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没有此事,勿要造谣!】
王娡:“……”
金屋藏娇虽是野史,但她确实为了获得馆陶公主的支持,同意了阿娇与彻儿的亲事。
虽尚未成婚,但已有婚约。
刘启也知道这场婚约,但卫子夫必须是彻儿的皇后。
这并不是因为帝国双璧,重用臣子无需封卫子夫为后。
而是皇储为嫡长,于国有大益。
“阿娇之事,朕会亲自与阿姊商议。”
【秦念:啧,你放过陈阿娇也算是做了件好事。】
【秦念:放她出宫吧,你俩不孕不育是因为近亲结婚,她换个男人或许就有孩子了。】
秦念自认已经猜到这个皇帝聊天群的用意。
刘启和刘邦都让她多提昏庸之事来警示刘彻,显然和大多数天幕文一样,是要以“天幕剧透”的方式来改变历史上的意难平。
这聊天群就是沉浸式更强的“天幕文”。
“甲方让我自己补全人设,应该也是为了加强沉浸感。”
那么陈阿娇的悲剧,当然也是应当被“改变”的意难平。
【刘彻:男女同姓,才会其生不蕃!】
没有皇帝能接受“换个男人就有孩子”这种说辞!
刘彻当然也不能!
【秦念:文盲。】
【秦念:果然是略输文采,是同姓不蕃还是近亲不蕃,你就不能派人去调查?看看三代内的近亲结婚,是不是更容易不孕、难产、以及生出不健康甚至畸形的孩子?】
等按下发送键,秦念猛然按住额头。
她这才意识到好像误伤了某位迄今为止没有发过言的千古一帝。
先前刘邦叫她“秦皇”,所以她可能还有个“反清复秦”的隐藏设定,也就是她可能是“始皇后人”。
对先祖不敬,这是再明显不过的异常!
日薪两千,必须救一下!
【秦念:上面那句话只针对刘彻,没有内涵祖龙的意思。】
秦念知道这话说得有点怂。
但就算扮演的人设是嚣张霸道,也并不是始皇后人,她对始皇帝态度好点……
也不能算异常。
谁规定后世的皇帝就该视始皇帝为暴君?
只要在始皇帝的话题不崩现在的人设,那应该就没有问题。
进可攻,退可守。
对,没问题。
【嬴政:……】
嬴政对这莫名出现的六个点不太满意。
但祖龙一词,不错。
秦念身份彻底确定:就是秦始皇嬴政的后人。
朱棣算了下年份,发现哪怕不计入他不认识的那些皇帝,秦念复秦也是在秦亡一千六百多年之后。
那群姓爱新觉罗的异族……
大明应是亡于异族。
朱棣北伐之心更加迫切。
“太子,近亲不蕃之事,应尽快查明。”
决议调查此事的不只是朱棣。
人口是王朝发展的重中之重,就连被明言针对的刘彻,也立即将此事交给大农令颜异。
各朝百姓本就对天之异象深信不疑。
规则明言“禁止谎言”。
秦念名列民心榜榜首,比起“晚年昏庸”“民心榜排名靠后”的刘彻,他们自然更相信秦念。
再加上百姓身边也不乏近亲结婚的情况。
“原来钱氏不孕,不是她的过错,是因为她与孙秀才是表兄妹?”
“我的女儿难产早陨,竟是因近亲不蕃!”
“原来我的孩子不是生而不祥……”
【秦念:陈阿娇,自请出宫吧。汉朝皇帝多是些冷血的政治动物,刘彻就是其中最冷血的那个。你不自请,他大概率不会主动放你离开。】
【秦念:不过他但凡要点脸,就不能继续囚禁你。】
陈阿娇怔怔地望着天幕。
后世的皇帝,在劝她出宫?
“刘彻就是其中最冷血的那个”。
陈阿娇双手捂脸,终是放声大哭。
她先前恨极了卫子夫,但是看到刘据的死,再看到刘病已在监狱中长大,她就知道刘彻对卫子夫的宠爱也是假的。
就像太皇太后尚在之时,刘彻对她的宠爱也是假的。
都是假的!
【刘彻:陈阿娇以巫蛊邪术祠祭祝诅,朕不得不废。】
【秦念:还信巫蛊?年纪轻轻你就开始发猪瘟了?】
【刘彻:即便楚服无巫蛊之能,陈阿娇亦有祝诅之心。】
【秦念:行,那你继续关着她,金屋藏娇的野史和长门囚娇的正史,后世都会替你记住的。】
【刘彻:……】
刘彻怒不可遏。
这个秦念简直不可理喻!
