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工坊贸易利润,畜牧林业利润,农业利润,这些全都归为一本公账。
就例如税,每一周凯撒会派人把各个地方收缴到的税钱和明细送回来,入库保管。
这些地税,过港税,人头税,贸易税,罚金,都是凯撒手下新任的治安官塔尼带人主动去收缴的。
这些钱和账只从他们的手里过一下,握不热乎就得原封不动的送回来。
收入在分类记载大类后,资金几乎归到了一处成为公账资金,集中在她一个人的手里。
眼下公账的总额已经高达五位数。
是直接真金白银存在庄园金库里,奥利维娅和士兵看守着,寸步不离的监管。
而收到每周的账单之后,盘点清楚,就要交给奥利维娅检查并签字。
每个月结一次款,凭着上面的签字,才能把钱发给来取的人。
无论是募兵发工资,还是买矿,都是从这公账的金库里面出。
而矿的用处多,就例如石灰石,城建要用,工坊要用,这开支不能单独算在某个项目上,所以用大账本的模式比专款专用要好。
但是,与此同时,奥利维娅也做了有一个开支预算。
像是工资,这部分账一个月内变化不大,开支也算小,预算都是留好的,佃农,募兵,仆人,建城工队,每个月留了两百金币,也就尽管够了。
除了工资,开支还比较小的就是农耕和畜牧的开销。
种子,骨粉肥料,工具器械,运载牲畜,牲畜幼苗,这些也开支不大,每个月几十一百个金币,也是留预算去弄的。
教堂的支出,目前是用来养神职人员和建教堂的,也是预算制度,每个月也不多,几十个金币。
开支大的,无法预估的,莫过于城建和工坊两处。
每个工坊每个月的需要支付的工费都差不多。
但是每个月又会多建起来几座直领工坊,多很多新项目。
奥利维娅继续翻工坊的账目。
亚当和伊森之所以寄来清单让采购那些石灰石和黏土,是因为他们又弄成功了一个新研究,人造石泥粉。
简单的说,也就是水泥的原料,泥粉。
这俩小孩,外面跑腿用不上,其他工坊的技术都升级的差不多了。
他们就整天待在瓦片工坊的配料室里,帮工坊主做研究,做实验,想制作出更方便,烧制成本小的瓦片。
于是就用石灰石,粘土,砂子,石膏,这几样东西来磨粉烧制,一次次的配比。
最后制作成了泥粉,这种泥粉跟细沙混合在一起,倒模硬化之后,可以制作出与传统黑泥红泥瓦片一样细腻的瓦片。
他们还发现,用这种泥料,和碎石,黄沙混在一起之后,可以用来浇筑成任意形状的石头。
混合到适合塑造的湿度,可以做成石砖,石板。
这也是一个十分有创收潜力的项目。
传统的瓦片,便宜点的一个苏里,好点的两个苏里。
奥利维娅刚刚穿进游戏里就买过。
每块陶土瓦片的成本要分为原料和烧制两个部分。
而水泥瓦的原料大部分是细沙,小部分是混合泥料和干草纤维。
制作上十分方便,只需要倒模制作,晾干就行,都不用像传统的陶土瓦一样高温烧制,不用炭火,工价能省一大笔了。
所以水泥瓦售卖的价格比传统瓦片还便宜一些。
只不过,它在重量上比陶土瓦重,更考验建筑的结构强度。
使用年限上,都比不过陶土瓦轻便耐久,陶土瓦百年不用换,水泥瓦就放不了那么久了。
但是,就价格便宜这点,就已经足够吸引商人来使用了。
就例如正在城里建工坊,商铺,开发地产的商人,他们的需求量不小。
工坊主打算,在一个月内把陶土瓦和水泥瓦的生产量做到各一万五千片。
这些原材料,足够工坊用上大半年了。
奥利维娅继续翻动工坊的支出账。
这些工坊的支出和利润,平均来看能达到一比三,一比四,在维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利润也是很可观的。
别的不说,照现在的情况,能够满足花销,还有一点余钱。
而城镇内部开发是个长线工程,支出是持续性的,很有可能,三年之后,城建还需要投钱。
