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之前岳母提起两个玉儿结亲的事,林如海便有些为难。
将女儿嫁回岳家原是亡妻在世时他夫妻二人便有的想法,但这两年荣国府的行事,内宅的纷乱,长辈的溺爱和宝玉的不上进都叫林如海不看好这门亲事。只是如今此一时彼一时,他这日子熬一天少一天,虽然他吃了那位张郎中开的药,似是缓解了不少,但他也从那位张郎中那里等到了准话。
少则半年,多则一年。
若他不在了黛玉与荣国府这门亲事也算是极好的了。
至少熟悉的环境,又都是黛玉自小熟悉的人事,总比无依无靠的嫁到旁人家里更容易过活。
唉,他就是不甘心~
林如海隐隐透露出要给楠笙相看的意思后,楠笙也不由生出几分愁闷来。
她立志要回现代,若在这边相亲成功,那她是嫁还是不嫁?
自回了扬州,她每天都要发好几条朋友圈,集赞的速度也快了许多,不但有赞还有不少留言。
那些留言都是希望林如海能活下来庇护黛玉以及如果林如海一定要死也要先将宝黛的亲事定下来。
更有甚者是有人留言说要在线指导楠笙这个法医如何给人开腔取瘤的。
在这种落后时空,还是什么都没有的条件下开腔取瘤呵呵,可真把她能耐坏了。
总之回扬州的个把月,楠笙都已经完成了几十条万赞任务了。
看着双位数的完成进度,楠笙觉得她离目标已经不远了。
若这个时候按着林如海的意思相亲,她很担心林如海会在临终前安排她出嫁。就算没来的急安排,陪黛玉守上三年孝,她估计也得按着婚约嫁人。
三年她未必能完成积赞目标。但她细细核算了一下,等元春省亲,大观园生活正式开启后,她的任务条不是刷刷往前冲?
红楼这本天坑书,最让人期待的便是结局。秦可卿留给凤姐儿的那句:‘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到底是元春省亲三年后贾家出事了,还是迎春三姐妹的终身大事完结后贾家才出事的,后世一直没有讨论出一个结果,这也一直是个迷。
她就在这里,她的朋友圈就是见证这一历史的关键,她相信越到后来她集赞的任务就完成的越快。
到时上一条点赞不过万,下一条就不更新。
哼~
所以问题来了,她到底是成亲还是不成亲呢。
带着这种随时离开的心思成亲,她渣得不要太清新脱俗哦。
再一个成亲了,要不要小孩?
有了小孩,她真的能抛家舍业,抛夫弃子的回现代?
可留在这里生活光是如于捍卫她男人的贞操就仿佛犯了天大的错似的。忙忙碌碌几十年,跟婆婆斗,跟妾室斗,跟儿媳妇斗
她到底是图啥呀。
第31章
黛玉披着一件大红织锦披风, 手里抱着个小手炉,俏皮的从窗外探进头,‘啊呜~’一声, 学着那小奶虎的叫声吓唬楠笙。
“淘气!”楠笙在黛玉一进院子时便发现她了,此时见黛玉探头进窗子,直接伸指点在黛玉额头笑着嗔了她一句, “我听丫头说你又让人做了艳色的衣裙?”
也不知道黛玉从哪听来的,说是穿着鲜艳些可以冲喜,积福气。所以打自回了扬州,整个林家上上下下都被黛玉要求穿着各种喜庆鲜艳颜色的裙袍,就连她这个表姑娘也见天的各种红穿在身上。
上上下下主主仆仆一水的各种红, 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林如海准备续弦了呢。
拢了拢身上与黛玉披风同色的披肩,看着对自己促狭眨眼的黛玉, 心中不由又是一阵心疼。
这孩子还不如她当年呢。
“胡大姑娘走了?”楠笙双手放在窗边, 隔着窗户问黛玉。
“姐姐莫不是糊涂了?她若不走, 我如何来得。”指了指屋中书案上的茶壶, 使唤楠笙给她倒茶吃, “自爹爹放了消息出去, 多少人毛遂自荐,弄得整个江南都跟着沸沸扬扬的。”
这话绝对是夸张了。但林如海正儿八经的要开派传授新式画技到底让从来文风就极为盛行的江南炸开了锅。
在林如海高调的请人回府谈古论今, 赏诗赏画后, 这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画彻底震惊了江南书画界。
那之后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
今日扬州知府胡大人家的女儿上门便是听其父说了这写实画如何如何了得, 便给黛玉下了帖子上门拜访, 楠笙这几天借着那个相亲的事用羞涩做理由躲着不见人。所以只有黛玉一个去见客人。
