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不需要花银钱买第一本书。
每个孩子做一个沙盘,在上面学习着写字。
如果天赋不是特别好的孩子,他们跟着免费识字,免费学习算账 ,也是好的。
至少以后不会轻易被人骗,懂道理,也知礼。
老农们,没有不感谢主家的。最泼辣的婆娘,最不讲道理的佃户,也会伸出大拇指念夫人与两位公子声好。
他本不该怀疑两位小伯爷,可从来没有这么干过,他有些不信。心中更多的是忐忑。
“嗯,要养,试试吧。”杨平安兄弟俩有信心。
有娘教给他们的理论作为支撑,他们觉得水田养稻花鱼一事是有可能的。
如果做成,既能养鱼赚银钱还能让稻谷增产,一举多得。
“那行,既然两位小伯爷要试试,咱就养着试试。如果没有试成,小伯爷你们也别伤心,实在不行,咱们明年再试。”
老戴还挺体贴的。
“晚上,几位传达一下,给其余的人家都说说,愿意的来庄子找我们报名。
一起订购鱼苗,能便宜不少。”
“嗯,伯爷放心吧。晚上,我们全部传达一遍。”
“好,多谢了。”杨平安营养够,才十三四岁,已经有一米七的高个儿。
长的好,斯文有礼,温文尔雅。
他真诚的与几位佃农说谢谢,从没有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
“使不得使不得,小老儿可当不得伯爷的多谢。”老戴头连摇晃着脑袋。
兄弟俩不是书呆子,脑子活络,他察觉到想做事,不一定要读死书 ,别的学好也能吃头。只是一般人没有这机会。
“哥,走吧,咱们去帮娘扒点野菜。”
平乐的心早已飞走,飞到远处只能看到人影的娘那儿。
“嗯,乐乐,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杨平安懂事稳重,他心中除了娘,除了弟弟就只有责任。此时心中想的是一定要做好养稻花鱼的事情。
他想干出点事情出来,早日能撑起家里。让娘也能舒坦一些。
在书院读书也是用心在读书,他想着自己虽然有爵位,但是也想着科举入仕。能博一个更好的前程,在朝堂光有爵位没有官职,就是闲散勋贵。
没有话语权,他不是官迷,但想着自己要是能做官。乐乐就不用辛苦,以后能靠着他,舒舒服服的过一辈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乐乐性子活泼,比他嘴甜,更会哄娘。他希望娘身边有他和弟弟常相伴。
“哥,没有什么想法,你想做就做,我支持你。不过我更喜欢培育绛珠草,培育粮食种子。”
乐乐喜欢读书,但不想以后考科举,他喜欢跟着娘一起培育绛珠草,进而有了自己的爱好,想培育粮食种子。
他没有想过优化,但是做的事,是朝哪个方向去的。
只是他自己不自觉而已,但昭君看明白了,只是没有说破。
这是乐乐自己独立要做的事,一切就让他自己做主。
第23章 红楼惊梦(23)
一年一年, 按照计划的实行她之前定制的一些计划。
在昭君的推动下,一点点的在改变。
高科技没有, 但生产力却一点点的在进步。她再也没有无偿捐什么, 不花钱的东西(包括技术), 没有多少人会真正的重视。
五年后
昭君已经是祖母,杨平安已经与六公主昌茗成亲。第一年就生下一个大胖小子杨百巍,如今已经一岁。
二儿子杨平乐前不久刚刚成亲,新娘子是他同窗好友的妹妹何媛媛, 出自书香世家。
两家伯府挨着, 刚成亲, 昭君就给兄弟俩分了家。
产业分成三分, 母子三一人一份。
俩位年轻的女主人自己当家, 两家伯府各自有一个属于昭君的院落。婆婆的院落,新女主人管不着 , 也不敢管。
一府住一年, 不需要孩子们问。
平乐府中,主人少, 一处方正的大院落中, 筑起三分水田。边上还有一口深井。
白日,杨平乐不是去庄子上的种子优化田地里。就是在府中的两个能优化种子的院落中。
“娘 ,您看, 已经出苗了。”一早, 母子俩来到育苗优化种子的院子。
昭君蹲下来, 伸手在小小水田中捞出来一把泥巴, 在鼻翼间闻了闻。
“嗯,还不错。乐乐,那绛珠草的培育放在心上,娘希望你多把心思放在这个上面。
只要把住绛珠草,以后你的孩子就不愁吃喝,知道吧?”
