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皇帝聊天群(九月有衣)


黄子澄是宁死也要维护正统之人。
维护正统,即为维护儒学。
“这若是天之意志,又怎会以暴君始皇帝为声誉榜首?”
在他看来天意绝不会以暴秦为榜首,这天幕就是燕王篡权的手段!
【朱允炆:燕王,这天幕定是你令妖僧所为!】
【朱棣:?】
燕王朱棣同样震惊且疑惑。
朱允炆口中的妖僧,该不会是指道衍吧?
道衍要是有这个能耐,当初父皇还活着的时候,就制出此等天幕,这皇储之位怎么会轮到朱允炆。
他哪里还需要靖难?
秦念没想到天幕剧本里还能有质疑天幕的剧情。
假如在古代出现天幕这种东西,谁会觉得这是妖僧所为?
妖僧要是有这能耐,那还叫什么妖僧?
由朱允炆来质疑天幕,倒也符合人设:
他在削藩时先弱后强,最终把皇位削没了的二代皇帝,在历史上也算是相当罕见。
靖难之役时,说出“毋使负杀叔父名”,可见朱允炆确实是个拎不清的皇帝。
【朱允炆:将嬴政这种暴君排在榜首,这就不可能是天意!】

【朱允炆:汉武帝同样残暴,他也不可能被天意视为第二!】
秦念默默删去刚才敲的一堆不带脏字的嘲讽。
以她的人设以及本身对祖龙的偏爱,本该为祖龙出言反驳朱允炆的质疑。
但当朱允炆质疑的不只是祖龙时,她反而不好出言了——
这位扮演者的表演实在太有节目效果。
甲方肯定爱看。
她作为打工人,得照顾甲方的喜好。
【刘彻:朱元璋,你就选了这么个蠢物当皇储?】
刘彻甚至不想跟朱允炆理论。
对这个真信以德治国的皇帝,刘彻无话可说。
但他这般询问并非只是在讥讽朱元璋。
他没忘记大汉也有一个真信以德治国的蠢物。
信以德治国的蠢货,居然能蠢成这副模样?
【朱元璋:他应是学儒学成了这样。】
【刘彻:……】
刘彻语塞。
学儒学成这样,言外之意不就是又归咎于他尊崇儒术?
这朱元璋居然学秦念说话!
在看到朱允炆居然在质疑始皇帝的排名时, 朱元璋就知道他完全看走了眼。
谁人不知始皇帝暴君之名?
但此前的五个话题, 无论是哪个皇帝入群, 都没有人出言质疑天幕的排名。
因为他们都清楚始皇帝的“声誉”同样无可否认。
贾谊以《过秦论》论秦之过,然其中所提及的始皇帝之功绩,就足以让嬴政位列榜首。
就连刘盈这般生性仁懦的皇帝,也不会认为这般排榜有误!
【朱允炆:武曌这等牝鸡司晨、祸乱宫闱、残害子女的妇人, 更不可能为天意所钟!】
【武曌:……】
武曌摇了摇头。
倒是没对朱元璋落井下石。
确定没有皇帝搭理朱允炆, 秦念就知道她也不该搭理他。
但她也不能完全无视, 毕竟这是个扮演群。
秦念想到该怎么做了。
朱允炆看着自己突然开始上涨的民心,心中隐隐不安。
民心为何上涨?
这若真是燕王的妖法,为何民心反倒上涨?
不,这一定是燕王在乱他心绪!
——不识字的百姓很容易受到天幕的影响。
【朱允炆:燕王,朕已经识破了你的阴谋!朕与大明臣民都不会被你蒙蔽!】
李景隆更加茫然。
陛下说这天幕是燕王的妖法?
