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塞完马玉书后,叶宁拎着保温桶急匆匆赶去了医院。
自从出事后,叶卫明就打从心里觉得自己拖累了妻女。
这会儿看到女儿过来,叶卫明十分勉强的挤出一个笑容:“都说我这里晚上不用人守,你们白天过来就行了。”
叶宁放下手里的保温桶,一脸的不赞同:“那怎么行,你这才做完清创手术没几天,身边哪里离得了人。”
不想和父亲在这种事情上来回掰扯,叶宁转而说起了老家的情况:“我这次回去,村里好多人都问你呢,姑婆还拿了一篮子鸡蛋给你补身体。”
叶卫明一听就急了:“你没要吧,你姑婆八十多岁的人了,养点鸡鸭攒几个蛋也不容易。”
叶宁无奈摊手:“不要姑婆不走呀,她老人家心疼你,说起你还结结实实地哭了一场……”
这些家长里短的事情确实能够转移叶卫明的注意力,见他爱听,叶宁就捡着村里的情况多说了几句。
其实自从发现木门后,叶宁就一直在想他们一家人回村住的可能性。
乡下山好水好空气也好,最适合父亲养病。
老家有房有地,不需要房租,随便种点菜就尽够他们一家人吃了。
而且叶宁大学毕业后本来是一边做着兼职,一边预备考编考公的,住在哪里都一样。
要是这倒买倒卖确实能够赚到钱,那她后期少不了要往返于两个世界。
一趟两趟还好,时间一长,她总不能天天从市区往村里跑,累不累的先不说,村里那些人也会觉得奇怪的。
以后马玉书肯定也是要贴身照顾叶卫明的,那他们一家人搬回村里住也影响不了什么,最多是买东西有点不方便而已。
不过这些事情也不能急,叶宁还得慢慢跟父母商量。
华国人骨子里就有种田基因,人在失意的时候,就想学陶渊明那般回家种种地,想来这思想工作也不难做。
叶卫明一口一口地喝着女儿喂的乌鱼汤时,有些不放心地叮嘱道:“我这里有你.妈看着,你就忙你的事情,可别被这些杂事分了心,家里现在的这个情况,可都靠你了。”
华国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其中就属老师和公务员最吃香。
八.九十年代的人都想下海,现在的人是都盼着能上岸。
叶卫明和马玉书就是一门心思地盼着女儿能够考上公务员的家长,旱涝保收的,总算是个保障。
以前叶宁对考公这件事情是不抗拒的,作为独生女,她也想安安稳稳地留在父母身边。
现在有木门了,叶宁对考公的执念就没有那么大了。
公务员稳定归稳定,她有考上城镇编制的学姐,每天都在朋友圈吐槽她那交完五险一金后两千八的月工资。
那就算叶宁运气好考上编制了,前几年的工资肯定高不到哪里去,就家里现在的这个情况,两三千块的工资可不够他们一家人生活……
医院的晚上并不安宁,凌晨时分叶卫明隔壁床的患者濒危了,医生护士来回奔波,家属的哭喊,牵扯着叶宁的神经,实在睡不着,她索性掏出手机查起了六十七年代的资料。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既然以后她要在那边做生意,多了解一些那边的情况总是好的。
汇总完收集的资料后,叶宁对那个时期也有了粗略的了解。
总而言之,那会儿很困难,物资短缺,普通老百姓常年吃不饱肚子,农村的老百姓过得尤其困难,这种情况一直到包产到户的政策开始实施后才略有好转。
那个时期的老百姓还不止是食物上的缺乏,穿的衣物、平常生活的日用品、小家电等工业用品,也是供不应求的。
当然两个世界的物资差价也是很大的,就拿叶宁刚到手的金手镯来说,那边的金价就几块钱一克,拿到这边来,身价直接飙升百倍。
网上还有不少人晒出家中长辈捡漏的经历,什么用几十斤粮食就换到了清朝的老坑玻璃种手镯,前朝的古董字画什么,看得叶宁那叫一个干劲十足。
叶宁对自己的水平有自知之明,古董字画水太深,她压根就分辨不了真伪,想想还是金玉最靠谱。
