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书陪着周顺弟坐在屋檐下歇凉,看着顾骁弯着腰一甩,就把她和叶宁两个人一起抬着才能搬动的一大袋衣裳轻易的甩到了肩膀上,不由得对着一旁的周顺弟夸了起来:“小顾这力气,可真是干活的一把好手啊。”
周顺弟摇了摇头:“嗨,他也就只有力气大这一点长处了,其他的我都不想说他。”
马玉书眼珠一转,笑道:“小顾多好啊,我看着又老实又勤快又孝顺的,婶子你要真这么嫌弃他,不如真送给我们做侄女婿算了,我可不会嫌弃他。”
周顺弟乐呵呵地说道:“行啊,小叶要能看上这傻小子,那真是我们老顾家祖上三辈人都烧高香才能积攒下的福气!只要你开口,我等会儿回去就给他收拾收拾让他搬上来。”
马玉书知道女儿的心思,但是女孩子本来就该矜持,她试探出周顺弟的态度后,也就顺着她的话说了:“那我回头真去问小宁了,说实话,我真觉得小顾人不错,你看两个人站在一处,多登对。”
顾骁和叶宁不知道他们的母亲和奶奶又凑在一起琢磨上了,顾骁搬完衣裳后,叶宁又带着他去放杂物的房间里搬了一大袋子洗衣粉、一大袋子提前撕了塑料薄膜的香皂:“我看村里人洗衣裳都去河边的石墩,回头你把这些东西放到河边,让帮着洗衣服的婶子随用随取就是了。”
“行,眼下地里也没什么紧要的活计,洗衣裳的人应该很好找,你要是急的话,我就多找几个人,尽快把这一批衣裳给洗出来。”
叶宁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先找五个吧。后面一批旧衣裳也快到了,明天早上你再上山来拉一趟。”
“行,翠莲嫂子做事是公认的麻利,等会儿我先去找她。”顾骁点了点头后又道:“尤哥的家具还有两个柜子和梳妆台,我明天还得跑一趟,顺便把替齐嫂子收的竹荪给她送过去。”
叶宁对顾骁的安排没有任何意见,只提醒道:“行,还有你的家具,趁着眼下没有什么别的事情要忙,你也抽空给搬到市里去。”
顾骁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没事,我平常又不去市里住,多放一段时间也没关系,倒是这些建材,得赶紧运到市里去,那铺子租下也有段时间了,早点装修好,我们也能早开门做生意。”
叶宁说服不了顾骁,只能作罢。
载着旧衣裳回到村里后,顾骁当即就从村里找了五个干活麻利的婶子帮着洗衣服,一块五的工钱一出来,但凡是被他选中的婶子,那就没有不乐意的。
顾骁特意带了一卷尼龙绳下来,这会儿在河边的柳树上随便一缠,就是现成的晾衣绳了,婶子们洗好的衣裳就这样晾在河边,下午日头大,用不了半天功夫就能晾干。
安排好旧衣裳清洗的事情后,之后的几天时间里顾骁每天一趟地往市里送建材和竹荪。
这天他送着竹荪到雅苑的时候,正好和开着拖拉机送竹荪回市里的齐恒前后脚到。
齐恒先到的,他开着拖拉机刚进雅苑,就隔着原木色的栅栏就看到了自家小妹院子里晒着的一大片竹荪了。
齐恒见状心中一惊,是谁!是谁动作这么快,这么多的竹荪,怎么着都不可能是小妹他们从市场上买回来的,他都跑得这么快了,竟然还有人能抢到了他前面?
拖拉机发出的动静比摩托车可大多了,齐芳听到动静出来查看情况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自家二哥一脸怨妇样的盯着自己院子里晒着的竹荪看。
齐芳解释道:“那是我托老尤的朋友从乐阳镇那边收上来的竹荪,有三十几斤干的,还有六七十斤新鲜的,你这边情况怎么样?”
