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七零:前夫假死我改嫁,他急了(旧时光)


由于翻译的疏漏,加工厂只做了表面渗氮处理,硬度虽然接近,但抗变形能力远不如深度淬火。
问题根源找到了!
厂方又是后怕又是感激。
尤其是刚才反对姜海棠的几个技术人员,更是羞愧不已。
“海棠同志,刚才真是不好意思,要不是您坚持,我们只怕就要酿成大错了。”
如果没发现这个问题,一旦正式投产,不仅产品质量不稳定,还可能造成辊子早期损坏,停机维修的损失就大了。
他们原本对姜海棠这位年轻的女同志有些轻视的,就算有能耐,到底太年轻了。
干这一行的,在他们看来,也是需要积累资历的。
可现在,现实给了他们一巴掌,能力和年龄甚至和资历,都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万厂长握着姜海棠的手连连道谢:“姜工,太感谢你了!这可是帮我们厂避免了一个大事故啊!”
陈老抚着胡子,脸上满是自豪。
李兴海等人更是心服口服。
她就是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和极其负责的态度,解决了连外方专家都没能一眼看出的关键问题的技术核心!
这是给国家长脸了。
这件事之后,姜海棠在项目组的威信达到了顶点。
连那位高傲的霍夫曼先生,每次见到她都会客气地点头致意,讨论技术时也会格外重视她的意见。
后续的调试工作和交流工作进展顺利了许多。
姜海棠不仅深度参与了技术交流,更敏锐地感受到了花城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蓬勃生机。
随着工作的快速推进,姜海棠等人也迎来了第一次休息。

他们走上了花城的街头,姜海棠也能敏锐地感受到花城与北方的不同。
街头的色彩更多了,人们的谈论中开始出现“市场”“效益”这样的词汇,一种压抑不住的活力在涌动。
虽然大的政策环境相同,但这里的氛围似乎更活络一些,厂区围墙外偶尔能听到小贩的叫卖声,工人们谈论奖金、效益的话题也比北方更多一些。
这种细微的差别,让她对即将到来的时代变迁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姜海棠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将迎来一个时代的变革阶段,花城能走在时代前列,从这时候,其实已经可以看出一些了。
虽然想过,抓住机遇,或许会让她在未来赚得盆满钵满,可是,姜海棠也就只是想一想。
她觉得,自己并不擅长做生意,还是安安心心搞事业比较好。
虽然不会大富大贵,可是一辈子平安顺遂却是能做到的。
做人不能得陇望蜀。
陈老看着姜海棠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好奇问道:“海棠啊,你在想什么呢?”
“陈老,我就是觉得,花城到底和我们不一样,这边的人似乎更加开放一点。”
陈老点头,他也发现了,花城有些事确实比起其他地方要更加开放一些,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变化到底是好还是坏。
看着远处繁忙的码头,陈老语重心长地说:“或许,这就是未来的样子。国家要发展,光靠引进不行,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消化、吸收、再创新!你既懂技术又通外语,将来是大有用武之地啊!”
