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最佳导演 (江边一只橙)
- 类型:青春同人
- 作者:江边一只橙
- 入库:04.09
离开韦赫家已经是傍晚。
伊莲娜松普莱瑞思到了路口。
分别的那刻,伊莲娜独自站在昏黄的路灯下挥别,形容粗稿。
普莱瑞思又飞回了伊拉克。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普莱瑞思陆续拜访了十几位驻伊拉克战地记者、他们或许肤色不同、或许国籍各异,但是无一例外的,他们的信仰就是手中的相机。
其中有一位六十多岁仍活跃在一线的老记者这么同她说。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我就借用科尔文的那句话吧‘抬起一只脚,迈出去,每一步都有可能踩到地雷。很多人可能会问,到底值不值得付出这么大代价我们能不能带来变化在我眼睛受伤的时候,我也被问过这样的问题,我那时候的回答是‘值得’,我现在也会这么回答。我们的任务就是说出真相。’”
普莱瑞思的原计划是拜访完驻伊拉克北部的146名战地记者,但是很快美军便又开始了轰炸,迫于压力,普莱瑞思只得离开了伊拉克。
回到好莱坞,普莱瑞思拜访了老朋友,当年在《硫磺岛来信》合作过的好莱坞著名编剧保罗·哈吉斯。
将在伊拉克的采访稿,以及伊莲娜给她的韦赫在伊拉克拍摄的照片平铺在桌面上。
普莱瑞思看向保罗。
“嗨,保罗,或许你愿意写个剧本?”
第69章
保罗看了一眼桌上的照片。
破败的城市、戛然而止似得死尸、泥泞土地里遍布的残肢断臂。
这是伊拉克, 也是当代的炼狱。
保罗翻阅着照片。
出人意料的, 照片中并没有任何有关士兵的特写, 摄影者似乎就像漂浮在战场上空的子弹、他穿过战区、一闪而过的审阅着这场麻木的屠杀盛宴。
他将镜头聚焦在了社会最低端的, 颠沛流离的难民, 依靠着人类与生俱来对于苦难的怜悯对于战争产生的一次自发信的自省。
沉默许久。
保罗认真的看向普莱瑞思。
“这是谁拍的?”
“韦赫·戈莱斯坦,一位优秀的战地记者。”
保罗又拿起了照片, 看了几眼。
“你要拍有关他的电影?”
“不。”普莱瑞思将装有采访稿的牛皮纸袋递给了保罗“我要拍的是真正的战争。”
“什么意思?”保罗有些不解。
普莱瑞思就这么看着保罗。
灰蓝色的眼睛在日光的刻薄映衬下流露出几许坚毅的光。
许久, 她说。
“我要去伊拉克, 拍真正的战争。”
“你疯了吗?美军今早才宣布进军巴格达!”保罗不可思议的看着普莱瑞思。
“我知道。”
“你知道?你知道些什么?那儿可不止有炸/药和流弹,那儿还有疟疾、反/政/组织!”
普莱瑞思静静的看着保罗。
她站起身, 替保罗打开了牛皮袋,取出了装订成册的采访稿, 然后放在他面前。
封皮是素白的,就像是一张缄默的信纸。
保罗看着普莱瑞思。
最终还是打开了采访稿。
扉页, 写着自二战以来牺牲的战地记者名单。
蝌蚪般小字, 排满了整整六页。
他仔细的翻阅, 最终,他听见普莱瑞思说。
“我知道那儿有什么, 也知道我执意去拍会发生什么,但是我必须这样做, 因为作为公共媒体人,我有职责、也有义务告诉那些生活在富裕国家里无忧无虑满脑剥削的冷漠看客、在伊拉克、有这么一群与他们除了所有财富外毫无区别的人、他们生活在炼狱。”
保罗的指尖从扉页滑落。
视线最终定格在普莱瑞思瘦削的脸颊上。
“你打算怎么拍?”
普莱瑞思从文件袋里又抽出了一张纸。
“都在纸上。”
保罗迟疑的接过, 他以为这是导演阐述, 可是似乎也太短了些。
但还是仔细的阅读。
从第一行文字开始, 保罗就知道自己错了。
这根本就不是导演阐述......甚至连关于电影剧情的任何都未提及。
它只是提出了一个概念,而就是这么一个不算起眼的,一张纸都不到的概念,却让保罗浮现出一个词——天才。
他敢笃定,倘若这个概念真的成功实施的话,那么电影业自好莱坞成立以来的那一套惯用的电影划分体系将会彻底会打破!
