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综]和古代名人同在 (风雨琉璃)


  其中第一件事是这样的:巩珍在随船队航行到东瀛倭/国,接受倭酋朝贡之后,补给淡水和蔬果食物的时候,有负责采买船员去了一家屠户买羊肉。共需白银30两。船员当时只带了20两白银,其余皆是黄金,见状,屠户就说了:若是白银不够。黄金也可以,6两黄金即可。这船员一听,瞎,这人咋这么黑呢?明明只要3两黄金,你敢收我6两?立马返回凑足白银。并说给了其他人用以嘲笑屠户之奸。
  第二个故事和这个也有些类似,不过此次是倭酋遣人去宝船朝贡,朝贡时倭酋中一文职官员看中了一匹丝绸,需银5两,该倭官员却付了1两黄金取走了丝绸,扬长而去。
  而出了这两个故事,在鸿胪寺的记载中,在嘉靖年间倭国东瀛朝贡的记载中一样也有类似的事儿。其中一个是,在倭/国东瀛朝贡献礼后,鸿胪寺按照旨意赏赐了使臣黄金一百两,倭/国使臣以人多黄金不便分配为由,请求将黄金更换为等值的白银500两。
  阿玉连着抛出来三个小故事,当时就让万历皇帝有些傻眼,他本能的感觉到了这里头的问题,只是一时半刻还没缓过神来。所以走的时候皱着眉头,满脑袋的问号。就是张诚也急切的看了阿玉一眼:你到底想说啥?你不能这样,看在同伙的份上,拉老哥一把……
  作为目前合作的不错的同伙,阿玉相当的讲义气,趁着皇帝不注意,偷偷告诉张诚,在翰林院藏书阁,有一本根据马可波罗口叙而成的游记,而且还是元朝时期,根据口述记载的游记,里头有他想要的。
  历朝历代,估计也没有那个王朝的太监像是大明的太监这样的有知识有文化了,人家可是有读书堂的,而能做到大太监的,多是资质不错,学问比不过那些老翰林吧,比一般的秀才肯定本事些,说是有举人的才学都可以了。这样的人真寻到了那本书,你说,这脑子能反应不过来?不说别的,光是里头将倭国称为了zipangu,翻译过来就是黄金之国的那一段,就足够让他们明白了好不。
  更重要的是,在游记记载中,人家还明晃晃的说倭人宫殿的屋顶是用纯金盖的,地板上铺着的黄金也足有两根手指的宽幅那么厚。许多房间内都摆有很厚的纯金小桌,窗户也用黄金装饰。
  即使这些可能是假的,夸张的,那么说日本有一座寺庙有一个十丈高的大佛完全由黄金铸造而成,总不会差太多吧。就是大明,给神佛镀个金身都常见的好不。至于将倭/国称为银群岛,说倭/国银矿数不胜数,有露天连绵的山脉俯身即可取的银沙。嚓,即使不相信,也妨碍爱财的老太监流口水畅想一下吧。
  而张诚畅想了,能不告诉皇帝?在皇帝没想通的时候,及时的贡献点知道的,那可是很有脸面的事儿,最起码说明他知识面广对吧。而这一说……你说爱银子的最近抄家都快抄出节奏的万历皇帝会怎么想?
  “咱们如今金银比例,多是一两金对7两银,偶尔金价上浮,还会涨到8两银,这么一算,若是往倭国兑换,这挣得,确实不少,只是这样一来,咱们这这银子可就缺了。朕回去想了想,你小子肯定没存什么好心思,赶紧说,你怎么想的?是不是又有什么挣钱的法子了?”
  对于阿玉,万历皇帝觉得,这小子真的是个人才,虽然也贪财,这个看他一个劲的折腾就知道了,对于挣钱,那是相当的有兴趣。可有一点好,那就是他再怎么折腾,却从不做出格的事儿,不但不出格,还尽力干点能让更多人得利的事儿,从这里就知道,这小子那是相当的有成算,不像是个武人,处世的手腕更像是个圆滑的狐狸。可你说真精明吧,也不能这么说。因为他这出格的事儿不干,却又喜欢拉着他这个皇帝干一些画饼巨大,却阻碍不小的事儿。你说,这折腾劲,让皇帝说什么好呢。真是打不得,爱不得的。
  像是这个互市的事儿,他心动吗?那是肯定的,可这互市好办吗?绝对不。那边商户能让阿玉说有钱的和江南的差不离,就知道这里头肯定问题不小,想互市阻碍绝对大,毕竟肯定会伤害那些人的利益对吧。可说不干?怎么可以,那都是朕的钱,怎么能让那些不法的,偷着走私的人挣了?再说了,谁知道他们都走私了点啥?说不得还会来一波抄家,给他们醒醒神呢。
  可这事儿真要办起来……即使万历是皇帝,他也有点想龇牙,这会造成多少官员的动荡?会折腾出多大的案子?甚至这抄家……钱是好的,再多他也敢抄回来,可……万历皇帝感觉自己爱财的名声有进一步扩散的可能。
  再说这个金银比例的事儿,这是说倭/国吗?皇帝就是再怎么信任阿玉,也忍不住想到了海禁上,想到了海禁,就想到了以往说起的东南沿海那些海商,想到海商,就容易想到那些不是倭/寇的倭/寇……一连串的全是问题,你说让皇帝怎么想?阿玉这是帮着开海派张目了?不管是不是吧,可皇帝还是心动了。一比五啊,要是换过来,那能挣多少?
