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红楼之黛玉养了一只猫 完结+番外 (山村漠漠)


  说着便落下泪来,鸳鸯忙递帕子,贾母接过帕子擦了擦泪。
  黛玉的眼圈也有些红,母亲虽已去世多年,但她每每想起,仍是不自觉的心疼落泪。想起母亲便想起自己六岁多悲痛中含泪进京,她在贾府不不小心时时在意,仍是免不了被人欺辱、背地里嚼舌根。
  黛玉微垂眼睑,调整好情绪,端起茶碗道:“外祖母,这是上好的老君眉,我新得的,您尝尝。”
  贾母只得端起茶碗品茶。
  接下来的时间,一直没找到机会继续方才的话题。
  直到用了午饭,贾母见再不提的话,黛玉要回去午歇,更没机会说了。她不想才跑一趟,因也不管合不合时宜拉着黛玉便又讨论起来。谈了一会儿贾敏,便谈起黛玉在贾府的生活。似乎她也知道黛玉在贾府生活的并不怎么如意,所以只是一带而过,谈起历朝历代宫妃之事。目的便是为了告诉黛玉宫妃之难,便是皇后也有许多不得已之事,若没有一大批手握实权的亲戚帮扶,很难再宫里生存下去。
  黛玉也听出来了,这是告诉她若想将来在皇家立住脚跟,必须得有一个强大的娘家。
  她林黛玉是家中的独女,没有兄弟,甚至连个嫡亲的叔伯也没有,便是父亲再位高权重,终究势单力薄,若想获得长久的富贵,必须得依靠他们贾家。所以,贾家有没有权势便很重要了。虽然没有明说要她帮忙保贾政的官职,但言语中已经带出来了。
  真是,强词夺理!
  黛玉并没有动怒,而是仰头笑道:“不瞒外祖母,我平日也读些史书,见解却与外祖母不同。历朝历代,但凡外戚擅权者,均不得善终……”
  意思是您不要命可以,我还想多活些时日呢。
  当天,贾母走的时候脸色很不好看,王夫人跟在贾母身后,脸色更不好看。她心里充满恨意,一恨林黛玉,二恨嫁贾母。恨林黛玉自不必说,恨贾母是因为她出尔反尔。
  今儿今儿来的时候明明说好的,求林黛玉办两件事,一件是保住老爷的官职,另一件便是托林黛玉转告林如海,想办法让宫里的元春上位。只要元春能获得皇帝的恩宠,贾府显贵起来还远吗,说不定势头还要出超过去了么的林府。
  王氏恨贾母信誓旦旦的过来,竟然一件事都没有办成,还累她受了不少窝囊气。
  却说贾母等人走后,黛玉在一众人的簇拥下回房歇息。虽然已进入春天,因才吹了一夜的北风,天有些凉儿,黛玉出去的时候还穿着夹衣。进了房间,紫鹃、慧儿伺候着黛玉脱了外面的大衣裳、卸下钗环。黛玉在美人靠上躺了,紫鹃放下帷幔,示意外面的小丫头能噤声,不要打扰姑娘休息。
  紫鹃走后,黛玉在美人靠上歪了一会儿,复又睁开眼,将放在床头的一本《道德经》取来观看。自赐婚的圣旨下达,她便日日在嬷嬷、女官的教导下学习宫廷礼仪,如何起坐、如何行礼,甚至连如何走路、迈步时候的仪态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
  因过于繁忙,连书都好久没怎么读了。至于家里的琐事、外面的产业,更是全求交给几个管事的婆子,自己已经几乎不怎么过问了。好在之前在周航的帮助下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便是没有她,只要按那套放下走下去,便不会出什么纰漏。
  林如海已经开始四处搜罗宝贝给女儿准备嫁妆。
  女子的嫁妆越足,在夫家便越有底气,皇家也不例外。林如海几乎将自己历年所的珍宝,并家里的产业、田庄等都列入了黛玉的嫁妆单子。
  林黛玉有一次去书房给父亲送茶,可巧看到嫁妆单子,都吓了一跳。
  “爹爹,你是要把整个林家给女儿陪嫁么?”她道。
  “为父只你一个孩子,不给你,难道还留给外人么?”林如海很疑惑的道。
  “爹爹!”黛玉叫了一声,“爹爹身强体壮,日后未必就没有子嗣的?”
