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旧金山莱特曼艺术中心里徘徊,什么时候看到一个矗立在小水池上的尤达大师雕塑时,就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特效公司工业光魔的门口了。对于很多爱电影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神迹”般的所在。现在,当然没这么夸张,现在还只是在2003年,特效技术还并未成为好莱坞表达中主要的构成成分。但,它已经开始露出獠牙。
每天,都有不少人来到工业光魔参观。
在工业光魔的小放映厅里,接待员为记者们一边放映片花和设计稿一边讲解,气氛很像是大学时候的一堂讲座。史蒂文就和克莱尔混了进去。
之后又先后被带到三个工业光魔特效师的办公室去,从“生物制作”、“艺术设计”以及“动作捕捉”三个方面了解这部电影是如何完成的。这些特效师把设计的图样展示给他们看,对每个细节都如数家珍。
“带”克莱尔参观了大概之后,史蒂文他事先还没和卢卡斯说过他要来,所以走到他办公室的时候,给了卢卡斯一个很大的惊喜。
据计算,全世界100部最赚钱的电影有13部是他们创造的。
乔治-卢卡斯是一名低调的千万富翁,在采访中,他总是在强调自己多么讨厌当导演或者写剧本,“都是为了赚钱。”
卢卡斯很疲惫,眼圈有些发黑,止不住地对史蒂文抱怨:“再也不想弄这些东西了,头疼。”
哼声:“拍完这部我就息影去。”
但无论是《星球大战》系列或是《夺宝奇兵》系列,亦或是他的《美国风情画》,无一不洋溢着他对电影工业的热爱之情。
史蒂文倒是知道他做什么事情都最爱发脾气。明明很喜欢这样的工作,但还是要过过嘴瘾。
史蒂文调侃:“看你息影了,到哪赚你的钱去。”
乔治:“哼。”
看到老友旁边的女孩,眼熟,这不是他的学生么?
“克莱尔是吧?”
她点点头:“嗯,老师。”
斯皮尔伯格:“嘿,乔治,克莱尔现在可是我的学生。”
乔治哼笑,不想理他:“来干什么?”
史蒂文温声说道:“我这不是担心你么?所以特意来看看你……”
乔治:“还死不了。”虽然为了星战克隆人,这几天加起来睡眠都不足八小时。嘴上是这么说,心里感不感动就不知道了。
带着眼镜的斯皮尔伯格拍拍乔治的肩膀:“啊呀,我来是有正事呢。我带学生来你这儿学习下呢。”
乔治把他的手推开,想了想,然后从音效室揪出来一个人,丢在他们面前:“让他来”。
一个男生站了出来,对她打招呼:“嗨,克莱尔。”
道恩·柯林斯,一起她合作第一部 电影的剪辑专业的学生。
克莱尔有点惊讶:“道恩?好久不见。”
“乔治是我舅舅,我毕业后就到这来工作了。”他也是因为乔治的影响,才报了影视专业的。他摸摸头,又搓了搓手,既然克莱尔是来学习的,说:“你想了解什么?”
第34章 攻壳机动队
克莱尔想了想,然后问:“光魔最新的技术是怎么样的?”
克莱尔最想知道光魔的工作室最新的发展了。虽然在南加大也有很多接触,但是学校的学习总还是落后的。
这种计算机技术,你永远不知道外面的科技公司“领先”了学校多少步。
道恩想了想:“嗯……他们最近在忙源序列。”
光魔发明了一项名为“源序列”的电脑处理方法,并应用在科幻电影《星际迷航:可汗之怒》上。
道恩摸摸头:“我看你最近混的不错。”
“你的电影我也看了。《弗里达》拍的很好。怎么特效没来工业光魔做?”
克莱尔想了想:“萨尔玛去找维塔的。”
道恩想起当时乔治把他丢给克莱尔,解释说:“乔治知道我们认识后,总是当我面提到你,说我该向你学习。”
道恩不开心了:“学什么?学你每次坐在第一排么?”每次就说他不好。
克莱尔拍拍他的肩膀:“你还年轻。”
“喂喂,什么年轻?”
道恩不满地噘嘴:“我们同岁好吧。”
克莱尔说:“快带路,不是说要给我看内部技术么?”
