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强推完结+番外 (糯米水晶糕)
- 类型:青春同人
- 作者:糯米水晶糕
- 入库:04.09
【哦,什么?关外粮食丰收?好事啊,既不用赈灾,也不用减赋,丰收了就颗粒归仓么;】——就是要多交朝廷,明白波?
【哦,什么?关外奏请工程兵继续修路?争取通路到县、乡级?好事儿啊!但是朝廷毕竟这么大的摊子,不可能只顾着发展关外啊是不是;】——就是准奏,但是人你们有了,钱自己想办法,明白波?朝廷这边么,可以给点优惠政策相抵。
【哦,什么?罪民养殖海参、鲍鱼、扇贝大丰收?好事儿啊……】啥大丰收来着???
看到最后一条,莫说是一般的官员了,就连三位阁老和六位尚书都傻了眼:这还真,养成了?不仅成了,还大丰收?大丰收是什么概念?有当初苏北的海蛎子那么样的渔获么???
…………………………
有,怎么没有。
黑省的王巡抚,一开始是信心满满的,想着贾将军从前有指导苏北渔民养海蛎子的经验,海参鲍鱼定然不在话下。遂他每一旬都要往罪民村跑,可是跑了十几次,发现笼子里的东西一点动静都没有(拜托人家是夏眠了),王巡抚的心里就有些嘀咕了。到后来,他想着还是重点关照田里的耕种之事吧,毕竟原先每年增产一成都是定数,多在此花点儿心神,争取增产两成,可不比还在海里飘的参鲍要靠谱?
和王巡抚飞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不同,当时罪民村一开始搞海参鲍鱼混养,村民们心里是不太有底的,但是想着如果真的开始养了,至少这两三年,不必被人逼着下海去捕捞,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年呢?所以他们就干了。听从将军大人身边的两个年轻人和渔村为数不多的老人的指点,一点一点摸索着来,可别说,在去年秋天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有干劲儿了,因为笼子里养着的参鲍,真的有长大!
当时,大发他爹被人鼓动着小心翼翼地去问三更和四更:“大人,今年要不要捞一些参鲍和贝壳上来?”三更四更则是得了宝玉指示,说今年长成的太少了,先不捞起来。最后,去年冬天,罪民村的人是小心翼翼地伺候着这些‘祖宗’深怕它们一个不留神被冻死了——将军大人说了,好好搞养殖,干出成绩来,他才可以上奏奏请改善咱们罪民村的待遇,再不济,多准一次罪民投军也是好的。这种念头,在去年过年的时候,那些被精挑细选选为黑省北辅兵的罪民村少年轮流回来过年的时候更是兴起来!因为这些少年,经过大半年的时间,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且不说高了壮了这些肤浅的,还有精神气,整个人的精神气都不同了!再不是畏畏缩缩的,行事说话也有章法,不知不觉间,回来的这些少年,他们的爹娘都没办法再把他们当做孩子看了,而他们的兄弟则是更加羡慕他们,羡慕他们的穿着、羡慕他们能带回来粮食、棉花和猪肉。
等到今年秋天,要是宝玉再说等一年,估计就算如今并不太了解渔村养殖情况的王巡抚同意,渔村的罪民们都要有意见了。
三更四更看了养殖笼里的情况,回报宝玉之后,宝玉大手一挥:捞起来称重吧。
参鲍贝壳这些玩意儿和庄稼不同,庄稼□□就死了,而它们离水一会儿还死不了,所以称重完之后立即放回海里,基本没啥折损。
好家伙,这一捞,就惊动了党/中/央啊不,京城百官啊!
跟着第一批奏折入京的,是几大筐冰鲜的参鲍贝类,当晚,十六就请几位重臣吃了个肚儿圆。
如果单单只是海货丰收,朝中的人也不会是这么大反应,可是跟着海货丰收的消息一起传来的,还有参鲍晒干后的保存方法和年限以及市场预估,最最最重要的是,原本作为添头的贝类,居然开出了珍珠!
这代表什么?不仅参鲍可以养殖,就连珍珠,也可以‘种’出来!
这里头的利润何其丰厚?
户部的钱尚书都迫不及待想要带人去关外亲眼盯着这些海货上岸了。
农司的人也迫不及待想要知道这参鲍养殖和海珠养殖的秘法了。
剩下的人则是盘算开了:那王巡抚是不是在黑省呆了好几届了?关外苦寒,人上了年纪,该调动一下了!
……
朝中众人的盘算黑省的人现在还不知道,黑省东边的人都沉浸在:嗷嗷嗷,参鲍真的能养大、海珠也可以从贝壳里种出来!
