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看着她,叹了口气:“我没有立场去劝说你。相反,我可能比大多数人都希望你获得成功。只有一件事,你不要忘记你曾经答应过我,要给我的学校当老师。”
她微微笑起来,“我可能不会马上回家,我还计划去伦敦周边的几个郡做演讲,这实在是个太好的时机了。爸爸妈妈还不知道我做的事情,他们如果知道恐怕会觉得我比你还过分。”
“需要我提前告知他们吗?”玛丽马上说道,“我很乐意被他们少责骂一点儿。”
“先告诉爸爸吧。”凯瑟琳没怎么思考就做了决定,“我真是害怕妈妈的吵闹。”
玛丽点头,“我订了二十天之后的船票。”
“这么急?”凯瑟琳讶异。
“嗯。”玛丽轻声回答,这一次她没有多加解释,“我听说你和奈特利先生订婚了,基蒂,祝福你。此外我还需要告知你一件事情,当然可能它现在对你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凯瑟琳露出疑惑的表情。
“你还记得曾经出现在朗博恩的那位的麦克罗夫特·福尔摩斯先生吗?”玛丽思考了一个合适的措辞,“某种意义上,他是那位摄政王阁下的人,那一次他奉命调查你才来到朗博恩。”
凯瑟琳不知道这件事,她起初虽然有些疑惑,但后来再没有什么情况出现,便以为是巧合。
“总之,对于王室贵族们你要更加小心,他们看上去也许和善或者傲慢愚蠢,但世上绝不会有一个天真的国王。”玛丽简单地说完。
她在一开始对那位“侦探”的身份就有所怀疑,感谢她读过不知道哪位先生写的某篇文章,说是可以从一个人的身上的生活细节判断出大量信息,她粗浅地从中学到了一点,并且充分学以致用。甚至她还以此试图威胁对方教她一些东西——尽管威胁没有起到作用。但是她真正确定还是因为麦克罗夫特没有刻意隐瞒,否则她无从判断。福尔摩斯是个让人难以想象的聪明人。
“我知道了。”凯瑟琳深深地看了玛丽一眼,接受了她的好意。
“事情说完了,现在你可以回去。我等会儿还有一位客人。”玛丽毫不留情地赶客。
凯瑟琳:“……”
她重新坐上马车,才后知后觉地想起,即使不告知父母自己所做的事情,玛丽的种种事迹也少不了她推动的影子。
责骂不会延迟或减少一点儿。
凯瑟琳捂住眼睛,无奈地勾了下嘴角。
*
*
教师的招聘由凯瑟琳亲自审核,这事儿不如想象中的顺利。因为这份职业不算什么十分光彩的职业,体面人家的女孩子不屑放低自己的身份去做这事,而愿意来应聘的女性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至于愿意来应聘的男性,对其人品的考察还要更严格些,毕竟他们日后面对的学生都是年轻女孩子,若是品性不端的人起了坏心思,反而成为一件祸事。①
好在闹出的风声足够大,来的人足够多,能够让凯瑟琳从中挑选出最合适的一批。
反对者们的言论并没有随着凯瑟琳的安静而沉默下去,他们反而更加嚣张。在得知玛丽那一排令人瞩目的成绩后,他们确实沉寂了一段时间,但很快他们又找到了新的观点。
女性也许可以学好哲学,但她们不可能学好医学和数学等学科。
但是他们的言论已经不在凯瑟琳所在意的范围之内。她的目的已经达成,没有精力来应付这些上窜下跳的家伙们。在反对者们还在报纸上气势汹汹发表见解时,凯瑟琳坐着马车低调离开了伦敦城。
只有她一个人。
马车走到伦敦城外时,一匹马安静地待在树下,青年牵着马站在不远处,望着伦敦城的方向,好像在等什么人。
凯瑟琳无聊地拿着一本小册子翻动,这时候,她的新作即将印刷完毕,凯瑟琳毫不怀疑她的新作将会让那些反对者们气得再次跳脚。她已经有些期待那个画面了。她弯起眉眼,捂着嘴小小地笑了两声。
让她稍稍有些意外的是,那位拍下她手稿的“冒险家”很快销声匿迹,她本以为对方会放出一部分手稿内容引起谈资——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做法。
家中的信件也没有寄过来,玛丽应该已经回朗博恩了,妈妈应该会破口大骂一顿才像她的作风……
她乱七八糟地想着近来发生的事情,低着头,完全没注意身边的动静。
青年只能无奈地出声喊她。
“基蒂!”