整个城镇十五顷地,就是一千五百亩,光是把这些土地从植被和石头里挖出来,整平,就需要耗费两年的时间。
现在除了几条主干道,堡垒,港口附近之外的地方,还都是荒芜的平原。
但是,这些荒芜的地方也要提前挖排水沟渠,蓄雨池,挖水井,建设瞭望塔,挖冰库,整平未来需要铺设道路的土地,又或者在水域上架桥。
凯撒目前的工作就是管这个进度的。
大道铺路,与此同时,道路旁边还要挖有两米宽的明水渠主道。
洛斯奇采取了精妙的水渠设计,用地势高的河道水来冲刷水渠里的各种生活污秽物。
把污秽集中在城墙外,靠近海岸的人工池里储存。
这人工池的构造有些像三级沉降的巨大化粪池,占地面积颇大,足够一城几千人使用。
河水卷着污水来到第一个区域,粪便和泥沙就沉进了第一个池子里。
剩下的河水再经过两次沉降,等最外侧池子里的河水堆积到一定高度,河水就会排入海里。
而平时城内明渠里的水都是流动的,被河水推着走,也不容易臭味熏天,因为露天,又方便维护。
像是粪便这样的污秽物冲进了沉降池,腐熟之后还可以掏走做肥料。
主干道旁边的水渠宽,分叉路的水渠窄,但都是用来倾倒生活污物的,这样可以维护道路的干净。
至于饮用水,则依靠城内正在计划的六十口水井,以及二十座储雨池。
对于目前城内的这点人口来说,十来口井就已经够用了。
但等重要的基建部分完成,也要慢慢的把井都挖完,供给越来越多的人口。
看完城建的账簿,奥利维娅打开系统,查看了目前的繁荣度。
现在繁荣度已经达到了「20」
这代表着标准道路,以及各种公共设施的建设已经初见雏形。
而大小工坊的数量也增加到了七十二家,平均每个月增长六家。
这些四面八方来的工坊主,大多数用的都是自己带的工人。
这些工人要吃要喝要住,给这城镇带来了不小的人流量。
因此,集市也发展的分外繁荣,各种店铺的数量达到了五十二家。
其中光是餐馆酒馆,旅店,公共浴场,就占了二十家。
而相应的,「城镇」里的数据也变化了。
天赋者刷新率为1/3000
可征税收在原有基础上涨幅了30%。
这两个月,各种税收综合起来,也确实从十几个金币涨到了二十多金币,其中最主要的增长还是过港税。
可征兵员涨幅10%,以目前的人口基数来算,增加了一百二十人。
但实际这两个月征兵没有征这么多,现在军营的人数总共是二百五十人左右,以民兵为主,正规士兵还是初始的几十人。
而幸福指数,也从80增长到了85,达到了「稳定」的水平。
不过,等八月份过去,奥利维娅把夏季这三个月的账目盘清楚,又要提起精神,准备迎接秋收的到来。
第84章 ◎秋收过后◎
一晃八月下旬, 河岸边豆荚由绿变黄,水分渐渐干枯,无限接近可以采收的程度了。
贾格布挽着袖口, 穿着一件袍子, 亲自站在实验田里割第一刀。
今年种豆时,他用了许多不同配比的肥料和耕种手法各种了一亩地做实验。
这种笨办法, 也是最直观的,四块试验田,产量从低到高, 在二百五十磅至三百二十磅之间。
而今年大范围耕种的黄豆,亩产大约是二百八十磅左右,比去年增产三十磅。
这还多亏了土地荒芜的那一年,积攒了肥力。
去年种过一次, 有了经验, 今年也不慌了。
他大松一口气, 为黄豆稳定的高产而感到庆幸。
这样高产的豆类, 能够完成很多的粮食储存计划。
他身后, 还有十几个佃农也在收割豆荚。
今年是埃因威顿建镇的第一年, 贾格布自己的计划是,给城镇仓库里攒上十万磅的粮食。
同时还要覆盖给所有的佃农发薪水。
并且从十月份开始提供给军队食用。
今年存了粮,就不怕明年饥荒, 到时候以陈粮的便宜价格随时出售,调控市场。
贾格布算过了, 现在军队的二百多人, 各类蔬果鱼肉饮食均衡的情况下,最多每个月再吃掉一万磅主粮。
一年也就是十万磅。
