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七零:前夫假死我改嫁,他急了(旧时光)



不过,想到姜海棠如此年轻就能拿到科技创新奖,又觉得很正常。
“你们几个还不知道吧,海棠同志,可不光是纺织机械方面的专家,而且还是个非常不错的翻译。当初,海棠同志可是在广交会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姜海棠来自西北,大家都是知道的,对于西北,他们从骨子里其实是有些看不起的,毕竟那地方是真的落后。
陈老看了一眼几个人,接着说:“海棠同志第一次参加广交会,一个人帮着两个厂子拿下了好几笔大额订单,一举改变了两个厂子面临的窘迫局面。她的外语水平很不错,非常专业,外交能力也不错,也是在广交会上,周副部长慧眼识英才,认为她是难得的人才。”
几个人听着陈老的介绍,看着姜海棠的眼神又有所不同了。
他们几个搞专业还行,但是在别的方面是真的不太行。
“海棠同志,你真是太厉害了,没想到还懂外语。”
姜海棠只是笑着谦虚了几句,就带着众人朝着出站口走去。
他们在出站口看到了接待单位的牌子。
接待单位安排得井井有条,直接将他们送到了厂招待所。
花城化纤厂的招待所是一栋新建的三层小楼,比不上花城宾馆气派,但干净整洁,透着一种务实的气息。
厂里安排了四个房间,陈老单独一间,姜海棠、小何和小橙子一间,另外三位男工程师和小赵干事挤在两间。
姜海棠原本打算自己单独花钱再开一间,但厂方工作人员说,单独开一间,她也是一个人住,不如和孩子在一起也方便。
其实,厂方工作人员也很意外,这一次来的这位女同志,不光带着孩子,还带了一个照顾孩子的亲戚一起。
他们也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这样的情况。
不过,因为一行人里只有姜海棠一个女同志,安排起来也没什么不方便。
姜海棠只能接受了厂方的好意。
放下行李,简单洗漱后,厂方的接待人员就来了。
接待他们的人是一位姓林的副厂长和技术科的刘科长。
寒暄过后,林厂长热情地介绍了厂里的情况和这几天的安排。
“各位专家一路辛苦!我们厂是国家重点引进项目,这套D国设备刚安装调试完毕,正处于试生产阶段,正好需要各位专家给我们把关指导!”林厂长语气热切。
这是一套新机器,听说,国外的有些企业将设备出口的时候,会刻意的将其中部分参数变一下,导致机械设备问题频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请他们来处置,这样又要付出不少的外汇。
要是这一次来的专家们能帮忙处理这个问题就好了,可以避免许多麻烦。
陈老代表大家和林厂长寒暄客气了几句。
林厂长又说:“陈老,招待所条件简陋,但住在其他地方,离我们厂实在是远,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多包涵。”
“哪里哪里,林厂长太客气了,这住宿条件很不错了。”
“食堂已经准备好了便饭,咱们边吃边聊?我们还有很多疑惑要请教。”林厂长显然是知道陈老地位的,因此对陈老说话的时候,十分客气。
晚饭就在厂食堂的小包间里。
饭菜不算丰盛,但很有南方特色,清蒸鱼、白切鸡、炒青菜,还有一盆老火靓汤。
小何细心地先喂饱了小橙子,才自己快速吃了些。
饭桌上,话题自然围绕着引进的设备展开。
林厂长和刘科长介绍着引进的艰辛和试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语气中充满了期盼。
陈老作为领队,代表小组说了些鼓励和肯定的话。
在纺织厂干过,姜海棠很清楚知道他们现在所面临的困境。
她听得十分专注,偶尔会用D语确认一下设备型号或专业术语的准确性,让刘科长眼前一亮。
对于这次来了一个女同志,还是带着孩子女同志这件事,厂里其实是有点疑惑和不解的。
国内专家虽然少,但并不至于缺少到必须要让一个还在奶孩子的妇女来吧?
