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一觉睡的有点多啊。
她起身,感觉到腰有点微微发酸。
推开房门,客厅沙发上坐着一大一小,在下着象棋。
“妈妈,你醒啦!”夏沁沁看到孟钰菲出来,惊喜地喊道。
孟钰菲微笑着轻轻点头,问:“你吃饭了么?”
“没有,我和爸爸要等妈妈一起吃饭。”夏沁沁边说话边从沙发上跳下来,被眼疾手快的夏军山拉了一下。
她小跑到孟钰菲身边,仰着一张笑脸道:“我把牛奶喝了,是爸爸去食堂给我拿回来的,我今天还自己擦了香香哦。”
“沁沁真棒。妈妈去洗漱一下,待会我们就吃饭。”孟钰菲摸了摸女儿的头发,是夏军山给她扎的马尾,倒也像那么回事。
“嗯嗯,好。”
夏沁沁点头,跟在孟钰菲后面,看妈妈刷牙洗脸,又跟着回卧室梳头发,像个小尾巴一样。
一家三口刚坐在餐桌上吃饭的时候,外面响起了敲门声,夏军山走过去打开大门,低头看到来人,笑道:“雁南这么早就来啦,快进来吧,我们正在吃饭呢,你吃了么?”
路雁南道:“夏叔叔早,我已经吃过了。”
夏军山把人领进来,指着沙发道:“你先坐一会吧。”
孟钰菲看到路雁南,笑着打招呼:“早啊,雁南,要不要再吃点?”
路雁南道:“早,孟姨。我已经吃饱了。”
夏沁沁也笑嘻嘻地打招呼:“早啊,雁南哥哥。”
“早。”
路雁南走到沙发上坐下,注意到茶几上还没下完的棋盘,低头看了起来。这红方的棋子一看就是夏沁沁的,她下棋向来随心所欲,有一套她自己的规则。
夏沁沁那边三两口吃完饭,就跑过来找路雁南玩。
“雁南哥哥,我们下棋吧?”
路雁南却道:“今天要去刘奶奶家学写字,你不记得了么?”
之前和刘大娘约定的是,每周末两个孩子过去那边,上午学两个小时的写字,下午学两个小时的画画。
工作日就两个孩子自己在家练习,周末再一起去找她指点,毕竟书法绘画最重要的是自己坚持练习。
夏沁沁摸了摸头,道:“好像是哦。”
吃完早饭,孟钰菲带着夏沁沁回房间换了一身衣服。
夏军山从厨房拿出两罐子蟹酱,这是准备送给刘大娘的拜师礼。
路雁南从挎包里掏出两个长条盒子,递过去和蟹酱放到一起,道:“这是我爷爷准备的拜师礼。”
夏军山诧异道:“你爷爷也知道啦?”
路雁南点点头:“我用李伯伯办公室的电话告诉他的。”
孟钰菲这时正好牵着夏沁沁从房间出来,看到桌子上的长条盒子,好奇道:“这是什么啊?”
夏军山道:“是雁南爷爷给他准备的拜师礼。”
“啊?你这孩子,我们不是说了替你准备一份了么。”孟钰菲道:“不过,这也没几天,东西这么快就从京市寄过来啦?”
路雁南道:“是我爷爷让这边认识的一个叔叔帮忙买的,他今天早上坐船送过来的。”
“哦,那怪不得。”孟钰菲点点头道。
夏沁沁好奇地指着盒子问:“雁南哥哥,这里面是什么啊?”
