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综]和古代名人同在 (风雨琉璃)


  作为李世民的儿子,即使李承乾日常对着老子有些害怕,政务上因为避嫌也不敢多问,可该知道的却绝对都知道,别忘了还有那个皇后在呢,他能不清楚?所以这里;李世民嘴上那么一叨叨,李承乾的眼睛就跟着猛地一亮,跟着那么一想,也激动了起来。
  “父皇,那些人常年在北面生活,比咱们肯定更耐寒,地形也更熟悉,那若是到时候请了他们一起作战……咱们能省多少事儿?”
  “恩?请他们一起作战?”
  “对,给钱,给粮食布匹,给他们要的东西,然后让他们替咱们打仗,这样咱们能少征召些府兵,能少运送点粮食,能……”
  能的东西太多了,经历了这么些年的乱世,如今的大唐人丁数量可不怎么地,能用花钱的方式,减少人口损耗,那绝对是相当的划算,从长远来看,还能达到消耗东北少数民族的丁口,巩固中原人口优势什么的。如今的李承乾,这算计起来,已经有了六成阿玉的影子,这一点或许李承乾自己都没有察觉到,不过他家老爹察觉了。就在这刚刚,挺儿子说起那一句省事儿的时候,李世民眼睛闪了一下,然后就笑了笑,全当身忙都没听到。继续听着自家儿子明显有些缺德的想头,边听边笑。
  他是该笑啊,他的太子,早年曾发愁,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会局限了眼界,多妇人之仁,可如今……挺好的,他的太子,已经懂得了什么叫利益,什么叫权衡,什么叫算计,这样的太子……虽说对上老子,手法稚嫩了些,可在外头,已经能糊弄些人了。至于学了谁什么的,他应该听到嘛?听到了又如何?那是他的太子最好的朋友,而人家这点影响又不是引着太子学坏,他何必讨人嫌?
  至于什么叫对上老子?别以为他不知道,这太子为哈凑过来这么快?还不是因为怕自己这个老子欺负了阿玉?害得他吃不上好吃的?说起这个,哎,特别是李泰,每次自己和阿玉说完话,都能看到李泰在么门口等着,都顾不上和他这个当爹的打招呼,就屁颠屁颠的跟着去吃好吃的了。
  虽然有些酸,感觉儿子长大就不可爱了,和他不亲了等等,不过这是外头,这么多大臣……自家儿子自家疼,就是给太子面子也不能太过分对吧。
  “太子……”
  “殿下,《孙子兵法》开宗明义,首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身为储君,岂可轻言站端?殿下,温良恭俭让五德兼有,才像一国储君。”
  恩?老孔?呵呵,皇帝的话都敢抢,你真牛,这是看到李世民皱眉头,以为皇帝对太子这调调不满?所以来刷存在感了?还温良恭俭让,这是说太子的?
  儒家不喜战争这是肯定的,对武将,对战争的抨击一向有完整的套路,所以他这是感觉赢定了?立场十分有利?呵呵,阿玉为啥有种等你很久的感觉?
  “那个孔大人,我记得这五德好像是子贡赞美自家老师用的吧,而这孔子……好像没当过储君,也没当过大王,连封君都不是吧,这……您这意思,是想让太子变成寻常大夫呢,还是觉得孔子其实应该篡位夺国?”
  咔嚓,在场所有人集体石化了!阿玉不开口则罢,一开口怎么就来了这么一个大雷?更关键的是,这雷居然是人老孔家自己招来的,不说不觉的,这么听着一细想……孔家,到底把自家当成了什么?