  “也没多想,呐,陛下肯定觉得臣这是支持开海的那些人了,不是臣说啊,这是不是真的,臣不知道,该不该开海,臣没得过好处,也不懂。只是臣发现了一个规律,这些支持开海的,那都是内陆的人多,而支持海禁的则是沿海的。陛下,您说这里头若是没有利益,他们能掐起来?”
  这是实在话,支持开海的,那肯定是他们吃不到肉,所以想掀锅,而支持海禁的,自然是想独占好处。而这能闹这么大,利益肯定不小,若是这样,这比例……或许还真是真的。万历皇帝这个这么一想脑子不但是清晰了,人都有点激动了,这是什么,这是天上掉银子啊!
  “那这银子……就是没这银子不足的事儿,运过去也不方便啊。”
  “哎呦,我的陛下唉,干啥运银子?既然海商能挣钱,那就说明咱们的东西人家很需要,咱们直接拿东西换不就成了?先换金子,金子多了,银子涨价了,那再换银子,朝廷轮着来铁定挣钱。真是,想想都美的很。”
  万历又是一愣,按照阿玉这么做的话,傻子都能挣钱,那这样,这海商会有多少钱?嗯,为啥有想到海商而来?难不成万历皇帝又想抄海商的家了……先不说这个,银子,银子,转手就是银子,一想到银子,至于什么祖制?万历觉得,和银子比起来,什么祖制都没它亮眼。嗯,当然,这事儿一时半刻的,好像还不能着急,那就先顾着别的好了。
  “张诚,一会儿你去,让东厂和锦衣卫,好好查查那些边境商户,另外……查查,早年的福船图纸在哪儿。记得,别让人知道。”
  对于皇帝的这个嘱咐,张诚眼角有点抽抽。哎呦,我的陛下唉,什么叫不让人知道?阿玉不是人啊!他都知道了!这能瞒住了?您回去再嘱咐不一样?就算是想要对着阿玉表示信任,您也没这么坑我这老太监的吧。
  当然了,这话张诚也就心里想想,说是不敢说的,再说了,他也知道,阿玉没这么不靠谱,看,阿玉这机灵娃,这会儿已经瞬间换了一个迷蒙的表情,好像喝醉了一样。喝醉了?这会儿酒都没上呢。这是在表态,说自己嘴巴牢呢。看看,陛下都笑了,这是对阿玉的态度表示满意啊!果然,这能混的皇帝常记挂的就没有一个省油的。
  阿玉脸上迷茫,心里却乐呵的很,无敌舰队,似乎有了重见天日的可能了,虽然目前就是真整出来了,大概也就在大陆架这一圈晃悠,倭/国朝/鲜晃悠,可走出去了就是走出去了,总有一天,霸主会重新恢复辉煌的对吧!
  作者有话要说:  明代和宋元时期比,金价绝大部分时间都相当的低,平均为1比6.47 仅等于宋元时期的36%
  洪武年间曾有过1比4的比例,
  永乐十一年曾有1比7.5
  当然,明英宗正统五年山西大同曾有过1比1.67
  明孝宗弘治六年山东曾有1比15 但那都是特殊时期,
  其他多在1比6到1比8之间徘徊,还多以1比6为主。
  万历初期1比5-6 中后期开始逐步上升,多为1比7-8,
  天启年间1比10成了常态,到了崇祯则到了1比13


第134章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31
  皇帝晃悠着回了宫里, 直到躺倒床上,那脑袋里想的还是无数的银子。开海什么的虽然远了些,换银子什么的, 目前也没谱, 可就互市这个事儿来说, 那真是越想越觉得法子巧妙, 真真是吃火锅吃出银子味。既然法子不错,那没的说,第二天就招呼这张诚开始干活。
  头一件事儿就是赶紧的让御膳房开始折腾锅子,给宫里的嫔妃什么的赐膳是一定的,连着他自己,隔三差五的也开始时不时点个锅子吃, 弄得外头的人都知道皇上近来的新喜好。
  等着外头有了风声, 万历皇帝又开始了下一步, 那就是给亲近的大臣赏锅子,老实说这种惠而不费的恩赏以往做的还真是不多, 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喜欢银子的缘故, 给那些真心觉得不错的臣子赏赐的时候,也常给点实在东西。
  可他这给了人家就真的见情吗?自打知道了各个大臣们的家底, 他就明白了,自己给的人家还真是未必觉得实在, 倒是一些面子活的东西,更显得荣光,比如某个带着御赐印记的如意什么的。所以啊, 到了后来,哦,或者说是到了预见阿玉之后,慢慢的,万历皇帝也开始转变风格了,偶尔的连着花草房里的盆景都能拿出去糊弄事儿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