“是徽墨。”路雁南说着打开盒子给她看。
夏沁沁好奇地凑上去,“它黑黑的,嗯,可以吃么?”巧克力也是黑的,但很好吃诶。
路雁南摇摇头:“不能吃。”
“啊……不能吃啊。”夏沁沁语气颇为失望。
孟钰菲笑道:“这个是用来写字的,你以后学的画也可以用上哦。”
“哦,好吧。那另一个盒子是什么啊?”夏沁沁又问。
路雁南道:“也是墨条。”
夏沁沁好奇地问:“雁南哥哥,你怎么拿两个一样的东西啊。”
路雁南把盒子合上,道:“一个是你的拜师礼,一个是我的拜师礼。”
夏军山笑道:“你这小子,我们不是已经准备了拜师礼了么,何必再费这事,还惊动了你爷爷他老人家。。”
路雁南认真道:“一个是学写字,一个是学画画。”
孟钰菲道:“你说的也对,本来就是麻烦刘大娘教两项,多送些礼物也是应该的。好了,天色不早了,走吧,第一天去学习,可不能迟到了啊。”
他们到的时候,刘大娘早已经把桌子收拾好了,她家也是四方的大餐桌,把上面的东西全拿走,空出来给孩子桌。
她家的两个双胞胎,加上新收的两个小徒弟,正好一人一边。
宋营长今天加班不在家,唐佳宜开的门,笑着迎他们进屋。
看到夏军山拿的两罐子蟹酱,惊讶道:“呦,这是蟹酱吧,我小时候吃过几次,味道很是鲜美,我到现在还记得呢。孟主任,你在哪买的啊?我一直没看到有地方卖。”
孟钰菲道:“是自己做的,昨天赶海的时候捡了些螃蟹,晚上回去做了蟹酱,很新鲜的,你们尝尝。”
唐佳宜道:“孟主任,你竟然还会做蟹酱啊,真厉害。”
孟钰菲笑道:“这个也没那么复杂,下次做的时候我喊你去看看,一学就会。”
唐佳宜道:“那我可要去偷师了。”
刘大娘看着那两罐蟹酱,微笑道:“劳烦你们了,做这个最是费功夫的。”
孟钰菲笑道:“也没费什么功夫,您吃着要是好,下次再给您送过去。”
说着,又递上了那两个盒子,道:“这是雁南的爷爷准备的拜师礼。”
刘大娘抚摸着那墨条,感慨道:“这年头,很难遇到这么好的墨了。”
这个年代的人大多用的是钢笔,用的是一瓶瓶装好的墨水,方便是方便,但对于用惯毛笔写字的人来说,到底还是觉得用墨条研磨出来的墨更好。
不过,现在想买到好墨确实很难,在这个只有供销社和百货公司卖东西的年代,他们要是不进货,其他人就算有钱,也没地方买。
刘大娘对路雁南道:“劳烦你爷爷费心了,找出这两方墨来,奶奶用一条就够了,另一条你拿回去吧。”说着把盒子递过去。
路雁南摇摇头不肯接,语气认真道:“一个是我送您的拜师礼,一个是沁沁妹妹送您的拜师礼,我们都是您的徒弟,您不能收一个拒一个。”
看着面前板着脸,说话有理有据的孩子,刘大娘笑了,点点头道:“好,既然是你们的心意,那奶奶就收了。”
第82章 表哥
孩子们写字需要静心,孟钰菲和夏军山不便留在这打扰,便先回去了,过一会再过来接俩孩子。
出了门,孟钰菲道:“我们去供销社看看今天还有什么菜,也不能老吃食堂。”
夏军山自然点头同意:“好,今天中午我来掌勺。”
现在是上午九点多钟,猪肉自然是早早就没有了,海鲜摊子那边还有些货,两人走过去看了眼,最后买了一斤虾,二两海蛎。
这两个都是不用票的。
“我前段时间跟师长在外面吃饭,有一道海蛎蒸蛋味道不错,今天中午我做给你们尝尝。”夏军山提着竹篓里的海鲜道。
“嗯,这道菜一听就是沁沁爱吃的。”孟钰菲笑着点头。
这个季节是黄瓜上市的时节,翠绿的黄瓜看着很是诱人,孟钰菲走过去买了两根,才五分钱。
夏军山接过黄瓜道:“那我中午再给你们做一道拍黄瓜,我拍的黄瓜可好了。”
孟钰菲点头:“行了,这就已经三个菜了。”
夏军山道:“到时候再去食堂打个汤。”
隔壁水果摊子的郑三妹热情地喊道:“孟姐,今天有新鲜上市的荔枝,你要不要尝尝。”
孟钰菲笑着走过去,问她:“荔枝多少钱一斤啊?”
