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西方名著]小奥斯汀小姐 (米迦乐)


  一开始这个读书俱乐部计划推广的不算好,毕竟这是先付钱,要到一年后才能享受到的福利,谁知道你到时候送不送呢?早期的推广计划还是得靠熟人。
  露辛达当然不能落下好友的任何活动,积极参与,还鼓动她家的亲朋好友参加活动,她家的亲朋好友基本也都不差这1英镑,很给面子的参加了,反正钱也不多。
  汤姆也在法院系统和律师学院里推广读书俱乐部,拉了一些人参加。
  等到了11月底,“奥斯汀读书俱乐部”有了差不多50个会员,于是在圣诞节之前邮寄了第一期会刊。
  *
  《理智与情感》的第一版第一印是1000册,9月初开始预售,预售数不算高,也就100多本,在新人作者来说,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到了10月初正式上市,第一周加上预售的销量,也就是不到200本,但第二周就猛地销了200本,接下来的两周又销了200本,之后的11月,以每周80本左右的销量,成为伦敦各家书店第四季度的畅销书。
  这个成绩远远超过同期市场上的同类小说,也远远超过一般作家的首本销量,可以说是非常好的成绩了。
  出版社还没有从书店结回书款,但从销量来计算,简能拿到至少400镑的稿费。
  简得知这个数字的时候,差点呆住了。
  ——这是她远远没有想到的数字,而这只是一本书、两个月。
  亨利说,已经开始印刷第二版了,这次要多印一点,大概1500册,在书店多卖几个月。费列罗先生说,按照小说受欢迎的程度,会一直都有人来买书的,这样会有一个长期的收入。对出版社来说,出版小说靠堆量,数量上去了,即使没有推出新书,每个季度或者半年也会有不少结款;对作家来说,也会有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要是加印了,就又多一笔收入。
  这种工作形式很适合简,就是有了孩子,她也能在家进行创作,她和汤姆明年的年收入超过1000镑,这就能过的很不错了。
  *
  乔治牧师到了伦敦后,奥斯汀家很快入住新居。
  整个12月,奥斯汀宅都乱哄哄的,妈妈要习惯新居、新仆人,一大堆事情等着她去处理,也就实在没心思去哀悼小黑斯汀斯了。
  又因为见到了爱德华的几个孩子,悄悄跟亨利商量,是否愿意过继爱德华的一个儿子?亨利不太愿意考虑这件事情,但妈妈说,以后你的财产总要有个继承人吧?以前因为有小黑斯汀斯,这个问题还不严重,可现在,你没有亲生孩子,也没有了继子,你的财产怎么办?将来不还是挑一个侄子留给他吗?要不还是挑一个侄子早早培养,就像朗格鲁瓦先生和汤姆那样,可以先不说过继,只是接过来抚养。
  亨利跟伊丽莎商量后,勉强同意了。
  妈妈又跟乔治牧师商量,乔治牧师倒觉得这样也不错,这种事情常见,奈特先生和爱德华,朗格鲁瓦和汤姆,格莱谢姆夫人和卫斯理,都是同样情况。
  于是乔治牧师写信询问爱德华,他愿意将其中一个儿子放在亨利家抚养吗?暂时不算过继,只是看看孩子是否能跟亨利叔叔合得来。
  爱德华又去跟妻子商量,最后决定,让小亨利去叔叔家,但要等到明年春天,伊丽莎白不放心亨利家的卫生环境,病菌什么的,总得消散几个月吧。
  信来信往的,终于在圣诞节之前安排好了小亨利到伦敦的事情。
  *
  爱丽丝12岁了。
  这一年其实过得也挺快,但人生总有些美中不足,比如小托马斯,比如小黑斯汀斯。
  赚钱大计有条不紊,出版业务也做得有声有色。
  经济改善了,居住环境改变了,人生中的几件大事似乎都完成的很好。
  想到几年前她还在1个英镑1个英镑的攒私房钱,就觉得有点好笑——那56英镑她还留着没有动,那是她身为小孩子时期的奋斗史。
  当时怎么想的来着?是想着写小说、成为作家、一年赚1000英镑?
  现在,年收入1000镑这个目标早已实现,她还想成为作家吗?