不过那会儿的户籍也是很严格的,出门要介绍信,乘车住宿都需要证明。
叶宁一个黑户,要想在那边做这倒买倒卖的生意,风险还是太大了,这要是一个不慎被抓住了,拿不出证明,怕是得被当成特务给突突了。
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找几个那边世界的人作为中间人,叶宁提供商品,由对方帮她卖掉,再把卖来的钱换成金玉等拿到现代来好变现的东西。
不过这么干的风险很大,得找信得过人,否则对方拿货物卖了钱不认账,叶宁也拿对方没办法。
这事不能着急,得等她多了解一些那边的情况后才能实施。
因为女儿突然给了这么个手镯,马玉书这一晚上都没怎么睡踏实。
马玉书了解自己的女儿,也相信对方不可能去偷去抢,但是手镯价值太过昂贵,她担心女儿因为家里的情况,在男女之事上犯糊涂。
实在不放心,早上马玉书又给女儿打了电话过去,叶宁在电话里再三保证,这手镯是自己以正当途径得来的,绝对不是哪个土大款送给她后,她的才作罢,转而给回收黄金的老板周琴发了消息。
这一两年金价涨得很快,周琴和老公早上把黄金收上来后,也不敢放在手,一般就是当天或者第二天就转手卖掉了。
周琴也是马玉书以前的客人,对方知道她家里的情况,收到消息后直接就带着工具开车到了小区楼下。
见到马玉书后,周琴半开玩笑半认真道:“马姐你可真是深藏不露啊,之前都卖了那么多首饰了,手里竟然还有存货呢。”
前些天缺钱,马玉书把自己和女儿的首饰都卖掉了,大概两百多克的金子,倒也换了十几万块钱。
听着好像不少,不过工地上和叶卫明一起出事的还有另外两个工人,一死一重伤。
在叶卫明的安排下,卖房子的钱赔给了死者家属,两家人私下和解。
另外一个伤者还在医院住着,叶卫明和对方的医疗费每天都是好几千,等到对方伤好出院,少不了还要赔上一大笔钱,哪里是卖点首饰就能摆平的事情。
按照女儿的说法,马玉书苦笑着把手镯递了过去:“唉,出了这个事情,有多少家底都得搭里面,这是家里传下来的老物件,要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了,哪里会舍得卖掉呢。”
交情归交情,好几万的生意,周琴也不会和马玉书客套,接过手镯后直接就取出工具过火了。
随着融完里的金液越来越多,周琴惊讶挑眉:“咦,虽然是老物件,但是这金子的含量还是挺高的嘛,好像没什么损耗。”
竟然是真的?马玉书心中愈加忐忑不安,脸上还得勉强挤出笑容:“是吗,我也不知道,一直压箱底放着,也没戴过。”
等烧好冷却过的金饼一上称,周琴不由得惊叹道:“嗬,还是以前的老物件实在,足足有九十六克呢。”
掏出手机计算一通后,周琴笑道:“今天金价又涨了点,我给你算六百五十四一克,我该给你六万两千七百八十六块钱,我再给你凑个整,给你六万两千八”
见马玉书一脸怔愣的样子,周琴抬手在她眼前晃了晃:“马姐,你是要现金还是我直接给你转账?”
心里装着事情,马玉书只能匆匆点头:“你直接给我转v信上吧。”
周琴很快把钱转给了马玉书,等对方收款后,她有心想闲聊几句的,偏偏对方心事重重的,也不接她的话茬。
最后周琴只能不尴不尬地地客套道:“那你慢慢忙,我先去店里了,以后要还有这种事情,还来找我啊,价格我肯定按照最高的给。”
以后还有这种事情吗?
马玉书拿着手机摇了摇头,她自己也不知道……
第6章 二次交易 “这些东西都送给我们了!”……
在楼下缓了好一会儿后,马玉书才回过神来,想起自己要收拾收拾去医院换女儿回家休息。
马玉书到医院的时候,叶卫明已经用上药了。趁着丈夫这边没什么事,她一把拉着女儿去了楼梯间。
怕有人路过,所以马玉书把声音压得很低:“手镯是怎么回事?别用捡的来搪塞我,六万多块钱的东西,哪是那么好捡的。”
听马玉书说六万多块钱,叶宁心中一喜:“竟然是真的,卖了六万多块钱?”