声音清亮而熟悉。
凯瑟琳直愣愣地抬头朝人影出现的地方看过去。
那的确是她再熟悉不过的人。
她的朋友,她的引导者,她的陪伴者。
她的……恋人。
作者有话要说:①:十八十九世纪的英国教师制度比较复杂,在初等教育事业中,导生制到私立师范再到见习教师,还受宗教等原因的影响。文中做简化处理。
第83章
他不是该在唐维尔庄园吗?凯瑟琳脑海中一瞬间浮过许多想法, 想起自己最近才和奈特利通过信,对方信件中一点儿没有提到他来到了伦敦。她可不会认为对方这么巧合出现在这儿。
凯瑟琳心乱如麻,她还没有做好和对方见面的准备。她以为她有足够的时间去调整好心情。
——她预备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唐维尔庄园所在的萨里郡。她会在那儿继续她的演讲, 然后赶去见他一面, 他们会短暂地相处几天, 然后期待下一次见面。
但事情没有按照她所想的发生!
奈特利是个十足规矩的绅士,却总是做出一些让她意外的决定。
即使他们已经认识这么久,甚至已经缔结了婚约,可是每一次见面凯瑟琳都忍不住感到紧张, 紧张之余又怀有一丝期待。
她都敢说, 这种心情恐怕是她对着上千人的广场演讲时也没有的。
奈特利骑着马, 稍微放缓速度, 跟在凯瑟琳的马车旁边。
凯瑟琳撑着下颌看他:“你怎么知道我今天准备离开伦敦呢?”
她没有察觉到自己话语的尾音里有一点儿小小的雀跃。
奈特利对凯瑟琳一向是有问必答, “你写给我的上一封信中提到你近日住在菲茨罗伊府邸,今天早晨我本想冒昧去找你, 但被告知你已经离开。因此我骑马出了城,我想你一定会经过这儿。”
骑马要比坐马车快上不少。
*
*
他并不是今天一早赶到伦敦的,事实上他已经在伦敦暂住了两天,住在伯伦斯威克广场,他兄弟的家中,借此机会和他们夫妻商量了一些事情。
关于凯瑟琳曾经主动提起过,她将来可能不会生育属于自己的孩子。他需要为此提前做一些打算。
他的兄弟和弟媳首先恭喜他找到了一个可靠的人,然后才对他言辞中流露的意图感到惊讶。
违背社会一贯习俗总是会让人难以接受,如果一件事大多数人认为它是正确的,那么与他们做出不同选择的少数人就会被指责“错误”,毕竟这大多数人中绝大部分不会认为自己做出的选择有什么错。婚姻就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例子。
当然, 奈特利的兄弟和伊莎贝拉倒没有那么固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反而对他们有好处。
伊莎贝拉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小女儿,看向丈夫的兄长。
“我和约翰都不能对此说什么,这只取决于你自己。但要叫我说,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更快活些。”
她温柔地哄了哄怀中的小女儿,约翰奈特利走过来,从她手上接过孩子带到婴儿房去了,她的大儿子眼巴巴望着父亲手上的妹妹,也跟着进去了。
伊莎贝拉笑起来,宁静平和的眉眼间满溢着幸福。
奈特利回应了伊莎贝拉。
“难道没有孩子一个家庭就算不上家庭了吗?我希望同她结婚,组成一个家庭,是希望同她一起,而不是希望得到一个孩子。我将会尊重她的意愿。也许有些人不能够接受认可,但是这在我能够理解的范围内。”
“如果不在范围内呢?”伊莎贝拉好奇地问。
“在过去,我们不是所有观点都会一模一样。”奈特利想到某些有趣的事情,神态可见地放松,“但我们总会商讨出一个都能接受的观点。”
“她说服我,或者我说服她,或者彼此妥协。”
“我和她之间,不会出现无从解决的矛盾。”
他用肯定的口吻说。
“那你们一定会幸福的。”
伊莎贝拉感慨地对丈夫的兄长说。
*
*
凯瑟琳得知了事情的经过,不无遗憾地说:“这倒是有些不巧。”
她刚好早一步离开了。
“我以为它很巧。”奈特利轻声回答。
凯瑟琳微愣,随即笑起来。
她明白了奈特利的意思,假如他们在菲茨罗伊府邸没有遇见是不巧,那么在这儿遇见就是巧妙的时机了。
尽管这个时机是有人早一步在等待她。
“我还是不认为它是个绝妙的巧合,但是我很高兴你在等我。”
凯瑟琳顿了顿,又继续说:“原本我计划往萨里郡的方向去,顺便在那儿见一见你。奈特利先生,没想到你主动撞上门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