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梦回七零,家有神兽(水波1984)


曾经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拆快递,像开盲盒一样,把从某多上拼来的快递一件件打开。遇到物超所值的,就庆幸不已,遇到质量不好的,就退货。
有人说,看全国有多少人用某多,就知道有多少穷人。
穷与富,看个人怎么理解了。有首诗写的很豁达,“广厦万千,夜眠仅需三尺。家财万贯,一日仅需三餐。”很写实,人生的真谛,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悟透呢。
不瞎想了,自己又不想成佛,就是一个俗人而已。
俗人拆包裹吧,享受自己不一般的乐趣!
衣服,瑕疵布,床单,纱巾,鞋子……这些留着自己家用或是人情来往都是不可多得的东西。
海米,干海带,干海参,蛤蜊干,大虾干……各种海产品,于茵都收到仓房里。现在没有琳琅满目的钙片,这些海产品就是两个小崽子钙的来源。
相机,收音机,有些瑕疵的闹钟,上了弦能蹦的青蛙,公鸡……这些是比较贵重的物品,都是于茵一点一点挑出来的,留着自己用的。
还有一些小饰品,珍珠耳环,贝壳风铃,木质小船,苏绣制品,香包……传统工艺的手工制!品,是于茵买给自己的。给这个灰暗的年代来点色彩,是不错的精神慰藉。
东西太多,于茵整理了一上午。
把需要送人的单独放起来,其他的都收拾好,这一趟沪市之行,彻底告一段落了。
于茵这次主要目的是出售空间里的物资,还做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那就是拿着他们云省的各种易保存的特产,拜访了供销社,副食品商店,还拜托二姐夫,看他们百货大楼有没有可能采购一些她们云省的特产。
不管能不能成,于茵都想尽一份力。
这边的条件艰苦,农民尤其是山民的生活太难了。别说是全国都勒紧裤腰带的七十年代,即便是几十年后,这片土地也有很多生活困苦的人,挣扎在温饱线上。
于茵留下他们县办公室的电话,希望有电话打来。
好东西不少,运输是难点。
于茵只是一个小小的会计,很多层面是她够不到的。得找个有能力的人来牵头,事情才有办成的希望。
可是,工作好几年了,于茵能说上话的人有限,基本就是她们总接触的这几个人。县委书记什么的,于茵都没说过话。
想了半天,觉得褚建国是她最好的选择了。
吃过中午饭,于茵晃到革委会那边,看看褚建国他们在不在。
“嫂子,来这有事?”
王文也看见于茵,很是纳闷。嫂子很少过来这边,她一般不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
“啊,有点事。正好,文也,你有时间吗?我和你说说,你帮着分析分析,看能不能行得通。”
“行,嫂子,进来坐。”
于茵走进他们的办公室,其他人都不在。
“书棋和钱卫国他们呢?”
“他俩去公安局那了,褚小叔有事让他们去沟通。”
于茵就是随口问了一声,还是说正事吧。
“文也,事情是这样的。这次去沪市,我去了几家供销社,副食品商店,把咱们这的果干,笋干,香蕉,菠萝……送出去了一些,想看看他们有没有可能从咱们这采购。”
“嫂子,这是好事啊!”
