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除了老太太,都带着作战的工具去郊游。
到山脚,赵新华,赵红星,抹一把脸瞅着小伙伴问,“川子,窦爷爷他们在老家也是这样郊游的吗?”
说话的时候还举着手中的工具,抖抖背后背着的篓子。
窦家篓子多,人手一只。
“美得你,还郊游,我家就是农村的,谁稀罕下乡郊游。蠢,没看出来呀,我姐我爷是带着咱们出来捞好吃的。”
窦昭川脑子活,早就猜到了。爷爷怎么可能对郊游感兴趣。
捞好吃的,赵红星的眼睛都红了。
六人队伍 ,昭君走在最前面,老爷子押运,走在最后面。
赵红星记挂着捞好吃的,一直跟在昭君身边,叽叽喳喳的问东问西。
“大姐,你昨儿是不是发现了什么好地方?”
赵红星眼睛还四处瞄,想看看一路上有没有什么发现。也许能逮一只啥。
“发现了一个大鱼窝子。”昭君言简意赅,没有多说,她是怕多说多错。
“多大?”赵红星还追问。
“很大。”
山路崎岖,窦昭川拉着妹妹昭宁,小姑娘气喘吁吁。可一直不喊累,不喊停,坚持着。
“到了。”
记忆没错,昨天来过,还记忆犹新。
周围地势不是很陡峭,有一块几十平的平地,“宁宁,去把垫子铺在草地上,你负责看东西知道吧?”
老爷子吩咐小孙女,几人的背篓也放在垫子周围,让宁宁帮忙看着。
昭君一个人顺着溪流的上游走,在一处咕咕冒水泡地方,悄悄从空间转移出来好些的鱼。
空间里,粮食收了一茬又一茬,种植养殖的速度贼快,是加速了的。
鱼多的,让人头疼,她打算转移出来一半,空间里面还有不少收获了,放置在静止仓库的鲜鱼,腊鱼,干鱼。
新鲜的活鱼,利用的好,能正大光明的吃很长一段时间的鱼。
还能给空间里减负,卖鱼,去黑市卖鱼,她此时还真没有想过。
鱼,一身的腥味儿,万一露馅,可不好遮掩。
“爷,川子,你们快来,好多鱼。”
昭君解下身后的背篓,放在地上,两边用石头夹着,保证背篓不倒。
一次性转出来几十条大鱼。
走的不远,那几人本来放下背篓后也跟在昭君不远处的后面。
突然听见一声喊,窦昭川多机灵,赶紧往回跑,“爷爷,你们先去,我去拿背篓和工具。”
“好,快点,鱼窝子可是要争速度的。”
“嗯嗯 ,很快的。”窦昭川没少被他爸训练,跑起来飞快。
这边一直随身带着工具与背篓的昭君,已经叉了几条大鱼。鱼儿们刚出来,还有些摸不着头脑,没缓过劲来。
溪流宽且深,源头不知道在哪儿,但是再走几十米,就是一个不小的水潭,水潭上方是个小瀑布。
只要不天干,就会常年有流水,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但也有几十米高。
昭君在这里放一些,以及望见了不远处的小瀑布。
瀑布底下一般都有水潭,再到水潭放,今天能弄很多鱼。
赵新华,赵红星兄弟俩捞鱼捞的真爽快。兴奋的哇啦哇啦叫嚷。
“窦爷爷,大姐,我捞了好多条鱼,怎么办啊,吃不完?”
赵红星,嘚瑟,纯属嘚瑟。龇牙咧嘴的露出牙花子,昭川瞅着真是丢人。嫌弃的别过脑袋,真觉得认识赵六很丢人。
“吃不完送人啊,你傻啊。”赵三赵新华对自家弟弟很无语,笨蛋。
“送谁?”没有想起来要送谁,这年月即使自家有很多好东西都不敢送人,怕啊,怕被人举报。
“送大哥啊,他们部队不是在周围吗?”
