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红楼之黛玉养了一只猫 完结+番外 (山村漠漠)


  至于跟李承钰的来往,也是为了方便往上爬而已。
  一个手握实权的宰相,一个废太子的儿子,一个地方上的官员。
  这三个人搅和在一起,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而且这个胡威为官不仁、欺上瞒下,其治所下的饥荒虽为天灾,亦有人祸的嫌疑。原本随则遇上大旱,却不至于颗粒无收,顶多比往年收成少些,百姓但不至于挨饿。之所以最后许多百姓颗粒无收,乃是拜胡威所赐。
  胡威是个生性好色之辈,府里妻妾无数,孩子也生了不少,有七八个,但都是女儿,儿子只有一个,是其夫人所出,年方十五岁。因只有他一个独苗,未免溺爱些,自小便养成了娇纵的性子,与一帮子纨绔子弟混在一处,小小年纪便飞鹰走狗、眠花宿柳无所不错。去岁四月,正值小麦麦子扬花这位胡大少爷来了兴致便带着许多随从到郊外涉猎,毁坏庄稼数百亩,终于射中野兔一只,回去还沾沾自喜。
  数百亩良田,可是几十户中等农户之家的全部资产,他们全仗着田地养家糊口,贸然被毁坏是何等的心痛?几十户农户商量早到县衙告状,县令见高的是知府的公子,哪个敢接?
  这还不算,等多算胡威昏聩、教子不善,另有一件事令李昭更为恼火。
  从前,除朝廷规定的赋税外,地方官员往往还向老百姓征收常例。所谓常例钱,其实就是地方官员巧立名目向来百姓征收的装入自己腰包的银钱。这种行为虽然会加重百姓的负担,让百姓不满,但积习已久,甚至已经是约定俗成,若非个别官员太过放肆,朝廷一般也不管。造成许多官员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甚至将常例凌驾于朝廷赋税之上,先征常例塞满自己的腰包,然后再征收朝廷的赋税。
  可银钱粮食就那么些,百姓交了常例,再交赋税的时候往往就不够。若勉强征之,必然给百姓增加更大的负担,逼迫太狠,也容易造成民变。
  所以,李昭登基后便敕旨各地不许再征常例,违者斩立决。
  李昭是去岁麦收前下的敕旨,也就是说,去年麦收后,各地官府便不能再以任何明目征收常例了。可这胡威当真是胆大包天,不仅征收,还是按十五税一的比例征收。也就是说,如果产量十五升,就要交一升的常例。要知道朝廷的税收才不过三十税一,胡威征收的常例便比朝廷赋税还重一倍。
  正是胡威的强征暴敛,才使得治下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胡威的结局就很悲剧了。
  斩首,家产充公,家人男丁流放,奴仆极女人们入官。
  至于张守忠和李承钰虽然暂时不好动,但二人均感觉到了危险的信号。李承钰虽然有些慌乱,想到自己并没有什么不轨的把柄掌握在胡威手里,皇帝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况且不是还有太上皇么,只要太上皇还在一天,皇帝也不敢拿他怎么样。
  但张守忠可是着实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瞧瞧当今天子登基以来的行为,可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从去年大半年的隐忍不发,到今年开春的裁官员除佞臣,快准狠,一招毙命,绝不拖泥带水,可谓是深谙兵法之要、帝王之术。唉,长兴的时代落幕了,他老了,也该识趣些准备安享晚年了。不然,下一个倒霉的便是他张家。
  张守忠七十有余,宦海沉浮四十多载,之所以能位极人臣,靠的便是谨小慎微。想当年太上皇朝的时候,他虽不比张亦枫深得太上皇宠信,却也算位极人臣。诸皇子争宠夺嫡的时候不是没有人拉拢过他,甚至连太子殿下也屡屡抛出橄榄枝,可他始终未曾动摇一分,只为太上皇一个人效忠。新皇继位,他更是小心翼翼,轻易不肯多说一句话不肯多行一步路,唯恐一个步子踏错,最终死无葬身之地。
  胡威这个人他是知道,却只是见他机灵,才干也不错,又有些拐弯抹角的亲戚,偶尔夸赞了几句罢了。至于他送来的礼物,太上皇的时候是收过,不过那是因为太上皇多疑,越是信重之人越是容易疑心,为了让太上皇打消疑虑,不得不行此自毁之事。当今登基以后,知其为亲王时督察吏治以铁面无私著称,便再也不敢收任何人的任何礼物。
  谁曾想……
  他那个不长进的儿子却不听他教诲,私下又收了胡威的银子,招来了如此祸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政治斗争历来如此残酷,所以才有为了皇位不惜兄弟喋血、父子成仇。张守忠思来想去,自己在新皇眼里恐怕是碍眼要取出的棋子了,此时此刻,唯有他识趣些,主动找借口致仕,放弃手中多年积攒下来的人脉、资源,或可保全家族。
  只是,官员之间有着复杂的人脉、利益关系,而且还要顾忌太上皇、皇帝陛下的面子,想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张守忠辗转反侧想了一夜,终于想到了一个主意。
  第二天皇帝召集阁臣议事,张守忠不知是没站稳还是怎么回事,迈过宫殿门槛时,一个不甚撞在林如海身上,差点摔倒,幸好林如海扶了他一下,不然真就在一众宫女太监面前大失体面了。
  “张阁老,如海冒犯了。”将张守忠扶稳后林如海退后一步,拱手道。
  张守忠也忙拱手道:“林阁老严重,是老夫眼神不好,撞了林阁老,罪过罪过。”
  二人又是一旦恭维,林如海表达自己的敬仰和关心,张守忠趁势说自己年老,体力越来越不济,最近眼神也出毛病了,时有晕眩,有时候连路也看不见,林阁老要努力了,以后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之类的话。
  似乎是印证那句连路也看不甚清的话,议事完毕,往外出的时候直直的撞在一把圈椅上,连人带椅子一块摔了个人仰马翻,旁边的太监宫女忍着笑将他扶起。
  张守忠忙跪在地上叩头请罪,说自己年老体弱眼神不好在御前失仪,死罪死罪!
