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梦回七零,家有神兽(水波1984)


通过这次寄东西,卢父看明白了,二儿媳妇绝对是眼里不揉沙子,心里明白的人。也是,笨人也考不上中专,当不了国家干部。
一来一往的包裹,把家里人之间的关系显现的明明白白。
有了沪市的物资,于茵觉得压力都小了,最起码,孩子大点不怕奶水不够吃了。二姐陆续给寄来不少奶粉了,够两个小崽子吃一段时间了。
入夜,于茵哄睡两个小崽子,进入空间。
放眼望去,之前种的菜已经很高了,叶子出了四五片了,黄瓜,豆角过几天就需要架架了。西红柿也得枝上一些,免得挨着地,烂了。
砍竹子的工作还得继续啊,需要量大呀。
别的不说,今天先隔出一块地,到时候养鸡。她打听了,这边有专门编笼子的,自己去换几个大的,鸡崽小时候就放笼子里,长大了再放出来。
说干就干,先用竹子钉四个桩子,再把竹子劈开,挨排插进土里,得插得深一些,结实。
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才围成一个三米多长的正方形,再用藤蔓把个个竹劈连在一起,这样更结实。
于茵退后几步,欣赏自己的杰作,说真的,不怎么样。想着弄个正方形,实际是个不规则的形状,竹子截得长短不一,围栏也是高的高,矮的矮,远远看去,像个波浪线。
自己尽力了,也就这样了。
现在,鸡舍做成了,可是小鸡崽还没有着落呢。
得好好观察观察,看谁家养了鸡,鸡崽从哪来的,实在不行,就得买鸡蛋,自己孵出来。

于茵觉得自己比老黄牛还能干,堪比一级劳模!
之前一眼望到头的黑土地,现在一部分已经硕果累累。
西红柿已经泛红,不知道是品种问题还是空间加持,每株柿子秧都挂了很多果实,大大小小,要把枝丫压断了。而豆角也是成嘟噜的结,黄瓜个个顶花带刺,水灵灵的……
于小哥寄来的种子,都种成了。而院子里的蔬菜虽然也都出苗了,但是,没有空间里的长得快,刚要出蔓,架上架。
于茵从黄瓜架上揪了一根黄瓜,都没擦,用手撸了一把刺,别扎到嘴。
咔嚓一声,真是清脆啊!
黄瓜特有的清香味直击味蕾,不像后世的黄瓜,除了水,没有什么味道了,皮还不脆,隔一宿,囊了吧唧的。
于茵一根黄瓜下肚,舒服极了,这可是自己挖坑,点籽,架架,汗珠子都摔了八瓣,其中的辛苦只有自己深有体会,所以,于茵自己坐在地头吃独食一点也不愧疚。
付出还是有收获的,看着眼前郁郁葱葱的菜地,心里升起一股自豪感。
曾经的拖油瓶,万人烦,现在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菜园子。要不说,国人把种菜刻到了骨子里,不管多么艰难,只要眼前还有一片绿油油的菜地,一切都不是事。
有了好的开始,后面就好办了,找机会弄点小麦,玉米,水稻,谷子等粮食种子,怎么也得保证不饿肚子,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最后巡视一遍自己的战场,于茵从空间出来,摸了一把小崽子的屁股,还好,没尿。
两个多月了,孩子的体重长了不少,嗓门变大了,连晚上的尿泼子都长了。现在,一晚上换一次尿布就行了,不用一晚上起来好几次,缺觉。
“哇哇……”
得,时间正正好,尿了。
“唔,这尿骚味,真是吃的多了,尿的味道都浓郁了。”
于茵一边吐槽着,一边麻利的给小家伙换好尿布。
尿完了,还得吃点,属小狗的,直肠子,排完就得吃啊。
“啊,啊……”
真是厉害了我的崽,吃个奶还给个音,刷一下存在感啊!