齐恒听完齐芳的解释,面色也好了起来,他拍了拍拖拉机车斗上高高捆着的袋子,得意地扬了扬头:“我这一趟可收了八十几斤干竹荪,不过这拖拉机一次只能拉这么多,明天我再送一趟。”
齐芳满意地点了点头:“行,老尤请了朋友帮着把这批干竹荪给送到深市去,以后你一天送一趟,凑够一车的货我们就往深市送。”
那边齐恒刚吭哧吭哧地把拖拉机上的竹荪搬进屋内,这边顾骁后脚就开着货车送竹荪过来了:“齐嫂子,这是今天的竹荪,都是干的,我特意给凑了三十斤的整数。”
第185章 “老板,这条裙子我要……
齐芳只看了顾骁带来的那几大袋子一眼, 就忍不住赞叹道:“诶,顾老弟你这竹荪晒得好,像这种不是特别干, 带着一点的水分的竹荪收上来正合适。”
这竹荪也不是晒得越干越好,毕竟这裙边薄薄一圈, 越干就越脆,别说挤压了,就是上手拿的时候手劲儿稍微大一点,都会碰碎, 一旦裙边破了碎了, 那这竹荪也就卖不上价了。
顾骁送来的竹荪摸着还有点软绵绵的, 这样的竹荪运输时外形上不会有损坏,这种干燥程度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自从家里开始做这收购竹荪的生意后,齐芳就卖掉了家里的一根金条,换了几千块现金在家里,这会儿回屋从包里数了一百八十元的现金给顾骁。
顾骁也没数,接过钱就塞进了兜里,齐芳紧接着又道:“辛苦老弟你了,加上你和我哥送来的,现在已经攒了快三百斤干竹荪了, 我估摸着再有个两三天, 应该就能凑够一车的货了。”
山市大部分的地方都没有专门收竹荪的,齐芳和齐老汉分散开在几个市场放出话说要收竹荪后,不少头脑灵活的人都不用人提醒,就知道自己去村子附近收购散货回来统一卖给他们。
最后几个市场收上来的干竹荪,倒是比顾骁和齐恒两人收上来的还要多一些。
也因为竹荪能也能卖出高价了,让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了一笔额外的收入, 这几天市里和底下各个乡镇肉摊上的生意都比之前好上几分了。
因为绝大部分人挣了钱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吃点好的犒劳一下自己。
在现代这种犒劳可能是火锅、烤肉,而在八十年代,这犒劳就是买上一斤肉回家打牙祭,哪怕只有这么一顿能吃上肉,也足够让一家老小高兴上好几天了。
齐芳这会儿提前给顾骁打了招呼,他回去后就有时间安排家里和厂子里的那一摊子事。
叶宁平常只负责把控大方向,那些琐碎的事务都是由顾骁负责的。
他们这一趟出去也不知道要在深市耽搁多久,服装厂那边的工资不用管,周巧珍她们当上厂长之后,他就把厂里的公户存折交给了她们保管,里面的钱足够给工人们发上好几个月的工资了。
但是果园和养鸡场那边的工资得先发下去,其实依照叶宁的家底和名声,这工资就是晚一两个月发也没什么的。
不过叶宁极为在乎这个,之前她就再三跟顾骁叮嘱过,说一定不能拖欠职工们的工资,这点工钱对她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职工们来说,说不定就是一大家子下一个月的生活费。
虽然顾骁觉得职工们家里多多少少应该都是有点存款,应该也不至于一个月不发工资就断炊,但是叶宁都这么说了,他也一直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
临走之前顾骁又问了一句:“那后面这竹荪还要继续收吗。”
齐芳想都没想就道:“收,怎么不收,这竹荪轻易又放不坏,要是卖不掉,就让老尤放铺子里慢慢卖就是了。”
顾骁一想也是,尤利民现在已经有了固定的铺子了,这店里总归是要备点存货的,就是不知道这竹荪和衣裳放在一个铺子里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景象。
要是尤利民知道顾骁会这么问,那此时的他肯定会回——什么景象,当然是能赚大钱的好景象了!
