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说道:“我以为是什么事,既然能出去就是好事,你们这样是要比主子们要早得自由,主子们还要多受了几天的罪。到时候我就让小红去办,只要把你们都买下来,出来等她们,就都和从前一样了。”
几个丫头等当即下跪惊喜道:“当真?!”
小红这时说道:“我父母前儿个在南市被卖,险些被南边来的富商给买走,还好又被我出价给买回去了,所以各位姐姐放心,我有经验了,必然不会让你们被别人买去的。”
本来一早就愁云惨雾的几个丫鬟们,这下一听说有了后路,便把那事撂开了,反倒是又开始担心她们走了之后,仍在这里的王熙凤探春的人要怎样过。
第144章 钗在奁中38
小红提醒宝钗来了有一会儿也该走了,众人都有依依不舍之意, 宝钗环顾四周发现她们的铺盖又少又单薄, 剩下的只是一些草席, 而天气已经入秋了,必然要一天冷似一天, 而贾家的案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判,说道:“少不得还要委屈姨妈,凤姐姐, 和几位妹妹们在这里住上一阵, 缺什么吃的用的, 我到时都让人送过来。”
过了没两天,羁后所果然又往出拉人卖, 她们因为早有心里准备, 所以并不怎么哭天抹泪儿的。
王熙凤说道:“这次反倒看出你们身份的好处, 宝姑娘说能救下你们, 那必然不是虚言,能早早的脱离这里出去, 就是你们的造化了。”
平儿说道:“奶奶也别灰心, 只要刑部那边判了, 就到了奶奶出去的日子,我从这出去之后每天还来看你。”
王熙凤却笑着摇头道:“既然出去了就别再回来,这又不是什么好地方, 你难道还没呆够吗?”
这时官兵已经过来拉人,平儿说扬声道:“奶奶放心, 我一定回来!”
这些天来贾老太太客居在薛府之上,身边没一个平日熟悉的人,晴雯算是救了她的大驾,晴雯自小就在老太太房中使唤的,老太太极为喜欢她,见她又伶俐勤快模样又好,这才把她给放到宝玉房中。
晴雯自从大观园中出来之后,被小红从中间牵线,林之孝家接她回去养病,好了之后就在林家住着,林家人也不当她是丫头,只当多养一个女儿,晴雯是个闲不住的,也抢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倒是从未有过的踏实日子。
但是万万没想到,贾家会有这场飞来横祸,在他们所有人都被拿住之时,正是晴雯跑到薛府之中来报信儿,因为这样没有跟宝钗她们到乡下去的小红,才能及时的将自己父母救下来。
老太太看到晴雯十分惊讶:“你不是得了女儿痨吗?可怜劲儿的,小小年纪得了这病,怕是不好治,如今怎么又跑来你姨太太家里,虽然贾家已经败了,我再说句倚老卖老的话,这病传染,你姨太太和蟠哥儿,还有姑娘们都是宽厚慈善人,你自己身上有病也别总往这头跑。”
晴雯委屈道:“老太太,我没得什么女儿痨,只是一场风寒,太太在病中就把我撵了出去,要是没有宝姑娘和林大娘一家,我也再见不着老太太的面了,知道老太太这边没有体己的使唤人,宝姑娘才叫我来支应几天,等过些日子鸳鸯姐姐她们回来,我还回到原来的地方去。”
贾老太太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那倒是我错怪你了。”王夫人管着家,背着她不知道做了多少事,贾老太太不过是为了她自己的荣华安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她知道今天突然被晴雯捅出了这一件,不过也只是冰山一角罢了,要不然怎么在她看来繁花似锦的贾府,竟然说败落就败落了!
又听她们说,贾府中最后一批下人要被卖了,鸳鸯平儿等都在其中,贾老太太不由得从早晨开始就翘首以待,这其中她最惦记的人自然是鸳鸯,十来年了,鸳鸯伺候着老太太,形影不离互为倚靠,甚至比贾老太太的亲孙女都亲近。
小红带着几人从南市口回来,听说贾老太太以及薛夫人等都等了一上午了,听到她们回来,就叫立刻去见,甚至顾不得给她们梳洗。
鸳鸯来到贾母面前,跪下叫道:“老太太!”
贾老太太一心要第一时间见到她们,也好问问宝玉等人的情况。但是她见到鸳鸯等人蓬头垢面的落魄样子,心中顿时凉了。她倾身向前扶起鸳鸯道:“好孩子,家里那帮不争气的老爷们,让你也跟着受委屈了。”
鸳鸯摇头说道:“我只不过是个奴婢,只要还能见到老太太,说什么委屈不委屈的。”
贾母未等她说完,已经向后栽倒,晕了过去,众人又是一阵儿忙乱抢救,又急忙派人去请大夫。
大夫过来看了摇摇头说道:“年纪太大了,而且之前又太过养尊处优,最近受的刺激多,其实早就撑不住了,已经是油尽灯枯之态,府中还是早早的安排后事吧!”