姜海棠望着眼前充满希望的一切,郑重地点点头:“陈老,我明白。我会努力的。”
接下来,又是新一轮的忙碌,要交流研讨也要关注生产线的调试,高强度的工作,让几个人都瘦了。
姜海棠在忙碌之余,还开始着手整理此行的技术收获。
特别是那些图纸上未标明、但在调试中摸索出的经验参数,她都详细记录了下来,准备带回京城,作为未来消化吸收和国产化改进的重要依据。
姜海棠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之后,不仅深入了解了国外先进化纤设备的技术细节,更通过这次交流,将自己的外语优势和技术知识完美结合,掌握了不少新东西,打开了不少新思路。
她撰写的技术简报和初步分析报告,思路清晰,见解独到,让陈老和小组其他成员都刮目相看。
他们哪里知道,姜海棠不光醒着的时候在努力,就是睡着了,也没有一时半刻的放松。
姜海棠因为吸收了新知识,会进入夜梦空间之中,通过夜梦空间里的书房,汲取更多的新知识。
这让姜海棠的成长速度越发的快起来。
李兴海几个人看着不断飞速进步的姜海棠,只觉得,要追赶姜海棠的脚步,根本就是有心无力。
他们也在很努力很努力,但还是赶不上姜海棠的速度。
几个人不得不相信,有些能力,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夜晚,招待所里安静下来,小橙子睡得香甜,偶尔咂咂嘴。
小何也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
只有姜海棠,依然在台灯下继续翻译小姑给的那本小说稿子。
这本小说已经差不多要彻底翻译完了,在工作之余翻译小说,是她放松大脑的一种方式。
能让她的紧张情绪得到短暂的放松,对于她晚上在夜梦空间的学习有更好的效果。
窗外,南国的夜充满生机。
姜海棠停下笔,听着远处的蛙声虫鸣,看着儿子恬静的睡颜,虽然身体疲惫,内心却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和平静的喜悦。
这次南下,她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赢得了其他人的尊重,解决了实际的技术难题,也为自己未来的事业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虽然确实经历了一些困难,但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一切的付出和坚持,都是值得的。
花城化纤厂的技术交流研讨工作接近尾声。
在姜海棠的关键发现和精准沟通下,主要的技术难题都已解决,生产线调试进展顺利,预计很快就能进入稳定试运行阶段。
这比原定的计划早了五天时间。
既然交流工作即将结束,陈老便决定提前回京城去,也好让大家回去好好休息一下。
毕竟,这段时间的工作强度确实很高,尤其是姜海棠同志的工作强度,更是高的不敢想象,需要适时放松一下,才能更好的迎接工作。
厂方为了表示感谢,特意安排了一场较为正式的送行宴席。
地点设在厂办食堂最大的包间里,不光是万厂长、林副厂长等厂领导悉数到场,D国专家霍夫曼先生和他的助手也应邀出席。
宴席的菜肴比初到时丰盛许多,除了地道的粤菜,还特意准备了北方口味的饺子和几样京城点心,显然是用心安排了。
万厂长首先起身致辞,高度赞扬了专家小组特别是陈老和姜海棠的卓越贡献,感谢他们为化纤厂解决了大难题。
轮到陈老说话时,他笑着将姜海棠推到了前面:“万厂长,各位同志,要说这次贡献最大的,还得是我们海棠同志!”
陈老这话,立即得到了林厂长的赞成:“姜工不光外语顶呱呱,技术眼光更是毒辣,心细如发!要不是她,咱们厂那几根价值不菲的辊子,恐怕用不了多久就得报废咯!”
得到众人的夸赞,姜海棠落落大方地站起身,谦逊地说:“陈老过奖了,万厂长、林厂长过誉了。这都是我们整个小组共同努力的结果,李工、张工、云工他们在机械和工艺上的经验给了我很多启发,厂里的技术人员也配合得非常好。能为大家解决一点实际问题,是我的荣幸。”
她的话既肯定了自己的努力,也照顾到了团队所有人,听得李兴海等人心里舒坦,暗自点头。
霍夫曼先生也通过翻译表达了对姜海棠的赞赏,特别提到了她专业的外语水平和扎实的技术基础,认为她是“非常优秀的工程师”。
酒过三巡,宴席气氛热烈起来。
李兴海主动端起酒杯,走到姜海棠面前,表情有些局促但很真诚:“姜工,这杯酒我敬你。说实话,刚开始……我老李有点迂腐,说了些不上台面的话,你别往心里去。你这本事,我服!以后工作上有什么事,尽管开口!”
这是李兴海第一次正式为自己最初的态度道歉和表态。
姜海棠虽然对于李兴海在这样的场合说出这些话觉得意外,但还是连忙端起汽水:“李工您言重了,大家一起学习进步,以后还请李工多多指教。何况,您也为了小橙子这小子操心不少,我还应该感谢您呢。”
李兴海知道,这是自己当初叮嘱小赵的事被姜海棠知道了,他不好意思的笑笑。
张建国和云志浩也纷纷过来敬酒,言语间充满了对姜海棠的佩服。
小赵干事兴奋地拿出洗好的照片分给大家,正是火车上陈老抱着小橙子,大家围在一起讨论的那张。
照片上每个人都很专注,小橙子睁着大眼睛的样子尤为可爱。
“这张照片太有意义了!”万厂长拿着照片爱不释手,“这就是咱们技术工作者攻坚克难又充满温情的真实写照啊!”