荣国府的姑娘很多, 宅子也很大,人活在里面真的可以体验各种人情冷暖,享受人间百态,但到底是井底之蛙,教养得再好也少了几分见识和应酬的经验。
当初贾敏还在时,黛玉那时年纪小,接触到的事情也少。到了荣国府,除了去宁国府这类亲戚家,就只有贾母生辰时见过外客。这样一来,别说结交什么姐妹淘,怕是她在外人那里所有的印象都是来自荣国府那帮势力又嘴碎的下人呢。
再好的人从他们嘴里走一圈,估计也是千疮百孔,黑成了赤道色。
黛玉独立去招呼客人,也算是一种历练。从开始有些紧张在心里演练好几遍到后面游刃有余,谈笑自如也是一种难得的经验和进步。
“胡大姑娘好相处吗?慢点喝。”楠笙一边问,一边叮嘱想要回话的黛玉,等她将茶都咽下去了,才叫她回话。
“知府大人家的长女,可比三妹妹威风多了。”黛玉发觉隔着窗子屋里屋外的说话很怪,举着茶杯绕到一旁的房门走了进来。“听说胡大姑娘的姨娘是自小侍候胡大人的,便是胡太太也要退避三舍”
“不足为奇,这样的事在这样的人家比比皆是。”轻嗅几上时花,闻着淡淡的花香,楠笙给了黛玉一个心知肚明的眼神,“虽不知将来宝二奶奶何许人也,但袭人必是第二个青梅娘子。”
所谓青梅娘子,即青梅竹马小丫头,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上位姨娘。
黛玉闻言嘟了下唇,将手中茶杯重重放到案台上,扭过头不搭理楠笙了。
未来宝二奶奶当她真不知道爹爹的打算吗?
爹爹说,姐姐的亲事最好现在定下来,不然他去后姐姐既要守孝又无人上心做主,再有就算外祖母靠得住,但外祖母高寿,不知哪一日就春秋大去,说不定便会生生耽搁了。
再有贾家自家就有三个姑娘待字闺中,她们姐妹无父无母,就算有好的亲事,也轮到她们。
所以姐姐的亲事最好在爹爹生前便定下来。而她的,先按着老太太当初与爹爹和娘亲做的口头约定许与宝玉。不过她和宝玉年纪都还太小,这件亲事先口头定下来,等将来到了年纪再走礼。这样她住在外祖母那里即不会尴尬,也不会坏了未婚夫妻婚前不见面的规矩。
除此之外,密而不宣也是为了可能有的变故做打算。
姐姐先于她出嫁,如果一切顺利,待她及笄的年纪,姐姐应该已经在夫家站稳脚跟了。介时她或嫁宝玉,或嫁他人,姐姐也能为她从中周旋。
林家求子心切当初多少姨娘妾室养在后院,从小接触这些让黛玉对妾室姨娘这种存在,早就习以为常了。今天见了胡大姑娘,再听了胡家内宅之事,心下多少有些触动,但却不多。
可能是年纪还小,或是还没开窍,此时的黛玉对自己的婚姻大事总少了一份参与感。说起亲事,她就想到了楠笙出嫁后不会跟她住在一起了,这个心呦,就难受的不行。这会儿再听楠笙拿‘宝二奶奶’调侃,心里又犯酸的怪楠笙没有心。
说起来,虽然知道宝玉有可能是自己未来的夫婿,但此时的宝玉在黛玉心中就是一个玩伴。
她有那么多玩伴,也不差宝玉一个。
但她不喜欢袭人。
嗯,虽然袭人也没做什么,但她就是不喜欢袭人。
这种不喜欢黛玉抬头看了一眼坐在身侧的楠笙,心知是楠笙的态度影响了她的心态。
今日见了胡大姑娘,又提起袭人,黛玉一想到宝玉,就有些烦。
很烦,很闹心的感觉,不过只要不想宝玉,这种感觉便消失了。
黛玉甩了两下拍子那就不想了吧。
“姐,管家前儿让人定了几匣子通草绒花,你素日便爱戴这些。你先挑些,剩下的再让人捎回京去吧?”顿了顿,黛玉又说道,“戴惯了绒花,纱堆花,倒嫌那些金呀玉呀的坠头发了。对了,听昭儿说,那夜儿宝玉还吐血了?到是可惜了蓉哥儿媳妇那么个人。”站起身,将懒洋洋睡在榻上的猫抱到怀里,“这还是当日去东府赏梅抱来的呢。”
数日前,贾琏打发昭儿回京送信。至于信的内容几顿好酒便也瞒不住人。不说那些凉人心的事,只说昭儿回京城走一圈带回来的各种消息就够楠笙和黛玉解不少闷了。
秦可卿到底没熬过去,冬夜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魂归哪里就不知道了。然后秦可卿没了,她的丫头又是撞柱的,又是出家的好不热闹。更有意思的是贾珍做人公公的跟死了亲娘一样悲痛欲绝不说,宝玉这个隔房族叔在听到这个消息时竟然悲痛至极的吐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