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到这里,阿玉猛地反应过来了,他们这给闺女低嫁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自家的问题,毕竟世人都觉得自己好,屎壳郎还觉得自家香呢,对吧。所以他们其实看中的或许就是自家这只剩下自己一根独苗的状况了。没有上头的公婆,即使闺女因为家里的缘故,有点什么不妥当,也少了苛责为难。再加上一来就能当家做主,变相的也算是给他们拉拢了人脉,多了相互做臂助的实权亲戚……结亲结亲,本就是两姓之好。若不是他们有得益之处,那这名单怎么也到不了自己这里。
想明白了这些,阿玉立马将这什么三品四品的都放到了脑后,反过来问起了这些姑娘的本身性格本事来。他这么问倒是也有理有据,有情可原,毕竟嫁过来就要当家的,若是性子弱,不能拿事儿,那对于阿玉来说,就是自己给自己找头疼,那怎么行。
等着问清楚了这些,再反过来结合一下他手下帮着调查了几日的各家的亲戚关系,当家男人的本事人品。最终,那个三品指挥同知家的次女成了阿玉的首选。不为别的,只看着姑娘如今在家能当家理事,照顾好了父亲弟弟,还识文断字就让阿玉多看中了几分。
至于那个通州卫……姑娘是好姑娘,可惜了,那当爹的不成,虽然不算糊涂,却也是个庸人,在万历皇帝手下若是不能守住了底线,只怕没有几年就该玩完了,这码头上管的,乱的不成,混子都结成帮派了,可见能力有多差。
选定了人选,之后的事儿就快了,也不用阿玉费心了,有铁虎娘帮着操办,阿玉这个当事人只要等着成亲就成。所以喽,他这精力自然而然的就又重新放到了案子上。
有了这么些缓冲的时间,有了漕帮的帮忙,还有锦衣卫的天然优势,这有些事儿再查不出来,那才是笑话呢。看看,不但是查出来了,连着可能知情不报的,可能无意中被牵扯的,连着各种关系人脉等等,都列出了细致的单子。而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接下来就不是阿玉能直接做主的事儿了。作为受害人,万历皇帝自然是该第一个知道这些详细的,具体对着这些人该怎么处理,也该由皇帝来说。
“盐商?海商?布商?呵呵,真是好啊,这是连起来了?”
万历皇帝的表情有些微妙,似乎看不出喜怒的样子,阿玉知道,作为帝王,越是这样其实就是越愤怒,越慎重。这样的情绪下掀起的风浪只怕就是那句老话……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若是真的成了这样,有多少无辜丧命?有多少人会借机寻事?所谓事缓则圆,即使他们是要造反呢,也应该冷静应对才是。所以,摆在阿玉面前最要紧的是,怎么让皇帝冷静下来。
“陛下,布商这个……呵呵,去了这刺驾一环,说起来咱们该高兴才是。这说明咱们这羊毛的生意好啊,好的让这些豪商们都肉疼了。甚至陛下,臣都似乎已经能预见生丝,棉花,布匹,价格进一步下降后的模样了,让百姓穿有衣,如此千古难寻的政绩……陛下难道不该高兴。”
第一盆冷水相当不错,想到自己青史留名成为一代明君,万历皇帝的背脊都忍不住挺直了几分。嘴角也不在下拉的生硬了。
“至于盐商……他们折腾那是因为咱们的互市兴旺,整个草原,北面的吴叔部落都知道了陛下的恩德,以至于这些私通敌国的奸商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暴利,咱们的盐铁专营又有了恢复的迹象。陛下,这一点您一样也该高兴才是。”
第二条依然让万历皇帝十分的嘚瑟,自觉自己相当的英明,想想那个互市,想想这些日子来东厂一次次报上来的内库的收入,他心里银光闪闪,愤怒?那玩意有银子亮堂?