除开这一部分必须拿出来的粮食。
今年要是能收获的三十五万磅粮食,就还能剩下二十五万。
起初只有三百个佃农要发工资, 从今年四月中旬开荒时到现在。
每人每天三苏里,是发了一百八十个金币。
后面佃农增多二百人,从六月七月,到现在,一共发了不到五十个金币。
从下个月起,五百个佃农每个月的薪水是四十五金币。
也就是说,每个月要卖掉一万五千磅谷物才够,合计一年是十八万磅。
这养军队和养佃农两项,就已经花掉了二十八万磅粮食。
仓库今年还剩下七万磅粮食,如果丰收,差不多十万磅。
贾格布并不知道夫人会怎么分配这些粮食,他只不过单纯的想,产量要能承担更多任务,并不天真的指望佃农们自己能糊好口。
有句话不是说的好吗,所谓种粮食的人自己吃不起粮食。
贾格布认为,夫人或许会把这些粮食卖给粮商,卖一个好价。
他能做的,也只是保证佃农的薪水照常发。
从八月下旬到九月初,他们把豆类收割完,晒干了,收拢起来称重。
四百亩豆类一共收割了十一万六千五百磅。
其中黄豆产量占了八成,平均亩产为三百磅左右,贾格布也不知道为何,每年黄豆的产量,都比他预计的最低产量多两成。
不过,他也来不及思考,就得把这些粮食送去城里的大仓库。
豆类收割完毕,秸秆焚烧还田,九月中旬开始,收割一千亩小麦。
收割小麦是个苦活儿,每个佃农每天只能割差不多一亩多地,五百个佃农干了两天,才把这些小麦收割完。
收割完之后,要晾晒,打麦子,把脱下来的带壳全粒送去称重。
一共是二十八万五千八百磅全粒。
亩产足足比去年的一百八十磅,增长了一百磅,算是大丰收了。
这事贾格布并不意外。
从土地上来说,这河边的土地休耕了一年,并且灌溉方便。
还使用了沤熟的人粪肥,且一个佃农只照顾四亩地,精耕细作。
接近十月,他将这二十八万五千磅八百磅粮食清点了几遍,全数送去城镇仓库入库。
顺便把丰收的消息通传到了拉沃森的庄园。
而拉沃森庄园里,奥利维娅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在心里打了一个草稿。
一千亩小麦二十八万磅,平均每亩就是二百八十磅,要是换算成市斤,也就二百五十四斤。
这个数字,勉强能与她上辈子那个世界的末代封建王朝中等小麦产量差不多。
要是比现代,更是有很多上升空间的。
奥利维娅也不着急,毕竟农业需要以年为基础来试验总结经验。
今年埃因威顿的豆类和小麦,一共是四十万磅零两千三百磅。
加上她现在住的庄园里的两万多磅粮食产量,一共是四十三万磅粮食。
这些主要粮食,已经足够全镇目前的人口食用一年了。
而贾格布那一头,将粮食收获后,开始烧秸秆还田,顺便计划在十月份发动所有佃农开垦出四百亩荒地。
等到十一月下雪,土地上冻,就没办法开荒了。
一年到头,农闲的时候就那么几个月,要见缝插针的开荒。
五月初春耕结束后到八月底,在割草施肥的空隙,他们开荒了六百亩地。
再加上秋收后开荒的四百亩地,明年春天的耕地面积就有两千四百亩了。
每个庄园扩几十亩,加起来就不少了。
粮食落袋,奥利维娅立刻开始消耗,几道命令下去,在埃因威顿城内办了一家官营粮店。
这粮店的主管便是她一直来的老熟人磨坊主迪克兰。
迪克兰领了命令,就拖家带口的去了新城里,一边雇人在集市建设粮店,一边把仓库里的粮食全都清点了出来。
奥利维娅给他定的规则是,粮食不允许出售给任何粮商,并且要按照配额制度来卖粮。
所以,迪克兰新官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仓库里的粮食分批。
每个佃农庄园,按照人口配额送粮食去,让佃农拿工资来回购。
但是,卖给佃农的配额粮食价格比市价要低一倍。
