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道:“韩姐姐她实在是个好人。”
顺太妃凄然一笑:“好人又怎样,到底是福分浅。比不得林姑娘,虽然以前坎坷了点,可好日子慢慢的就跟着来了,以后还指不定是怎样的富贵。”
黛玉道:“太妃何必打趣臣妾呢。”
顺太妃微笑着看了看黛玉,方说:“我还记得两年前,北王妃要求娶你,去求太后的事。王妃大概还不知道吧,太后可是盛怒了。我听人说,那时候太后开出的条件却是要给北王爷另两个女子,北王爷却没有答应,更加惹怒了太后。他们都说北王爷温润如玉,却不知他曾顶撞过太后,说来却是为了林姑娘。”
黛玉听得一愣一愣的,这些话水溶从未和她提起过,她也从不知道韩王妃还在世的时候,他就去太后那里请求过要纳自己,原来以前府中的那些传言不是空穴来风。黛玉静静的坐在那里,两眼直勾勾的望着绣了凤纹的金黄幔帐,耳边顺太妃还在和她说着话,她的心思早已飞走了,压根没听清顺太妃后面又说了什么。
顺太妃见她面有倦色便起身道:“北王妃早些歇着吧。”
黛玉忙起身来应了个是,顺太妃便回房去了。
顺太妃的话还萦绕在耳畔,黛玉心想若当初太后允准了这件事,她的处境将会怎样。那时的她曾是那么的骄傲,又岂肯委屈自己,只是太后若有旨意下来,她又能如何,命运始终不是操纵在自己的手中。
先帝的灵柩停放在寿皇殿中,请了和尚、道士来轮流做法事。后妃、公主、王妃、郡主,朝中命妇,分了轮次来此跪灵。
这些日子里,永嘉公主忧伤过渡,以前有些略大的脸盘,短短几天时间就瘦了一圈,眼圈下面也有了淡淡的青影,脸色也显得有些蜡黄。
她颤巍巍的在跟前烧着纸钱,或许是跪得太久了,腿有些麻木,猛然起得急了,险些没有站稳,猛的往后一栽。慌得跟前的人连忙去拉,和姑姑大惊,喊了一声:“公主!”
当下忙着掐人中的,掐虎口的,好半天永嘉才略略的清醒过来,气色甚是不好。忙忙的传了软轿来,和姑姑与宫女们一路搀扶着,便往凤仪宫而去。
黛玉跪在那里,心想一会儿散了该不该去凤仪宫探望。算算日子,离出殡还有好几日,她不能一直在撷芳殿住下去,再加上敦慧郡主染了疾,也要请医吃药,家里的事还有一堆,明日还是回府去吧,每日再进宫也是一样的。
等着这班和尚念完了(往生咒),又重新拜了礼。外面已经是夜色茫茫了,帐幔中点着许多白蜡,白花花的一片,倒还不觉得。
待得礼成时,黛玉跟随着众人缓缓起身来,双膝酸麻无比,又觉得头晕目眩,好在彤云及时将她扶住,没有晕倒。
黛玉来到耳房休息了片刻,含烟又送来一碗红豆汤,黛玉倒也不饿,只是身子有些虚,也勉强略用了半碗。
顺太妃对黛玉道:“北王妃,我们这就回去吧。”
黛玉欠身说:“臣妾还得去探望永嘉公主,探望完了,再回撷芳殿。”
顺太妃点点头,便扶了贴身的嬷嬷离开了。
黛玉便携了彤云和含烟往凤仪宫而去。
永嘉公主身子原本也不算很结实,特别是添了孩子以后,病痛也增加了几分。她软弱无力的躺在榻上,和姑姑拿着银匙一点点的给公主喂着糖水。
画兰报了一句:“北静王妃来了。”
和姑姑道:“快请她进来吧。”
永嘉觉得身子软软的,也不想动身,直到黛玉来到跟前,永嘉只在枕上说:“都这么晚了,还劳烦北嫂子走这一趟。”
黛玉关切的问道:“公主觉得怎样呢?”
永嘉微微一笑:“我还好,没什么事,不过吓着你们呢。”
和姑姑与黛玉道:“才太医来瞧过,只说是气血有些虚弱,让好好的调停。说来也是,这些日子,公主每天要哭个好几次,一跪就是半天,哪里经得住呢。”又去瞅黛玉,忙问:“王妃可还受得住?”