  李世民眼神又开始闪了,阿玉觉得一口浊气出来,整个人都轻松了。奶/奶的,想这么堵人嘴很久了,终于痛快了一回。
  作者有话要说:  特别声明,本人对孔子并没有什么针对的意思,也觉得他的思想等等,在那样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一抹智慧之光,只是学识是学识,学识好不代表这人一定也毫无瑕疵,再说了,圣人什么的,说的也只是孔子,而不是他的后人,借着祖先的名头,为自己谋利这本身就不怎么地,更不用说在对李承乾的事儿上,这孔老头做的确实不怎么地,大家可以看看百度百科里有关于李承乾的那部分介绍,越看越心酸,这苦逼的太子人生


第90章 当李承乾的小伙伴37
  要说阿玉武功好, 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可要说他最大的大杀器就只有武功,这个很多人都觉得不正确, 因为阿玉最毒的明明就是那张嘴啊。你看看, 这才说了几句话?孔颖达就已经想要吐血了, 冲上去掐死阿玉的心都有了。
  可为啥他就没动呢?因为没法子动啊, 你说说这老孔家和阿玉,啊,一个是朝廷重臣,一个是黄口小儿,你冲上去,这看上去是太激动的缘故, 可事后呢?人立马就把老孔家的档次也一并给拉到了和这苏玉一个等级, 这他能接受?老孔别看不怎么掺和朝堂上的蝇营狗苟的事儿, 可这脑子对这一套还是相当熟悉的,所以即使再怎么憋屈恼怒, 恨得牙痒痒, 这套路也不能丢。
  再一个,这会儿和阿玉吵吵是小, 皇帝心里怎么想才是大事儿好不。别以为大儒什么的,就没有政治敏感度, 老头在听到的第一时间就知道问题大条了。自己秃噜顺嘴的一句让人抓了小辫子,特别是最后那一句,可大可小啊, 一个不小心……
  阿玉要感谢穿越的这个时间点,隋朝创立的这一套因为被世家们十分的排斥,这会儿科举制度刚开始实行没多久,也就是说,整个天下所有的读书人还没成为儒家的基本盘,就是这五姓七家里头,有些也不是老孔家一个派系的,所以老孔家底气还没那么足,没到明末那种,一边偷税漏税,一边往后金卖粮食都脸不红气不喘的,自认君子的地步。
  所以喽,即使有心想给阿玉套个大帽子,可突突了几句,还是装了一回柔弱。
  “陛下……老臣,老臣……这苏玉如此羞辱圣人,曲解臣的意思,这……臣无颜面对祖宗……”
  恩?这老脸皱成这样……这是想玩悲情?想哭惨?想借着孔圣人的名头混过去?不行,可不能让他下了套,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不坐实了实在是浪费。想到这里,阿玉忙赶上去又插了一句:
  “咦,孔大人,您这是做什么?阿玉没羞辱圣人的意思啊?孔圣人又没在这里,也没说错话,我没谁人羞辱他干啥?哎,我记得,《论语·学而》篇中曾子曾曰道:“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大人,人都有说错话的时候,只要知道错了,道个歉,事儿也就过了,谁还能死揪着不放?可您这……您这是说错了话还不让人说啊,这也太霸道了吧。儒家不是讲究王道的吗?这……”
  用儒家的思想,著作,名言,反过来压死孔家的人呢,阿玉啊,你这一手很毒辣你知道不?你看看,边上其他人看你的眼神都不对了,你家苏亶叔叔眼珠子都发红了,你回家日子不好过啊。
  阿玉回去好不好过不知道,孔颖达那是相当的难受,才这一会儿的功夫,他已经能感受到后头一扫而过的那些意味不明的眼神。作为孔圣人的后代,他们平时确实借着祖先的荫蔽,能有不小的好处优势,怎么折腾好像也不至于损失太大,可与此同时压力也一样不小。无论做什么,都像是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他们。让他们平时十分的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
  这么说吧,在这个时候,孔家的人还是很有些底线的,像是对待李承乾的事儿上,及时他们一门心思想要下李承乾这条破船,那也不能用背叛什么的法子,而只能用孔颖达这样逼疯李承乾,同时也逼疯自己一样的彼此折磨来扯开关系。
  后来的孔家为什么会变成那样……细想,许是在元朝的时候开始的。蒙古人统一了天下,孔家在挣扎中一分为二,北宗彻底抛开了皇朝主人是谁的问题,只顾着自己,而南宗呢,在南下避走却最终不得不妥协中彻底丢失了作为圣人之后的骨气。从此……底线这东西,丢了一次,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当然了这些说远了,咱们继续说这里,孔颖达知道自己一着不慎,让苏玉这混小子给逮着了,这次不认也得认,不然自己这名声……可同时他也有些奇怪,自己和这小子好像没什么交集的地方吧,这是到底怎么了?怎么就盯着他来了?侧目一看,边上太子那神色不明的模样,心里猛地一闪,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是老臣的不是,急躁了。陛下,您也知道,老臣最是看重孔家的名声,这突然之间……到是失了德行。太子,老臣向您道歉,是老臣说的不妥当,不过老臣也是好意,一国太子气度宽宏,宽仁怜悯,眼光长远才是正道,若是整日蝇营狗苟,这……非大唐之福啊。”
  所以说,这一帮子能在乱世活下来的老家伙那是一个都不简单的。看看这话说的多利索,又是以退为进的将前头阿玉的攻击给轻轻地卸下,另一头还用老臣这个词,给自己下了注脚,换来了一定的同情分,最后还用什么非大唐之福来继续攻击,这一连串的组合拳,若非阿玉对此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绝对能被打击的吐血。
  “孔大人,这话我是不赞同的,就像是先头我说的,孔家……没有为君的经验,什么样的储君才是合格的,才是符合大唐利益的,这不是您说了算,而是陛下说了算,因为只有陛下才知道皇帝该怎么当。作为臣子,按照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理论来说,只有辅助的权利,而没有选择的权利,你这样……莫非,这大唐该选谁做太子,需要得到孔家的认可才成?呵呵,太上皇还在呢。”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