偏偏他无可奈何,甚至不能斥责太过。
刘彻清楚:
后世皇帝之中,恐怕也只有居于民心榜首的秦念会直言他将会犯下的过错。
“呜……阿母,我不要嫁给刘彻!我不要嫁给刘彻呜呜……”
刘嫖抱着已经被天幕刘彻之言吓哭的女儿好生安抚,已经作出了决定。
“不得不废”。
阿娇就算当了皇后,也会因为近亲不蕃无嗣,就算不行巫蛊之事也还是会无嗣而废。
既然如此,就没必要再送阿娇入宫。
刘彻为帝已成定局,倒不如让王娡母子欠下这悔婚的人情!
“阿娇,不嫁了,我家阿娇不嫁给太子了,另择良婿!”
【刘启:阿娇是你外姊。】
【刘启:毋再信巫蛊之事!】
【刘彻:……诺。】
陈阿娇彻底死心。
刘彻当真对她没有半点情谊。
连放她出宫,都需要舅父帮她说话。
【武曌:秦念,你如何看待窦太后干政?】
武曌之问,让刘启时期的窦太后极为愤怒。
愤怒的原因,源于她清楚自己确实做错了事——
刘启酒后失言,说要将皇位传给弟弟刘武,疼爱幼子的窦太后对此非常赞同。
她的侄子窦婴却站出来阻止刘启,窦太后因此憎恶窦婴,还除了他的门籍。
梁国的刘武已得知刘彻被册立为太子。
因此,他对支持刘彻当太子的大臣极为怨恨,正打算派人去刺杀他们。
只是天幕现世,刘彻竟被称为“千古一帝”,刘武知道他不可能再替代刘彻,被迫停止这一谋划。
如今后世皇帝追问窦太后干政之事,刘武既恐惧被高祖责备,又愤怒于后世对阿母不敬。
秦念觉得很奇怪。
倒不是武曌询问窦太后之事奇怪,毕竟武则天是古代唯一的女皇帝,她的扮演者关注后世对女子干政的态度很合理。
只是这个话题插入得太生硬了。
聊天群现在不是在聊汉武帝做的昏事吗?聊完陈阿娇,下一个话题应该是卫子夫。
武则天的扮演者怎么突然把话题扯到窦太后身上?
难道又是隐藏规则?
秦念没有立即回话,而是又敲了甲方的小窗。
窦太后主要活跃在景帝时期,讨论她干政,有可能触犯规则二。
甲方很快给出了答复,具体史实只能提及汉武帝时期窦太后的作为。
汉武帝时期,窦太后主要做的事情就是阻拦建元新政。
刘彻登基后想要推行新政,革除汉朝无为而治数十年积攒下来的弊病,以儒家取代主张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
但窦太后崇尚黄老,建元新政又损害太多窦家外戚的利益。
那时刘彻羽翼未丰,无法与窦太后抗衡。
于是儒家赵绾王臧被迫自尽,刘彻提拔的官员免的免换的换,建元新政宣告失败。
直到窦太后离世,刘彻才彻底掌权,继续推行他的改革。
窦太后此人,秦念极其不喜欢她。
仅凭郅都之死,就足以让秦念厌恶她。
郅都为雁门太守时,匈奴害怕郅都不敢入侵。窦太后却为私情非要杀他,郅都死后,匈奴重新入侵雁门。
而私情,指的是废太子刘荣因郅都法不避贵戚,自杀身亡。
不顾国事,只管私心,还偏偏喜欢干政。
【秦念:无能还拎不清。好在有刘启和刘彻给她收拾烂摊子,对社稷的危害不算太高。】
当着天下人的面,如此羞辱!
面对刘启,她若是理亏,还可以日夜涕泣加绝食,逼迫儿子按照她的心意办事。
但对于后世皇帝秦念,她没有任何反制手段。
只能眼睁睁看着秦念以言辱她!
见阿母气得浑身发抖,刘启立即出言维护:
“休要胡言!阿母甚慈,怎会危及社稷?”