“四毛钱一斤,今年的荔枝结的好,个头大,还甜。”郑三妹热情地推荐,“保管好吃,都是一大早现摘的。”
孟钰菲低头看了看,荔枝也没剩多少了,应该是郑三妹摘的就不多,怕卖不掉坏了。
“那这些我都要了吧,你称一下看有多重。”孟钰菲开口道。
“好咧。”郑三妹高兴道,忙拿着秤开始称起来。
“一斤二两,零头就给姐抹了,按一斤算。”她说着还把秤杆递过来给孟钰菲看。
孟钰菲点头笑道:“好,那谢谢你了。”
郑三妹道:“应该是我谢谢你照顾我生意,这荔枝你回去尝尝看怎么样,好吃的话下次再来哈。”
买完水果,夏军山接过来拿在手上,另一只手是刚买的菜。
孟钰菲突然想到家里的牙膏快用完了,两人又走进供销社屋里。
百货柜台后面站着的是杨盼君。
见到孟钰菲进来,忙笑道:“孟姐,欢迎光临,要买什么?”
孟钰菲道:“家里的牙膏没有了。”
“好,我这就给你拿。”杨盼君说完转身,熟练的在身后一整墙的柜子上找到放牙膏的位置,拿出两支牙膏放到柜台上。
杨盼君指着牙膏依次介绍:“这是蓝天牌牙膏,四角钱一支。这个是刚到的白玉牙膏,是有水果香的,贵一点,要四角七分钱一支。”
“对了,孟姐,你家旧牙膏皮带来了么,一支牙膏皮可以抵五分钱。”
这个年代的牙膏管大多都是由铝、铅等金属制成的,目前,国家的对铝的开采和提炼成本还比较高,回收牙膏皮,也算是一种资源的合理利用。
而且这年头,家家户户都是用的铝锅,铝盆,坏了的时候,可以用牙膏皮补上,因此很多人家都有囤牙膏皮的习惯。
资源匮乏的年代,一个小小的牙膏皮也是做到了物尽其用。
孟钰菲道:“家里的牙膏还没用完,下次再带过来。我要蓝天牙膏就行,水果味的家里有孩子,怕她吞下去。”
说着打开挎包,掏出钱结账。
杨盼君点头:“好。孟姐说的在理,我本来还想买一支水果牙膏回去给孩子们用呢,倒是没想那么多。”
孟钰菲道:“主要是我家沁沁以前就做过这事,孩子大点就不会了。”
“对了,盼君,我看你刚刚拿牙膏一下子就找到了,看来这几天对这边的工作上手的很快啊。”
杨盼君道:“这里东西的摆放位置和我以前的单位差不多,就是这里的供销社比我们大队的那个大的多,不过熟悉了就还好。而且,这里的同事都很热心。”
说到这,她眼睛亮起来,嘴里是忍不住的微笑:“大家都很热心,特别耐心的教我接手工作,同事们也都很好相处,还有赵主任,也很关心我。”
她来上班的这几天,是她这辈子最开心的几天。没有闲言碎语,也没人给她甩脸色,同事虽然比以前多,但大家相处融洽。
来买东西的人,顶多也只知道她是金团长家属,而不是什么地主的后代,对她都客客气气的。
这种班上的,简直太轻松了!
现在每天她最期盼的就是上班了,上班使她快乐。
孟钰菲见她脸上流露出的笑容,看来是真的很喜欢现在的工作,此刻她的神采,才让人想起来她也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女生。
“你能熟悉工作就好,赵主任人很好,性子爽利,工作能力也强,你多跟着她学学。”
“嗯嗯,我知道。”
夫妻俩从供销社出来,慢悠悠的向家属院走去,到院门口的时候,看到一个陌生男人站在那,正在和站岗的小战士说话。
“同志,你们这里是不是有一个姓陈的团长?”
“你打听这个干嘛?”
“哦,我是陈团长夫人的表哥。”
“你有工作证么,哪个单位的?”
“我是隔壁市——林城市的报社记者,这是我的工作证。”男人说着从上衣口袋里掏出工作证。
夏军山停下脚步看了过去,孟钰菲也跟着停了下来,顺着他的视线,见到那个男人胸前的相机,倒真的像是个记者。
小战士看了遍工作证,道:“那你在这里等一下,我去帮你通知,让人来领你进去。”说着把工作证还给了他。
男人接过,笑道:“劳烦你了。”
夏军山这时走了过去,开口道:“怎么了么?”