话说先前那么大一笔钱花出去后,尤利民他们就铆足了劲儿地想赶紧开门赚钱,几人在市场上奔波了大半天,又是打扫,又是布置店门,当天下午就把这间空了好几天的铺子给收拾出来了。
当天晚上尤利民他们连招待所都没回去,就因为他的一句明天开业,一定要把这些衣裳熨得漂亮平整,几个大男人硬是守在铺子里,用熨斗熨了一百多条裙子出来。
现在只有讲究的人会熨衣裳,铁皮做的熨斗,里面装上热水或者炭火燃烧的温度烫平衣服上的褶皱,这种东西在市场里还很难见到。
尤利民他们转遍了好几个市场都没问道,最后还是谷三灵光一闪,觉得隔壁既然是定制衣裳的,就肯定备得有熨斗。
最后谷三仗着自己长了一张娃娃脸,拎着两大杯糖水去了隔壁的绸缎铺子,最后还真让他借了两个回来。
尤利民准备第二天就开业,当天下午就去买了两大盘鞭炮回来,一群大男人也没什么好讲究的,忙到凌晨实在累了,直接躺下就睡。
用郑老七的话说这铺子讲究,地上还铺了木地板,睡着也不比家里的木头床。
尤利民深知兄弟们是为了宽慰自己,他知道大家跟着他受了累,不过这么多年的兄弟,也用不着说那些客气话,等回头铺子赚到钱了,他总是不会亏待了他们。
心里惦记着事情,这一晚上尤利民那叫一个辗转难眠,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一早,这天都还没有大亮,他就轻手轻脚地去外面给兄弟们买了早点回来。
尤利民把郑老七他们叫起来后催促道:“我昨天找人算了,他说辰时阳气初盛,宜开市交易,兄弟们动作快一点,把东西吃完收拾收拾,然后我们就放鞭炮开业了。”
八十年代的人对黄历还是很看重的,哪怕是乡下的农户,每年开年的第一件事,也是先把当年的黄历买回家,然后一整年里办事都会特意从上面挑选吉日,觉得这样意头更好。
深市人更是对黄历和风水深信不疑,外地人到了这里,自然也是要入乡随俗的。
郑老七他们加快速度把面前的包子猛地塞进嘴里后,又仰头灌了两口豆浆,随后直接抬手一抹:“老大,我们好了。”
尤利民拍了拍手,扬声道:“行,大家伙再把铺子里收拾收拾,我去外面摆鞭炮。”
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响声,尤利民在深市的第一间铺子就这么开业了。
新店开业的第一天,按照山市的规矩,这新店开张,为了图个生意红火的彩头,这门口的鞭炮纸最好是留着,不过老街人流量这么大,这鞭炮纸蹦得到处都是也不像个样子。
所以负责市场卫生的工作人员过来打扫卫生的时候,尤利民也是说尽了好话,又给对方包了一个一块二的红封后,对方才松口让他在店门外留下了二十来厘米那么宽的一条鞭炮纸。
这个时间还早,街上没有多少人,尤利民也不急,店里留足存货后,就让郑老七和癞子各带两个人继续去市场上卖货。
昨天他们在农贸市场摆了一天的摊,因为干蘑菇的质量好,价格也不贵,不挑选直接装就是十一块钱一斤,要是客人有喜欢的品种,要单独买,那就是十二块一斤,深市的蘑菇种类没有西南那边多,尤利民他们卖的很多蘑菇客人们都不认识。
这蘑菇一个不好会吃死人的事情大家也是知道的,最开始客人还有些担心:“你这蘑菇晒干后好多我都不认识,我就不能挑自己认识的蘑菇买了,这万一吃出事来了可怎么办。”
被客人质疑了癞子他们也不生气,而是耐着性子解释道:“大婶你这话说的,我们做生意,是为了赚钱,又不是为了害命,这些蘑菇都是我们山市人祖祖辈辈一直吃的,那有毒的蘑菇可不敢拿来害人,你看这种是羊肚菌、这是榆树菌、这是珊瑚菌、牛肝菌、茶油菇……用来炖汤都是一顶一的鲜美!”