不过,对方既然来了,他们还是认真对待,现在听着姜海棠说的这些,才惊讶发现,可能这一行人里,最厉害的就是这位女同志了。
如果是这样,那就能理解为什么陈老要带着一个抱着孩子的女同志一起了。
林厂长和刘科长都是聪明人,意识到问题的关键之后,对姜海棠的态度也恭敬了许多。
李兴海、张建国、云志浩也分别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提了些问题。
气氛融洽而专业。
晚饭即将结束的时候,厂长到了。
厂长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名叫万沙鸥。
方厂长见到姜海棠的时候,先是愣了一下,却并没有说话,而是先给陈老打招呼。
等和陈老握手之后,陈老给方厂长介绍了一下自己带着的几个人。
方厂长哈哈笑着说道:“我刚才就说,这位女同志看着好眼熟,但又觉得应该不是,才没有主动打招呼。”
姜海棠也认出了方厂长,两个人之前在广交会的时候,确实有一面之缘,当初,有个外商在两个厂的布料之间徘徊,最后是姜海棠凭着专业素养抢走了这笔订单。
陈老好奇问:“方厂长认识海棠同志?”
“认识认识,我们算是不打不相识,当初,海棠同志可是从我们厂手里抢走了好大一笔订单。”
姜海棠这时候有些不好意思了,笑着说道:“我还要感谢方厂长相让,得罪之处,请方厂长多多海涵。”
“无妨无妨,我也不是斤斤计较的人,我们当时是竞争关系,你没做错。”方厂长爽朗的笑着说。
当时,他其实都动过要把人挖过来的想法,只不过,打听到这位女同志和纺织厂厂长的关系之后,才歇了这个心思。
只是没想到,这次,这位海棠同志竟然是以专家组的身份来了厂里。
但他不会多事问姜海棠的身份为什么会变化。
“不过,这一次,我们厂里的项目,还要海棠同志鼎力相助啊。”方厂长客客气气的说道。
几个人又说了一会儿话,时间不早了,想了几个人在火车上好几天时间,累坏了,方厂长带着林厂长送他们回招待所。
等到了招待所,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南方天气湿热,蚊虫也多。
小橙子细皮嫩肉,很快就被叮了几个红疙瘩,痒得哼哼唧唧。
小何急得不行,带来的蚊帐在火车上还好,招待所的床铺却不配套,挂不起来。
她只好不停地用扇子给孩子驱赶蚊虫。
姜海棠看着心疼,对方厂长不好意思地说:“方厂长,真是不好意思,能不能麻烦厂里帮忙找个旧蚊帐或者一些纱窗料?孩子太小,怕受不了。”
这是她私人的问题,现在却要麻烦厂里,姜海棠是真的不好意思。
方厂长一拍脑袋说:“这是我们的失误,林厂长,你抓紧时间联系一下后勤,给几位同志都准备蚊帐送过来,我们这地方,蚊虫多,你们可能不太适应。”
李兴海在一旁想说不用了,不用这么麻烦,但看到姜海棠蹙眉心疼的样子和小橙子胳膊上的红点,那些话又咽了回去。
他甚至下意识地挥了挥手,帮着自己周围也驱赶了一下并不存在的蚊子。
过了一会儿,果然就有人送了蚊帐过来,还贴心地带了几瓶清凉油。
“这清凉油止痒效果很好,给孩子轻轻擦点。”送蚊帐过来的女同志很客气。
姜海棠连声道谢,在招待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把蚊帐支棱了起来。
又给小橙子涂了点清凉油,小家伙似乎舒服了些,慢慢睡着了。
张建国感慨道:“这小家伙,一路上乖巧懂事,到了这里,吃亏了!”