杨平乐晓得,如今调配玉脂玉露的事情 ,都是他和哥哥两个人做。好些技术,娘教给他们俩但并不强求他们一定做,只是绛珠草的培育还有调配玉脂玉露,是一定要会还要熟练,以后要传给孩子们的。
娘说,把住了绛珠草的培育方法,就是抱住了金娃娃。
不管时代如何变换,几百年,千年以后,子孙们就能靠着这个手艺有饭吃,不受困苦。
“娘,我已经在着重培育绛珠草,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心得。打算今年实验成功就与您汇报的。”
“好,心中有数就好。”
孩子们长大了,昭君很少命令他们怎么这么样做事,只是在一旁提提建议。
“有数的,我和哥都晓得。绛珠草的培育还有玉脂玉露调配方法,都是咱家的聚宝盆。”
杨平乐性子活泼,看似没有心机。但心中清白的很,自家重视的一直都是玉脂玉露的秘方以及绛珠草的培育方法。
外面的人一直传自家更重视玻璃琉璃的技术,扯淡。
那些技术皇家也有,不,应该是交给了皇家的工匠们。造卫生纸还也粗纸以及一些硬度高一些的纸张技术依然上交过一份。
不是自家不想做独家生意,是实力不允许。
娘说了,既然这样就选择上交给皇帝一份。自家既得了爵位好处,又还能求皇帝保留一点点自己小范围做这些生意的权利。
扎眼又怎么样,有皇帝背书,别人也不敢动弹自家。赚的银钱也不引起皇帝的忌讳。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漠视官方的实力以及他人的觊觎。
五年来,昭君带着自家赚的盆满钵满,也带着娘家的四个哥哥弟弟,还有大姐一家过上了小□□活。
他们买下了她当初在东城买的一块地皮的一半,相连的盖了宅子。按照她给他们规划的方法盖的,全是单一的小四合院。
有多少个侄子外甥就盖了多少套,这样以后分家也不用再想方法给他们弄宅子。
每套小四合院也不小 ,都是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四间,倒座房除了大门,还有四间房,四间房对外都有门有窗住起来也舒适,足够住,每套院还包括一个深水井。
院子中的地方栽了颗枣树,还有种菜的地方。配套设施弄的很齐全,嫂子,弟妹,大姐都喜欢这样的小院。说实在的,王家是小富了,可骨子里还是农民,还是喜欢田地。
除了城里的宅子,在村里还置办了不少闲散的田地,在别的村也有置办。
……
哒哒前行的马车,掀起漫天的黄土,飞扬着。
“夫人,咱这是不是跑的有些远?”
马车内,挽着头发一副妇人打扮的春竹。不解的问闭目养神的昭君。
“不远,才多少路程,远什么远。”
昭君这是要去津港府,得到内部可靠消息,津港府已经接到皇帝的旨意不日要在港口修筑大码头,修建大码头。
看来有大动作,她要抢占先机,先在码头周围买下门面房,在津港府中心城买下宅子,良田,以后会有不少的商人,大商人蜂蛹而至津港府。
银子捏在手中,是死物 ,钱能生钱。她的消息得的早,是在太后宫中得到的一点消息。
出宫就知会了平阳郡主,早上走的时候,她还等了半个时辰,可郡主家没有派人来。
也不知道,是有事耽搁了,还是怎么滴。
从京城到津港府,也就二百来里路。
三四天的时间就能到,身后还有一队十十几人的武师伪装成随从跟随着。她是女人一路出来,安全最为重要。
“可,可奴婢听人说,京城到津港府的一段路不好走。还有土匪出没,很危险。”
春竹担心的整个人都快皱起来,全身紧绷。
不紧张不行啊,夫人的身份多贵重。万一出事,那后果不是她可以承担的。
“不要紧,咱带了武师,路上不会有事。”
昭君心情很好,穿越而来十年,她难得有机会离开京城的地界,到别的地方走走,想着办完事,趁机南下走走。
她想了好久,一直想南下走走,看看富庶的南方,到底南方有多富庶。
她祖籍可是金陵,去南方走走,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秋香 ,冬香窝在后面的马车悠哉着,看着马车中的行李。她们轻装简从,可是还是有一辆半马车的行李。
“好吧,夫人高兴就好。”春竹已经放弃与夫人说危险这事。
看夫人那样 ,确实不太在乎危险一事。
第一日午时,在离京城有段距离的一个小树林休息。
人不休息,马也要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