记得我给你说的话,养好身子,药不可多吃。”
“知道了,劳烦大嫂替我担心,也都怪相公,把这件事闹得人尽皆知的。”
“他这是疼你。”宁姝说完,朝外走的时候忽然想起什么来,回过头道:“那位莺莺姑娘的事,你怎么好像不在意似的,衙门审理的结果,你也不问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