  她琢磨着,“成名”似乎不应该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她因为有着21世纪的思想,从来就没有认为“有名”羞于启齿,可能在这个时代会是超前的思维方式,但是做人嘛,重要的是开心,只要我想做,我便要去做,就这么简单。
  写作是一项极为私人的事情,每个创作者从中得到的乐趣都不一样,对她来说,就是那种——怎么说呢?“创作欲”大概每个人都有,书写自己心中所想,将自己的所思所得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宣扬出去,得到他人的喜爱或是共鸣,得到夸赞,获得满足。
  对于“成名”,爱丽丝很有欲望;但成名之后的事情,她其实并不太有觉悟。
  至于其他的事情,她更是绝大多数都还没有想过。
  *
  月光从窗外照射进来,窗帘没有拉上,月光清冷的照在窗前的书桌上。
  桌上有一台打字机,墨水瓶、几只蘸水钢笔、1只铅笔,两叠不同的纸张。
  另一边放了一份打字稿,第一页写着“英格兰恐怖故事,丰山庄园”,By A·Austen,1801年,10月,10日。
  ————第一卷 完


第50章 海伦娜
  1804年, 10月的一天。
  英格兰,南安普敦。
  一艘商船正在排队进港。
  一个身穿白衬衣的年轻男子站在船头, 远远眺望岸上。
  “喂, 快要靠岸了,你不用再做出这么一副小鸟归巢的急切的样子了吧?”另一个男人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那是因为你有美丽的邓波儿小姐陪伴。”年轻男子回头看了一眼好友。
  威廉·金斯利哈哈大笑着,拍了拍查尔斯·卫斯理的肩膀。“你也可以的, 只是你不愿意。”
  卫斯理笑了笑,“瞧,还是什么都没有变,还跟3年多以前没什么分别。”
  “你想要什么变化?”
  “我不知道,也许是惊人的巨变。”
  “你在外面待的太久了。来吧, 船快进港了,你该穿的像个绅士, 别搞得像一个新大陆的野蛮人。”
  商船缓慢的进入停泊码头, 放下船锚停稳。水手放下舷梯,搭靠在码头上。
  搭乘商船的客人先下船,卫斯理与威廉一行一共5人,年轻的莎莉·邓波儿好奇的打量着码头上的人:有接人的绅士和男仆、有一脸兴奋的水手、有搬运货物的疲惫的苦力, 几乎看不见女人,也极少有黑人。
  威廉扶着莎莉的手,带她下船,“我看见了父亲派来接我们的马车, 就在那儿。”他手指着码头上的几辆马车。
  莎莉很是担心,“到伦敦有多远?”
  “不是很远, 走两到三天就到了。”
  莎莉的母亲邓波儿太太跟在他们后面下了船,“但首先,我们应该找一家旅馆,好好洗一洗。”她嫌弃的蹙眉。要是按照她的想法,就应该等专门运送旅客的客船,但商船的船期更早,而且更快一点,于是两个男人做主,上了商船。商船主要是为了运送贸易商品,客舱不多而且条件不好,没有太多的淡水供客人洗澡,十分不便。
  另一个大概17、8岁的少年三步两步跳下舷梯,“威廉!这就是英格兰吗?”
  卫斯理站在舷梯上眺望,心情有点激动,很快走下舷梯。
  一队黑人奴隶跟着将他们的行李抬下船。
  “希望你父亲派了足够多的马车来运送行李。”邓波儿太太说。
  威廉微不可察的蹙了一下眉,“管家会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的。”
  *
  金斯利勋爵——噢不,现在应该是金斯利男爵了——在南安普敦有一间海边别墅,别墅的地点、面积和内部装饰很让邓波儿太太满意,仆人们的训练有素也令她印象深刻,为此她可以忍受一下英格兰口音。
  10月的英格兰已经颇冷,等到客人们都洗漱完毕,正餐就被推迟到晚上8点多了。
  17岁的格兰特·邓波儿的餐桌礼仪不怎么样,带着美国南方庄园少爷特有的漫不经心。一边吃还要一边点评,这道菜不好吃,这道菜一般,这道菜还行。
  威廉和卫斯理都没怎么理他,俩人座位相邻,低声说话。
  邓波儿太太大概终于意识到这不是在他们南卡罗来纳州的庄园里,“格兰特!不许这么无礼。”
  格兰特笑嘻嘻的,“妈妈,你瞧爸爸总说英格兰什么都有,我看有些地方还不如美国。”
  “不许这么胡闹。”邓波儿太太轻飘飘的责备儿子,“这也是你祖父的祖国,邓波儿家离开英格兰还没有100年呢。”
  卫斯理瞥了一眼威廉。
  威廉便说:“没准你们在白金汉郡还能找到亲戚。”
  格兰特摇头,“都离开了几十年了,回去干什么?要是祖父还在,没准想要回白金汉郡看看。我倒是想看看伦敦。我们明天就去伦敦吗?”
  “明天一早就走。”
  邓波儿太太催着儿子女儿赶紧吃完,上楼睡觉。
  *
  卫斯理没有理会威廉要怎么应付未婚妻一家。吃过正餐,回到自己房间,要仆人给他拿来报纸。十几分钟后,男仆拿来一叠报纸,有《泰晤士报》,还有新办的《伦敦晨报》,因为运输问题,没有这两天的报纸,都是这周和上周的报纸。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