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蛋,也不打听打听她们紫荆洲是干什么买卖的,不知道这大宋现在是紫荆洲的地盘了吗。跑到紫荆洲撒野,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命。
莫愁听到张氏恶狠狠的话,再扫过张氏身后的那些紫荆洲弟子,这些弟子脸上的神情也多是义勇好战。见此,莫愁终于满意的笑了。
莫愁笑过之后,又对着张氏说道,“回头遣散宫人,你就以节省国库开支,将费用转到军防为由吧。”聪明人说话不需要说透,只要太子的生母露出这么个意思,想来满朝文武也就知道她的主战想法了。
张氏点头,“属下明白。”顿了顿了,张氏又问莫愁,“原来洲主也是主战的吗?”
想到自家洲主的性格,她要不是主战的那才是怪事呢。
“主战?对,他要战那便战。”莫愁听到张氏问话,点头承认,“三个泼皮耍无赖,学疯狗似的乱吠,我们就敲掉他们所有的牙。让他们再也不敢咆哮。”
有本事欺负孤儿寡母,就应该尝一尝娘家人的厉害。
似是想到洲主收拾人时的手段,张氏沉默了半晌,然后才小心的问道“属下能做什么,还请洲主示下。”
“现在暂时不需要你做什么,且看前朝如何打算,若是主战,咱们紫荆洲也要出份力,若是主和,本座就将那些主和的大臣都送去放羊。”
莫愁话中的狠厉,让张氏等人心下一惊。随即并不敢再多问此事。
莫愁坐在暖阁的时候,前朝的几位大臣都在前面的一座宫殿中商议着仁宗去后的头等大事。
包大人一进这间名为‘鉴心’的宫殿,先与众位大臣说了他的悲主之情,之后又与几位大臣相询了此间之事是否还有疑点,以及那刘氏为何要刺杀皇帝。
当听到被包装过的说词后,包大人叹了口气。屋中的几人除了季刚不在外,都是仁宗遗旨上点过名的,此时聚在一起,自然要将目前对于大宋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告诉包大人。
之前包大人没有回来,王丞相主和,八王爷不说话,桑博与狄青主战,王丞相本就势单力薄,现在包大人回来了,以包大人的强势作风,王丞相也已经明白了包大人会如何说,只是战事一起,百姓生灵涂炭,幼主年幼,国中再有忤逆之人,大宋必将四分五裂。
“王丞相,您糊涂。别说九州十八郡,哪怕只是寸土之间,也不得相让半分。我等得先皇看重,授以臣工这职,若在幼主年幼之时无法守土卫疆,上愧对列祖列宗,下无颜面对江东父母,又有何面目苟活于人世?”
桑博听到包大人这话,双眼发亮的站了出来,“包大人所言及是,桑博不才,愿领兵征战辽国,绝不叫人抢去一寸土。”
没有抢到第一个发言,但狄青也不失望的保证道,“狄青候西夏,胆敢近前一步,必叫他有来无回。”
包大人见此,欣慰的点头,还好,朝中之人并不全似王丞相这般的人。
“古人曾云,‘犯我疆者,虽远必诛。’今邻邦小国欺我主年幼,挑衅于宋。我等宋臣便是不敌,皆战死沙场,也不能退缩。否则他日如何有颜面对大行皇帝重托。”
王丞相叹了口气,转头看向八王爷,“王爷,您怎么看?”
八王爷听王丞相这般问,看了一眼屋中的其他三人,想了下道,“不如请示一下张娘娘。”
包大人闻言皱眉,看向八王爷的眼神闪了闪。“王爷说的极是。”
桑博与狄青对视一眼,终于发现八王爷的怪异之处。两人都没有说话看向包大人的时候,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少时,便有太监宫女去后宫请了张氏的意见。
张氏看了一眼莫愁,莫愁抱起小太子,便跟着张氏去了鉴心殿。
在鉴心殿外看到展昭和严冬的时候,莫愁对着二人笑了笑,便跟着张氏进去了。
张氏进了殿,便有太监在殿中央设座,又另有人在坐前支起了屏风,以示避嫌。
待张氏坐下,几人因为太子还没有正式登基,张氏的太后册封也没有正式下来,所以只简单的行了一个见礼便左右站好。
站的时候,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八贤王与王丞相站在了一侧,包大人与桑博,狄青又站在了另一侧。
八贤王自持身份,请张氏过来的原因便由王丞相说了出来。
“几位卿家都是先皇信任之人,本宫先在此替皇儿多谢几位辅佐。”顿了顿,等到八贤王为首的几个人纷纷说了孝忠之语后,张氏才又再次开口。
而这一次开口,张氏的话彻底的让众人从此不敢小窥于她。
第124章
就算宋朝和明朝总会出现奇葩到极至的皇帝, 但是不可否认的却是没有哪个生在皇家的人, 没有肖想过那个椅子, 那个皇位的。
年轻时的八王爷, 不是没有动过心。但命运使然, 与皇位擦肩而过。
活到中年,虽然收养了兄弟的孩子, 可那也是不得不收养。
后宫腥风血雨, 刘妃一产下皇子便升为皇后,收养这个孩子就是在与中宫为敌。
都是皇妃, 可一个能够顺利产下皇子,另一个却只能产下狸猫。想一想, 便也能明白刘妃在登上后位之前便已经势力惊人了。等登上了后位,儿子又成为了太子,就会有更多的人去依附她。
与这样的人为敌, 哪怕是位皇族王爷也会心有惧意。
他可以不惧, 但是他也有儿孙。刘氏的儿子即位后, 他的儿孙会不会因为今次的事情受到打压?
