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2310厘米,1丈=231厘米,1尺=23.1厘米,1寸=2.31厘米,1分=0.231厘米
1里=416.1米,1步=138.7厘米
重量:
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1石=30000克,1钧=7500克,1斤=250克,1两=15.6克,1铢=0.65克
容积:
1斛(石)=10斗,1斗=10升,1升=10合
1合=2龠,1龠=5撮,1撮=4圭
1斛=20000毫升,1斗=2000毫升,1升=200毫升,1合=20毫升,
1龠=10毫升,1撮=2毫升,1圭=0.5毫升
1石谷子=18公斤,1石小麦=20公斤,1石稻=15公斤,一石豆=20公斤
粗米加工率0.6,精米为0.5
面积:
1小亩=100步=192.318㎡=0.417大亩=0.288市亩
1大亩=240步=461.564㎡=2.4小亩=0.692市亩
1市亩=666.667㎡=1.445大亩=3.46小亩
?
二、关于物价
汉时的物价变化很大,尤其是粮价,目前已知的石粮价有30钱、60钱、110钱、500钱等等,有时数万或数十万钱。本书采用的是网上比较流行的一份物价表,算是初始值吧。
?
贵金属:
金一斤=6500~15000钱(国家牌价是10000钱)
银一斤=2000~3500钱
?
田地房宅:
膏腴良田=亩/1~1·2万钱
中等土地=亩/1000~4000钱
边塞、荒漠、贫瘠土地=亩/100~300钱
豪华房宅=座/百万钱以上
较好房宅=座/4~17万钱
普通房宅=座/1~3万钱
劣贱房宅=座/3000~5000钱
?
食物类:
主食:
1石=1斛
粱米(优良小米)=石/400钱左右
黍米(黄米)=石/300钱左右
大麦=石/220钱左右
粟米(小米)=石/220钱左右
谷=石/220钱左右
豆豉=石/500钱左右
10斤肉≈1石谷(有记载10斤肉合1石谷的价格)
副食:
醇酒=斗/50钱
米酒=斗/30钱
行酒=斗/10钱
饼=册/30~50钱
牛肉=斤/20钱
猪、羊肉=斤/14~16钱
盐=石/800钱
1个人上酒食店吃一顿便饭=30钱
牲畜类:
耕马、车马=匹/8000~20000钱
战马=匹/2~10万钱
好马=匹/20万钱以上
牛=头/4000~8000钱
猪=头/600~1800钱
羊=只/300~500钱
嬉犬、斗犬=只/1~30万钱
军犬、猎犬=只/1200~2000钱
普通犬(肉食用)=只/200~240钱
?
衣物类:
材料价:
布料有布、帛、缣、素、练等几种。布为麻织品,是汉人衣著原料之最贱者。帛为普通丝织品,其价比布稍贵。缣即绢,为细密而有色彩之帛,其价又贵,已非一般人所能穿戴。素为绢之精白者,其价比缣又贵。练为绢缣之名贵品种,为布帛中价格之最贵者。1匹布帛幅广2尺2寸(51。5厘米),长4丈(9。36米)。
麻布=匹/250~600钱;
丝帛=匹/700~1000钱;
缣(绢)=匹/1200~1400钱
素(白绢)=匹/1400~1600钱;
练(精绢)=匹/2000~2800钱
?
成衣价:
布衣=件/200~500钱;
单衣=件/350~700钱
袭(短夹衣)=件/450钱;
布袍=件/380~400钱
锦袍=件/1800~2500钱;
袴(裤子)=件/500~1100钱;
麻鞋=双/30~40钱
麻袜=双/15~25钱;
绢、帛、皮毛衣=件/2000~6000钱
?
用具类:
武器:
百炼钢刀=把/9000~15000钱
五十炼钢剑=把/7000~10000钱
军用剑=把/700~900钱
军用刀=把/660~800钱
弓=把/500~600钱
弩=把/2000~20000钱
弓箭=枝/10钱
□□=枝/9钱
盔甲=套/6800~8200钱
马甲=套/7100~8600钱
工具:
匠人用的刀=把/200~300钱
柴刀、菜刀=把/40~100钱
铜器=斤/60~80钱
铁器=斤/16~25钱
瓦盂=个/70~100钱
简陋牛、马车=辆/2600~4000钱
轺车=辆/1~2万钱
其他:
草蓆、蒲蓆=张/150钱
麻=斤/10钱
刍=束/3—6钱
稿=束/2—4钱
棺材=口/1500~3000钱
占卜费用=次/100钱左右
?