“你啊啊啥呢,好吃吗?哎呀,吃就吃呗,这只手拿开,都捂出汗了。”
于茵一边扒拉小闺女的手,一边小声说着,听不听得懂的,说着玩呗。
小儿子躺在床上挥舞着自己的小手,不哭也不急,自己和自己玩的挺开心的。
蚊帐内,娘三个每晚上都上演这一幕,只是怀里孩子的顺序不断变化而已。
说起蚊帐,于茵也是嫌弃的不行。
蚊帐不仅很厚,通风性很差,而且颜色单一,大多数白色的,用的时间长了,还发黄。更有甚者,上面还打了不少补丁,黑色,蓝色,灰色,形状各异,这要是在外面随风飘荡,没准还能有点意境,但是,在这屋里一挂,只显得特别闷。
于茵想着,还得麻烦卢二姐,看看沪市有没有轻薄点的蚊帐,哪怕贵点也行。
这的环境特点,潮湿,湿热,各种小生物堪比生化武器,叮上不死也脱层皮。
于茵印象中就有很多知青或是外省过来支边的工人及家属,身上被叮了以后,皮肤被挠的破破烂烂,有的地方甚至化脓了,想想就可怕。
于会计职业技能上线,蚊帐,记上,十万火急。
放下小闺女,抱起小儿子,吃吧,快吃吧。
吃饱喝足,两个小家伙呼哧呼哧的睡着了,于茵也困了,挨着小家伙们也睡了。
早上,难得的晴天。
雨季,一个月恨不能下二十多天的雨,到处湿漉漉的,感觉哪哪都有一层水珠的感觉。
简单的做了个蘑菇汤,煮了米饭,之前泡的酸笋也能吃了。
一碗饭,一碗汤,一碟酸笋,简单的食材,最原始的烹饪,保住食材最原始的味道,比后世用各种调料做出的菜更得于茵的心。
现在虽然调味料简单,一般就盐,酱油,醋,重口味的就是辣椒什么的了。不像以后,光酱油就分生抽,老抽,红烧酱油,海鲜酱油……眼花缭乱,打着古法酿制的招牌,其实,多数是调和的,没了食物原有的香味。
现在的酱油,基本都是散装的。
买酱油,拿着空瓶子,到了供销社,一个大桶里装着的,桶上面有个盖,一只盛油的长把勺子和漏斗就放在上面。来买酱油,营业员把漏斗放进瓶口,用勺子往里倒酱油。
据说,这时代的酱油里没有添加剂,会生白花花的蛆。于茵是没见到过,也无从考证,但是,这时候的东西好吃是一定的,没有种类繁多的添加剂,都是食物原有的味道。
不知道是于茵饭做的好吃还是她两能吃,每顿饭都是三光政策,啥也不带剩的。也行,这天气,不等到中午就得馊了。
抬头看看天,还是万里无云,于茵果断的把床上的被褥搬出来,晒在二层的围栏上。
小崽子的尿布,小衣服什么也都折腾出来,让阳光照射一下,紫外线杀杀菌,都要长毛了。
一家四口出了大门,就分道扬镳了。
于茵依旧推着车,带两崽子去办公室,这又要到月底了,她和王姐也要忙起来了,可是,忙也是高兴,要开工资了,还有各种票。
于茵和卢书睿把床车做了改进,上面用竹子做了棚,又忍痛拆了一条纱巾,做了帐篷。
阿香还给拿来好几个手工做的彩色布球,用绳子拴在竹棚上,两个小崽子喜欢看颜色鲜艳的东西,不时的还用手去够。
有了这个哄娃神器,于茵工作都不用分心了,只要及时换尿布和喂奶,一点不闹人。
于茵和王姐忙碌了几天,所有工资都结算清楚,月初发到个人手里就算完成任务了。
领了40.5块钱,还有肥皂票,工业劵,糖票,肉票……这是没票寸步难行的时代,一叠花花绿绿的票据,不同面值用的不同颜色,方便那些大字不识的人来进行区分。
而作为中学老师的卢书睿也开支了,他不算干部编制,工资没有于茵多,30.5块钱,还有相应的票据。
“给,这是这个月的工资和票,你收好了。”
“你自己留一点在兜里,不用都给我,万一有急事需要钱,不能兜比脸还干净。”
于茵其实不太理解把男人兜掏的干干净净的做法,不说有急事用钱耽误事,一分钱不留,不就是变相的给男人攒私房钱创造机会吗!