  皇帝自然不可能因为这事治内阁首辅一个死罪,只好好言安慰一番,说首辅虽然忧劳国事,也不可不顾及自己的身子。张守忠又以老眼昏花为由请求致仕。
  李昭道:“张爱卿劳苦功高,对朝廷贡献极大,朕是舍不得爱卿致仕的。”说着叹口气,又道:“然爱卿年事已高,朕亦舍不得爱卿为国事操劳过甚,伤了身子。不如这样吧,阁臣之中,以林爱卿最为年富力强,爱卿可将所管之事交些与林爱卿办理,亦可谓一举而两得也。”
  张守忠忙跪下道:“微臣领命!”
  正要再提致仕之事,被皇帝一句“若无其他要是禀奏,众爱卿便退下吧”而打断,少不得与面色各异的诸阁臣一同行礼告退。
  ——
  却说林府,黛玉正在院子里坐着剪一枝海棠花,慧儿带着两个小丫鬟捧着两个大盒子进来,在距黛玉一丈远的地方跪下行了大礼。自宫里派嬷嬷、女官来教导礼仪,黛玉跟丫头们的相处便没有从前随意了,一切都要按照皇家的礼仪来。便是贴身自小伺候的丫头,无主子的命令也不得随意抬头正视主子。
  黛玉含笑问:“手里拿的是什么?”
  慧儿道:“回姑娘的话,是前几日姑娘特命人打造的珠台。”


第104章
  听说自己要的珠台做好了, 黛玉忙命呈上来。
  之所以叫珠台, 而非烛台, 乃是因为放的并非寻常的蜡烛,而是十分罕见珍贵的夜明珠。因黛玉喜欢读书,很多时候晚上睡觉前也会歪在床上看一会儿, 蜡烛的光亮毕竟有限,光线太暗对眼睛不好。而且再好的蜡烛也难免有些烟熏之气,怕黛玉熏着眼睛, 周航特求了李昭去私库里寻了八颗上好顶大的夜明珠给黛玉照明。
  黛玉这才特意命人打造珠台,为的便是放夜明珠之用。
  慧儿应了一声“是”,忙转身打开小丫鬟手中捧着的盒子,从里面取出一个极精巧雅致的珠台。紫鹃也忙取了另一个, 一起捧过去给黛玉过目。
  珠台自然是极为精致的, 用的上好的乌铜,正方形的底托,再往上一点是一个锥形的装饰物,镶以金玉,从锥形的顶端蜿蜒出两枝藤蔓装的枝条,纸条上是赤金打造的枝叶、小花, 以宝石点缀, 最上面是荷叶形敞口的小巧托盘,每个珠台四处, 也便是放夜明珠的地方。
  打造这珠台的工匠也算是匠心独运,黛玉十分喜欢, 吩咐慧儿、紫鹃道:“快拿进我屋里去吧。”二人答应一声,便跟在黛玉身后进了屋子,按指示将珠台放在炕桌上。黛玉上了炕,便叫雪雁快将前儿宫里送来的夜明珠拿来。一时拿了来,黛玉便接过盒子,打开,亲手将夜明珠拿出放在枝条高高擎起的托盘上,不大不小,刚刚好,竟是十分的相得益彰。
  一时小夏在外面问,姑娘要的各色花草都准备好了,可要拿进去。
  黛玉一面命紫鹃、慧儿,“将珠台连同夜明珠一块放在我床头的桌子上。”一面又道,“叫小夏进来吧。”
  小夏又比先前出落的齐整了,盘着双丫髻,鬓便簪了一朵海棠花,小脸红扑扑的,眼睛也是水灵灵的,笑嘻嘻的走进来,跪下醒了大礼,怀里抱着许多开的极盛的各色花朵。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