可太祖皇帝不像假的。
从能力上来说, 陛下与燕王相比……
实在不好比。
【朱棣:……】
朱棣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甚至觉得靖难之役取胜, 可以说是胜之不武。
就很不想承认曾有朱允炆这种对手。
【秦念:感谢这位明二世生动形象地表演了“儒家圣皇”的愚蠢——各朝的儒生们, 喜欢这样的皇帝吗?】
除却朱允炆一朝,其余各朝都见过五个话题的聊天记录。
天幕初现时,质疑始皇帝排名的儒生其实非常多。
但他们清楚群里没有皇帝质疑这个排名,也就意味着这些皇帝都默认始皇帝居首,包括他们的陛下。
而随着“儒家改史”一事被披露、且一次次被验证。
对于始皇帝为何居于榜首,大多数儒生已经有了答案。
得不出答案的那部分,也在等待话题轮到始皇帝。
也有一部分固执己见的儒生不愿面对现实,坚信暴君不该位列榜首,哪怕那是天意排榜。
可当“朱允炆”否定始皇帝的排名时,再迂腐的儒生也不愿承认这是“儒家圣皇”。
就算他们不肯承认天榜排名,也不会去否定天幕本身。
毕竟天幕怎么也不可能是区区“燕王”所为。
【朱允炆:你休想再妖言惑众!】
秦念不由得再度感叹。
她还是不够敬业,要是让她扮演小丑,她肯定不会有这么强的信念感。
——得加钱。
【秦念:朱元璋,朕再问你一遍:你还认为明朝为异族所亡是天命吗?】
被无视的朱允炆怒不可遏。
但他只有被羞辱的愤怒,却完全不知该如何驳斥。
黄子澄与齐泰也想不出对策。
儒学之中,岂有皇帝被人漠视的道理?
陛下又不是傀儡天子!
而此时,曾主张削藩先削燕王的齐泰已经动摇。
并非动摇于坚信陛下才是正统,而是动摇于天幕——真的是妖僧所为吗?
若是妖僧所为,又何必容许陛下出言?
有如此天幕,只要陛下不能言,天下尽归燕王矣。
以天命定大明为正统,令后世子孙以仁政治天下,用祖训确保治国理念的延续——
朱元璋曾以为如此可保大明社稷无忧。
事实却是“明二世”就迎来内战。
若非朱棣篡位,大明落在朱允炆这样的“儒家圣皇”手中……
大明的“天命”,只会失去得更快。
【朱元璋:如此否定天命,又当以何定正统?若无正统,社稷何以安定?】
朱元璋为自己编造过出生异象,且不惜用严刑峻法清洗异己,又怎么会全信天命?
但也不是全然不信。
若非天命在他,他又怎能以布衣之身执掌天下?
不以天命确定正统,又如何使得天下归心?
无正统,那就是所有人都可以揭竿而起的乱世!
【秦念:商周时期,华夏以血脉为正统。宗法世袭,贵族为尊。】
【朱元璋:你竟以自身血脉为尊?】
朱元璋冷下脸。
他出身布衣,而这秦念是始皇帝后裔。
若是要以血脉为正统,这还不如以德居之的儒家天命!
【李世民:朕以为秦皇并无此意。】
李世民没忘记秦念此前对陈胜吴广的赞誉。
更对她视社稷传承如儿戏印象深刻。
秦念分明极其看重百姓。
这已经是第六个话题,所有人的民心排名皆有波动——
除了秦念。
她位居榜首,岿然不动。
【秦念:此时“百姓”一词指代的是百官族姓,此时的平民没有姓氏,被称为“黎民”。黎民没有资格获得姓氏,更没有资格入仕为官。严格以血统定尊卑贵贱,就是周礼的礼。】
朱元璋面色稍缓。
他看得出秦念这话显然有讥讽周礼之意,可见确实是他误解了秦念。
但他隐隐开始感到不安。
总觉得秦念又要说些不该说的话。
董仲舒不知自己是第多少次叹息。
他知道,儒学又要遭受重创。
各朝百姓望着天幕。
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文盲,对史书完全不了解。
时至今日,他们才知道曾经的黔首连姓氏都没有,也不能称之为“百姓”。
【秦念:孔子的先祖宋微仲是宋国第二任国君,宋国第一任国君宋微子是宋微仲的哥哥,他们的弟弟是商纣王帝辛。】
【秦念:宋微子之所以能成为宋国君王,是因为他在周武王灭商之后,跪在地上爬着前行乞求周武王,借此求来了爵位。】
“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