而这位年轻的导演也会随着这部开创新时代的作品,超越如今所有的大师成为世纪第一位实验派大师!
可这个概念真的能成功吗?
保罗有些迟疑。
半个小时后后,保罗抬起头。
审视的看着普莱瑞思。
许久,道。
“你可真是.......不可思议。”
普莱瑞思静静的看着保罗。
捏紧了手中的纸,咬了咬牙。
“你要我做什么?”
“当我的随行编剧。”
“伊拉克?”
“伊拉克。”
保罗最终合上了采访稿。
叹了口气。
“给我几天时间考虑。”
普莱瑞思点了点头。
**
夜。
保罗又翻开了普莱瑞思的采访稿。
妻子苏珊娜亲了亲保罗的脸颊,问。
“你在看什么?”
保罗将采访稿微微放低道苏珊娜看得到的角度。
“采访稿?”
保罗点了点头。
“你看采访稿做什么?”苏珊娜有些疑惑。
“这是一位年轻导演给我的,她想将它拍成电影。”保罗说。
“用采访稿拍电影......她是想拍传记电影吗?”苏珊娜挑了挑眉。
“不是传记电影。”保罗答。
“那是什么?”苏珊娜有些好奇。
“我也说不清楚.......或许是一种新的电影形式。”保罗思考了会儿,答。
“新的电影形式?”苏珊娜眨了眨眼睛“我一直以为自从好莱坞成立以来电影已经被划成了不能再小的版块,竟然还有能够创新的?”
“它不是题材上的创新,而是在摄制的手法以及故事片与纪录片界限规划上有创新。”保罗解释道。
“或许你可以讲细些?”
保罗思忖了一会儿,回答。
“故事是假的,环境是真的。”
“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就是将一批演员以故事设定的模式投放到目的地,然后根据大环境现场编写剧本。”
“看起来很深奥。”苏珊娜搂住了保罗的手臂。
“是有些。”保罗放下了手中的资料,抚摸着苏珊娜搁在他臂上的手腕。
“你决定接下这部电影了吗?”苏珊娜问。
“还在思考。”
“你认为我要接下吗?”保罗将问题抛给妻子。
“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接下。”苏珊娜挺直了身板。
“为什么?你甚至都不知道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我当然知道。”苏珊娜眨了眨眼。
“哦?”保罗挑了挑眉。
在保罗的目光中,苏珊娜笑着说。
“虽然我不懂电影,也不明白你说的那些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是我能感觉到,这将会是一部开创时代的电影,而我的丈夫、也就是你,会随着这部电影名留青史。”
“这是你的梦想。不是吗?”苏珊娜看着保罗,眉目温柔。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保罗说。
这是一部注定写在历史上的电影。
很多电影人等了一辈子、可能都碰不上这么优秀的电影。
上帝将它送到了他面前,他为什么要为了那些莫须有的东西拒绝?
沉吟许久,保罗亲了亲苏珊娜的额角。
站起身,拿起手机。
拨通了普莱瑞思的电话。
“合作愉快,克兰德导演。”
灯光下,保罗说道。
**
次日,普莱瑞思便在推特上发了一条新电影的推特。
推特上写着“次月、拍摄场地伊拉克、单机位、剧本未定、招演员、工作人员、投资方。”
电影圈一众看着这条推特都懵了。
伊拉克......单机位.......剧本未定........招演员、工作人员、投资方......
下个月、伊拉克........他们不知道伊拉克在打仗吗!
还有单机位........婚庆现在都四机位了好吗!
剧本未定........剧本都没有还搞什么???
至于招演员、工作人员、投资方......
剧本、演员、投资.......该有的一个都没有.......这个女导演是认真的吗。
她想用什么拍电影?
情怀吗?
疯了......
一切都疯了........
然而下一秒,令电影圈一众更懵的事发生了——曾经编过《撞车》、《决战以拉谷》、《硫磺岛来信》的好莱坞著名编剧保罗哈吉斯!转发了这条推特并表示自己将担任这部电影的编剧!
这个女导演一个疯不够还想拉着一个保罗哈吉斯一起疯吗!
而且更疯狂的是保罗·哈吉斯竟然还答应了!
这个世界是怎么了?
几乎是一瞬间的,普莱瑞思这条推特便被刷屏了。
各样的嘲讽几乎是在一瞬间蜂拥而来。
甚至连普莱瑞思往日的铁粉也开始有些犹豫,因为.........真的是太不靠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