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会直接寄到部队,有一个中转站,隔一天会有通讯员去拿一次信。联系也方便。
昭君也拿过赵光明的书,写下自己单位的电话号码。
两人彼此不扭捏,是建立在能知根知底的基础上。赵光明虽然不了解眼前的窦昭君,可他听家里的两个弟弟说起过:
窦大姐手巧,做的饭菜有多香,织的毛衣有多帅气(参照窦昭川穿的毛衣得出的结论)等等。
时常听到,他多少能了解一点。自家两个弟弟是什么人,赵光明清楚的很。
看似随和,与谁都能合的来。可挑剔的很,能让他们俩都夸的人,第一条就是人品肯定过关了。
三年来,两个弟弟没少跟着川子到窦昭君家里蹭吃蹭喝。
美食能吸引人,但那三个小子都不是善茬,不是东西好吃就能让他们夸奖的。
有了些粗浅的基础认知,赵光明愿意试着交往处处。
他总归是要结婚的,而且眼前的窦昭君长的漂亮,符合他的审美观。
今天第一眼见到,就觉得眼前一亮。比三年多前看到的那一次要漂亮。
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没有追的死去活来的追求过程。
两人相亲后第七天就决定了恋人关系。
之后就是相伴到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年底结婚,结婚后在赵家住了一个月。之后一直住在小院内。只有过年过节,才会去赵家爷爷住的小楼里住几天。
因为房子不宽裕,赵光明爸妈住的房子不大,三居室。因为昭君有两套房子,就没有给他们夫妻留房间。
昭君婚后,生了一女两子。
夫妻感情极好,相濡以沫一辈子。
夫妻俩都活过了百岁。
……
小番外
下了三天大雪,天空放晴。退休后的昭君,搬进那大两进的宅子。
孩子们成家立业以后,相继有了孩子,小院已经住不下。退休后,昭君把大宅子翻修以后,找了一个吉利的日子搬了进来。
“妈,我姥爷问你,有没有想好,到底啥时候回老家。”昭君的长女赵微蓝,接了电话就朝院子里喊。
两个弟弟常年在部队,也不常回来,都是她和丈夫以及姐弟三人的孩子们一起住在家里陪父母,照顾父母。
父亲还没有退休,级别高,即使退休了,也休不了。
“放暑假了回去,周末,你们俩去接你们姥爷回来住。住疗养院有什么意思。”
二叔早已退休,常年住在京郊的疗养院。
二婶前几年已经故去,二叔就常年住在疗养院。
昭君想着,即使原主在,应该怨恨已经看透。去接二叔回来住,应该可以。
几个孩子称呼的全是姥爷,她以前刻意纠正过,可惜没用。三个孩子在这点上一直与她唱反调。
时间长了,她也懒得再纠正。
老大赵微蓝一听老妈这话,可高兴了。
从屋里出来,坐在老妈身边,脑袋凑过去,“妈,真的接我姥爷来住?”
“接,他年纪也大了,又不愿意跟你小姨他们两口子住。你舅舅他们,又在部队住。两口子都是军人,一天到晚比总统还忙。不接来,怎么办?”
对着老大不文雅的翻了一个白眼,懒得理她,翻阅着手中的书籍。
“妈,您不气啊?”
