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样,李老爷也对贾环好感从生,觉得这是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好孩子——不是品性好的人,发现林如海的藏银,早就自己收着了。可是贾环还给原主不说,更是不怕麻烦地替人投书,可不就是品性好吗。
饶是李老爷待贾环越来越亲和,出了李府的贾环,还是觉得自己出了一身冷汗。没有办法,这位看着和善的李老爷,说起荣国府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露出一丝厌恶,不幸的贾环偏偏是荣国府里出来的,把那厌恶感受了十成十。
再接下来的事情,要贾环看来就有些戏剧化了:从不与荣国府走动的户部左侍郎李大人的夫人,在初八的时候拜访了老太太,还指名见了自家老爷故交的女儿:林黛玉。
用李太太的话说,是听说林老爷去了,当时自家老爷是在京中,没能去奔丧。还以为侄女跟着族人在南边守孝,谁成想竟是在京中。也是他们太想当然了,才在侄女入京这么长时间才来看视。
至于他们是怎么知道的,还得说是人家林家的家风好,那个林家的老管家,自己虽然带着子孙赎了身,却还心念旧主。这不因为过年,千里迢迢地进京来看小主子,谁知路上耽搁了,前日才进京。不过因他只是平民,进不得荣国府,还是想起自家老爷与侍郎大人同窗之谊,这才求到自己府上,自己家里才知道黛玉竟然不是在南守孝,而是被慈爱的老太太接来了荣国府。
据说老太太很是收拾了几个有眼无珠的门子,才把林老管家进不得门的事儿给掩过去了。可是林如海的遗孤在荣国府的消息,却在京中清流传开,一时上门探视的夫人太太络绎不绝。
王夫人连着几日接待各府太太夫人,陪笑得脸都快僵了,也想不出是谁走了消息,只好默认了李太太的说法,继续给各家的太太夫人陪笑脸。没办法,谁让人家林如海的故旧一个个都位高权重,连带得各家夫人的诰命都比她高了不是一个等级。
一时荣国府的下人,也都知道林姑娘虽然只是一人进府,可是人家父亲还是留下了人脉的。这不,好些官家都等着林姑娘出孝后,就接她家去小住散心。就算在这些下人的眼中,那些没有爵位的人家,还是比不上荣国府,可在外走动的管事们,还是多少知道些轻重的。连带着管事娘子们,对黛玉和她房里的丫头都客气起来。那些跟风的,自然也转了面孔。
第72章
贾环了了一桩心事,除了让赵家还是加紧置宅子庄子外, 也就摞开了手。又怕老太太与王夫人生疑, 索性连大观园都不大去了, 一心做起自己回金陵的准备来。
不想一日,门上竟有人来说,有人在府外找环三爷。
贾环倒不怀疑门子骗他,毕竟老太太才收拾门子几日,这些人就算是故态萌发,也没有这么快。于是贾环与赵姨娘说了一声, 自己出府去看。
来者青衣小帽, 也是仆人打扮。见贾环出来, 早早地行下礼去:“可是环三爷?”
贾环就点了点头:“是我。不知道你是?”
那人就打了个千:“小的给环三爷请安。我们主子有事要向环三爷请教,还请三爷移步。”
主子?贾环心里想不出有谁与自己商量什么。不过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庶子, 除了王夫人也没有什么敌人, 而王子腾?看看这个全身上下透着谦卑的仆人, 贾环觉得不是王家人的作派。
只要不是王家的人, 应该不会存什么害自己的心思。那么与其在这里猜来猜去,还不如去看看是何方神圣。看了看不远处打量着自己的门子, 贾环也没有让他们给府里带信的意思, 现在他也发觉, 自己身边没有能信任之人,还真是不方便。可是让他收伏荣国府那些捧高踩低之人, 他也没有什么兴趣, 大不了和赵国基去金陵后再想办法。
跟了那青衣小帽走出宁荣街不远, 眼前就是一座不小的茶楼,那人领着贾环直接到了二楼一间雅间前,对贾环示意:“环三爷,我家主子在里面等着您呢。”
里面已经有人在说:“进来吧。”
已经到了这里,也不必扭捏,贾环自己就推门而入。里面的人贾环有过一面之缘,是那位李侍郎。他笑着对贾环招手:“我不好到府上道谢,只好请你过来。没吓着你吧?”