黛玉苦笑道:“不过是勉强支撑吧,我们家郡主也病了,我明天只怕得搬回府里,只好来往的跑,不然照应不过来。”
和姑姑叹了一声:“过了这些日子就好了。”
永嘉又说:“父皇疼了我一场,以前他还在的时候也没尽到什么孝,以为能在这几天好好的尽点心力,哪知却力不从心。”她觉得眼皮有些沉重,昨晚整整一宿没有合眼,与齐妃一道伴灵,此刻困意袭来,大大的打了个呵欠。
黛玉见状便知不好再打扰,起身说:“公主好好养着吧,明日再来瞧你。”
和姑姑听说黛玉要走,便忙着去送。直到出了凤仪宫的宫门,黛玉道:“姑姑不用担心,我身边有含烟和彤云。再说撷芳殿离这儿不是很远。”
含烟手中提着一盏羊角灯,黛玉扶着彤云,三人慢慢的走着。熟悉的道路,即使在黑暗中黛玉也能大致分清方向。一路已经行到了平安巷,黛玉咳嗽了两声,想取腰间的帕子捂嘴,哪知一摸却是空的,心想莫非落在了公主哪里不成。
含烟忙道:“我替王妃取来,好在走了不算远。”便将羊角灯交给了彤云。
黛玉道:“也好,你去吧,我们上前面的路口等你。”
含烟一溜烟的便跑了。
平安巷里吹着穿堂风,黑越越的,两人突然有些害怕,彤云故作大胆道:“王妃,我们还是去那边等含烟吧,这里风大,仔细添了凉。”
两人快步的走过了平安巷,直到了路口,方安静下来。
才刚刚站定,身后却突然有人说话:“敢问可是林姑娘?”
黛玉心下疑惑,如今都称呼她为王妃,谁又会唤她“林姑娘”?万分诧异之下,连忙回头去看。
第160章:含霜履雪
黛玉回头看时,却见原来是才登基不久的新皇,只见他穿着一身月白的龙袍,在夜色中显得很是刺眼,旁边只跟了一个小太监。小太监手中提着一只白纱的八角宫灯。黛玉见是他们站在身后,很是错愕,忙退后了两步,赶着行礼。
世珩虚扶道:“林姑娘何须多礼。”
黛玉听着这个称呼甚是刺耳,敛眉低首,却不又不敢开口纠正。
世珩见黛玉身边只有一个小丫头,天色这么晚了她是要往哪里去,因此忙问:“林姑娘这要去往何处?”
黛玉道:“回陛下,才探望了永嘉公主正要回顺贵太妃处。”
世珩微微一点头,轻笑道:“还真是巧合。对了,瑶筝可还好么,朕仿佛听见有人说她晕倒了。”
黛玉回说:“好些了。”便以为世珩要去凤仪宫探望永嘉公主,因此忙道:“不敢阻拦陛下的驾,臣妾先行告退了。”
“你等等。”慌乱中,世珩抓住了黛玉的一截衣袖,黛玉诧异的回头去看世珩。
世珩见还有别人在此处,忙讪讪然的放开黛玉,心里突然有许多话要和她说,若今晚不说,只怕再没机会,便询问道:“林姑娘可否借一步说话?”
黛玉几乎没有什么退路,若他还只是个皇子的时候,自己还能率性的扭头便走,如今他是皇帝了,他的旨意不能违背。
世珩从跟前的小太监那里拿过来了宫灯,对小太监说了声:“小豆子,你在此稍等。”
小豆子连忙应了个是。
世珩提着宫灯,黛玉跟着他,向另一个方向而去。
彤云和小豆子愣在原地,眼前的情形让他们有些不知所措。含烟已经取了手帕来,因为怕黑,手中又没个照亮的灯具,所以是一路小跑着过来的。
她气喘吁吁的问道:“王妃呢?”
彤云努努嘴:“正和皇上说话呢。”
含烟有些含糊:“这是怎么个说法呢?”但见不远处的亭子里站在两人,她望着那身影,隐隐的觉得有些不对劲。
黛玉随世珩来到了这边的亭子,世珩将宫灯挂上,自顾的坐了下来,但见他神色坦然。黛玉离他却远远的,垂首道:“陛下有什么话请直说便是。”
世珩先唤了一声:“林姑娘……”
黛玉急着纠正道:“臣妾不敢当王妃二字,陛下若叫得顺口,直呼臣妾‘水林氏’也无妨。”
世珩听见这个称呼笑了一声,随即又道:“我就那么让人害怕么?当初一同去西北的时候,林姑娘也不见得如此躲避我。”
黛玉只上前挪了一小步,便不再上前了,方道:“那时候陛下还不自称朕,臣妾也不是现在这样的处境。”
世珩看了她一眼,豁然笑开了:“天知道我为今天的地位付出了多少,就是如今不知还有多少人在指着朕的脊梁骨在嘲讽朕,奚落朕。他们不甘,那是他们没本事,这个天下朕是自己挣回来的,无心愧对任何人。”
朝中隐隐的有大臣说世珩的位置来历不明,说他矫诏,说他争夺了弟弟的皇位,这些传言,世珩轻轻一笑,丝毫不曾在乎。他为了今天付出了多少,他的本事和手腕,七弟岂是对手。
黛玉却淡淡微笑着说:“臣妾听过陛下的铁簧声,那时候臣妾便知陛下是成大事之人,胸中亦有大丘壑,如今看来倒一丝不差。”
世珩瞧见黛玉那双明亮的眸子,恰似一汪春水,显得如此的光彩夺目,心中略有所动,伸手想去拉她的手。无奈却见黛玉一副防备的样子,燃烧起来的火焰瞬间熄灭了,只是说:“朕就算赢来了这天下,却始终无法赢来一个人的真心。罢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