“这样好了。”道恩想了想,按照乔治的嘱托,把克莱尔带到CG部门。
工业光魔是那种风格很明亮的美国公司,办公场地大而开阔,可以带宠物上班,运动休闲区里品种丰富,整栋楼里到处是CG模型和手绘,以及穿着简单神采飞扬的年轻艺术家。克莱尔都能感受到很纯粹的气息,就是青春、电影和梦想。
道恩对公司的事很熟,这也是乔治让他来解说的原因。正好看见每个工作台上的电脑,他边走边对克莱尔解释说:“乔治觉得那些费用昂贵的IT基础设施已经过时了,甚至影响到了作品的产出,于是和戴尔公司建立了合作,采购了超过200台的戴尔工作站、服务器等,通过改造其现有的数据中心,戴尔帮助他们提升了镜头制作效率以及夜间渲染工作时长。工作室每周能制作的镜头数是原有的五倍多,而且每晚的渲染工作时长也提升了近四倍。”
在几年前,工作室每年能提供给客户的镜头数不超过200个,与戴尔合作以后,工作室每年可以制作1000个拍摄镜头。
原先每只狼身上的毛发只有200万根,用了戴尔的工作站以后,每只狼身上的毛发多达1000万根。
他走到讲台上,然后打开ppt,打开一张模型图给克莱尔看:
“这是角色彩色玻璃人的手绘。”
道恩继续说:“如果做成了,这将是影史上第一次的彩色人物电脑制作特效。”
“你知道吧!1989年光魔为科幻经典《深渊》制作了影史上第一个电脑三维角色,这为《星战前传》里制作Yoda大师打下进一步的基础。”
“我们在《魔鬼终结者2》创作的T1000成了影史上第一个电脑生产的主角。讽刺喜剧《飞跃长生》为光魔带来了第五尊奥斯卡奖,因为光魔第一次用电脑模拟成功了人类的皮肤。”
“《侏罗纪公园》里,影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由数字技术创造的,能呼吸的有真实皮肤、肌肉和动作质感的角色。”
道恩有些骄傲。这就是ILM。这就是工业光魔。
真实皮肤和动作质感的角色?克莱尔很感兴趣。
道恩又换了一张图,这是一张星战的剧照,说:“而《星球大战》里第一次将高科技表现得有真实感,累年的建筑外表早已经破败不堪,用过的飞船表面坑坑洼洼,酒吧里聚集了佩戴着各式旧武器的各类生物……观众们能一下子觉得很有亲近感和亲临感。”
雷德利·斯科特就承认,《星球大战》“让我终于明白如何让未来产生质感”。他后来依此思路拍摄了《异形》和《银翼杀手》。《银翼杀手》里那座破败的未来城市,如今已成为电影史上设计的经典。
道恩喝了一口水,因为星战他也参与了,说:“这次还召集了1650人共同进行打造星战。共有65位真人演员扮演的角色和42个由计算机制造的角色。该公司动用四分之一的监督来同时分担负责这部电影。每一位监督都要负责多个动作与视效的镜头画面。最终,在电影中,光剑打斗再次升级,大场面的战争场景也是前所未有的壮阔,大量从未在银幕中亮相的飞行器都快速地粉墨登场,也出现了大型战舰互射这样令人血脉贲张的爽快镜头。”
道恩不断地切换着屏幕上的图,特效壮阔得让人眼花缭乱。
道恩和克莱尔解释了一下原理:“看这两幅图,一幅是实拍场景,一幅是电影中呈现出的场景。其实拍的是一条普通的街道,但通过数字绘景,就可以添加很多科幻元素在里面,比如横在空中的高架桥,远处耸立的未来派高楼等等。”
然后又聊到传感器:“衣服装着传感器这种表演要求演员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往往是套进紧身连衣裤中,衣服外面埋有不少传感器,然后演出自己扮演的角色,经过数据传输后,电脑再进行后期加工。未来世界的街道都是画出来的。”
就像是现在,有很多全球畅销的电影哪怕在十年前都是拍不了的,比如《复仇者联盟》、《返老还童》和《少年派》,剧本再精彩也只能关在studios抽屉里落灰。正是视觉特效承载了人类的想像力,扩大了电影的边界。
道恩说得很好。详细又易懂。
这时克莱尔却仿佛想到了什么,突然说:“等等。”
道恩停下来放ppt的手,问:“怎么了?”
克莱尔喊停了他,真实有质感的皮肤,未来的街道,传感器特效,科幻元素,飞行器。
想到了一些东西。
她越来越激动。
肾上腺素有些飙升,蓝眼睛里显露出一些莫名的憧憬。
“那我们
可不可以
拍那个?”
道恩看她有些不正常,有些奇怪地问:“哪个?”
————————
此时此刻,大洋彼岸的某国,佐藤像之前的每一天一样加班到很晚,之后只能选择坐末班电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