结果天幕提示“违反规则三”,这句话出现在天幕中央的下方,未现于上方诸帝的对话之中。
规则三:此群严禁谎言。
“你、你、你……”
怒急攻心,窦太后向后倒去。
刘启连忙叫太医,王娡赶紧上前为陛下作解释,场面一度非常混乱。
【刘邦:哪家的窦氏?】
“对社稷的危害程度不算太高”,换言之就是的确危及社稷!
刘启刘彻都没有出言驳斥,足见秦念所言非虚。
但刘邦等了片刻,未见有人回答。
【刘秀:规则二限制,无法明说。】
“卫皇后身世可言,这窦氏却不可言?”
刘邦不解,于是询问萧何。
萧何作答:“应是前者为夫妻,后者为祖孙。”
【刘邦:刘启刘彻,愚妇窦氏不得干政,若是再犯,废为庶人!】
【刘彻:……】
【刘启:……】
【刘彻:大母已崩。】
【刘启:诺。】
大汉以孝治天下,这是窦太后能够干政的主要原因。
但禁止窦漪房干政的人是高祖皇帝!
此时窦太后已经昏迷,刘启却从她颤抖的手知道病情并不严重。
“妾拜谢皇后。”
薄姬感激涕零。
皇后接受了她的请求,将会亲自教导恒儿。
吕雉依旧面无表情。
这薄姬是个拎得清的。
只要她一直这么拎得清,吕雉可以放过她。
毕竟,刘恒已经七岁了。
“无能还拎不清”,指向的是窦太后的无能,而不是女子干政本身。
武曌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
【武曌:汉武帝不会再杀太子废卫皇后,秦念,你认为卫皇后可否干政?】
秦念恍然大悟。
看到刘邦阻止窦太后干政,她总算明白武则天的人设逻辑:
群里的人不是单纯地扮演皇帝,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本!
“武曌”两次询问她对女子干政的看法,其实是想得到她的“肯定回答”。
如果她肯定女子干政,则武曌的民心排名就会上升,对武曌有利。
在她帮陈阿娇出宫后,武曌突然插入窦太后的话题并不生硬。
这是关系到武曌的“切身利益”。
秦念输入一行字又很快删除,先发送另一句话:
【秦念:刘小猪寿数七十岁,卫子夫大概率活不过他。】
秦念原本是想直接表述对女子干政的支持。
但她很快意识到:
这么做有可能让汉武帝时期的卫子夫陷入极为危险的境地。
虽然卫子夫不会出现在群里,但秦念还是想让刘彻剧本里的卫子夫有一个好结局。
卫子夫暗自松了口气,再度感激秦念相助。
否则,以陛下的“冷血”,她知道自己接下来的日子会有多艰难。
七十岁!
刘彻如今正值盛年,看到自己未来的寿数竟至七十,当然极为满意。
对卫子夫和太子的忌惮也降到了最低。
虽然秦念对他的称呼依旧刺眼,但刘彻对此毫无办法,只能自行无视。
【秦念:若是刘彻因迷信巫蛊寿数减少,刘据又撑不起大汉,卫子夫干政又有何不可?】
武曌笑了一声。
后世的秦皇肯定知道她是怎么登基的。
秦皇此言,分明可以理解为:
“皇帝寿尽、太子撑不起国政,皇后篡位又如何?”
这位秦皇……
是男是女?
关心后宫女子,支持皇后干政甚至篡位……
武曌没有询问此事。
一则可能违反规则,二则:
若秦念是女,她既然不愿主动说明,必有其缘由。
若秦念是男,她贸然询问,就有可能冒犯这位后世秦皇。
【秦念:能在皇帝生死不明、太子被迫起兵时毫不犹豫“发中厩车载射士,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这般魄力,历史上也就只有卫皇后。】
刘彻这才明白,没有卫青霍去病作为倚仗,刘据为什么还敢造反。
他的皇后,并不像她表现出的那般柔顺。
“因迷信巫蛊寿数减少”——
此事绝无可能!