必是会的。
最重要的事情便是他对先皇的猜测。
一个正常的人, 又怎么可能产下狸猫呢?所以这里面必有阴谋。
都是皇宫里长大的孩子,他都能想明白的事情,先皇会不知道?
那么他为什么又要在当年将李妃打入冷宫, 封了明显设计这一场狸猫戏的刘妃为皇后呢?
想到那些不为人知的内情,八王爷更是对这个孩子矛盾极了,他怀疑先皇早就知道这个孩子在他们家。
就算先皇不知道,但这孩子毕竟是他们老赵家的种, 也是他的侄子,送到他面前,他如何能往外推?
再来,他要是没有收养这个孩子,或是对这个孩子不好,这事若是有一天真相大白了,他又如何面对世人和这个孩子呢。
若是这个孩子因为他而有什么三长两短,他又要如何自处。
当刘妃所出的太子夭折,当先皇选中了这个孩子过继时,八王爷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肯定和遗憾。
肯定的是先皇是知道这个孩子的身世的吧。不然如何一挑就挑中了这个孩子。
遗憾的则是他们家注定是与皇位无缘了。
不然当时他们家老二还活着,也跟这个孩子差不多大小,为什么选了做为老三的这个孩子,而没有选老二呢?
在他看来他们家老二可比这个孩子样样都出挑呢。
╮(╯▽╰)╭
再之后那个孩子回了宫,然后连名义的父子关系他们都不是的时候,八王爷心中不是不后悔,当初一时的犹豫,而没有在这个孩子还在南清宫的时候做些手脚的。比如说用自已的孩子和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调换一下身份。
有机会的时候,他犹豫,他不肯。等没了机会的时候,他又是遗憾,又是后悔。
他也只是个普通人,他也想要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好,可是他终究过不去自己心里那道坎。
看着他长大成人,看着他娶妻生子,看着他立了太子后,再看着他驾崩离世,八王爷本来已经不再肖想皇位的心,又一次跳动了起来。
一个几天大小的婴儿,如何能够成为皇帝,那不是在拿江山社稷开玩笑呢嘛。
按着辈分,他是不能成为皇帝了,但他的儿子还可以呀。毕竟除了那几个知道真相的人,谁不认为皇帝是他南清宫走出来的小王爷。
南清宫可以出一位皇帝,自然也可以出两位皇帝。
兄死弟继也或是弟死兄继,他们老赵家也不是没干过......
若是没有那份遗旨也许这一切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怀揣着这样的心情,八王爷心中的失落与失望可想而知了。
当然抛开这些,八王爷的心中更多的是担忧。
连百天都不满的太子,真的能够活到成年吗?
没有父亲教导的太子,不曾言传身教为君之道,这个太子真的能够成为一个好皇帝吗?
若是太子登基后又没有活到成年,介时大宋必要有一场不可言说的混乱。你让他如何不担忧。
除此之外,八王爷更担心的便是太子的这位生母。
若是一如刘氏那般心狠手辣,或是个心里没有成算,目光短浅,又野心勃勃的女人,那大宋江山就真的离断送不远了。
收起所有的情绪,压下心中所有的烦闷与担忧,八王爷还是那个风光霁月的王爷。
对于皇位,他有奢望,但他却不会造自家人的反。只要那皇位上坐着的人,是他们老赵家的血脉,他...不会。
看着屏风后面坐着的女人,八王爷更担心的则是她的心性与品德。
“王丞相的意思,本宫知晓了。包大人与两位将军的意思,本宫也明白。只不知八皇叔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