云志浩也点头:“是啊,带孩子出门,不容易。”
第二天,真正的技术交流研讨工作正式开始。
小何不用跟着过来,就带着小橙子在招待所里。
小家伙显然是舍不得妈妈的,咿咿呀呀地想跟着。
姜海棠狠狠心还是交代了小何几句,转身离开了。
车间里机器轰鸣,温度也比外面高不少。
姜海棠几个人则是大部分时间都需要跟着团队在生产线旁穿梭。
D国专家在现场进行调试讲解,她快速阅读设备上的标识和随机资料,并实时将关键信息精准地翻译、解释给陈老、李工、张工、云工几个人听,并参与技术讨论和记录。
汗水很快湿透了她的后背,额前的碎发也粘在了皮肤上。
但她始终全神贯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要点。
她的翻译不仅准确,常常还能结合自己在西北的技术实践,提出更贴合国内实际的理解和建议,让几位工程师和厂方技术人员都获益匪浅。
她这样的工作态度,几位男同志都觉得敬佩。
几个人私下里说着,难怪人家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成就,光是这份努力,就是别人所不能达到的。
几个人的工作态度比起之前,也更加认真了起来。

花城化纤厂的车间如同一个巨大的蒸笼,闷热潮湿,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姜海棠穿着厚实的工作服,汗水早已浸透后背,但她仿佛毫无察觉,全部心神都沉浸在那庞大的进口设备和复杂的图纸资料中。
姜海棠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只要有休息间隙,也会去招待所里看看小橙子,偶尔小何也会带着小橙子在外面等着姜海棠。
李兴海喝水休息的时候,看着抱着孩子的姜海棠,忍不住对旁边的张建国说:“说实话,以前真没想到,女同志能干这么专业的活儿,还能干得这么好……”
“比我们优秀的人还比我们努力,除了更加认真努力,我们还能怎么样?”云志浩正好听到了他这个话,忍不住插嘴。
张建国深有同感:“是啊,姜工这外语水平和技术理解力,没得说。咱们以前是有点狭隘了。”
陈老也正在休息,听着他们的对话,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果然,带着姜海棠来,是完全合适的,也让这几个都知道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几天下来,姜海棠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难以企及的外语优势,彻底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她不是那个“带着孩子的女同志”,而是技术交流小组里不可或缺的核心成员。
经过了几天的前期准备工作之后,他们正式投入到此次的核心工作中。
巨大的厂房里,崭新的进口设备正在安装调试,机器轰鸣,温度也高。
姜海棠的任务极其繁重,她需要紧跟厂方D国专家的讲解,同时也要快速阅读设备上密密麻麻的德文标识和厚厚的说明书。
D国专家霍夫曼先生是个严谨甚至有些刻板的老头,语速很快,带着浓重的口音。
厂里配备的翻译是个年轻姑娘,对很多专业术语把握得并不精准。
这样就会让大家对关键信息的立即出现偏差,姜海棠必须要高度集中,才能实时将关键信息翻译、解释给并不熟悉D国语言的李工、张工、云工听。
高温和噪音让人头晕脑胀,但姜海棠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
她的翻译不仅准确,还能结合自己的技术背景进行阐释。
霍夫曼先生指着控制面板上的一个参数,激动地比划着。
年轻翻译有些紧张,磕磕巴巴地说:“他说……这个数值不对……不是这样设定的……”
姜海棠立刻上前一步,目光扫过屏幕和手中的德文原版手册,笑着给大家翻译。
“霍夫曼先生的意思是,这个预热温度的设定基准值参考的是他们国内某种特定规格的原料,我们需要根据我们实际使用的原料熔点特性。”
“在这个基准值上向下修正百分之三到五,否则会导致原料在预熔阶段过度氧化,影响后续纺丝质量。”
她不仅翻译准确,还直接解释了背后的技术原理和调整建议。
霍夫曼先生听完连连点头,紧绷的脸色缓和下来,对着姜海棠竖起大拇指。
李兴海、张建国等人立刻围拢过来,对照图纸和手册,结合姜海棠的解释,迅速理解了问题所在。
等将问题都了解清楚之后,张建国感慨道:“原来如此!这细微的差别,说明书上可没写这么清楚,要不是姜工,咱们得摸索好久,还可能走弯路!”