小战士看到夏军山,忙敬了个礼,道:“报告,这位同志声称自己是陈副团长夫人的表哥。”
夏军山点点头,侧身看向旁边的男人,二十五岁左右,身高一米七八左右,身形偏瘦。
皮肤白皙,带着眼镜,手上也没有茧子,平常应该没有从事过体力劳动。
男人对上夏军山的眼神,微笑道:“你好。”
夏军山指着男人胸前的相机,问:“你是记者?”
“对,这是我的工作证。”男人点头,把工作者递过来。
夏军山接过,看了眼姓名栏:古经纬。
“你是林城日报的?”
“对。”
“你这次来岛上是探亲的?”
“不是,是工作,顺便过来看一下表妹。”
“隔壁市的为什么回来我们这里?”
“现在不是正值荔枝上市么,我们报社打算写一篇关于荔枝的文章,听说这个岛上的荔枝结的最好,单位便派我来实地考察一番,顺带拍几张照片回去。”
“哦,这样啊。”夏军山点点头,把工作者还给了他。
自从上次供销社的事情后,部队对上岛的陌生人都会调查一番才会放上岛,他要是来家属院探亲的话,肯定会打电话通知到具体的人,核实后去码头接人。
这样冒然独自跑过来家属院的,必定不是以探亲的理由进的岛,夏军山刚刚的那番话也有试探的意味。
古经纬刚刚的回答很正常,没什么漏洞。
夏军山转头对小战士道:“陈团长就在我家隔壁,我带他去吧。”
小战士点头:“好的,收到。”
夏军山指着古经纬的相机道:“古同志,你的相机不能带进去,先放在小孙这里吧,你走的时候再来拿。”
古经纬面色有些犹豫,“同志,我保证不拍照行么?这是报社的东西,是公家的财产。”
夏军山摇头。
古经纬纠结的看了眼相机,咬咬牙递给了小孙,道:“麻烦你帮我保管一下。”
小孙接过相机道:“同志,你放心吧,放在这里没人会动它的。”
于是,夏军山和孟钰菲便领着古经纬进了家属院,向小院方向走去。
孟钰菲余光看了眼男人,文质彬彬,温和有礼的样子,和他表妹齐慧英差别还挺大的。
走在路上,古经纬开口问:“不知您二位贵姓?”
夏军山道:“我姓夏,我爱人姓孟。”
古经纬道:“夏同志和陈团长是邻居,不知道陈团长是什么性格,是否会欢迎我这个不请自来的亲戚,我怕万一他不欢迎,到时候却是让我表妹难做了。”
孟钰菲觉得有些奇怪,问他:“你没见过陈副团长么?”
古经纬解释道:“表妹结婚的那段时间,我正好生病在家不变见客,因此并没过陈团长。”
夏军山道:“你放心,陈团长是实在人,你还是他大舅头,他是你表妹夫,敬重你都来不及呢,哪能给你脸色看呢。”
古经纬笑笑,道:“我毕竟只是表亲。”
孟钰菲笑道:“表哥那也是哥啊,陈团长是个实诚人,你别多想了。”
说话间,几人已经到了。
夏军山指着前面中间那栋院子道:“这就是你表妹夫家了。”
今天周日,陈副团长正在院子里锄地呢,院子里,一半种的是蔬菜,另一半是在齐慧英要求下种的花。
夏军山冲院子里喊道:“老陈,你家来亲戚了。”
陈副团长听到这话,心里疑惑地想:老家来人怎么没和自己说啊?
他直起腰,转头看向夏军山旁边的陌生男人,脑中实在想不起来家里有哪门子这样的亲戚。
压下心里的疑惑,他笑着走到院门口道:“夏团长,孟主任,你们来了,快进家里坐。这位是?”
夏军山笑道:“这是你大舅头啊,他是你家属的表哥,来岛上工作顺便来看看你们,在家属院门口的时候我们正好碰到,就带进来了。”
听到这么解释,陈副团长恍然,忙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伸过去道:“你好,你好,我倒还真没见过这位表哥。”
古经纬看着伸过来的手,指腹上还有保留的泥土痕迹,他面带微笑的伸出手握住,道:“你好,我是彗英的表哥,我叫古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