这是《史记》的记载。
秦念对宋微子这种人没有任何好感。
别说什么商纣王无道,所以宋微子弃暗投明。
就算纣王无道,宋微子可以设法弄死纣王自己上位,没这个能力和心气,隐姓埋名当个平民也行。
再次也得是他被俘后,迫于无奈不得不从。
主动跑去跪求亡其国的周武王乞求荣华富贵,说破天那也是个贱骨头。
【朱允炆:纣王无道,微子去乱存祀,为仁也。】
秦念翻了个白眼。
虽然知道这位打工人只是在兢兢业业地扮演“儒家圣皇”,但看着这句话真的令人不爽。
【秦念:是啊,孔子亲口给宋微子封的“殷有三仁焉”之一的仁。于是后世儒生就效仿这位“仁君”,国破之际第一个跪迎侵略者,助力侵略者将前朝抹黑为“无道乱国”,以存自家之祭祀。】
【朱允炆:一派胡言!】
【秦念:六十六代家奴,二十四朝贰臣——你知道这是哪个家族吗?】
现在网上的说法是“七十二代家奴,二十五朝贰臣”。
七十二,指的是孔子的八世孙孔腾算到七十九。
——孔腾被汉高祖刘邦封为奉祀君。
二十五朝应该是虚指,不确定是指哪二十五朝,除了大一统王朝外显然也包括一些割据政权。
秦念记得自己的人设是“推翻嘉庆”,此时的衍圣公是孔子的七十三世孙孔庆镕,应该减去六世。
朝代也该减去一朝。
【朱允炆:……】
【秦念:怎么,很难猜吗?】
各朝孔家族人皆觉浑身发冷。
他们知道,自此以后,孔家必然声名扫地。
哪怕他们以各种堂而皇之的理由为自己开脱,这十二个字都将如附骨之疽跟随他们。
因为看到这句话的人太多了!
多到他们无法用改史隐史的方式将这句话磨灭。
而孔家效忠各朝亦是铁证,他们也无法磨灭这些存在于各朝正史的记载!
【赵匡胤:孔家?】
说是疑问,但赵匡胤已经有了答案。
他曾修葺孔家祠庙,塑绘先圣先贤像,是要以儒礼加强教化。
却不想这竟是把双刃剑。
孔家确实能帮他稳固统治,定大宋为正统。
可当异族亡宋之时,孔家也会如同宋微子这个先祖一般转投异族!
【秦念:华夏也找不出第二个这般世修降表的家族。】
世修降表。
各朝孔家族人尽皆惊恐。
惊恐于他们完全无法反驳这四个字。
【秦念:朱允炆,你说宋微子是去乱存祀。那么孔家助异族为虐,视华夏子民为贱民,是去乱存祀吗?】
【朱允炆:……】
朱允炆哑口无言。
不仅是他,各朝儒生再怎么尊敬孔子,也无法在此刻为孔家开脱。
“倘若孔圣知后世子孙如此行径,必逐之!”
有儒生试图将孔子与世修降表的孔家割席。
“可孔家是效仿被孔子称颂为‘仁’的宋微子之所为。”
百家尚存的大秦,其他学派如此讥讽道。
【秦念:铁骨铮铮劝人忠,世修降表衍圣公。这是后世送给孔家的对联,不用谢,你们应得的。】
【刘彻:衍圣公?】
【秦念:某朝给了孔家好大的脸,册封如此规格的爵位。不管怎么改朝换代孔家都能世代袭爵,直至朕将这个可笑的爵位废除。】
衍圣公是宋仁宗所封。
宋仁宗话题没开放,秦念不能直说。
可笑的爵位。
朱明三朝的衍圣公皆面色涨红,从未受到如此辱骂的他们,在此刻终于找到了反驳的方式:
“我孔家虽曾仕元,但先祖皆在引导蒙元向善!怎能说我等是助元虐民?”
但他们没资格在天幕上发言。
【秦念:赵匡胤,这衍圣公的尊称就是你朝给的,但你朝也是被孔家背刺得最狠的——宋朝尚与异族对峙之时,就有衍圣公迫不及待地给异族定论正统。】
方才狡辩“引导蒙元向善”的衍圣公像是迎面被抽了一巴掌。
宋金对峙之时,孔家分为南北两宗。
元灭金后,北宗归附蒙元。
而南宗在宋朝灭亡之前,以宋为正统。
但明朝的衍圣公没资格以南宗之忠为自己辩解。
元灭宋后,沿袭衍圣公之爵的是早就归附蒙元的北宗。
他们是北宗后人。

第110章
【赵匡胤:朕今日始知孔家的“去乱存祀”竟是这般含义:国可亡, 而家族不可断祭祀。】
赵匡胤冷笑。
自商周以来,多少世家豪族极盛而衰。
就连嬴秦、刘汉、李唐这样鼎盛的王朝,其宗室亦在国破之后隐于民间, 不复盛名。
唯独孔家,竟是能够追溯至商时的王室,宗族祭祀显赫于世且延绵不绝。
这去乱存祀,说得好听,实则就是世修降表!