奴隶价格:
美婢、壮奴=人/2~3万钱
普通奴婢=人/1~2万钱
工钱:
私人佣工工钱=人月/200~400钱(包饮食)
私人佣工工钱=人月/400~800钱(不包饮食)
政府雇佣工钱=人月/2000钱
阚(kàn)泽(?—243年),字德润。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大臣。
阚泽少年时家贫,只得向别人抄书,于是博学多闻。汉末被举为孝廉,出任钱塘长,升郴县令。孙权为骠骑将军时,征召他为西曹掾。后官至中书令、太子太傅,封都乡侯。虞翻称其为“盖蜀之扬雄”、“今之仲舒”。赤乌六年(243年)去世,孙权为之痛惜,数日不食。阚泽曾撰有《乾象历注》一书,今已佚。另有《九章算术》,亦不存。
据传,阚泽对圆周率也很有研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就是借鉴了他的成果。
第160章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13
在生存面前, 一切的矫情思想都是浪费时间,所以喽,即使阿玉想法多多, 可最终头一桩还是要赶紧的将采买好的东西送回去才是正紧。好在到底有人帮忙, 还有牛车可以代步, 所以这时间卡的那是相当的妙, 就在阿玉原本和福寿叔说定的时间里,堪堪到了那山脚。和期盼的等候多时的福寿叔欣然聚首。
接下来的事儿自然是不用多说了,这么多东西,怎么也不可能是两人能搬得动的,山上的人纷涌而下,天黑前, 这东西就全进了石缝的储藏室内。看着这装入箱子, 满满的粮食, 别说是福寿叔了,就是往日话不多的全叔都忍不住发出感慨:
“好啊, 二十石的粮食, 咱们这个冬日是不用发愁了。”
确实不用愁了,足足1200斤, 还是现代斤两,就如今日日有肉吃, 肚子有油水的情况下,吃上三个月也是妥妥的。没见管家福寿叔的眉眼都笑开了嘛。
“这衣裳也好,明日清洗干净了, 正好改一改,每人都多一身替换的,这就么细,做内衣多贴身。还有这布,唉,早知道能遇上这样的好事儿,郎君,当时就该在多带些银钱,再寻几家,说不得连着开春的都能筹措出来呢。”
这人,心倒是够贪的,阿玉听着都要笑了。
“那是正好遇上人家要走,不然谁给你这样的便宜。行了,赶紧回去歇着吧,有什么明儿再说。”
阿玉嘴上让人歇着,他自己却怎么都睡不着,躺在暖暖的炕上,闭上眼睛,脑子里想的就都是和那阚郎君说的一系列话,想的都是他发愁的任务。这事儿该怎么办呢?引人自己过来是个不错的想头,可这也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自己是个名士,不然谁来找你?可这名士是好当的?想想诸葛亮,在隆中吹了多少年的风才等到刘备这么个冤大头?自己呢?又要熬多少年?
还有他想的百家书籍的事儿,这年头竹简……好吧,他这里竹子不缺,可竹简什么的,他真心有些不待见,难道自己造纸?这造纸的工艺倒是好说,可这技术……嗯,这年头各家秘方看着好像挺受保护的,比后世的什么知识产权都靠谱,可问题是,没有实力,在怎么靠谱也未必护得住,自己能行?
再有,这就是造纸成了,自己秘方的问题也解决了,那这名声谁给你传出去?人诸葛亮,哎呦老是说他,也是,他比较典型对吧,反正人家诸葛家好歹也算是大家族,人丁不少,这个从他有个兄弟在东吴当官就可以看出来了,还有个岳父帮着张罗,那他能靠谁?
就是名声传出去了,想想自己想的那些,和弹琴好像也不怎么搭接,难道自己还要自己制琴?好吧,这个其实他也会,可这就是会了,人家嵇康一定会来?要不自己想想别的法子?比如从根子上去寻?
《广陵散》,广陵,广陵是扬州吧,那么事实上这应该是扬州地区的琴曲是这个意思吧。根据后代研究表明,它萌芽于秦、汉时期,其名称记载最早见于魏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到魏、晋时期它已逐渐成形定稿。那么也就是说这或许是人嵇康将一些散曲搜集之后,自己重新编排了一遍的曲子?
或许是吧,毕竟随后曾有后人在明代宫廷的《神奇秘谱》中发现它,再重新整理,才有了现代的《广陵散》。从这个角度看,原版的或许就是这么来的。那若是自己根据琴曲的内容,就是那个战国时期聂政为报严仲子知遇之恩,待母亲去世守孝结束后,替恩人严仲子刺杀韩国宰相侠累的故事整理一下,是不是也能编出来?等等,若是自己编出来,那还是他任务要求的那版?
阿玉感觉自己脑袋有些疼。虽然他自觉经历过无数位面之后,自己的音乐素养绝对不会比任何人差,和嵇康估计也能怼一波,可却依然不能就一定能做出更好的来,这样的话,自己拿回去是不是太糊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