赵新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家那妖孽般的大哥,亲大哥。
大哥在赵家这一辈是老大,在他们小家也是老大。
“对哟对哟,还是三哥你聪明。”赵六子说话也没有停歇,一直用鱼兜兜了好几条鱼。
老爷子精神头十足,捞鱼的速度更快更稳,属于超常发挥自身水平。
忙叨了半天,赵家兄弟还没有来得及给大哥送鱼。就遇到了进山带着战士们拉练完毕,准备回部队的赵光明 。
一个营的战士,三个连加一个警卫排,五百多号人,除了值班的战士和军官,来了四百多号人。
赵光明一脸严肃,他没有想到进山拉练还能遇到自家亲弟弟。
在弟弟的介绍下,礼貌的问候窦老爷子,也认识了昭君,还与昭川昭宁兄妹俩打了个招呼。
“你们两个怎么来了?”在一边,三兄弟坐在一起聊聊天。
其余的人,都跟着老爷子叉鱼,抓鱼。
还有一个小渔网,不大,但也比没有的好。
战士们可稀罕水潭中的鱼,昭君带着妹妹昭宁在一边烤鱼,已经到了中午。
中午吃烤鱼时,赵光明多看了远处正在烤鱼的窦昭君几眼。别误会,他纯属好奇。
他知道远处的那位窦昭君其实是窦叔(直系师长)的亲生女儿。
只是老人可怜牺牲的老大 ,以后没有后,就把窦叔的长女过继给了老大。
据说窦叔家里还有几兄弟,可那时不是全部结婚有了孩子,有了孩子的,不舍得过继儿子给牺牲的大哥。
刚好窦叔那时候已经再婚有了一子一女,老人们就写信给窦叔商量。
老人们除了给大儿子找一个以后给他上坟的后代,还有就是怕窦叔后娶的妻子不待见家里的孙女。
这样的话,以后见面也不膈应,彼此之间还能客客气气的相处。
窦叔家里的一些事,他爸都知道。两人一直关系特别好的战友。
多年来一直在一个部队,两家关系亲密。
只是他一直待在部队,因为离家近,时常利用开会还有周末的机会见家人。休假反而很少,他的假期一般都是给家在外地的战友休。
也就一直没有机会见到窦叔传说中的大闺女。
昭君也发现了赵光明的打量,略微迟疑了一下,之后没有思。
两人并没有什么一间钟情。
……
无忧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近两年来,时局变化无常,城里的高中生从自愿下乡到强制下乡,只是隔了两年。
窦昭川考上了军事院校,没有受到任何波及。但窦昭宁就不一样了,她无法再考大学。
等六九年高中毕业,必须下乡当知青。
昭君大学已经毕业,依然还在区妇联工作。
不过读完大学回来再上班的昭君,显然更受领导器重。
已经二十三岁的她,天天被爷爷奶奶催促结婚的事情。
吃过晚饭,昭君的屁股还没有沾着炕,老太太又开始了每日一催。
“君君,该找了。趁着我和你爷爷还有几个月才回去。你把终身大事定下来,最好在这段时间把婚事办了。”
二老要等年后开春以后,才回去。
开年就是六九年。
昭君无奈道,“奶,要不您给安排,我不排斥相亲,可也不能让我上大街上去随便拉一个吧?”
“那不成,不成,你是大学生,怎么能在街上随便拉一个。放心吧,奶肯定好好给你寻摸。保证还不耽搁你上班。”
磨了快一年,终于让君君松口,老太太已经有些迫不及待。
她悄悄找老二还有院里的老周太太收集了不少未婚男青年的信息。
心中安稳了,打算明天去一趟部队,找老二问问。老太太还是比较中意部队的军官。
早上,老太太一早就喊醒老爷子,在衣柜鼓捣一会儿,挑选好衣裳。
一人下了一碗面条吃,急火火的赶往部队。
这次去,二老打算住几天,一直住到挑选好孙女婿为止。
时间紧急,在有限的时间内还有好些事要办。
老太太觉得亚历山大。
密集的相亲中,还遇到一熟人。
“是你?”
“是你?”
两人都没有想到会是对方。
赵光明望着眼前的亭亭玉立的姑娘,真不敢相信。三年的变化有这么大吗?
三年多前,他在西山见过一次,之后再也没有见过。
“坐下说。”
公园门口,两人拿着一本相同的书,终于接上了头。
找了一个偏僻的位置坐下,昭君没有羞涩,说了自己的情况,最后还表示,“最近我相亲挺密集的。
你要是有什么话,可以直接说。不要觉得是熟人不好意思说。”
昭君怕赵光明不愿意也不好意思说。
“没有不好意思,我想以结婚为前提与你相互了解,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还有,你放心,我不会干涉你的工作。婚后你依然可以继续上班,不用随军住到我们山里的家属区。”
一年前赵光明虽然还在原来的师部,只是调到了别的驻地。团部在京都附近的一座城市的大山里。
离城里不远不近的,三十来里路。
离京都两三百里路。
“我想想,想好联系你。”
“行,给你联系我的电话号码。”赵光明拿出笔,再拿过昭君手中的书,刷刷的写下能联系到他的电话号码。以及一个能收到信件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