“我们这么大一车货,要在这里卖上好几天呢,你尽管买回去放心的吃,吃出问题了也能来这里找到我。”
说起来也多亏了现在野生菌还没有固定的市场,尤利民他们可以算是第一次如此成规模地来深市卖蘑菇的商人,光是昨天癞子他们那一个市场,就卖掉了几十斤蘑菇,本地人难得遇到这样的山珍,哪怕是再锱铢必较的主妇,至少也会买个半斤回去尝尝鲜。
当时有客人没在袋子里发现竹荪,还有些可惜了,说家里人就喜欢吃用竹荪炖的椰子鸡,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在市场上见到了。
癞子他们跟着尤利民在外面做了这么久的生意后,也是学聪明了,当即就说他们这里就有竹荪买的,只是这一批的竹荪刚被一位客人给包圆了,下一批送到还需要一些时间,给对方报了东澜老街的地址:“我们在那里租了一间铺子,卖衣裳和干蘑菇,以后您常去那边转一转,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有竹荪卖了。”
对方闻言也是意外,毕竟观澜老街的铺子租金之贵,就是绝大部分的本地人都负担不起,没想到眼前这几个小摊贩看着不起眼,竟然还有这个财力。
不管客人心里是怎么想的,总之她嘴上是应下了。
晚上大家到了铺子里后一对账,发现这干蘑菇卖得确实不错,不算早上黄哥买去的那些,他们都还卖了一百多斤出去。
唯一麻烦的就是他们挂在摊子上的那些衣裳了,一整天过去了,哪怕一直都有上前问价格的客人,却没有几个客人真的掏钱买,两个市场加在一起,都只卖出了三条连衣裙。
还是尤利民先想到了关键:“是不是因为我们的衣裳摆在市场里,客人不方便试衣裳的缘故,我看你们嫂子店里就有专门的小房间让客人试衣裳。”
尤利民他们几个大男人第一次开店,自然不可能处处都考虑得周到,不过他们发现不对后,立刻就赶在隔壁关门前买了一块厚实不透光的布料回来,在店里面的角给隔了个试衣间出来。
第一天开业,其他人都得出去卖货,因为尤利民就之留下了看着讨喜又嘴甜的谷三。
谷三这两年也成长了很多,之前尤利民和郑老七前后脚在雅苑买房子后,他心里也想跟他们当邻居,这会儿在吃上都俭省了很多,就是为了能更快地攒够买房子钱。
尤利民安排谷三站在门口揽客,他给店里做了规划,进门后左边是卖衣裳的,右边是卖干蘑菇的。
这样看着确实有些不像样子,但这不是手头紧,时间也不够吗,但凡是资金充足时间够,他肯定得请两个木工师傅来在店中间做个隔断,让这两桩生意互不打扰。
为了揽客,尤利民在店两边一边摆了一筐干蘑菇,另一边挂上了几件衣裳。
也就早上八点出头的功夫,这老街上就有带着红帽子的游客了。
谷三知道这些都是来深市游玩的客人,大多都不差钱,当即就中气十足的吆喝了起来:“走一走,看一看咯,咱们新店开业,买衣裳送干蘑菇!”
谷三的普通话刚学没多久,大声吆喝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带些西南那边的乡音,放在以前他就该不好意思了,但是这会儿看到那队游客真的在自己的吆喝声中往这边来了,他顿时就把那点不自在给抛到脑后,更加热情地朝游客们吆喝了起来。
“小哥,你这蘑菇怎么卖的?”游客们走近后看到筐里干爽完整的蘑菇,还真有不少感兴趣的,毕竟山珍海味从古就受追捧,深市不缺海味,但却难得遇到质量这么好,种类这么丰富的野山菌。
谷三麻溜回道:“十五一斤,你自己抓!”
对于这些干蘑菇的价格,尤利民昨天就已经拿出了章程,他这铺子一年的租金就要两万四,考虑到成本,这放到店里卖的干蘑菇自然不可能和放到市场买的一个价,十五一斤的这个价格就是他再三斟酌之后定下的。
别人不清楚,谷三心里却是清楚的,这些蘑菇收购上来的成本只有五块钱,这一下就卖到十五,他报价的时候心里也没底呢。
原本他们也商量了,要是顾客问过价格后觉得贵,也不是不可以再给降点价的,然而他们真是小看了这群游客对深市物价的接受能力了:“这倒是个实在价格,给我来上两斤。”
“我要一斤吧,这一趟出来买了太多东西了,箱子都快装不下了。”
“我要五斤……”
一下子好几个客人围在一起要买蘑菇,谷三一个人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就在他期盼着尤利民能来帮他搭把手的时候,一扭头发现店里的尤利民也是忙得脚不沾地。
有游客进店后发现墙上挂着的衣裳款式看着简单大气不说,还带了一些小设计,看着竟然比她们港城卖的都还好,当即就指着眼前的裙子问道:“这条裙子看着不错,就是白色显胖,有别的颜色吗?”
客人上门,尤利民也是连忙迎了上去:“有的,有的,还有黑色、蓝色和藕色。”
相似小说推荐
-
十八线退圈开殡葬店后(寄三月) [现代情感] 《十八线退圈开殡葬店后》作者:寄三月【完结】晋江VIP2025-09-13 完结总书评数:10492当前被收藏数...
-
我和相亲首富闪婚了(0梦江南0) 【先婚后爱+协议婚姻+总裁首富+扮猪吃虎+宠妻狂魔】
于玲为逃离催婚魔爪,与相亲对象赵辰签约光速领证。他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