【刘启:生死不明?】
【秦念:对啊,你的好儿子晚年发癫,在甘泉宫养病时让跟太子有嫌隙的江充去查巫蛊之案,却不接见皇后和太子派来的使者。】
【秦念:江充先查皇后无所获,又跑到太子宫掘出桐木人——刘启,你觉得这桐木人是你的好大孙埋的吗?】
【刘启:……】
在秦念的讥讽中,刘启想到了扶苏胡亥。
秦念如此褒扬卫子夫,或许是在遗憾秦朝没有卫皇后。
饱受太后干政之苦,刘启本不喜“卫子夫干政”。
但若是“皇帝生死不明、太子被奸臣陷害”,再想到赵高矫诏、秦二世而亡……
卫子夫助太子起兵,刘启不得不称赞她的果决。
刘彻作为被造反的皇帝,也同样想到了秦亡之事。
刘据起兵,反倒证明了他是合格的皇储。
至于皇后……
那就看她的寿数有多长,以及据儿能否撑起大汉。
朱棣不认为那是刘据埋的。
靖难上位的朱棣可太羡慕刘据的太子之位了。
其一,刘据起兵时最大的助力是皇后,足见他居太子位多年并未染指兵权,与军中将领没有私交。
汉武帝初闻太子反,言“太子必惧,又忿充等,故有此变”,直到派出去的使者谎称“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汉武帝才大怒。
可见刘据的太子位有多稳固。
其二,江充先查后宫再查太子宫,桐木人若是刘据所掩埋,他有充足的时间焚灭此物,怎会让江充查出端倪?
其三,“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汉武帝笃信巫蛊,若桐木人真是刘据所为,又怎么会怜他无辜?
刘据最大的过错,就是逃亡时不知隐藏自身,派人去找富有的故友暴露了行踪。
那时壶关三老茂上《讼太子冤书》,汉武帝已有“感寤”。
刘据若是藏得更久一些,比起八岁的刘弗陵,他依旧是最合适的太子。
在秦念看来,虽然“太子必惧,又忿充等,故有此变”一说出自基本没有可信度的《资治通鉴》。
——以往的史书没有记载、而《资治通鉴》独有的史实,大概率是司马光等人编的“小说”。
——《汉书》并没有记载刘彻起初不认为刘据是造反。
但她也不相信桐木人是刘据埋的。
江充这个人是典型的前忠后奸。
前期主动要求出使匈奴,归来后被汉武帝任命为绣衣使者。
他负责监察贵戚近臣的僭越行为,就连馆陶长公主在驰道上坐车行走,都会被江充没收车马。
太子刘据的家臣被抓,刘据派人去说情,江充也没答应。
那些被他逮住的贵戚子弟哀求汉武帝后,被允许出钱赎罪,汉武帝得钱数千万。
因此汉武帝认为江充忠直,奉法不阿,对他相当信任。
结果到汉武帝末年,江充就欺骗重病中的汉武帝,说他的病是因为巫蛊作祟,借查巫蛊的权力大肆构陷他人。
“染污令有处,辄收捕验治”:故意涂抹污物,人为制造(犯罪)现场,然后逮捕无辜者。
再以“烧铁钳灼”逼迫他们认罪,致使百姓惶恐。
百姓恐惧自己被仇敌诬陷,就先去诬陷对方,互相构陷之下“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
有这样的前科,再加上“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恐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
这时候他在太子宫中挖出桐木人,可信度基本等于没有。
【朱棣:刘据起兵造反,是功是过?】
明朝的皇帝终于发言了。
秦念一眼就看出朱棣在问什么。
朱元璋也在群里,也不知道他的人设是在哪个时间,要是朱标还活着或已经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就有意思了。
【秦念:那得看造反的对象是谁。是正常状态的汉武帝,当然是过;是发猪瘟的刘彘,那就是功。】
【刘彻:哼!】
刘彻:“……”
他明明是冷笑一声!
怎么在天幕上就变成“哼”?
秦念乐不可支。
不是,扮演刘彻的是谁啊,这也太可爱了。
太会打配合了吧?
【武曌:刘据兵败,卫皇后被废自尽,实在可惜。】
【秦念:名垂青史,怎能算可惜?是可敬。】
武曌微怔。
秦念民心居榜首,未入声誉榜则有可能是生年最晚的皇帝。
相似小说推荐
-
仙魔情动山河乱(点点温柔) [仙侠魔幻] 《仙魔情动山河乱》作者:点点温柔【完结】简介:在灵霄仙界,若璃是天赋出众且心怀悲悯的仙子,立志守...
-
富江系女主与蛊王交往之后(白阿伏) [BG同人] 《(综漫同人)富江系女主与蛊王交往之后》作者:白阿伏【完结】晋江VIP2024-09-03完结总书评数:360 当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