【朱允炆:亦有孔家嫡系忠于宋!】
【秦念:南宗在宋亡之后也接受了元朝的高官俸禄。南北两个衍圣公,哪边赢孔家都不亏,明显的两头下注——你管这叫“忠”?你是怎么做到一点脑子都没有却还能活到现在?大自然的奇迹吗?】
说南宗忠于宋朝吧,那是宋朝还在的时候。
宋亡之后,南宗的衍圣公孔洙就接受了元朝的俸禄与官职:
“江南袭封衍圣公孔洙入觐, 以为国子祭酒, 兼提举浙东道学校事, 就给俸禄与护持林庙玺书。”
至于南宗的衍圣公爵位,有种说法是孔洙让封:
就是说北宗内斗,忽必烈将孔浈夺爵。
后来忽必烈召孔洙觐见,要封孔洙为衍圣公, 孔洙婉拒后被视为美谈。
但《元史》压根没有孔洙让封的记载。
孔洙辞爵的最早记载是元中后期苏天爵的《题孔氏家藏宋敕牒后》:
“尝闻故老云:宋社既墟, 廷议以袭封之爵当归三衢, 彼固辞曰:‘吾既不能守林庙坟墓,其敢受是封乎!’呜呼,孔氏居江南者,皆当以斯言为念也。”
——孔洙以没能守住曲阜的祖庙和坟墓为由不敢受封。
苏天爵表示南边的孔家族人应当记住自己祖宗这句话,别拿着家藏的宋代敕牒出来丢人。
基于这个目的, “尝闻故老云”就很有可能是苏天爵编了孔洙辞爵的故事来劝导南宗。
明朝的杨士奇对这个故事进行艺术加工, 说孔洙不仅辞爵, 还请求将衍圣公的爵位让给北宗的长者,忽必烈因此赞扬:“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之后也。”
这位同样“严谨”,在前头加了一句“吾闻”,也就是“我听说”。
去掉赐爵让封之说,那么南宗孔洙就是在宋朝灭亡之后,非常丝滑地变成元臣。
【朱允炆:……】
朱允炆几乎站立不稳。
他对儒学深信不疑,此前还认定天幕为假。
可纵然天幕为妖法,孔家之事却不假。
那骤降的民心更是刺痛了他的眼。
这真是妖僧妖法吗?
倘若不是,这民心……是大明臣民对他感到失望?
李景隆已经越发偏向燕王。
不止是他,许多将士皆是如此。
陛下为“世修降表”的孔家辩解,是对忠于大明的将士们的侮辱!
【朱元璋:大明一朝,夺衍圣公爵位,清查孔家田地财产;凡大明皇帝,不得尊孔!】
朱元璋冷声道。
不是因为秦念对朱允炆的讥讽。
而是他将大明代入了宋朝的处境。
想必大明风雨飘摇之际,这孔家也会毫不犹豫“去乱存祀”。
秦念点点头。
还是老朱狠啊。
不但要夺爵,还要清查财产。
——此时的“清查”,换言之应是“抄家”。
【朱棣:遵旨。】
朱允炆不知所措。
他无法再坚信天幕是假,但他也不敢承认天幕是真。
一旦承认,那么谁才是正统皇帝?
所以现在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
【刘邦:大汉亦不得予以孔家优待。】
不等秦念点名,刘邦先出言。
他也确实借此躲过一劫——
原本他会在两年后封孔子八世孙孔腾为奉祀君,开孔家世袭爵位之先河。
秦念删掉了对刘邦的嘲讽,静候其他皇帝表态。
刘彻和刘秀附和刘邦。
李世民、赵匡胤同样下令禁后世尊孔。
武曌不必出声,因为此时的皇太子李太平就是太宗皇帝的后代。
去年刚追封孔子为文宣王的老年李隆基揉了揉额头。
重新励精图治,有些疲惫。
秦念提出的治国之策实在是太多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