卢书睿知道于茵不是试探,是真心的让他留着零花钱,就拿了两元钱和两张粮票。
于茵把其他的钱票收起来,拿回屋。整钱放在空间里,其他的票据什么都放在饼干盒里,作为家里日常开支。

第18章 收集粮食种子
种菜的时候累的要死,心里发誓,再也不种了,等吃着酸甜可口,皮薄,掰开,里面起沙的西红柿,所有的誓言都随风而去了,如果空间里有风的话。
七十年代的蔬菜种子还没有被无数次改良过,有着原本的味道和口感。不像几十年以后的蔬菜,没有了食物原有的味道,只是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
熟透的西红柿咬一口,沙沙的口感,略有面面的质地,不像改良后的西红柿,皮厚厚的,硬硬的,没有柿子味,要想闻到柿子味,也只能闻闻柿子秧了。
在空间里巡视一圈,还有很多土地没有种植。
可是,靠于茵自己一点一点的种,不说体力跟不跟得上,就是时间也拉得太长了。
于茵想了想,还是多种一些果树吧,这样便于管理,一次种植,受益终身,划算。
留下一点空地,自己种一些粮食,够自己吃就行,这时候粮食才是王道。两个小崽子慢慢长大,精细粮少不了,麦子,稻子,谷子都得种一点,尤其东北大米,甚是想念。
不能想了,大米饭配上红烧肉,想想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土地有安排了,只需要慢慢收集种子和果树,总有一天能实现米饭,水果自由。
转过头,看着足球场大小的大树坑,灵泉水不多不少,好像永远保持同样的水平线。
灵泉水这么厉害,能不能养鱼,养鸭子呢?自己是不是可以试试,勐海县大大小小的河流,大江不少,抓点鱼问题应该不大。
这件事也记在于会计的小账本上了,账本记了不少东西了,之前的小鸡崽还没有着落,鸡棚都搭好了,鸡崽可能还在鸡妈妈的肚子里呢。
又吃了个西红柿,于茵很遗憾,这么好吃的东西卢书睿同志无福消受,真是可惜。好吃,太好吃了,几口就灭了一个西红柿。
毫无愧疚的于茵吃饱喝足,出了空间,看了一眼双胞胎,没有尿湿。小家伙们,干的漂亮,就这样保持住,给你妈我省多少事。
躺在床上,在记忆里搜索,认识的人中有没有能接触到粮食种子的。
原主是真的不善交际,朋友就阿香一个,同学,邻居什么的,基本没怎么说过话,总是低着头匆匆而过,估计很多人都没看清她的长相。
搜索半天,才在角落里找到一点有用的信息。
于父的战友木叔叔家有个姐姐,现在就在勐海县的粮管所工作。
这个姐姐有个英气的名字,叫木文英,人也比较侠气,还帮原主打跑过不干正事的二流子。
当时原主吓坏了,还是小哥赶过来,把她带回家,后来,和文英姐一起,把二流子揍了一顿。
就她了,印象中,文英姐有个低血糖的毛病,兜里总带着糖。正好,卢二姐寄来的大白兔奶糖还有不少,见面礼有了。
心里有了成算,于茵几乎秒睡。
第二天,于茵依旧推着两个小家伙去上班。
现在,小家伙都形成习惯了,到点就知道要出去了,休息的时候,她们到点也会啊,啊的吵着要出去。
“王姐,早啊!”
“小于,早!”
王姐这人虽然爱占点小便宜,但是心里明镜似的。自从于茵休假回来,表现出不好说话的架势,王姐审时度势,和于茵打好关系,不再偷懒让于茵做事了。
两人忙了一会,上午基本没什么事了。
“王姐,我记得你家院子里的果树打理的可好了,还有小树苗吗?”
“怎么,你要栽啊?”
“是啊,你也知道,我家的院子里啥也没有,这过日子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就想着,倒腾倒腾,栽几棵树,种点菜,养点鸡,把日子过起来。”
“是这个理,过日子就得精打细算,不然,啥也剩不下。”
王姐她们这年纪的,就喜欢会过日子的。
于茵有事相求,不得挑着人家有兴趣的话题说嘛。
“过日子还得是王姐你这样的,我以后得好好和你学学。你家要是有多余的树苗,最好大点的,我跟你换一些,小的也要。”
先说好不是白要,这时候啥啥都紧缺,一般人不会白要东西。
“你真要换啊,我家院里还真有几颗明年就能挂果的,今年零星的开了几朵花,果没挂住。”
“呀,那太好了,这样明年就能吃到果子了。王姐,你回家看看,有几棵大的,几棵小的,我都要了。你看,你想换点啥,还是……”
这时候是不允许私人买卖的,都得用换的。黑市交易也存在,但是风险也不小,于茵没打算涉入。
“都要,你能用得了那些吗?我家院子里,大的就好几棵,小的都没数过,你往哪栽啊?”