虽然叶宁心中也有预感,但是此刻她还是觉得有些不真实。
马玉书点了点头:“卖了啊,卖了六万两千八。”
见女儿顾左右而言他,马玉书又追问:“你先跟我说这手镯是哪来的?不然我这心里总提着,你说万一别人再来找你要可怎么办。”
叶宁拍了拍马玉书的手臂,笑道:“那你就把心放肚子里吧,这手镯的主人是不可能找我要的。”
对着亲妈,叶宁也没什么好隐瞒的:“我前天不是回老家了嘛,为了摘柿子去了谷仓,然后……”
听完女儿的讲述,马玉书简直怀疑自己是在做梦。
谷仓里的木门?
门后的另一个世界?
用几袋奶粉就换了这么大一个金镯子?
这是在写小说还是在演电视?
她以前看的那些短剧都没有这么离谱的剧情啊。
而且这事怎么还越琢磨越邪乎?
叶宁无奈地一摊手:“看吧,我就知道你不会信,所以昨天才没告诉你,不过我说的都是真的,你要不信,回老家看看就知道了。”
马玉书确实不信,但是女儿的表情这么认真,那手镯又如此贵重,除了这个可能之外,她竟然也想不出更合理的理由了。
马玉书抬手揉了揉太阳穴,有些头晕:“你先让我消化一下,门不门的你可千万别再和别人说了,真的假的都等你爸出院后再说。”
这么大的事情,叶宁自然是不会随便和人说的,连连点头之余,她还不忘提醒道:“我还欠着人家十袋奶粉,半个月后我还得过去一趟呢。”
想到刚到手的几万块钱,马玉书也说不出拒绝的话,只能掏出手机给女儿转了五千块钱:“半个月后也不知道你爸能不能出院,这钱你先拿着,该买什么东西就去买。”
送走女儿后,马玉书回到病房,看着闭眼小憩的丈夫,她张了张嘴,还是把要出口的话咽了回去。
半个月后,叶宁提前一天带着自己在网上买的收纳盒回到了乐阳镇。
这次叶宁除了在超市买了十袋奶粉之外,还买了一袋苹果,两把挂面,以及两斤大白兔奶糖。
于公,顾骁给的手镯卖了六万多,要是只给几袋奶粉,叶宁心里有点过意不去。
于私,顾家兄妹俩生活贫困,又是实在人,叶宁愿意给他们一点帮助,不过是一点水果和吃食罢了,拢共几十块钱的东西,能让她心安,也是值得的。
叶宁离开没多久又回村,村里人少不了要多问几句。
已经和父母商量好以后要回村里住的叶宁只能解释:“我爸要回来养病,我先回来收拾收拾。”
叶老大废了,要回村里养老的消息一传开,村里说什么闲话的人都有。
不过这些话都传不到叶宁耳朵里,趁着天色还早,她把院子里的杂草清干净了不说,还打电话去电力局预约了重新装电表的事情。
不得不说,农村老龄化有老龄化的好处,村里人少,叶宁把自家院门一关,外人根本就不知道她在不在家里。
这次过去,叶宁是做足了准备。
上次交易匆忙,买来的奶粉叶宁只能从杂物间里随便翻出个陶罐装。
这次她提前在网上买了十个铝制的密封罐,奶粉装在罐子里,放上一两年都不会受潮。
按照叶宁找到的资料,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铝制品已经很普遍了,城里的工人带饭很多都用的是铝制饭盒,用这种方式来装奶粉,倒也不算出格。
叶宁素来谨慎,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出发前她特意穿上紧身裤和高领衬衫,头戴杂物间翻出的草帽,裤脚也紧紧扎进长袜里。
如此一来,美观性虽然差了一点,但是再也不怕山蚂蝗钻进肉里了。
今天叶宁已经提前出发了,但是等她背着背篓到约定地点的时候,顾骁和顾灵已经早早等着了。
叶宁低头看了看手表:“我们不是约的中午吗?”
手机在这边没有信号,为了不迟到,叶宁特意买的机械手表,这会儿明明才上午十一点钟不到。
顾灵直直地盯着叶宁手上的手表,一脸的羡慕。
虽然早知道叶宁的家境很好,但是看到她腕上的手表时,顾灵还是有些不敢置信。
那可是手表,听说只有市里的百货商店里才有卖的,最便宜的都要一百多块钱,是连他们大队长都舍不得买的稀罕物件!
