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清穿之皇长子[历史] (因果定律)


  “……主上慎察之。”
  在写完这句话之后,图里琛又提到了鄂罗斯的皇帝叫沙皇,如今的沙皇是彼得。他从姐姐夺取了实权,如今是说一不二的君主。而沙皇彼得在年轻的时候曾经乔装去了欧罗巴游学,也是个“敢冒险之人。”
  而彼得的儿子,皇储阿列克谢如今也在欧罗巴读书学习,听说已经和什么神圣罗马帝国皇后的妹妹成亲了。图里琛没忍住抱怨道,彼国之名,甚为浮华。
  图里琛的奏折堪比一小本游记,所录之事甚多,胤禔看的乐不可支,还把弘晗也叫过来看了一遍。
  “彼国之事……也真是颇为有趣。”弘晗看罢还叹道:“彼国居然令皇储远离国家学习,不知道他们那里是不是都这样。若是这么一想,儿子们自幼一直在汗阿玛庇护之下,反倒不如彼国了。”
  “话也不能这么说,”胤禔含笑瞧着儿子,“他们离欧罗巴多远,咱们离多远。”
  弘晗笑着应是,胤禔忽然又道:“何况,就算他们那边,也没有让长子乱走的。”皇储能出访那都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了。
  这话弘晗就没法接了,也只好笑着,也不点头也不摇头。
  其实胤禔这些孩子里,“时代痕迹”比较轻的还是女儿们,不说苏日格,就是他家乌日娜,也没有那种特别谨小慎微的感觉。但儿子们随着年纪增长,多多少少都会格外的带着几分谨慎。
  想想自己当年,胤禔也难免对儿子们的谨慎报以一定的疑惑:他们是对君父感到恐惧,还是如我当年一般佯装稳重谨慎呢?
  不过不要紧,哪怕是装的,妥当与否却装不来。一个人只要意识到了自己的利益需要维护,那么他就会开始注重外界形象,自然就学会了撒谎……自己也不要太苛刻了。
  元起三年的下半年和元起四年的上半年,因为喜事频频的缘故,日子过得飞快。
  皇后除了忙着儿女的事,也没忘了让人给娘家道贺,这次指婚皇上给伊尔根觉罗家的孩子也都选定了婚事。那日松家的长子、长女已经各自娶嫁,幼女苏彻里被指给了纯禧公主的长子海亮,幼子科敦年纪还小,只在宫里读书,虽然是庶出但将来差不了。
  而皇后幼弟牧克的两个儿子,扎克丹和扎克善也在宫学读书,年纪尚小而未谈婚事。
  这次主要是索伦图的两儿一女都定下了婚事,长子尹德本被胤禔指给了雍王胤禛的大格格,次子尹德赫娶了已故河道总督傅拉塔家—就是皇上他另一位表哥家的女孩子,幼女尼楚贺与纯王家的长子广延订了亲。
  这是给办事得力的弟弟和一直关系亲密的弟弟加恩,而其他人就未必有这种好运气,诚郡王、恒郡王、淳郡王家的侄女们未来几年也会陆续到达可以订婚的年纪,胤禔已经把她们的年纪和蒙古各部亲王郡王台吉的年纪一一对应,到时候封爵指婚就是了。
  其中有一些读书很好,人也明白的孩子,皇帝还打算将她们封为公主,提高待遇。
  不过,眼下还有一件事,看上去并没有因为自己爵位未变而羞恼的端敏公主,在入宫给太皇太后问安的时候,提到了自己儿子罗布藏衮布的婚事。
  当时太皇太后还说简王府的姑娘不错,可以亲上加亲,当着那么多女眷的面儿说的。简王雅尔江阿的福晋也在场,自然雅尔江阿也知道了……
  第二天,雅尔江阿简直是屁滚尿流的要求进宫,哭着求皇上,可千万别把他们家的女孩子指给达尔罕亲王世子。
  “王府和端敏公主的事儿,皇上您是知道的,求您千万开恩,可给弟弟家的女孩子一条活路罢!”
  雅尔江阿是有妹妹的,虽然不是一母所出,可老简王去的早,妹妹几乎都是雅尔江阿和福晋看大的。哪怕养只小猫小狗,十几二十年下来,也不能看被人作践了!
  胤禔倒是没想把简王府的女孩子指给雅尔江阿,不过他还是笑问道:“你至于么,难道端敏还能下黑手怎么着。”
  “臣弟害怕!真的害怕。”
  瞧着就和小时候被那女人给怎么着了似的,虽然演技略显夸张,但胤禔也明白雅尔江阿怕什么。到时候王府郡主嫁过去,头上一个多年和府里不对付的公主婆婆,也够受了。
  “放心罢,朕知道你的难处,不会乱点鸳鸯谱。”
  雅尔江阿当然放心,他只是担心另一个人:“臣弟担心,她会不会……怂恿太皇太后指婚?”