赵微蓝依然小心翼翼,不敢造次,怕老妈反悔。
“不气,我气什么。收拾房间的事情归你,对了,你爷爷奶奶的房间也要一起收拾。”
赵家的老太爷都还在,还别说昭君的公婆。
退休后,昭君纵横股市,期货市场。大赚特赚,人家还不在自己国家的股市,期货中赚钱,都是国外的。
这一世,窦长征活了一百零九岁,是笑着离开的。
离开之前还紧紧抓住大闺女的手,带着幸福的笑容去了极乐世界。
昭君没有刻意找原主前世的前夫报仇,但也有悄悄关注。命运这东西,真是很神奇。
没有原主出现在渣男的生活中,骗了另外一位女人,只是那位可不是原主。
性子更不好,还是个极其自私的人。手段也多,渣男依然与白莲相遇还好上了。
但运气不好,被原配早早的发现,利用家中的人脉,用常规的原则内方式,搞臭了渣男和白莲,还让他们俩一辈子都没有翻身。
两人到老,到死,都没有摆脱穷困。
一生困苦。
******
知青
“我们是……接班人……”歌声嘹亮,相连的几节车厢内,歌声此起彼伏。
铛铛铛,火车启动以后,知青们依然还处在兴奋中。
中间一节车厢的某一个靠窗的位置,坐着一位脸色苍白,没有一丝血色的血色。
对面,隔壁,坐的都是她的同学。因为女孩不舒服,都没有陷入狂欢的浪潮中去。
女孩的情况不是很好,边上的几人都保持着安静。
站在车厢正中间的一位姑娘,激情澎湃的发表自己此时的激动心情,“主席说了,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我们要为建设新时代的农村的而努力……”
随着讲话的进度,短头发的女学生,声音接连提高了几个度。好几次都破音了,还不知道声音低一些。
趴在座位前的桌子上的昭君,脑海中正翻起滔天巨浪。
一浪高过一浪,记忆的波涛汹涌澎湃,差点淹没昭君。
原主吴昭君是来自哈城普通工人家庭。
今年十七岁,几年前,父母相继故去。家里的兄嫂,姐姐姐夫们,能管她几年,已经不错了。
今年高中毕业,也是强制下乡的第一年。
原主不愿意下乡都不行,带着属于个人的全部家当,还有父母在世时积攒的几十块钱加上姐姐们悄悄赞助的钱票券,拎着行李下乡做知青。
谁知道,上车的前两天,也不知道咋就感冒了。
今天出发的时候,越发的严重了。
他们这一节车厢都是哈城的学生,另外的两节车厢,听声音是京都与沪市的知青。
他们说话的声音听听就知道。
第48章 知青(01)
昭君脑袋晕晕沉沉, 还有心思盘算自己到底有些什么, 一百块钱,哥哥姐姐们凑的五十斤全省粮票, 工业券一摞。
衣服就带全了, 棉被, 夏天的四套,冬天的两套棉衣棉裤,春秋的薄袄子一套等等。两个脸盆,一个饭盒, 一双胶鞋,一双棉鞋, 一双凉鞋,一个暖水壶, 搪瓷缸子。
还有高中的课本, 全带了。
小姑娘还蛮聪明的,没有带一些国外的小说。她知道好些知青都带了那样的书。父母去了以后, 她突然成熟很多。
什么理想,什么浪漫的爱情,都没有填饱肚子, 不寄人篱下来的重要。
父母的房子,她肯定是没有份的,三个哥哥不会让家里的姐姐妹妹们得到。
她早就有了心里准备。
所以, 近几年三个哥哥对她也还不错, 这就是在弥补。包裹这次下乡几人一人拿了十斤粮票十块钱以及一些工业券, 也是打发她。
两个嫁出去,也没有得到娘家房产,父母任何财产的姐姐也一人给了她十斤粮票十块钱。
盘算完,还不能清醒。
上世得到的小空间,也被收进祥云中,当做了一个新的金手指。
她上世没有使用祥云中的金手指。
意识飞跃进祥云,伸出手,一把金色的钥匙落入手中。
一道信息传入脑海:淘宝星网。
看名字就知道,怎么用。经过现代文明洗礼的昭君,满意极了。确实,这东西,好使。
明白了,没有实体的什么,但好运财运亨通。
趴着,悄悄的翘起嘴角,笑了。很实惠的金手指,虽然不是系统,没有什么具体的,但一样好用。
在别人的激动兴奋中,列车一站站的到站,中途一直有人下车。
车厢内已经只有一半的同学。
终点站,昭君也下车了。
站在站台上,发现下车的人不少,她的同班同学也有十来个。基本上都在一个兵团。
下车的地方,是终点站也是一个小站。
下车就看到栅栏外一排排的拖拉机,马车。
“君君,你好些了吗?”一直照顾昭君的胡薇薇肩上背着,脖子上挂着,双手拎着 。
昭君也是,金钥匙入体,身体好了一些,但还是有些虚。脸色还是苍白,额头上的薄汗,就一直没有少过。
把全部的家当都挤在身上,虚弱的身体晃了几晃,有些站不住脚。
“薇薇,我没事。外面应该是来接我们的。走吧!”说两句话都有些喘气。
“嗯,我们一起走。”胡微微有些不放心,一直跟在昭君的身边。
同班的几个同学也是,一直跟在昭君身后。
几人组成了小团体,往栅栏外走去。
外面的队伍,排成一横排,马车,拖拉机上都有人。
在栅栏外,有人统一整合好队伍,再有各连队的连长或指导员一一念名字。
念到的,就是他们连的知青。
昭君,胡薇薇,许建国,蒋欣怡,文新,江晓东他们六人是同班同学,被分到四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