  “胡说什么!”林如海厉喝一声。他在林黛玉面前一向是宠溺女儿的慈父,连大声说话都没有,更何况这样的厉喝,黛玉没想到他突然会这样,愣了愣,眼中蓄起水光,弱弱的叫了一声“爹爹”。林如海立刻心疼了起来,忙道:“乖女儿,为父不是凶你……”
  “爹爹……”林黛玉红了眼眶,“是女儿说错话了。”
  按说这样的一句话不至于黛玉伤心委屈到如此境地,她在贾府住着的时候闲言碎语听得多了,有些下人说的还很难听很粗俗,她都没有在意过。因为那些人,她林黛玉根本就不屑。可如今,自己在意到心坎的父亲这么一句无关痛痒的厉喝,黛玉就觉得委屈的不行。她也是为了爹爹考虑啊,爹爹虽然年纪不小了,但在灵泉水的滋养之下身体比四十上下的也不差什么。
  林黛玉心疼林如海,不想人家说他绝了林家的后……
  “女儿,为父有你一个就够了。那样的话,以后不要说了……”
  林黛玉点点头道:“女儿知道了。”
  三月底,从贾府传来一个好消息,迎春的婚事定下了,南方是一个翰林之子,年方十八,已经中了秀才,听说为人斯文有礼,十分不错。黛玉在家中学礼仪不能出门,便休书一封命人送去,并送上了贺仪。
  迎春已满十五岁,定了之后不久便开始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等,婚期也很快定了下来,就在六月十六。
  临近六月,黛玉准备两套头面,一套赤金的,一套点翠的,还有一个紫檀木的梳妆匣,预备给迎春做添妆之礼。
  此时,朝廷考核精简官员的举措也进行到了尾声,贾政终究是别裁撤了下来。据说,为此他很是消极,日日待在家里和一众宾客读书饮酒,一个多月未曾迈出家门一步。
  皇宫,太极殿。
  周航刚进宫门便感到了大殿里弥漫的低气压,宫人们个个缩着脖子屏气凝神,御案前的地上扔着一册凌乱的奏折,台阶上皇帝红着脸怒气腾腾。
  不用说,问题肯定出在奏折上了。
  周航哀叹一声自己沦为灭火筒的悲惨命运,走上前,将地上的奏折捡起,笑呵呵的道:“父皇,哪个不长眼的又惹您生气了?”


第103章
  周航兴冲冲踏入殿门, 却见李昭面有怒色, 细问之下才知道是山东有一名唤胡威的知府上了一道奏折。这道奏折倒也没说什么值得皇帝雷霆大怒的要事, 只是因去岁大旱,许多百姓颗粒无收,有些存粮的人家还好, 那些家无余粮的百姓已经捉襟见肘,极穷的连饭都快要吃不上了,根本没有钱粮缴纳朝廷的赋税, 请求圣上大发慈悲,免了这些灾民的税收。
  这都还没什么,以民为本嘛,自然要以百姓为先, 首要便是得让百姓生存下去, 这没什么错。
  李昭爱民如子,向来也是按这个标准行事,照理碰见这样的事他最合理的行动便是立刻下诏免了那些灾民的赋税,给这些人发钱发粮,盛世之下,岂能让百姓饿死?
  况且灾民不赈易成流民, 流民多了则生动乱, 这也是为朝廷的安定考虑。
  处理了灾民的事,然后再将知府胡威嘉奖一番, 不说升官吧,至少也会赐些东西。
  然而令他生气的是胡威太不识趣, 明明如今已是贞元元年,朝廷早给各地发了邸报告之,此人胆大包天竟还在奏折中称长兴二十四年。
  长兴是太上皇在位时的年号,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影射他继位不正么?
  周航展开奏折一看,果然写的是长兴二十四年。邸报五个月前已五百里加急送往各地,便是偏远如琼州等人迹罕至之地也该早已送到,不存在他还没有收到朝廷邸报而不知新朝年号的情况。也就是说,是故意为之了。看来这个叫胡威的知府不是脑容量有限,便是不满新朝新政或是有什么不轨的心思。
  难怪皇帝父皇会如此生气,周航摸着下巴暗道。
  周航笑了笑道:“父皇,一个知府而已,查清楚料理了便可,父皇不必放在心上。”
  李昭想想也是,他一个九五之尊,竟不如儿子明白,一时钻了死胡同。若真跟一个知府较真,从京城到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员无数,比知府大的没有上千也有数百,真较真还较真不过来呢。不过,这不代表他就放任不管,查还是要查的,万一这个知府真有谋反之心,那还得了?
  这一查还真查出来不少事。
  而且还牵扯出两个人,一个是首辅张守忠,一个便是新晋封的越王李承钰。
  原来这胡威是张守忠的一个远方亲戚,具体有多远呢 ,大概胡威的姑妈的叔叔是张守忠一个表叔,总之七拐八绕,那点子血缘已经很淡薄。但因张守忠身为阁臣,如今又是首辅,权势滔天,胡威虽然只是个知府,但他年轻啊,才刚过了而立之年,就当上知府,也算是年轻有为之辈,毕竟很多人这个年纪还在读书考进士呢。胡威已经在三十出头的年纪位居知府,已算不错,以后也是前途无量。
  一个要往上巴结,一个又想提拔年轻人,为子孙铺路。所以两家还有些来往,胡威每常进京述职便以子侄的身份拜见,当然便是不进京的时候每逢节、寿所送之礼也都不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