“现在问题是,这件事得有人牵头,还涉及到运输问题。而我,认识的人有限,也不知道找谁。”
于茵没想到自己工作了好几年,真到了用人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圈子太小。
“嫂子,你是想找褚小叔牵头。”
“主要是想问问褚同志这件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如果可行,最好找那些部门协商。”
七十年代不允许私人买卖,还有很多政策制度是于茵不清楚的。本来好心,不能办了坏事,还容易把自己搭上。
“这事可操作空间挺大的,褚小叔也说过想做点实事。嫂子,你要是不着急,这事就交给我,我和褚小叔说一下。”
“那感情好,这事成与不成的,我也只是想让在这生活的人条件能有所改善。”
“是啊,他们太不容易了。这一段时间,我们出门办事,听过,看过,经历过太多。五六岁的孩子没有衣服,光着屁股到处跑。年龄大的老人有病也不敢去医院,付不起医药费,大多时候就是在熬时间……”
王文也看到的太多,是他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他们享受父辈的余荫,最大的委屈就是这次下乡,而没能入伍当兵。当时觉得自己憋屈死了,人生太黑暗了,整个人被负面情绪影响着。
可是,和那些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他们又是何其幸运,他们的那点不平,简直是无病呻吟,是矫情。
“行,那这件事就拜托文也了,希望能成吧。”
于茵没再多留,下午上班的时间到了,她要赶回去了。摸鱼也不能太明显,自己还真不是个有事业心的人,刚刚有了想做事的情绪,现在又没剩多少了。
而这事,要想做成,她还真扛不起来。
涉及面太广,下面的公社,大队,各个少数民族……这不是于茵擅长的,活了两世,于茵都没有多牛的社交能力。
下午过得很平静,做完自己分内的事,剩下的时间就是摸鱼了。
提起鱼,于茵想吃鱼汤了。
下班以后,于茵找机会进了空间,从盆里抓了三条一斤多沉鲫鱼,晚上做一锅鲫鱼豆腐汤,撒点香菜,无敌了。
提起吃喝,于茵感觉自己的肾上腺素飙升,激动啊!
想想都想笑,这要是把这精神放到事业上,是不是不会像现在这样,想干点啥事,都找不到方向。唉,自己这辈子有希望当女强人吗?悬!
提着鱼,满脑子胡思乱想的回了家,看见院子里疯跑的崽子和洗衣服的男人,什么沮丧都没了,日子还是过好眼前,顾好小家再说吧!

于茵把事情丢给王文也了,自己毫无负担的跑回家做鱼汤喝去了。
美其名曰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事实就是懒。她把自己以后几十年的路都想好了,现在能做的就是等待。
等待高考恢复,等待那个老人在南边画个圈,等待开放的风向她吹来。
而革委会那边,王文也不轻松了。听了于茵的话,他内心是很火热的。
自从听了褚小叔的话,自己想明白一些事以后,他是真想做点有意义的事。可是,做什么呢?
进了革委会,帮着褚小叔站稳脚跟,维护了一方治安,再也没有其他建树了。
王文也真的很着急,想做出点成绩,不想浪费生命。而于茵的提议,可操作性太强了。于公于私,做好了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王文也在心里打好草稿,一会等褚小叔回来,他得好好汇报。
褚小叔回来的时候,王文也正在写写画画,想做个规划出来。
“你这是忙什么呢,这么严肃认真?”
“主任回来了,正好有事和你汇报。”
呦呵,这么一本正经,看来事情不小。褚建国也端正了态度,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王文也拿着自己的草稿,跟了进去。
“主任,今天卢嫂子来找你,说了一些事情,我觉得可操作性挺强的。这是我写的初稿,还没整理清楚,但是思路都写完了。”
褚建国接过王文也的草稿纸,认真的看了他列的事项。关于本省特产走向全国的畅想,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进而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