李兴海没说话,但看着姜海棠的眼神充满了复杂。
他自诩技术过硬,但在这种需要与外方直接进行深度技术沟通的场合,他不得不承认,姜海棠的作用无可替代。
她那口流利的D语和对技术细节的敏锐把握,是他们这几个大老爷们加起来都比不上的。
接下来的几天,类似的情况不断发生。
姜海棠就像一座桥梁,精准地连接了外方专家、进口设备和中方技术人员。她不仅能翻译,更能理解、消化、甚至预判技术关键点。
李兴海等人彻底服气了。
他们发现,如果没有姜海棠精准高效的翻译和沟通,他们的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误解技术要点。
休息间隙,李兴海甚至有些不好意思地主动给姜海棠递了瓶汽水:“姜工,喝点水,歇会儿。今天多亏你了!”
姜海棠笑着接过:“谢谢李工,大家是一个团队,应该的。”
几个人正说话,却见小何抱着孩子急匆匆地过来了。
看着小何的脸色,姜海棠忙起身问:“香草姐,怎么这时候过来了?”
这个时候,应该是小橙子午休的时候。
小橙子一双漂亮的大眼睛看着妈妈,没有平日里的活泼,有些蔫蔫的。
“小橙子好像有点拉肚子,是不是水土不服?”小何不无担心的说道。
姜海棠心里一紧,摸了摸儿子的额头,还好不烫。
她仔细问了情况,又看了看小何准备的辅食,判断可能是南方的水质和饮食习惯让小家伙的肠胃不太适应。
“别担心,应该问题不大。辅食先停一下,只喝奶粉,奶粉冲得淡一点。”姜海棠冷静地安排着,虽然心疼,但并没有慌乱。
其他几个人这时候也围拢了上来,关心小橙子。
“还是送去医院看看吧,孩子小,肠胃娇嫩的很,可不能粗心大意。”
陈老随后立即联系厂里,请求厂里派了车,送姜海棠和小何去附近的职工医院看了看。
医生检查后确认只是轻微消化不良,开了点药。
小何听到医生的结论和姜海棠的差不多,这才安心许多。
虚惊一场,但这个小插曲也让小组其他成员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姜海棠兼顾工作与家庭的不易。
李兴海私下里找到了小赵,对小赵说:“回头你跟厂里说说,看能不能每天给姜工她们那屋多供应点开水,孩子泡奶粉、烫奶瓶都需要,比我们的需求量大多了。”
小赵惊讶地看着李工,没想到这个之前意见最大的人,现在居然主动关心起这些琐事,连忙点头应下。
小赵随后将李兴海的话说给姜海棠听的时候,姜海棠还挺意外的。
对于李兴海,她早就看出来,这个人对他是有些成见的,没想到,还能如此细心的关注到自己这边。
姜海棠将李兴海的善意记在了心里,别的做不了,她也只能在工作中更加认真地翻译和解释给其他几个人,尽量帮着其他几个人更多地掌握新知识。
姜海棠更加用心地将笔记整理成文,翻译更详细的设备手册,还要准备第二天交流的提纲和其他几个人一起分享。
然而,他们工作上的挑战远不止这些。
在调试一套关键的牵伸辊系统时,无论怎么调整,产品的均匀度总是达不到设计标准。
霍夫曼先生也皱紧了眉头,反复检查机械部分,认为安装没有问题。
姜海棠却没有轻易放弃。她拿着高倍放大镜,一寸寸地检查辊面,又反复比对德文图纸和中文翻译稿。终于,她发现了一个问题。
“陈老,你们看这里,”她指着图纸上一处细微的标注,“原版这里标注的是‘……我怀疑,国内加工的这套辊子,可能只做了表面硬化处理,没有达到深度淬火的要求,导致刚性不足,在高速运转下产生了微变形!”
姜海棠也是深思熟虑之后,才得出这个结论的。
这个发现石破天惊!所有人都围了过来。
有几个人觉得,这只是姜海棠的猜测,应该不会是这样的原因。
众人开始争执起来。
万厂长听了众人的争论之后,决定相信姜海棠。
他安排厂里的技术人员立刻去核查加工记录。
半个小时后,核查结果出来,果然和姜海棠猜测的一样!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