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八零之男配亲妈是大美人(终日看山)


南城是南方的大城市,虽然不像沪市那样临海有历史感,但是靠着特殊年代的历史地位,火车站建的还是非常大的。
车站大,车站的人流量就大,时不时的有一些拖着行李,带着小孩的人从他们旁边经过。
蒋彦知看得出来,两个小朋友都很激动,看着一副恨不得现在都要拆模型的架势,不过出于一些“本能”的考虑,他还是先说了一句“现在人多,模型等会儿再拆”的话。
蒋磊激动的心情戛然而止,撇撇嘴吐槽道:“……爸爸,你真破坏气氛!”
蒋行舟没吱声,但是无声的点头在某种程度上怎么不算是一种附和呢!
蒋彦知见虎头虎脑,跟过年的时候相比明显壮了许多,长高了许多的蒋磊,又听他这会儿的碎碎念,一时心情复杂。
把人送到南城,这个决定在现在看起来好像是没有错的。
他扯扯嘴角,没有再继续纠结之前的话题,将带着行李往身上一挂,半蹲下,朝两个小崽子展开手臂,说:“来,回家!”
这个动作的后果就是——
两个“小肉球”狠狠地朝他撞了过去,甚至于还以为他没有预计好相应的承受量,而在这一过程中间差点出现了最后翻车的情况。
程以时:……
很难不笑场。
中午,为了满足两个小崽子的愿望。
蒋彦辞在程以时的推荐之下,带着一行人去了一家南城菜的本地馆子。
本地馆子有口碑,菜品也做得不错,很符合南城本地人的胃口,所以菜馆做到现在客人也很多。
而选择这个菜馆,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那就是这个本地馆子距离市政府近。
程以时蒋彦知带着人到的时候,蒋彦辞还没到休息的时候,不过之前已经托人去馆子里递过菜单了。
馆子老板也是小火炉的客人,给他们备了一个雅间。
蒋彦辞是在二十分钟后到的,来的时候步履匆匆。
馆子老板认识市政府的蒋彦辞,知道他不仅是现任市政办公室的主要人物,也听说过一些跟他有关的传闻,见面之后觉得又是个做大事的人才,气宇不凡。
这回又同时见到跟蒋彦辞这种外放的“冷人”不一样,外表看起来更“温和”但是又不失锋芒的蒋彦知也是忍不住感慨。
“这兄弟俩,长得不算特别像,这气质倒是一模一样的,都看着有劲儿。”老板如此说。
蒋彦知闻言,转头看了一眼弟弟。
“……”蒋彦辞没搭理他,也没对那句话多加评价,随手用纸擦了擦程以时盘子上的筷子,然后提醒老板,“鱼别蒸太长时间,醋多放一些。”
馆子老板也是对他这人熟悉,接受度很高,冲他点头:“放心,你们来这么多回,程老板爱吃醋这一点我还是记得的,早就交代过厨房要做味儿重一些的。”
蒋彦知这才听明白。
原来刚才那一番“别蒸太久”“要多放醋”的话是为什么说的。
他又不免想到…只是想了一半,他又强迫自己停止的假设。
有些事,没必要。
“刚刚那老板的话倒是让我想起来了。”蒋彦知看向程以时,笑着说,“之前以时小的时候好像也说过我跟小辞很像的话。”
蒋彦辞侧头。
程以时想了想,点了点头。
其实不只是小时候,甚至于包括现在,她依旧认为蒋彦知本质上跟蒋彦辞实际上是一个很像的人。
这句话的意思上其实很大程度主要是针对于这两个人分别对于对方总是存在一种错误的理解,认为对方跟自己并不相似。
而实际上,无论是刚跟这两个人认识的人还是跟这两个人有一段时间交情的人,基本上通过一些事情之后就会发现这两个人,尽管彼此不承认,两者相似,但实际上两个人无论是处事的态度,还是做事的一些想法都会有相似之处。
蒋彦辞当初为了一些原因,会瞒着家里从部队离开,选择转业。
而到现在兜兜转转又一段时间过去,当相同的事情相同的选择摆在蒋彦知面前,蒋彦知即将要做出的选择也几乎跟蒋彦辞有相似的一致……
程以时慢慢收起思绪。
“长得不像,但是一些做事的准则很像,就会让人有这种感觉。”她缓慢说。
“我觉得不像。”蒋彦辞抬起头说,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蒋彦知,一字一句地说,“我的做事准则是不逃避,直面问题。”
蒋彦知淡然,没有特别的表情。
哪有人上来这么说话的。
程以时见状,抬脚暗暗地踩了旁边的人一下。
正当她略觉尴尬的时候,听到—— “妈妈,你们不饿吗?”