行动最快的是行商,早早就商人候在黑省东:朝廷要这么多参鲍干什么?给百官发年货么?今上登基都第九个年头了,谁不知道万岁爷是个节俭的?就像射阳的海蛎子一样,多神气的效果,陛下也没把那玩意儿列为贡品,而是招了不少经销商卖到各处去……现在这些参鲍,多半还是会出手的,且看着吧,薛家的人都在这儿等着呢,这事儿有门!
正正经经的商人只知道参鲍丰收,可是另有一些门路的人,则是眼红贝壳养珠的法子。一时间,黑省东最近出现了不少的陌生面孔,要不是因为罪民渔村是海岸线边最偏远的,又有驻军看管着,恐怕这些打着如意算盘的人已经潜进来不少了。
饶是如此,还是有人铤而走险,想要在夜黑风高之时偷偷乘着小船去参鲍养殖区看个究竟,当然,未遂,并且被夜间巡逻的黑省东士兵们从海里救起来,关押待查证身份。
如是两三批人被关到黑省东驻军监狱之后,那些蠢蠢欲动的人暂时偃旗息鼓了——黑省东的士兵们今非昔比,身手很是不错,还是不要去硬碰硬好了。
至于被抓到的那些人,原本就是收了钱财的游侠儿之类,也说不清楚指示的人,只是说口音不似本地的,有南边的、也有北边的。
第386章
当这些夜闯黑省东罪民渔村海域的不速之客被黑省东的士兵们抓起来之后, 渔村的人可是吓了一大跳——毕竟前一阵子,将军大人已经命人来将养殖笼网里的海货过磅称重了。
这么些日子下来,海里的参鲍之类只有更肥硕的, 不可能变轻, 要是真被偷走一部分,等到朝廷的人来了再称重, 发现缺了斤两,自己村里人可就有理说不清了。
所以自那夜之后, 还有不少罪民们自发组织起夜间去海边巡逻的, 倒是因需要防备外来不怀好意的人, 原本罪民和黑省东将士不睦的关系有了破冰。
黑省东的将士把此事报与韩副将,韩副将皱着眉吩咐下去一定要在朝廷派来的人到来之前加强防范,务必保证不被人探查到养殖区的情况, 然后他转头就去与贾将军禀报了此事。
宝玉听了之后,无奈地说:“自来这些人的鼻子就比狗还灵,又躲在后头不露面,现在黑省外来行商这么多(秋收之后来买棉花、花生油、菜籽油等等的行商), 一时间查探不清楚,咱们除了勤加巡逻,也无别的法子。”
韩副将点点头, 表示自己会上心的,又说:“王巡抚那边也很热心地说要派人手过来,您看……”
“王大人也是一片好意,白天和外围的巡逻差事交给当地衙役也无妨。”这就是说王巡抚那边的衙役们并不十分可信, 重点养殖区还是得避着点,韩副将心领神会。
说完了正事,韩副将又一脸惭愧地说:“前些日子内子又来叨扰将军夫人了,还连吃带拿的,这这这……”
宝玉笑笑:“不值当什么,都是些京城小吃,韩夫人从前没尝过才觉得新鲜而已。”
韩副将手心都出汗了,心道:【幸好贾将军不知道女眷们交际时候的场景。不过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要是叫他知道我那婆娘看见美人就走不动的性子,并且昨个儿还对林夫人说什么‘看着夫人,我都能多吃一碗饭’等等的话,自己这个副将是不是要做到头了哟喂???】
所以宝玉果真不知么?
作为一个对自家宅院有着百分之二百掌控力的主子,将军府每天有什么人出入自有小单管事主动自觉地汇报,尤其是今年,小单管事的儿子成了萌哥儿的小厮,自正月起同宝玉一起再至关外的小单管事犹如焕发了事业的第/二/春(第/一/春就是他四年前随着宝二爷离京,不再是他老子手底下的副手,而是成为独当一面的管事),为了让爷能够放心地忙前头的正事,不夸张地说,要是将军府今个儿飞进飞出的苍蝇蚊子比往日多几只或者少几只,小单管事都能记下来,瞅空汇报给爷!
所以宝玉自然知道韩副将的夫人有多爱带着孩子往将军府跑,也有耳闻这位韩夫人区别于一般妇人的性子,但是只要黛玉能开心,宝玉觉得这样直性子的妇人多与玉儿往来也不是坏事……
…………………………
不到十日,朝廷的人来了。
关于如何处理黑省东丰收的参鲍,朝廷上下很快达成共识——此等好事,一定要快点去接手啊,这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兵部、户部、农司的人来得很快,随着这一队三群人一起出京的,还有朝廷对黑省参鲍的出路安排:卖!必须卖!当场就在黑省卖!
倒也不是没人提议先把这些参鲍收拢到京城再卖了的,但是十六和钱尚书都以一副看傻子的表情对着提这个建议的言官:运输成本呢?路上死掉的损耗呢?败家老爷们,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