“至于海商……这一点陛下,只怕咱们要查自己了,寻找海图的事儿知道的并不多,是谁透露了消息?若非如此,他们如何能这样的大胆?这些海商……这样的隐秘都能得到消息,这手伸的不是一般的长啊。”
时间虽然能冲淡一切,可对于某些愤青来说,再怎么成熟,也不妨碍他在某些合适的时候,给某些人下点眼药,添油加醋一下严重程度。
“陛下,就事论事,朝中支持禁海的未必都和这些海商有勾连。可这些人却也未必不知道这里头的究竟。就臣这些时日的整理发现,倭寇之患自洪武年间开始,就几乎没断过。嘉靖年间则是最为猖狂的时期。时如如今,又有了几许缓和。缘何如此?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东面的那个国家,犹如春秋战国一般,乱了足足百余年,初始尚可勉强,故而过来的不多,而到了嘉靖年间,相互攻伐愈盛,无处不燃战火,无人能得安宁,田园荒芜,尸骨遍野。于是丧家野犬般的浪人、无粮可种无鱼可打的流民、烂命一条的无赖,纷纷的都把目光投向了咱们。这才是当时倭乱频繁的根本缘由。至于如今……知道了咱们的厉害,知道没什么好处,该回去的自然就回去了,剩下的,不是没处可去的,就是别有用心的。而这别有用心的,就是这些海商。行走海上,获得了庞大的海贸利益的同时,他们也被银子塞大了胆子,用养寇自重为手段,阻止开海的举措。想来朝廷上的大人们还是看得懂的。从这上头来说东南沿海一带浙江、山东、福建、广东等省沿海各地百姓饱受苦难,这些海商罪不可赦。”
话说到这里,为什么这些明知道究竟的大臣依然不支持开海其实已经很清楚了,万历皇帝用小脚趾想都知道,左不过是支持开海他们未必有好处,却容易得罪人。于是这些人为了稳妥,为了相互的面子问题,自然不会多事了。
想到这些,万历皇帝的眼睛忍不住闭上而来。这就是大明的官啊,这就是大明的读书人啊。国朝养士百余年,给这些读书人的优待,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历朝历代一来最好的,可这些好换来了什么?这真的让他很心寒。
“意图刺驾,罪在不赦,别的且不论,先将这些主犯都拿了,其他人暂且放着,令地方府衙看管,对了锦衣卫也看着,看看他们准备怎么走路子,让朕也开开眼。”
听到万历皇帝这么说,阿玉心里重重的松了一口气。一边应诺着往外退去,一边心下飞快的想着:这样处理很好,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立马牵扯一片,如此一来,这整个案子在对外公开的时候,最起码从这会儿看来,不会太吓人了。而有了这样的缓转余地,不说百姓间的影响力怎么样,就是朝臣中,只怕也不至于全力反弹了。至于那些附从的,无意中沾染的,也有了脱身的可能。甚至若是将反证的手法用出来,还能将东南的水再理的清上几分。果然,缓一缓好处就是多。
第143章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40
案子有了进展, 最重要的部分已经完成,阿玉展示了实力,也完成了职责, 功劳也占了不小, 接下来就不准备全拿捏在手里了。回到锦衣卫卫所, 将皇帝的吩咐传下去, 又将一些皇帝关注的细节分享给镇抚司内的同僚,接着,阿玉就以准备婚事为由,开始逐步抽身。将在皇帝面前露脸的差事推到了其他同僚的面前。
所谓话不可说绝,事不可做绝。这是阿玉一直以来都奉为圭旨的行为准则。人不可能独立的活在这世上,也不可能一个人对抗世界, 所以团结大多数人, 是让自己活得更好的法则之一。也是他十来岁就官途顺畅, 却无多少人下绊子的秘诀。
看看,这稍稍一放手, 整个锦衣卫有份沾染这案子的人几乎每一个都对他和颜悦色了几分, 指挥使刘守有更是亲切的对阿玉表示,他成亲的时候要来男方主宾, 这面子给的,但凡听到消息的, 都忍不住羡慕妒忌了。那女方家长更是乐呵的,在闺女原本嫁妆上又添了一层,足见对阿玉的看重。
倒是铁虎有些为阿玉不平。
“这事儿明明是阿玉你费心费力做了最难得开头, 才有了如此局面,怎么就放手了呢?若是继续,阿玉,说不得,到了案子了结的时候,在升一级都是可能的。太可惜了。”
“可惜什么啊,就我如今的岁数,到了这一步,已经是到头了,即使再本事,功劳再多也是枉然,你也不看看,上头一个萝卜一坑的,扑腾多了,反而容易让上头的人以为我有取而代之的心思。这样不好,平白的惹事,还如这样退一步,先巩固好了再说。就是想往上升,也得看时机。”
“反正我就觉得咱们吃亏了,哪怕这事儿不能升官呢,手里有差事,那油水才会多,你看看,这刚脱手,这送礼的都少了,往日哪一日门口没帖子?”
铁虎嘟嘟囔囔的模样看的阿玉只想笑,这小子,或许真的是穷惯了,对着将到手的油水推出去真真是怨念十足,好在再怎么有怨念,铁虎到底也是个有分寸的人,又是为自己不平,是对自己表示亲近,所以阿玉也就不在多说了,转头问起了别的。
“行了不说这个,你爹那里怎么说?这刚提升了总旗,干的可还顺心?”
所以说鸡犬升天呢,看看,自打阿玉升官,边上的一个个原本的手下,如今也生发了,铁虎因为常伴左右,做的事儿虽说不少,可光芒全给阿玉遮掩住了,所以显不出什么来,至今也就是混了个校尉而已,最多就是跟着阿玉赏钱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