宴席结束后,回到招待所,姜海棠和小何开始做最后的行李收拾。
小橙子似乎感觉到要回家了,格外兴奋,在小何铺开的床单上咿咿呀呀地唱着谁也听不懂的歌。
陈老背着手溜达过来,看着这一幕,对姜海棠说:“海棠啊,这次回去,休息几天之后,部里那个项目就要正式启动了。你的能力大家都看到了,我想让你多承担一些,不仅仅是翻译,技术论证和方案设计这块,你也得多挑担子。有没有信心?”
姜海棠眼睛一亮,这正是她所期望的:“陈老,我有信心!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
“好!我就喜欢年轻人这股冲劲!”陈老满意地点头,“对了,老周前几天打电话还问起你呢,对你这次的表现非常满意。等你回去,估计还有好消息。”
“陈老,既然要休息几天,我想拐道去一趟西北,纺织厂和机械厂那边,我还有些工作要收尾。”
陈老没有反对,点头说:“我让人买票的时候,给你买转车的票。前一段我们一起走,后面你转车自己去西北,可以吗?”
姜海棠也是习惯了在铁路上奔波的,并不担心什么,感谢了陈老之后,一口应下。
第二天,几个人在花城采购了一些东西,打算带回家给亲戚朋友当做伴手礼,姜海棠和小何也买了一些。
不过,小何只买了一点,说是家里没有亲人了,就只有两个不错的小姐妹,不用买多少东西。
姜海棠则买了不少,除了给京城的家人们的,还买了一些打算带回金城去。
她估计,这次之后,以后来金城的机会就少了,因此,买的礼物也是比较重的。
姜海棠发现自己买的东西比较多之后,打算邮寄回去,李兴海几个人表示,他们要回京城,顺道就带回去了,等姜海棠什么时候回京城,和他们联系,他们给送过来就行。
小赵也十分郑重的表示,绝对全部带回,不会遗漏一点。
盛情难却,姜海棠只能麻烦他们将给京城家人们的礼物带了回去。
翌日,厂里派车送他们去火车站。

第325章 转车
万厂长等人亲自到招待所门口送行,准备了不少当地的土特产让他们带上,干货、水果塞了不少。
“各位一路顺风!以后常来指导工作!”万厂长握着陈老和姜海棠的手不舍地道别。
火车缓缓驶出花城站,载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途。
回去的心情比来时更加轻松愉悦,大家说说笑笑地,讨论着此行的收获,对未来的技术发展充满期待,气氛轻松到不行。
小橙子似乎也更适应火车了,玩累了就睡,睡醒了就咿咿呀呀地和车厢里的人“聊天”。
陈老对此其实是有些意外的,毕竟,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这样适应火车?
