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一起走
王熙凤的改变,令贾瑨彻底的放心了。书里的那个一从二令三人木的凤姐儿,早已没了原来的样子,靠着邢霜的滴水石穿,终于成了一个正直的人。
而贾瑨也不由感慨,自己以前一直不理解母亲为何做人会这般执着,现在他似乎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个社会是畸形的没错,母亲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影响整个社会。但是她不声不响的,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默默的改变着身边的人。
从王熙凤贾琏开始,到王氏,到贾政,每一个她能改变的人,她都会尽力去改变。
而那些明显改不好的,她也不会在那些人身上浪费时间,比如尤氏和贾珍。
贾瑨回到自己院里,坐在院中的凉亭里看着花草发呆,整个下午,无人来打扰他,他就这么一直坐到了夕阳西下。
晚间去母亲那吃饭,贾瑨一脸笑容看不出任何不妥,直到母亲跟哥哥姐姐一起离开了广州,他这才找了个时间跟父亲来了一番长谈。
贾亮听儿子断断续续的说了许多,听到后头心里头竟不知是何滋味。
“那就,对她再好点,再更好点。”贾亮最后说话时,声音都有些哽咽了,“她喜欢什么,就给她什么,顺着她的意思来,别惹她生气。”
贾瑨很意外,父亲的反应,出乎了他的意料。要知道母亲出事那会儿,父亲可是极尽崩溃状态的。
“您……您不难过吗?”贾瑨问:“这样一个人,最后会变得浑浑噩噩,连我们俩都不认得了。”
贾亮深吸了一口气,看向儿子认真道:“你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相信你现在已经很清楚了。她的优点除了善良,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便是坚强。
“她一辈子只希望你做个好人,而我现在希望你跟她一样,做个坚强的人。况且你也说过,那要等我们回去之后,再过几十年才会发生。
“时间还够……还够我们对她再好一些。她想要的生活,我会尽力给她,让她开心,让她安心。”
贾亮说到后头,却再忍不住,鼻子酸了起来。
他在现代,可以说是最不爱动脑筋的人了。家里无论大事小事都是邢霜拿主意,可这样一个爱动脑筋的人,却要得老年痴呆,这简直就是天大的玩笑。
儿子能把这事儿一直憋着不说,想必心里也是难受的很,贾亮拍了拍贾瑨的肩膀,对他道:“你很好,你母亲把你教的很好。”
贾瑨对父亲说:“爸有个准备吧,我以前总听妈说,我祖母没了之后,你们就回家了。那时我还觉得奇怪,现在看来,应该是应在京城那位身上了。”
贾亮沉默了,没有在说话,只是在儿子走了之后,他也呆坐了很久,直到青岚进来催他安歇,他这才歇下。
邢霜这边还什么都不知道,一路跟着儿子去了杭州,去见邢老娘之前,她特意去找了老娘的旧友,三番五次的磨了一道,那旧友无奈的表示,邢老娘真的一点事都没有。
邢霜这才安心下来,先去给老娘请了安,又跟老娘提了,想去京城看贾母的事情。
邢老娘听完邢霜的话,倒是有几分欣慰:“你知道孝顺了,这是好事儿。以前你那样儿我实在看着心寒,现如今你悔悟过来了,倒也不晚。”
邢霜满心惭愧道:“是我轴了,想着她并未生我养我,还要给我脸色,我凭什么忍着她。如今她这般待我,才叫我反省过来。”
邢老娘叹道:“这人伦岂是一句道理说得清的?她再不是你的生母,也是你的婆母。你为人在世,哪能不顾人伦常理,只为你自个的喜好私利?你瞧那王氏,再不如你,她也知道孝敬婆婆不是?”
邢霜被老娘说的脸上通红,真心反应了一道,邢老娘见她此时很是真诚,便也不再追究她以前的事了。
“只是你这突然的要回去,是听到什么风声了不成?”待探春和贾琏下去后,邢老娘又拉着女儿问了起来:“你再有孝心,你这一颗心还是在你儿女身上,别以为我不知道。如今你只带着二丫头上去,小的都不管了,别不是那位快不行了吧?”
邢霜哭笑不得推了她母亲胳膊一下,别说现在还没到老太太八十岁呢,就算真的老太太八十岁了,那也叫寿终正寝。贾母一直活得很好,比家里其他女人都健康的很,不过是有点老年病,那也比几个年轻女人要好得多。
“娘,别瞎说。”邢霜赶紧解释道:“我能自由,全靠她一手的安排。几个孩子能有好归宿,也得亏她提前让我分了家,去了广州。如今我不过想着,家中也没什么大事了,去看看她罢了。”
邢老娘松了口气道:“别看她平日里总撑着面子,心里头也是软的不行。你去看看也是好的,若是可以,住上个一年半载的,她也不会赶你。只是你家里当真无事?如今是谁当家?”