之后几天,贾老太太一直到去世,都在半昏迷之中,只偶尔清醒一会儿,说的那些话,也大多是一些糊涂话。一会儿叫宝玉,一会儿叫凤哥儿桂儿,一会儿又叫鸳鸯,还说要把鸳鸯给宝姑娘使唤,以后不必跟着她了。
鸳鸯也更是没想到,出来见老太太一面竟然算是最后一面了,更是哭得不能自已。
贾母虽然是客居,但是毕竟歿在了薛府之中,薛家上下忙着替她操办后事,该尽的礼数,该有的排场都给她做到了,并不因为贾家全部人口还在牢狱之中就草草的办理。
当今皇上自然是无所不知的,自然有人将之报了上去。皇上听到了这个消息,反倒对薛蟠予以褒奖,还派人前来祭奠,说:“贾家那些不成器的子孙后代犯的错事,罪不及老太君,仍然让她保留之前的诰命下葬。”
另外还让人传旨给刑部说,看在老太君已经仙逝的份上,贾家的案子可以酌情轻判。当然这个‘酌情轻判’又不是有罪可以不判,又没说罪名可赦。所以到底如何判决,就需要他们自己去斟酌了。
一个诰命的位子算什么?薛蟠办的这件事情,把孤伶伶的老太君接回家,精心供养,并直到她寿终正寝安排她的后事,老人过了八十已经算是喜丧了。而且是在明知他们家的子孙都在刑部待审的情况下,别人躲之还来不及,生怕案子还没结被牵连进去,荣宁二国公贾家也算是极为有名的人家,已经荣华富贵了三四代,所交好的那些府邸,哪个不是王公贵族,这时,站出来行这个举手之劳的却只有薛蟠一个。
薛蟠的这种作为,在很多老臣看来,是极为仁义之举。朝堂之上聪明有本事的人多不胜数,缺的正是他这种有良心有仁心不落井下石的。没看皇上都亲自下旨嘉奖,薛蟠此举,可以说是才真正入了一些人的眼,也开阔了他的官途。
京城与贾家有旧的那些府上,听了皇上的这道旨意,才敢前来吊丧。
而在羁后所那一边,王熙凤等人极为不安,因为他们几个大丫头已经被带出去好几天了,平儿又说过出去之后还来看他们,而却迟迟没有消息。
王熙凤忧心的说道:“莫不是小红那丫头没买到她们,反倒让别人买去了?”
探春说道:“应该不至于,二嫂子怎么忘了,小红只不过是一个办事的人,宝姐姐现在是什么身份,她要买的人,别说是几个犯官家的丫头,就算是来头更大也没有人会和她争的。”
王熙凤沉吟着说道:“没错,买下那几个丫头,对她来讲,应该没有难度才是,只是她们迟迟不来,我这心中总有一块石头不能落地。这几天又常常心慌意乱,不知道要应在什么事上!”
探春说道:“我们也不必在这儿乱猜,反而,徒添忧虑,若是真有什么事,就在这几天,她们也一定会来人告诉一声的。我相信宝姐姐,但凡她有办法,就不会把我们扔在这里不管。”
这倒不是对宝钗的盲目相信,而是这么多年相处下来的了解。探春是个刚强的人,即便是在现在的环境对自己极为不利,她也能冷静的看清很多事。
不像是惜春,平时看着也是个很聪明懂事的姑娘,可是被这一番抄家关押下来,似是被吓的有些狠了,刚开始面对粗硬的食物又是吃不下,对着冰硬的床板也睡不着,直到现在每天也不说一两句话,看起来呆呆的,不知总在想着什么出神。关押宝玉他们的牢房在外侧一进门的地方,关押女眷都在里面。平儿和金钏儿两人一进来,贾环眼睛就看到了,更是盯着他们手中的篮子看,虽然自从宝钗来了之后给了打点,每日给他们的干粮能够吃饱,但是仍是见不得半点儿油水,与之前在府中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时见到人提着篮子来就以为是吃的,简直垂涎欲滴:“平儿姐姐!你们真够意思,是给我送吃的来了吧?”
平儿面无表情的说道:“这里面不是吃食,三爷打开看看就知道了。”
王熙凤她们听见外面有人进来的脚步声,没到饭点儿发食物他们是不会到女眷这边来的,紧接着又有宝玉和贾兰的哭声传过来。王熙凤,探春,王夫人等立刻都站了起来,见果然是平儿和金钏儿跟在狱卒旁边走了进来,那位领路的边走还边说:“可见你们也是有情义的,都从这里出了去,还能回来看他们。”走过来开了牢门,让她们可以进去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