褚建国越看越满意,这件事要是做好了,绝对利国利民。
当地的物种丰盛,很多东西因为运输问题,没有办法发挥它的作用,都腐烂在山间地头,白白浪费了。
而当地最难的就是道路问题,山路崎岖不平,很难把东西运送出去。如果,想办法开个头,有了流动资金,就可以修路,修了路,东西就能大量的运出去,就有了更多的资金,这棋就能盘活。
褚建国心动了,自己一时半会也回不去,何不趁机做点有意义的事,今后也是人生履历上一道亮眼的存在。
他们这样家庭出来的,想的都比较长远,不像于茵,从未接触过那么高的层面。对于这件事,她也只是想帮助当地群众改善一下生活条件。而王文也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对于政治比较敏感,都是走一步看三步的。
褚建国和王文也对着草稿,又增增减减的改了不少,哪些是他们自己能做主的,哪些是他们需要协调的。一下午,两人都没有离开椅子一步,直到憋的不行,着急忙慌的跑去厕所,才告一段落。
“不行了,小叔,今天先到这吧,我饿的前心贴后背了。”
“我也得回去了,你小婶快要生了,我得早点回去。这件事情不是一天两天能成的,你明天先去联系一下熟悉的生产队,了解一下他们能做哪些易于保存的东西,带上钱卫国他们两个,只有做到心里有数我们才能去和县委书记他们去谈。”
“明白,我们明天再细化一下分工,现在是春季,正是时候。”
两人没再多说,褚建国收拾东西回家了,王文也住在宿舍,不着急走,活动活动身体,还得等钱卫国他俩。
褚建国回家路过于茵家,院子里传来孩子大呼小叫的声音,其中还有他家两个小子的动静呢。
褚建国觉得于茵是个矛盾的人,有时候表现的很是低调,有时候想法又很超前,整个人有时候给人一种拧巴的感觉,像是自己和自己较劲,又像是和时代较劲。
褚建国推开家门,苏亦娴躺在竹制的躺椅上,闭目养神。
自从来到这边,亦娴放松多了,虽然还是不愿意出门,但是和于茵相处的不错。学会了很多生活常识,每天自娱自乐,时间安排的满满的,眉宇间少了一股轻愁。
“回来了,孩子去了隔壁,躺着睡着了。”
“今天咱闺女有没有闹你?”
自从怀了老三,褚建国迷之自信,坚信这一胎绝对是闺女,香香软软的小闺女,抱在怀里,多贴心。
“嗯,没闹我。对了,隔壁于茵炖鱼汤,让咱们去那吃,她准备了不少吃的,让我们尝尝云省春季的美味。”
春天是最适合吃野菜的季节。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节,许多时令野菜,让你体验舌尖上的春天!
臭菜、马蹄菜、酸苞菜、白花等时令蔬菜,于茵都采了不少。无笋不成宴,苦竹笋作为当地人的“心头好”,于茵也掰了不少。
这些看似普通的野菜,现在漫山遍野不值钱。几十年以后,量少了,价格提上去了,哪样不得十几二十多块钱一斤,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很多野菜都是有季节性的,吃不到,就得等待一年。
褚建国他俩到的时候,于茵的菜都做好了。满满一桌子,都是春天的味道。
炒苦笋,炸白花,腊肠炖酸包菜,臭菜摊鸡蛋,鲫鱼豆腐汤……于茵把春天搬到餐桌上了,看的一群人赞叹不断,好看,又好吃,都闻到香味了。
洗干净手的小崽子们,不用大人照顾,自己吃的欢畅,没一会,吃饱喝足,几人就下桌跑走了。
于茵她们终于可以安静的吃顿饭,好好聊会天了。
“于茵,你今天和文也说的事情,我俩商量了一下午,可行性非常高。我让他们三个明天开始去调查,当地有哪些东西可以做成易保存的食物。我们自己胸有成竹了,才有资格去和别人谈判。”
“这些我也不懂,你们商量着办吧,我一开始就是想帮帮他们,日子好过一点。如果有用到我的地方,你们尽管开口,一些少数民族我还是比较熟悉一些。他们才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于大自然的馈赠,他们最有话语权。”
于茵也怕一些外行瞎糊弄,破坏了生态环境,那就得不偿失了。
“那就更好了,我们都是外行,很多东西真整不明白。事情也急不来,我们慢慢学习,慢慢策划,一步一步来吧。”
四人举着杯子,干了一杯果汁,觉得日子很美,心满意足。
天上繁星点点,地上人影两双!