邢霜道:“是凤丫头当家。”
邢老娘皱了皱眉头,想了想道:“那老二家的还没回来呐?”
王熙凤笑道:“知道您偏爱英莲些,可凤丫头也是极好的,再说英莲怀柔足够,果断不足。凤丫头这些年渐渐也锻炼出来,可比以前更顶事了。”
邢老娘嗤了一声说:“谁担心着这个?只是你那两个孙儿,总不能一直让老大家的带着吧?这孩子不能离了母亲太久,该催还是催催。别玩野了心,收不回来了。”
邢霜笑着应了,心里也觉得贾琮夫妻走的有点久了。便跟邢老娘保证,等她回了广州,一定再催老二夫妻俩回来,若是再不回来,便派贾瑨去抓他们回来。
在杭州这里又待了几日,最后邢霜说动了她老娘,跟着她们一块去京城。反正都是走亲戚,多一个也好有人陪贾母说说话。
邢老娘在杭州也待腻味了,说走就走,只包了一包细软就跟着女儿上路了。
第七百一十四章 到了
又话说京城那边,总算到了贾芸婚礼这日,贾母果真先去了林家,待到小红出门之后,又往贾芸那里去了一回。
两边的面子都有了,场面也给撑了起来,皆大欢喜。只是贾母这一折腾,晚上回了家里,就有点不舒服了。
王氏吓得赶紧请了太医来,因老胡太医告老还乡了,来的便是后头接替他的小胡太医了。
把完脉后,倒是没什么大碍,只是老人家累着了,好好休养几日便是。小胡太医开了方子,对王氏道:“这药吃上两日便好,也犯不着日日都吃。不过补点精气神,日后还是食补最佳。”
王氏苦恼的说:“食补的方子我这里也不多,还请小胡太医给几张方子吧。”
小胡太医笑道:“也是巧了,我的方子还是府上大太太给的,如今再还回来就是。”
说完,小胡太医又拿起笔来,写了几张补精气神的食补方子。王氏低头看了一回,很是满意:“这便极好,都不是虎狼之药,温和的很。那人参是小人药,许多人家总以为补精气神好,无论什么身子都用这人参。”
小胡太医道:“人参虽好,可也要酌情酌量,这几个方子皆是常见的食材,看似跟普通食谱没什么两样,可实则食材也是相生相克,都各有效用。
“府上大太太的这些食谱方子,着实令京中太医惊喜了好久,因她的方子,好些平民家里买不起药的,也能好生调养身子了。”
王氏不由想到贾敏,心中唏嘘若不是贾敏不好好听话调理身子,又怎会落得香消玉殒的下场。
太医走后,王氏跟贾母汇报病情,小心翼翼的道:“没什么大碍,不过累着了。早说老太太只去一家便好,偏您心疼两个小的,哪边都不想他们落了下风。”
贾母喘了口气道:“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也忒小心了点。年纪大了,谁还没个病痛?太医也说了休息几日就好,那就好生歇上几日就是。”
正说着,外头鸳鸯进来笑道:“芸二爷带着小红奶奶进来给老太太请安了。”
贾母眼睛一亮,忙道:“快请。”又要王氏给自己戴抹额,又要玻璃给自己拿镜子来照。
王氏心里虽担心贾母的身子,却又不好叫这一对新人不要来了,只得先依着贾母给她把抹额带上,又拿了镜子来给她照着。
不一会儿,一对新人进来,先给贾母行了礼,又给老祖宗敬了茶。贾母笑眯眯的接过茶碗来喝了一口,便让人把备好的随礼送了上去。
贾芸接了礼带着小红又给王氏行礼,王氏给了随礼后,小夫妻俩这才起身入座。
贾母歪在贵妃椅上,笑眯眯的问:“你两个怎地来的这么早?”
贾芸回道:“早起给母亲敬了茶,便过来了。想着老祖宗平日里都醒得早,又要睡个回笼觉,怕来晚了赶不上。”
贾母笑着点头,心中道这孩子就是懂事。几人又说了会儿话,无非就是贾母和王氏叮嘱这小俩口一些好好相处的话。
几人正说着话,外头鸳鸯突然急急忙忙跑了进来,贾母皱着眉问:“什么事这么慌慌张张的?”
鸳鸯缓了口气,这才道:“大太太要来了!派人先来送了信,说是人已经到杭州了,到那边接了邢老太太一块往京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