程以时嘴角僵硬地笑了笑。
“饿。”

一场即将产生的“辩论”就这样被一句童稚的语言“阻止”在萌芽阶段。
程以时接受度良好地大快朵颐起来, 跟蒋磊蒋行舟三个人吃得津津有味的,丝毫没有要搭理另外一边正“面面相觑”似乎还想就刚才那个话题争论的两个人。
这顿饭,几个“客人”是尽了欢, 两个“莫名其妙”的人因为像不像的问题纠结了一中午, 饭也没怎么吃好。
南城市政府就距离这个老字号的本地小馆距离不远。
现阶段因为忙着引进外资, 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发展南城,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们几乎个个都是忙得不可开交。
蒋彦辞最近正在跟海市来的建筑商协调建设市政府联通其他机构办公大楼的问题,用餐结束,也没多停留,就回政府处理公事了。
程以时下午没其他杂事, 但是需要跑小火炉一趟。所以, 最终的决定就是先带着蒋彦知回去放行李,而后由他带着两个小的, 接下来该玩玩该闹闹。
两个小的知道要出门,高兴得不得了, 马上就同意了。
蒋彦知这一趟的目的就是要跟蒋磊缓和关系, 自然对这样的安排没有意见。
游玩的机会, 是最适合提升父子情感了, 他认为。
小火炉最近在南城的热度很高。
不, 这句话得这么说, 过完年后,小火炉的热度就在南城一直居高不下。最近又因为市面大热的柑橘酒的热销, 其他渠道一直供应不及时酒, 因而没有断过酒的供应的小火炉又因为这一点而又多了一些慕名前来的客人。
之前还稍微有些落寞萧条的门东大街因为小火炉这一家店铺而再次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程以时下午过来是因为要跟奥利弗介绍的华裔外商谈生意。
不过, 到地方包厢里, 看到来谈生意的人,程以时还是觉得稍微有些意外的。
因为, 在座的一群人中,除去她提前知道的几个外商,还有一个前不久刚刚跟她打过交道,并有一些往来的人。
“程老板,许久不见!”那人站起来,伸手,文质彬彬地打招呼。
程以时稍稍点头,做了回应,跟他说:“客气,麻老板,好久不见!”
“程!”奥利弗还是跟之前一样一如既往地热情,见程以时跟麻老板相识,摸摸鼻子,像是解释也像是开玩笑地说,“我猜麻也是因为美味的小火炉跟你认识的。我就知道,没有一个人可以拒绝地了华国美食!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拒绝得了小火炉好吃的火锅!”