目前贾格布手上有十个耕地庄园,露西手上有一个畜牧庄园,拉沃森有一个庄园,这每个庄园每年的配额是两万磅。
一共是二十四万磅的粮食,按照每一百磅粗谷一百五十个苏里的价格卖给了佃农。
循环到手资金三百六十个金币。
剩下的十九万磅粮食,十万磅粮食用作军队的粮饷配额,剩下九万磅粮食归城市粮仓,由迪克兰监管。
所以,迪克兰这个粮店,实际上并不做粮商和城内居民的生意,主要还是为佃农和军队服务。
等到明年的粮食下来了,库存的九万磅粮食才会放到他的粮店售卖,以正常的陈粮价格流入市场售卖。
而贾格布所在的庄园内,佃农们正在抢购大仓库送来的配额粮食。
一百磅只需要十五个可里,他们一个月的薪水可以买六十磅全谷。
六十磅全谷自己在家脱壳后煮粥或磨面煮糊糊,足够两口人吃一个月。
贾格布看的目瞪口呆,挠了挠头。
他原本以为,这些粮食上交会被卖给私人商人,毕竟莱蒂伦家里不干粮食行业。
最多也只能保证工资,他没想到,佃农在保证工资的时候还有低价的粮食吃。
就在他的眼前,一男一女两个佃农推着粮食回家了。
这男女家有两个劳动力,要养一老一少,两个人的薪水加起来一个月一百八十可里,至少能够买一百二十磅粮食。
足够一家四口吃粥一个半月,他们再去河边弄点鱼,在自家房子前后种点蔬菜,采点山货,吃的就不愁了。
城外的佃农,干这些都是合法的,他们有捡拾权,流民和外来劳工不行。
贾格布看着眼前的两人用板车往家推了六袋粮,想必是花了不少薪水。
不得不说,这么便宜的粮食,长这么大就没见过,他看着都想去买几袋。
但知道这是配额送的,也就算了。
虽然他也是莱尼亚人,但也觉得,如果这样的条件都不能让这些老乡听话,那也再没办法了。
无论哪个莱尼亚贵族,都没法给佃农这样的生活。
贾格布又算了算,按照今年的这种收成,他的奖金应该是二十个金币。
加上月薪,他的年薪足够养一个庄子的人吃一年。
这也不是一个管事该有的薪资水平。
贾格布深吸了一口气,朝着烧完秸秆的土地走过去。
十月份,秋收彻底结束,粮食配额送到了农牧的庄子里。
隔壁露西所在的庄园,牧民们也在大肆购粮食。
露西负责的牧场在最适合畜牧的平缓山坡上,有溪水,种植了大片的苜蓿,草地占地二百亩,山林五百亩。
露西这里一共有牧民三十六人,大部分都是本地士兵们的家属。
牧场里陆陆续续的养了很多牲口,供应全城的建设需求。
目前一共有未成年马三十匹,未成年骡六十只,未成年驴六十只。
一旦它们成年了,就要送出去城里各地干活。
还有未成年的奶牛五十头,成年奶牛三十头。
棉羊羔六十头,成羊五十头。
山羊羔子五十头,成羊四十头。
还有在拉沃森采购的猪崽四十头,还要养半年才能出栏。
除了这些普遍的,牧场里还圈了地,养了鹿。
甚至还有专门养蜂的蜂房。
这些牲畜是牧民最需要费心照顾的,每天都要从早忙到晚。
挤奶,捡蛋,铲粪便,喂草料。
制作黄油和奶酪的工作,现在已经移去了城里的直营工坊,每天都有工坊的人来接货。
这里牧民的工资也比耕地的多一些,到底伺候的是经济作物,管束严苛,没那么自由。
工资要是再低了,这些人就面服心不服了。
鸡场也保留了,加上原本就有的,搬过来之后又在拉沃森采购了一批鸡苗,这几个月养大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偷愉(七珍豆腐皮) [现代情感] 《偷愉》作者:七珍豆腐皮【完结】豆瓣VIP2025.9.30完结言情小说现代言情都市职场甜宠年上熟男熟...
-
哥哥死后长出了触手(苏卿瓷) [仙侠魔幻] 《哥哥死后长出了触手》作者:苏卿瓷【完结】晋江VIP2025-10-17完结总书评数:125 当前被收藏数: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