顾骁赶紧解释道:“怕晚了让你多等,眼下也农闲了,平常我们也是在山上转悠,找点野菜蘑菇之类的攒着,就早点过来等着了。”
说完顾骁还不忘扯了扯顾灵的衣角,提醒她视线不要那么直白。
交易的地点离木门有十来分钟路程,东西少的时候还好,东西一多,叶宁也是要费上一些力气。
随着叶宁的动作,顾家兄妹双眼放光地盯着背篓看。
叶宁也没辜负两人的期待,一罐接一罐地往外拿奶粉。
“这么多奶粉能吃挺长一段时间了,我找亲戚买了些罐子,这一罐就是一斤奶粉,每次吃完拧紧盖子,就不会回潮了。”
“十袋奶粉正好十罐,都在这里了,你们数数。”
顾骁和顾灵怎么都没想到叶宁会这么体贴,连保存奶粉的罐子都给他们准备好了。
这么好的罐子,要是放在供销社,指不定要卖好几块呢。
城里机器不足,平常老百姓要去供销社买肥皂、搪瓷杯子、搪瓷碗之类的,都需要工业票。
叶宁用来装奶粉的罐子看着密封性就好,想也知道除了装奶粉外,还可以用来装水、装饭菜。
这要是放在供销社,怎么着也得要一两块钱一个吧?
顾灵看着眼前的十个罐子,不敢置信地问:“不要钱,白送给我们?”
叶宁笑道:“当然了,你们上次给的手镯很值钱的,足够换这些东西了,除了奶粉之外,我还凑了一些其他的东西。”
顾骁心里早有预感,眼前的这个姑娘是个善心且大方的人,但是在她把背篓里剩下的东西一样样拿出来后,他嘴角的微笑还是越来越难绷住。
苹果、柿子、挂面、奶糖……每一样东西都是难得的好东西。
顾灵更是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这些东西都送给我们了!”
叶宁笑着从牛皮袋里拿了一颗奶糖,剥开糖纸塞进了小姑娘嘴里:“对,不过吃了糖记得刷牙,否则牙疼起来可是很难受的。”
嘴里包着糖块,顾灵出口的话听起来十分含糊:“这还是我第一次吃奶糖呢。”
顾灵年纪小,出生没多久父母便相继去世,家里没了得用的劳动力,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顾家人连吃饱都难,更别提糖这种贵又不顶饿的零嘴了。
顾灵第一次吃糖,就是她大爷爷家娶儿媳妇的时候,她守在院子外面看热闹,大爷爷背着人偷偷往她手里塞了两颗糖。
作为大队上最富裕的人家,周队长家里办喜事,用的也是供销社最便宜的水果硬糖。
奶糖属于高档糖果,虽然不需要糖果票,但是售价却高达两块八一斤,一般人可舍不得吃。
顾灵到底是孩子心性,看着眼前的一大袋奶糖,心里就已经美得冒泡泡了,根本就顾不上其他物资了。
顾骁注意的却是那两把挂面。
超市里卖的农家鸡蛋挂面,最简单的白纸包装,一把三斤,虽然没有那些大品牌的用心包装,但也靠着加量不加价的卖点,笼络住了一大批消费者。
“你上次不是说奶奶身体不好吗,这鸡蛋挂面煮起来简单,既好消化,又有营养,最适合老年人吃了。”
这挂面可是叶宁再三斟酌后的选择,诚然,超市里有营养的食物很多,鸡鸭鱼肉虾,但是这些食物贵不说,也不适合顾家的情况。
挂面就很好,经济实惠,两把二十块,足够顾家人吃上一段时间了。
看着眼前的这些东西,精打细算如顾骁,此时也发自内心地朝叶宁深深鞠了一躬:“谢谢你,这些东西本来不在我们的交易中,真是让你费心了。”
此时叶宁还没忘记给自己营造人设,遂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没事,这些东西就是外人看着难得,我家里亲戚多,门路也多一些,买这些东西比供销社里的价钱还要便宜一些。”
相似小说推荐
-
十八线退圈开殡葬店后(寄三月) [现代情感] 《十八线退圈开殡葬店后》作者:寄三月【完结】晋江VIP2025-09-13 完结总书评数:10492当前被收藏数...
-
我和相亲首富闪婚了(0梦江南0) 【先婚后爱+协议婚姻+总裁首富+扮猪吃虎+宠妻狂魔】
于玲为逃离催婚魔爪,与相亲对象赵辰签约光速领证。他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