他的话里还是句句不掩饰他对小火炉的推崇。
程以时之前头一回听到的时候还觉得有一些不好接话,可是随着次数越来越多,再听到这些夸奖她吹嘘她的话的时候,她也能面不改色地应下来了。
因为,事实告诉过她一个真理,不要试图跟一个饭店的忠实拥护者谈理智,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白费。
所以程以时根本不推脱这种称赞,而是等奥利弗称赞完后,表示了一下对他的感谢,同时顺势问起了后面的问题。
“所以,麻老板也对投资小火炉锅底底料的调料厂有兴趣?”她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直接问了最核心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麻六倒是没有避讳,含糊其辞。
一来是就算是他不说他这一行的目的,但是其他任意一个外商都知道他的想法,这其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跟程以时说明情况,想瞒是瞒不过去的。二来是因着上次那档子,他跟程以时这边其实还是有些问题的,因着一个生意再让这个变大,从而影响其他的问题,影响他其他的生意,这不是他的做事原则。
再有就是,今个这件事,华裔投资商里隐隐以奥利弗为首,他刚才对程以时的态度,也值得让他谨慎三思,再考虑考虑。
“之前跟程老板有误会,还请程老板看在那块地赔礼道歉的份上多加原谅。”麻老板颔首,态度很诚恳,说话慢慢的,先说了一番托词之后,接下来的话就是有些直言不讳了,说的也直白,“听大卫先生说,奥利弗先生有意在法尔兰在欧北地区成立一个国际食品调料加工厂,正好前不久托一个留学的朋友,拿到一块法尔兰的工厂,不知道能不能有幸加入到程老板这个生意当中。”
程以时之前那样问,其实很大程度就是已经想到他是冲什么样的目的来了,听完他话不过也只是确认了一下原来的想法。
麻六这个人,很多人对他的评价都不太一样。
有人夸过他这人有江湖义气,是一个扛事的人。也有人批判过他,认为他的一些做法是典型的小人行径,团团伙伙的一套不能搞。
因为之前那块地的事情,程以时对两者的评价其实都能理解一些。麻六这个人讲兄弟情谊,是个优点,但是也确实是他身上最大的缺点。
“加入进来,自然欢迎。”程以时轻笑,抬手拎起水壶倒了一些茶水,端起水杯抿了一些,这才放下水杯,直直地看向他,说,“不过在商言商,都知道麻老板是个任人唯亲的人,但是做国际调料厂这个事情可不能再这一套,工厂里后续的管理以及人员的聘用都是要经过考试,才能上岗任用的。”
奥利弗在一旁点头,表示他对这一点的认可。
而在他身侧的另一位华裔投资商也表示了对这个提议的支持,附和道:“港区的国际公司能够成长壮大起来,虽然有一些不排除是家庭企业的固定套路,但是在员工的雇佣以及公司的管理上都还是公开的这一套。”
麻六怎么会听不出来,这几个人说这些话的目的“醉翁之意”就在于他,明摆地是在告诉他:想要在投资上掺和一笔可以,但是在人员的管理上不行。再通俗地理解一下就是告诉他,投资之后可以坐着等分红,但是就别想着要管理权了。
不过这件事他之前也是提前考虑过的。
法尔兰废工厂那块地在国外,虽然地本身很有价值,但是他人主要在国内,处理一些事情起来还是鞭长莫及了一些。再一个就是那块地,他拿下来后就没想着要再给法尔兰人,所以这才听说有这个国际调料厂的生意后想来掺和一笔。
因此,出于以上两方面的考虑,对于他来说,法尔兰的土地只要能使用,能让他赚钱,好像就没其他的问题。
麻六想清楚这其中的利害之后,马上就表明了他的态度,对众人说:“我可以用法尔兰的工厂的地入股投资,并签下承诺书,保证今后只接受公司分红,不参与公司的经营以及人事上的各种决定。”
“麻,你要考虑清楚。”奥利弗强调说。
“不需要再考虑了。”麻六接下来的话听起来还真的有一股江湖快意恩仇的草莽气息在,对他们摆摆手,然后扯扯嘴角,戏弄地说,“要不是那块地的所有者是日岛国人,民族的气节让我天生看不惯那两个人,我再就把这块地给卖了。”
程以时闻言,不解地看向奥利弗。
奥利弗贴心地将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补充了个清楚。
原来麻六手里那块地是两个跑到法尔兰留学的人卖了祖产的地来抵账的,那两块地也就是那个废工厂的地原来是一个华商的,后来华商回国支持革命,那个地就被日岛国无耻的人以国际局势的名义给占走了去。
那两个日岛国的人卖了地后还清了赌债,但是却不敢让家族的人知道这件事情,因此现在在想方设法来跟麻六交涉希望把地弄回去。
麻六当然是不想把地给还回去的。一方面的原因是出于一些特殊的情怀,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当初抵债的价格跟这个工厂的地相差很大,现在把地还回去基本上就是赚个吆喝,实在不是他这样“唯利是图”的商人该有的风格。
所以在这样的形式之下,他就想趁华国跟法尔兰的商人做跨国工厂的机会,把这块投资了,从而达到他两全其美的目的。
“程老板,放心!”麻六知道他在程以时这里的形象估计很难一下子就说服人,特地补了一句,“这一回我肯定不让手下那些人插手这个生意。”
程以时看向他,不答反问,笑着说,“如果麻老板手下有确实懂法尔兰,会说当地语言的能人,工厂也是不排斥的。”
麻六语塞。
一肚子的保证就这样被堵了回去,他能说些什么。
他手下都是一些大老粗。
华国自己的字都还不认得几个,还指望他们说法尔兰语,那还是歇歇吧!