“王姐,我这不是没打理过果树吗,怕整不好,多几棵,有个保障。你家果子好吃,过了这个村就怕没这个店了。”
王姐也理解,这地方气候潮湿多雨,很多家养的植物不好生存,总好烂根子。
“行,我明早给你挖过来,你就赶紧拿回家栽上,应该能活。”
“那就谢谢王姐了,你想换点啥?”
“那个,就是上次,你家小家伙穿的那个碎花的布还有吗,我想给我老姑娘做条小裙子。”
王姐这人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但是不重男轻女,家里两儿两女,都一视同仁,没有说什么好的都给儿子,女儿捞不着。
“王姐,事先说明,我那布可是瑕疵布,不是供销社买的好布料。”
“这话说的,你王姐虽然爱占点小便宜,但心里有数,那几棵果树值几个钱,要不是有几棵明年挂果的,姐哪好意思张嘴换布料,那不成二皮脸了吗,瑕疵布都是姐占便宜了。”
“那不能,王姐家的果子好吃咱这谁不知道啊,多少人盯着呢。”
两人商业互吹一会,就到了午休时间了,各自回家了。
空间里的蔬菜已经成熟了,柿子,黄瓜,豆角,土豆,茄子……这些属于北方常见的菜,云省这边就不常见了,不光是北方的蔬菜,其他家养的蔬菜也不多,养不好,不等成熟就烂根死掉了。
而于茵他们种在院子里的,虽然没有空间里的茂盛,但也成活了,个别的也开花了,就是花开的没有空间里的多,这得多亏了于茵不时的浇灵泉水的缘故,不然,也烂没了。
中午做了白米饭,炒了一盘空心菜,蒜片炒了一盘杂菇,都是清淡的,适合卢书睿吃。
吃完饭,卢书睿收拾碗筷,又把菜地里的杂草拔了,就急着回学校了,下午要开会。
正好,于茵也推着俩娃提前出门,去粮管所找文英姐去了。

按照记忆中的路线,于茵推着两个小家伙来到了粮管所。
这时候的粮管所职能很广,是地方人民政府粮食职能部门设立在县,公社、乡、镇等基层的一种收购公粮、统购粮,并供应给该地区居民粮食(主食、副食)及油料等物资,发放居民购粮证,定销粮,办理农转非手续等综合机构。
县里粮管所占地面积还挺大的,因为自从五六十年代,陆续的有很多省份的人支边过来,人员越来越多。而六十年代末,大批的知青下乡,组成了很多的建设兵团,都分布在县城周围,人口更多了。
“你找谁?”
于茵还在四处张望,门卫的大爷先发现了她。
“大爷,我想问一下,木文英同志在吗?”
“你等一下,我给你喊一声。”
大爷踢踏的进去了,这是鞋不合脚吗?
“是谁找我?”
“文英姐,是我,于茵。”
于茵看着迎面出来的女同志,齐耳短发,眼睛不大,单眼薄皮,还挺有精神的,和记忆中的印象重合,对上了,就是文英本英了。
“于茵啊!没想到啊,你能自己来找我,出息了。”
木文英也在打量于茵,人还是那个人,稍微胖了点,白了点。灰色的裤子,白色的短袖,两条麻花辫整齐的盘在脑后,眉清目秀的,看着很舒服。
“嘿嘿……文英姐,我这不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吗。”
“怎么,有事需要帮忙,进来吧,这是你家的双胞胎吧。”
“嗯呐,为了这两个小家伙,差点搭上一条命。”
于茵吐槽着两个小家伙,而独自乐呵的小不点才不管亲妈的吐槽,正用嘴吐着泡泡,玩的高兴呢。
“女人生孩子本才就是九死一生,何况你这还是双胞胎,更不容易。不过,这当妈了,性格开朗不少,还能找我办事,长进不少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