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综]和古代名人同在 (风雨琉璃)


  宫里, 万历皇帝又一次提起了阿玉, 即使只是不知为何突然提起,可就这么一问,让最近对着宫里越来越敏感的头头脑脑们,忍不住将阿玉这个孩子,重新放回了视线关注的范围之内。
  恩?你说万历皇帝为什么要问起阿玉?那要问阿玉自己了。你以为人走开了,这朝堂的风风雨雨就和你没关系了?亲, 你那些话正在起作用知道不?你给的那些点子正在一点点的被用到了刀口上知道不?更要命的是, 这世上有一个词, 叫做连锁反应知道不?因为阿玉的某些主意,近来很多大臣日子过得都相当的颠覆, 让万历皇帝每一日过得, 就和看大戏一样。你说,这么强烈的存在感, 你让万历皇帝怎么忘记你?
  “果然,阿玉那孩子还这是没说错, 这人啊……不管是穷的富的,爱占便宜总是占了多数。再怎么老实,也顶不过利益二字。”
  嚓, 阿玉若是听到了一定相当的懵/逼,老/子说过这话?他自己怎么不知道?不记得了?类似的?这个……难道说个话,还要对后头听的人拼凑组织,进行再加工的负责?这个范围是不是有点玄乎?以后还让不让人说话了?
  当然,这会儿阿玉是不知道的,所以阿玉自己干自己的活,挣自己的钱,皇帝也自己想自己的,拼凑自己理解的部分,相互不相干,却莫名的有了共鸣……所谓隔空的知己,或许就是这么来的。
  那么万历皇帝为什么会这么说?呵呵,因为这田税的事儿,头一茬处理的已经差不多了,该抄家的抄家,该贬斥的贬斥,按照万历皇帝的想头,自己这要收拾这些事儿的意图都已经摆的这么明显了,那想来,外头那些个侵占大量田亩的人家且不说,这投献土地的人总该警醒些了吧,该知道这国家税赋的便宜不好占了吧,总该有那么些胆子不大的开始收回自家的田地,乖乖的开始缴税了吧……
  他想了很多种可能,甚至还猜测过具体可能退回的数字,可等着派人回访的消息传回来之后,万历皇帝傻眼了,这结果完全和他想的不一样啊。几乎每一个省份都折腾出了那么些个猴子来,这鸡怎么就没有反应呢?真正像是他想的那样收回自家的地什么的……凤毛麟角一样啊!
  为什么会这样?他们难道就不怕?不,不是不怕,而是他们认为自己已经看穿了朝廷这一步的虚实,认为这是朝廷杀鸡骇猴,是抓典型,不会推广开来。所以他们存着侥幸的心里,总想着自己最走运,想着倒霉的是别人,甚至还想着在别人倒霉的时候,自己是不是还能在赚一笔,比如看看是不是有胆小的卖田卖地,自己是不是有便宜捡。真正看到这里头的凶险,知道自保退回来的,连着百分之一都没有。你说,皇帝能不失望?所以说,利益啊!真是个妖精。
  知道这利益是妖精了,人万历皇帝就明白了,这事儿啊,不下狠手,是不成的,可这下狠手也一样要讲究方式方法,就像是走钢筋,得一点点的额踩住那个线,然后将人的那种贪婪慢慢的打下去才成,不然若是一个用力过猛,很可能适得其反不说,朝堂都有可能动荡起来。
  而他在往这些细节处想的时候,不知怎么猛地就想起了张居正了。他能懂这些,大多都是张居正教的,那是一条鞭法执行过程中,一点点摸索出来的,当初张居正当着他的师傅,半点没藏私,一点一点的教给了他,若非如此,如今明知道有这么一个漏洞,估计他也不知道怎么干。
  这么一想,万历皇帝对张居正心里的那点别扭劲就又压下去了几分,有了相对平和的心态。而有了这个心态,再反过来想阿玉当初说的,张居正那种私生活上的奢靡是因为知道变法的基本不得好死,所以过一天是一天这一句的时候,心里就有些不自在了,他不会想当初的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过这样秋后算账的心态,只是暗地里觉得张居正是小看了他,小看了他的心胸,小看了他的眼界。而自觉自己心胸其实还是挺不错的万历皇帝会怎么做?