“法尔兰当地用麻老板的地,这个事情我没有异议。”程以时也知道其他的人就在等她这个回复。
其实法尔兰当地的工厂要用谁的地都无所谓,这个事情并不太会影响华国的工厂选地,那么选用谁的地让谁加入投资,程以时倒是不大关心。
因为之前提议这个商业计划的时候,双方商谈的很具体,程以时这一方只跟外商奥利弗签合同,具体外商那边的投资问题以及分成的情况归属奥利弗一方考虑。
今个,奥利弗把人带过来,肯定是他们外商这一方已经沟通妥当,带过来说是询问意见,实则更像是跟她交代一下。
程以时心领神会这件事情的意义,所以并不在意。
此时此刻,这个合作中,她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
“你们敲定国内的工厂选址了吗?”她问。
“所以那群人决定把工厂建在南城下面那个叫邺城的县?”于春坊对这个决定还是稍微有一些惊讶的。
邺城是南城下面的县,这个县给她最大印象就是两个字,偏远。之前气象站去派技术员过去实地勘查天气,回来的技术员没少抱怨过地方偏远的。
所以,这也就导致她刚才一瞬间也没反应过来,这个地是南城下面的县城。
“邺城我去过,就是挺远的,而且那边也可能是路不通,发展也不怎么好。”赵一梅说。
“一梅姐说得不错。”程以时点头,然后又解释了一下工厂选址的原因,“不过这一次调料车选在邺城也就是有像帮助它发展的用意在里面。那边更靠近沿海,路修起来之后,出口的事情好办,还能解决一些就业的问题。”
赵一梅半年前病了一场,牛建蒲担心她身体催着她办退休。一个月前刚在南城气象站办了病退,把工作先转给了一个临时工。最近有空闲时间,便赶紧找时间跟程以时,于春坊聚了聚。
她之前在南城气象台就做办公室的工作,觉悟和意识都有,这会儿听程以时说了工厂选址的原因,也就明白了。
“那倒也是,要是没人推一把,邺城估计永远都是个让人想不起来的偏远县城。这个选址选得好。”
于春坊进来赶潮流,跟着去听了夜校,对一些事情也有了更深刻的看法。
听到她们两个人这么说,微微一笑,说:“只有人人都当了工人,这思想意识才会觉醒。所以啊,别说什么大道理,这不仅是工厂地址选得好,也是小时心肠好!”
赵一梅附和。
程以时听得耳朵痒,作势要走,指着厨房的方向说:“要是再夸我,我得去厨房再做个菜去。”
两人大笑,而后一直聊到深夜。
程以时送走人后,去电话那拨了个号。
接电话的人是蒋彦辞。
“忙完了?”他问。

第119章
“刚把人送走。”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跟这些老朋友见面, 这一见面一聊其实会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不光自己的生活在改变, 其他人的生活也在经历着沧海桑田的变化, 想到下午听到的那些事情, 程以时还有些感慨,对电话那头说,“没想到,我才离开气象站一年不到,气象站就发生了那么多事情。”
那头接电话的蒋彦辞听到这里, 不动声色地换了一个姿势, 把电话换了个方向。
“之前就是抄袭我竞选稿的那个人,你还有印象吗?”程以时兴致勃勃地跟他分享起来下午才听到的八卦消息。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