这个时代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艰苦朴素,心中有党的信念是十足的。
不能说人人都有一颗奉献的心,但遇到事情能前仆后继的人络绎不绝,集体主义精神绝对高于个人利益。于茵有时候很羡慕这一代人,他们活的纯粹,活的有信仰。
即便羡慕,于茵也做不到。
于茵经历过后世的冷漠,经历过被父母抛弃,经历过无家可归……太多不好的回忆。人有时候肉体受得伤害很容易痊愈,但是,心理的伤害反而不容易康复。看上去结疤要好了,往往下面还有炎症,还有脓。
这样的经历使得于茵极度没有安全感,总觉得抓到手里的才是自己的。
不能全情付出,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王文也几个人很是拼命,从做完计划的第二天,就奔波在勐海县周边的公社,乡镇,大队。他们革委会的身份比较好用,很多不明所以的人都惧怕革委会,那是那个时代谈及色变的存在。
三个大小伙子,都快把二八大杆轱辘骑圆了,腿跑细了。收获满满,基本了解的当地的基本信息,什么季节有什么水果,野菜,药材,列了详细的单子。
单子是于茵提供的,按照后世常用的表格,做的一目了然。
三人回来以后,于茵也被拉了壮丁,帮忙整理。把三个人的材料汇总,整做出一份更专业,更清晰的报表。
“嫂子,这些是水果的,这些是山野菜的,这些是中草药的,还有一些工艺品的。”
“工艺品?”
王文也和钱卫国没有咨询工艺品这方面的,没想到。
“嗯,我看嫂子送给书霞堂姐和奶奶的一些工艺品,她们很喜欢,爱不释手。走访的时候,顺便做了记录。”
“啊,我们没想到。”
“不用着急,一点一点来。这次书棋同志想的全面,值得表扬,你们俩做的也不错,也要鼓励的!晚上,请你们吃好吃的,以资鼓励!”
于茵没想到几个不满二十的大小伙子能把事情做的这么详细,全面,用心了。想想后世,这么大的孩子,大多还是孩子,除了伸手向父母要钱,多数没有别的贡献。
结合这些实例,于茵在心里默默盘算,卢向晨和卢向婉的教育问题。有时候不自主的会带入之前的情感,想把自己没有得到的补偿在孩子身上。
于茵知道,这是不对的,可是,不由自主的做了。卢书睿是妥妥的七十年代人,七十年代的思想。他虽然也爱两个孩子,但是原则性极强,很多规矩都是卢书睿给定下的,不能违背。
于茵反思过,自己的思想经过后世的熏陶,对这时代的孩子并不见得是好事。人都要适应环境,他们生在这个环境,就要遵守这个环境的规则,不能太特立独行,否则容易被孤立。人需要伙伴,朋友,人际关系。
扯远了,只是有感而发。
三个大小伙子表现的在成熟,也是少年人。听了嫂子的夸赞,心里还是美得冒泡了,嘴上不说,咧开的嘴角暴露了他们的小秘密。
四个人分工合作,做出了一份详细的报表。
季节,产地,种类,数量,做法,成品,成本……对于后世是最基本的汇总,但是在这时代,是比较先进的了。
于茵工作的这几年,大的建树没有,但是他们财会报表被她潜移默化的改了不少。后世虽然不是学财会专业的,但是自己开了好几年的店,基本的账目还是会的。
等这份报表交到褚建国手里的时候,于茵没有看到褚主任满脸的惊喜,她回家准备大餐了。于茵享受做饭的过程,每次沉浸在各种食材的搭配,新味道的尝试,于茵可以忘却不愉快。
寄居的生活,于茵过得够够的。最羡慕的是弟弟妹妹们可以自由的出入厨房,随意的从冰箱里拿东西,那是于茵不能涉足的地方。
食物,一直是国人最在意的东西,有时候高于金钱。
而对于于茵来说,食物,是家的象征,是安全感的保证。来到这以后,于茵最高兴的是她有自己的房子,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不是娘家也不是婆家,是完完全全属于于茵的家。
她喜欢上山,喜欢收集山货,喜欢把仓房塞的满满的,喜欢院子里种满蔬菜,果树,喜欢小鸡叽叽喳喳的叫声,这些让她有安全感。能保证自己不挨饿,不会为了吃的看别人的脸色。
于茵在家做大餐,王文也他们在办公室谈论这份报表。
“这是你们三个做的,厉害啊,做的很详细,比很多大工厂做的都要详细。”
褚建国没想到几个小子能干的这么好,意外之喜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