  呵呵,作为皇帝,自欺欺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赏,所以这一年,明明是已经到了历史上张居正被算账,家人饿死的这一年,到了这里,阿玉来到的时空,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皇帝居然时隔两年之后,突然又想起了他的师傅,感慨他师傅当初变革的艰难,给了赏了!这真是惊掉了一圈人的眼珠子,虽然给的不过是一些宫里摆着都容易忽视的摆件什么的,可这发出的信号可就……
  太后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抹着眼泪就堆着身边贴心的内侍说到:
  “陛下这真的是长大了。”
  什么叫长大了?这里头的内涵可就丰富了,在李太后看来,这是皇帝明白了张居正当初的心,知道宽容了,一个皇帝,有宽容大度的心,这皇帝就是明君。
  而作为朝堂的大臣们呢?他们这人多,想的就复杂了。有老狐狸第一时间将一条鞭法和这最近的免税问题联系了起来,即使内心对于这吃到嘴里的肉吐出去有些不怎么甘心,可经历过张居正一人独权时代强硬手段的人,想想如今想要出手的是皇帝,可能更猛,就心里一个激灵。
  小心的,立马开始慢慢的将手往回缩。虽说没能一下子全吐干净,也没想着皇帝能从根子上割肉,可他们也知道,什么叫不打眼。尽力的想让自己成为不出头的那一波。
  当然有小心的,自然就有不在意的,即使大致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可他们或是不舍得这好处,或是自以为功劳够大够特殊,所以最多只是耳目聪敏了些,多打听点消息,多看看局势,具体的措施却什么都没做。
  还有那脑子没反应过来的,看着皇帝的架势只以为这是皇帝优待老臣什么的,尽想着怎么拍龙屁去了,写歌功颂德的折子去了。
  反正吧,这千人千态,不过是一个赏东西的举动,让皇帝又从上往下,将朝中的大臣们细细的看了个明白,暗地里忍不住嗤笑了开来。
  “就没有几个是真为了这大明着想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皇帝看到的不仅仅是那些读书人的田亩田税问题,还看到了宗亲皇族的连绵阡陌,他以为,自己动了这读书人的肉,这些人即使反抗上那么一点点,怎么也会咬上这些人一口,不说皇帝真看到了会怎么处置吧,好歹你说了,以后也能有个由头,将这部分也处理处理。
  可现在呢?合着就没有一个有长远眼光的,看到的都是自己没吃亏,楞没往全国问题上想的。你说皇帝是个啥心情?
  有对比才有发现,和这些人对比,万历皇帝发现,阿玉这孩子那真是个人才,而锦衣卫也让他觉得很欣慰,看看,让他们查什么就查什么,多听话,多忠心,就是东厂都看着比以往顺眼了些。
  那么除了这些人,张居正家的人接到这些赏赐又是啥心情?那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啊。他们又不傻,就是傻,世代读书的人家,史书还能少了?就是自己读不明白,张居正这么一个能耐人,死的时候还能啥都不关照几句?若非知道后路艰难,怎么会人一死,这一家子就回了老家?原本战战兢兢的,就想着熬时间,熬到皇帝忘了他们,朝臣忘了他们,好让他们太太平平的度过这一关。不想如今反过来不但是不忘了他们,反过来还给了赏赐,给了定心丸,他们这心情啊……
  “也不枉父亲费心了一场。”
  “大明……父亲总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总说忠君报国,总算这心血……陛下英明。”
  “该去上香禀告父亲,陛下没忘了他。”
  除了这些,他们真的已经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都说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的命运,才有了一统六国的雄风,可又有几个人看到商鞅的悲惨结局,有几个关心过商鞅后人的结局?如今陛下能记着给他们一丝庇佑,他们真心感激。
  不但是感激,消息灵通,如今故旧依然再朝受到重用的他们,在知道了万历皇帝有关于免税做出的事儿之后,十分利索的就开始一点点的清退那些投献的土地。
  作为变法大臣的子女,他们对于这些事儿的敏感度绝对比一般人要高的多。在知道消息的第一时间,联想到以往知道的田亩的税赋数字,他们就已经揣摩出了陛下的心思,既然知道了,即使他们如今守孝在家,即使他们未来出仕艰难,也立马知道该怎么做。如今的他们,没有了那擎天的大树,经不起一点风浪了。再说,他们知道自家这样的,身边不可能没了锦衣卫的人,既然这样,何不利用这一点,再表一表忠心?或许这样的行动,在锦衣卫上报之后,还能为自家换来更多的生机。
  他们确实很聪明,做的也确实十分的到位,而万历皇帝在看到锦衣卫的奏报之后,也同样像是他们想的那样,对他们又多了几分好感,甚至在和太后说起的时候,都忍不住感慨张家的心思。
  “虽说朕也明白,他们这么做或许有做给朕看的意思,可这么多大臣,也就他们在这么做,从这个上看,张家……”
  “陛下,忠心为国的臣子还是不少的。”
  你这么吐槽让太后怎么说?说别人全是混蛋?怎么可能。朝廷不是皇帝一个人的朝廷,大臣也不能一竿子全打死了,总是要有人办差的不是嘛。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