贾环就给人请了安,才道:“倒是没有吓着,只是也没想到是李大人。”
那李侍郎顾自笑了起来,对身边的人道:“如何,我说这小子是个有意思的。”
贾环这才发现,雅间里并不只有李侍郎一个,还有一个读书人打扮的中年人。看上去与李侍郎年岁相差不多。贾环也不去想此人的身份,能与李侍郎同处一室、还让他如此客气的,想也是有身份的,就又打千给那人请了安。
那人也是一笑:“不敢不敢,岂能劳动荣国府的公子请安。”
这话里透着些不以为然,贾环也不在意——就算是荣国府再怎么维持着虚面子,在京中也是笑话般的存在,人家看不起那府里出来的人,也正常得很。
李侍郎笑道:“他也不过是个孩子,你何必与他计较。再说要不是他给我府上送信,还不能知道林侄女已经进京,还进了那府里。”
那人也发现自己迁怒的没有道理,脸上已经缓了过来。李侍郎就给贾环介绍道:“这位是礼部的孙大人。和你林姑父即是同乡,又是同科,听说是你将林侄女的信递过来的,要当面谢你。”贾环连道不敢,又再次给孙大人行礼,算是认了人。
孙大人倒换上了笑脸,受了他的礼,又问些他现在读没读书等情况。贾环本有意在走前去李家一次,将自己要回金陵科举之事说说,免得人家想找人传话却找不到人。现在孙大人问起,他顺便将自己可能回金陵的话说了。
“回金陵科举?”那孙大人有些狐疑地看看贾环:“怎么想着要回金陵?按说你们府上,不是在京中考试也不是做不到。”
贾环苦笑一下,将自己年前一直生病之事说了。那两位可不是贾政,一下子就听出与其贾环说是回金陵科举,还不如是避祸。
李大人问道:“我看你所学,想考童生还少些火候。再在路上耽搁些,明年怕是无望。”
贾环回道:“林姐姐把姑父批注的书借给了我,就是路上也尽可看得。再说明年考不中也好,我可以在金陵等着下年再考,免得路上奔波。”等到后年的时候,荣国府离被抄也就不远了,那时回来,说不定王夫人已经没精力对付自己了。
孙大人听说黛玉将林如海的批注书借给了贾环,摇头叹道:“林侄女也是至性之人。如此说来,这个小子也算是林兄的半个弟子了。”
李侍郎也点头:“若不是林侄女借他字帖,怕是现在还发现不了林兄的安排,咱们也不能知道侄女处境。可见此子也算是个赤诚的。”
孙大人就又问贾环现在师承何人。贾环回道只在家学里上课,平日也不过是背书、练字。孙大人又沉吟起来。
李大人接着问了些贾环何时启程。贾环自己也不确定,这个他说了不算,还得看人家贾政的心情。那两位也是心知肚明,说是让贾环走前要告诉李府一声,转问起黛玉的日常来。重点竟然在黛玉入京后的住处,还有就是与贾宝玉的相处情况。
难道那位凤凰蛋,现在就已经将园中金钗们的诗作传出去了不成?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女孩子,并不需要什么才女名声。传出才名的,往往是家中别有用心、想着攀附高门。
贾环就小心道:“林姐姐才来的时候,别说是我,就是她也不过才几岁光景。家中有老太太做主,她也只能客随主便。这次再回来,因为要给林姑父守孝,在老太太院子里另收拾了屋子。要不是娘娘有旨意,也不会搬到园子里住着。就是和宝哥哥,也不过是从小熟惯些。”
李侍郎也就点头,没有多的话。那孙大人倒是鼻子里哼了一声:“好一位贤德妃,下的好旨意。”旨意两字咬得极重,有些咬牙切齿的味道,语气里颇多轻蔑。
贾环心下机灵了一下,忽然想起按着宫斗文的说法,一般的妃子们是无权下旨的,与自己家里通消息只能算是传信。而后宫的女人,能下旨的除了太后,只有皇后。而荣国府一直自豪的娘娘的旨意,竟是僭越!
这样想着,脸就是一白,头上也有些见汗:难道这两位是在寻元春把柄的?而因为自己的穿越,荣国府抄家要提前?可是他还没有准备好后路,就是科举也没有影子。而提前被抄家的荣国府,还能不能有人能逃得过,他更是不知道。
李侍郎与孙大人对视了一眼,难得荣国府还有个明白人,可惜却是个不受重视的庶子,可见那府要败还真是必然之事。不过这小子既然难得明白,到时自己伸手拉一把,也不算是难事。
贾环不知道,就在自己为前路担忧的时候,人生中的金大腿已经送到了面前。他只听着李大人问道:“你既然是要回金陵考试,你们老爷可给你安排了先生跟着?”
贾环摇头说没有,李大人就是一叹,觉得荣国府行事真是出人意表。要是不重视这个庶子,那又何必让他回金陵考试。可是回金陵考试,却连先生也不安排,难道是觉得自己家的孩子都是天才,自己看看书就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