  “哈哈哈!”胤禔先是一愣,随即大笑,“那不可能,她做梦罢。不过,既然她那么喜欢找太皇太后拿主意,朕就请老太后出面,帮她选个好儿媳。”
  “这事你放心,不过,宗室旗下那些鸡毛蒜皮,你可也得为朕多操心啊。”
  雅尔江阿马上道:“皇上放心,臣弟明白,一直盯着呢。”
  于是没等端敏公主再次入宫,就在年后元月里,皇上给太皇太后问安的时候,就说起了罗布藏衮布的婚事。“您瞧,裕王家的格格,指给罗布藏衮布还成么?”
  “太太,宫里和罗布藏衮布年纪、辈分合适的格格不多,只能在宫外找。孙儿思来想去,想着还是亲上加亲好。”果不其然,老太太听到这点头了,太皇太后是知道康熙习惯的,先帝很看重辈分。
  “你说的是,亲上加亲当然好,可哪家的孩子合适呢?”太皇太后也跟着这个思路想下去,“要说近亲、辈分合适,裕王和恭王家自然是最合适的。”
  只是康熙和恭王的那点芥蒂,老太太心里有数,那么就只有裕王了。裕王家的格格,横想竖想,的确就这个最合适了。
  “二大爷家的五格格,比罗布藏衮布小几岁。”其实是小九岁,胤禔笑道:“反正也不急着成婚,先定下来嘛。那孩子也在宫里读书,先订婚,过两年成婚,您觉着呢?”
  皇帝很贴心的将决定权交给了老太后,老太太一拍板:“好!”
  端敏公主做何感想,胤禔就不关心了,反正只要他不想见端敏,端敏就见不着他。胤禔除了儿女的婚事之外,就关心刚从外任回京的沈瞭了。
  “听说顾先生过世,丧事都是你操办的?”
  顾贞观前些年过身,他也算高寿,身后事都是沈瞭和他的几个学生一手操办。而且这回,沈望之去南边做地方官,连婚姻大事都解决了。
  “你成亲,好歹也让你姐姐安心些。”胤禔闲聊两句,就切入正题:“之前你密折回来说有大事,是什么事儿?”
  “是关于南方贱民的事情。”沈瞭表情非常严肃,“皇上,贱民的问题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
  贱民,是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团体,沈瞭所说的贱民,指的是包括贱籍在内的元末色目人的堕民,传说元末陈友谅部被朱元璋贬为的贱籍渔民,还有疍户—自晚唐即出现、丐户等等。
  其实随着时间变换,这其中很多人家已经和寻常百姓无异,但前朝至今,法度却无变化,他们不管表面看上去如何体面,都无法抬头做人。
  “……很多人家已经颇为家境殷实,颇为富庶,但出门连件正经衣裳都不能穿。依照习俗,他们必须穿彩衣,令外人可以辨别贱民身份。”沈瞭道:“皇上,名不副实,实不甘认名,必生祸端啊。”
  作者有话要说:
  贱民的来源很多说法,不过有些都混一块了,只能大致说个由来,无法确定、
  清代雍正下旨放贱籍之后,对于更远的比如粤地,其实没啥影响。疍户还是被歧视,彻底解决是等到新中国了。


第271章 扭转世界线(中二)
  早在前朝, 贱籍、贱户造反之事变此起彼伏,等到正德时候,宁王朱宸濠麾下亦有九姓渔户来投效。为的也就是让自家能够抬头做人,变个门户。
  当年王守仁奉命督办处理贱籍造反之事, 可到最后, 以王守仁大才, 也只能发布告示安民, 不了了之。
  而明清之交, 亦有贱民借着大势造反, 只是本朝没有前朝的历史包袱, 管的不算特别细。没有朱元璋当年修法规定, 商人能穿什么, 不能穿什么那个劲儿。最近这些年,也就相对平静了一些。
  但暂时没有问题不代表永远没问题,朝廷留着这样的事不解决, 那就是留个炸药桶,早晚会出事。而从功利角度考虑, 让这些人成为良民,显然对胤禔的策略很有帮助。
  “如果朕放开贱籍, 让他们有机会成为寻常百姓, 变为良籍……你觉得他们会愿意去关外开垦土地吗?”
  沈瞭略作沉吟才道:“臣以为, 如九姓渔户或有些依然成为耕读之家的丐户怕是不愿意的,但南粤之疍户, 他们未必不愿意。不过, 安土重迁是人之常情。”
  “这两年朕也要南巡一趟, 到时候咱们去了再说……”
  元起四年,如逐步推行一体当差纳粮、御史监察和京察大计的改革, 西南和西北的动态,皇帝的这几项重要政务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朝廷也迎来了一连串的喜事,先是皇长子弘晗的婚礼,然后是弘晋和端静公主女儿的亲上加亲,最后是固伦元安苏日格下嫁镇国公阿古达木。
  弘晗虽然没有爵位,但他作为当今的嫡长子,在皇帝的公开授意之下,他的婚事比亲王标准还略高半等。婚后他和妻子瓜尔佳氏知谨也没有搬出宫,因为弘字辈订婚、成婚的侄子也不少,这些人就不住在宫里了,办差的且不说,读书的也改成了走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