一般来说,几个小时之后,就会哭闹不休,可是,小橙子完全没有这样的情况。
该吃吃该睡睡,该说话的时候说话。
这一个月的接触,让小橙子对李兴海都不是十分排斥了。
火车上李兴海主动抱了他一会儿,小家伙都没哭,反而好奇地抓他的扣子玩,让李兴海受宠若惊。
总算得到了和大家同样的对待,也算圆满了。
小橙子不哭不闹,又有好几个人帮忙看着,姜海棠就利用回程的时间,开始整理此行厚厚几本笔记和技术资料,着手起草汇报材料的提纲。
她知道,回去后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而她还需要去一趟西北,更需要抓紧时间。
陈老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风景,看着认真的姜海棠,心里忽然就有种感觉,觉得眼前这个年轻的女孩子,可能拥有更广阔的世界和未来无限的可能。
这只是开始,她的舞台,绝不仅仅限于书房和翻译稿。
火车一路北上,张建国几个人围着姜海棠,讨论着回去后如何将这次的学习成果应用到各自的研究项目中。
姜海棠毫无保留地分享着她的笔记和想法,这种开放的态度让陈老对这个年轻姑娘的心欣赏更多几分,欣慰地捋着胡子。
这次南下,不仅解决了花城厂的实际问题,更通过一个月的交流和实际操作磨合出了一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技术团队,而姜海棠无疑是其中的核心和粘合剂。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姜海棠将会带领这个队伍前进。
火车抵达了中转枢纽站。
陈老、李兴海等人要继续前行,而姜海棠和小何则要等待另一趟开往西北方向的火车。
下车前,陈老再三叮嘱:“海棠,路上一定注意安全!到了西北,就安心待几天,部里那边你放心,汇报材料我先整理着,等你回来咱们再合议。”
两口子长期分居的苦楚,陈老十分能理解,所以,也没想着让姜海棠很快回京城。
“谢谢陈老,您也多保重身体。”姜海棠感激地说。
李兴海、张建国、云志浩和小赵也纷纷来道别。
李兴海挠挠头,难得地有些不好意思:“姜工,那啥……西北风沙大,照顾好自己和孩子。等你回京城,咱们再聚!”
小赵拍着胸脯保证:“姜工,您的东西我一定原封不动送到陆家!”
列车缓缓启动,姜海棠抱着小橙子,和小何站在月台上挥手告别,直到列车消失在视野中。
中转候车的时间有几个小时,姜海棠和小何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坐下休息。
小橙子对人来人往的火车站充满了好奇,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
小何也是第一次到这里,十分新鲜地看着周围。
“海棠,这个车站好大啊!”
“这是重要的车站枢纽,来往停靠的车次非常多,不光是车站大,外面也很繁华,我把咱们的行李寄存一下后,咱们去外面的国营饭店吃点饭。”
姜海棠叮嘱小何带好小橙子,不要乱跑之后,自己去寄存行李了。
小橙子看着妈妈要走的时候,想跟着,可在小何细心的安抚下,还是安静了下来。
小何细心地照看着孩子,时不时给他喂点水,逗着小家伙咿咿呀呀地说话。
很快,姜海棠寄存好了行李回来了,姜海棠抱着小橙子,和小何一起走出喧闹的火车站。
站前广场比记忆中更加热闹了些,虽然依旧是灰蓝为主的色调,但行人脸上的神情似乎比前两年松快了些,偶尔还能看到一两个提着篮子悄悄向旅客兜售煮鸡蛋或花生的小贩。
姜海棠发现,原来不止花城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始初见端倪。
国营饭店就在广场东侧,是一栋颇有年代感的苏式建筑,门脸大气。
姜海棠轻车熟路地领着有些拘谨的小何走进去。
大厅里人声鼎沸,混合着饭菜的香气和烟草的味道。
穿着白色围裙的服务员端着盘子在各桌之间穿梭,大声吆喝着菜名。
墙壁上挂着红色的标语,角落里摆着高大的绿植,一切都透着这个时代特有的气息,但似乎和之前路过的时候,又有什么不同。
“两位同志吃饭吗?这边还有位置!”一个嗓门洪亮的中年女服务员招呼她们,指了指靠窗的一张方桌。
“谢谢同志。”姜海棠笑着点头,和小何走过去坐下。
她把小橙子交给小何抱着,问道:“香草姐,你想吃什么?这边的大肉包子和烩菜都挺不错的。”
小何有些彷徨,虽然在花城待了这么长时间,可一切都是化纤厂安排好的,因此,她并没有为这些事情做过选择。
“海棠,你点吧,我吃啥都行。”
姜海棠也不为难小何,走到窗口对服务员说:“同志,麻烦要八个大肉包子,两碗烩面,一个醋溜白菜,一个红烧肉,再给我们一小碗鸡蛋羹,蒸得嫩一点,给孩子吃。”
她记得这里的鸡蛋羹蒸得又滑又嫩,很适合小橙子。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