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历史视频:老祖宗边吐槽边吃瓜(胖胖的栗子)


[好问题,但是法学生也不能给出答案。]
[理论上说可以,情理上不知道了。]
[……]
“只有一个屁股,让他们上厕所的时候不会别扭吗?”
“不对,只有一个屁股,那岂不是也只有一个……那他们怎么娶媳妇儿?”
“你没看到,其中一个喜欢男的吗?”
“可是……他……我……但……这……”看着光幕上抓马的视频,听着他的话,一位CPU过载的百姓完全组织不出语言来形容这件事。
“……”
不过,同时CPU过载的不只有这一位百姓。如此抓马的事件,干沉默了不少朝代的百姓。
甚至各朝代的皇帝们,大臣们都沉默了。
别吵!他们在思考!
【#全国各省稻谷产量#】
【单位万吨。】
【黑龙江:2718。】
【湖南:2640。】
【江西:2037。】
【江苏:1992。】
【湖北:1866。】
【安徽:1583。】
【四川:1462。】
【广东:1109。】
【广西:1028。】
【吉林:680。】
【重庆:485。】
【河南:479。】
【云南:464。】
【浙江:462。】
【辽宁:425。】
【贵州:395。】
【福建:393。】
【海南:127。】
【山东:90。】
【内蒙古:90。】
【上海:82。】
【陕西:73。】
【天津:52。】
【河北:48。】
【新疆:34。】
【宁夏:23。】
【甘肃:1。】
【山西:1。】
【西藏:0.4。】
【北京:0.2。】(由多到少排序。只是稻谷,不含所有粮食。)
[不是,河南不是种小麦吗?]
[也种水稻,只不过种的最多的还是小麦。]
[不是主要农作物?还有这么多?]
[不怪古代打仗都抢河南啊,粮食啊!太重要了!]
[那古代为什么不抢黑龙江啊?这明明是黑龙江名列前茅。]
[那是因为现在机械化种植,而且就算是现在科技都发展成这样的水平了,也只能种一季。古代让人力开垦,累死百姓也开垦不出来。]
[主要是太冷,古代就算是有棉花做棉衣的,明清二朝都没有百姓主动去东北。太冷了,那冷都不是人能受得了的。]
[现在多亏了有暖气。]
[发明暖气的人绝对是个伟大的人。]
[应该没那么冷吧?]
[这么说吧。有一年,那个时候我上高中因为郊区供暖的原因,导致全校暖气停了,基本上就是当天下午停了,第二天就修好了,当时的室外气温为零下20度。
学校接到这个消息之后,当天就把课停了,因为那时候有些同学是住校的,家长在市区的抓紧让家长把孩子接回去,接不走的,就拿车一辆辆拉拉到市中心的另一个分校。
有些拉不走的,学校就抓紧时间采购了各种能够制热的电器,给学生们供暖。
当天几乎老师都没怎么睡,一趟趟有老师来巡逻,看看所有的门有没有关好,有没有缝隙,所有孩子都围在一块挨挨挤挤的睡了一觉。
就算这样第二天就是进那个教室门,保温杯里的水都冻了。
这还仅仅只是学校停了暖气,学校就那么大的动作。最重要的是这才零下20多度,还没到东北最冷的时候。
就古代那天气,就想想古代百姓该怎么生存吧?]
[也不怪古代没有百姓敢去东北,哪怕就是有黑土地。那黑土地也不保暖啊。]
[我还以为北方都不种稻米来着。]
[东北大米多有名嘞。]
[黑龙江和湖南一个排第一,一个排第二。怪不得湖南叫鱼米之乡,黑龙江叫北大仓。]
[看到这个稻米排行榜,我又想起来我在东北吃的东北大米了,太好吃了,可惜出了东三省再也买不到了。]
[也不知道为啥,出了东三省,再买东北大米,就不是那味儿。]
[湘湘、赣赣、鄂鄂这次终于在一起报团了。]
[呃……抱了,但没完全抱上。?(???)?]
[……]

“不是的,粮食咋能恁么多呢?”
“还是得像后世那样发展啊,东北那么冷的地方,都能给种上粮食发展出来。”
“黑土地?是上等田地的意思吗?”
“看起来差不多就是这意思。”
“那肯定比咱这儿白土地好,要不咱们去东北吧?”
“不行,朝廷根本不让百姓进去。”
“就算朝廷让进东北,靠啥过活啊?后世技术都那么先进了,一停暖气还那么慌张呢。
那要换成咱们这样的,过一冬天就咱们这身板,还不得全家都给冻硬实了。”
“这暖气……要是咱们这儿也有就好了。”
“朝廷快向后世学习吧。”
“快发展科技吧,不是之前有那个工业革命吗?”
“推翻王朝吗?推翻王朝又怎么让技术进步。”
“要只是推翻王朝就能让技术进步,那古往今来推翻了多少个王朝了?也没见技术一下子跨步到后世那般样子。”
“哎,好难啊,希望我能活长点,日后能看到后世的东西出现在。”
“……”
随着光幕时间出现的拉长,越来越多的百姓脱离了王朝条条框框的压制,在弹幕上变得越来越敢说了。
因为光幕是一个不受皇朝规矩压制的物品,他们可以通过光幕将自己内心所想肆无忌惮的表达出来。
但……这样情景的出现就苦了那些朝堂上的大臣们和皇帝们了。
在每一次光幕出现时,既想让光幕透露出后世发展繁荣的原因,又提心吊胆,生怕有什么煽动百姓反叛的内容。
两种情绪吊在心里,让他们看个光幕都不得安宁。
【#音乐节秒变大爷大妈的赚钱节#】
【潍坊音乐节,秒变大爷大娘致富日。】
【因为潍坊音乐节的场地,汽车开不进去,所以来看音乐会的粉丝们盯上了当地村民的三轮车。】
【于是……就出现了下列画面。
严禁带人的三轮车上坐满了人,大爷大娘们为了多拉人还打起了价格战,你10块一个人,我5块三个人。
一天挣个几百块钱完全不是问题,据说有的大爷大娘还能上千。】
[回家后的大爷大娘:这音乐节好!多办,多办!]
[大爷大娘:咱庄今天有唱郭的,一天挣了好几北。]
[虽然是地方话,但我莫名的听懂了。“我们村里有唱歌的,一天赚了好几百。”]
[我寻思我也没有口音呐。]
[哈哈哈哈……]
[够了,不许笑。]
[交警大队:停停停。
文旅局:gogogo]
[交通运输执法。]
[其实问题不大,主要是不上高速,交警全都在指挥,摆渡车堵住了,三轮车是主力大军。]
[三轮车多好啊,我真的觉得三轮车是世界上最好的车了,又凉快又有小风儿,还不容易晕车。]
[晕车人的最爱,我眼中的豪车。]
[坐这个车不能快,尤其是拐弯儿的时候。]
[一个急转弯,一车全干翻。]
[大爷大娘干了三天,挣了半年的玉米收成。]
[你这么一说突然有点心酸。]
[这种做法值得点赞推广,让经济下沉乡村,实现把年轻人喜爱的文化和浓厚的乡村风土相结合,一方面能拓宽年轻人对农村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能让逐渐寂静的村落热闹起来,让还有能力的老人有一份事业,大大提高农民收入,真正实现乡村振兴,逐步缩小贫困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好像有什么尘封的知识在我脑海中划过。]
[够了,我是来刷视频的,不是来学习的。]
[……]

“那我们这儿能不能也办啊?”
“估计不成,咱这穷山僻岭的,还是泥土路,下雨天走一下就有个泥脚印子,有钱人的脚都金贵着呢,让他们踩着泥土地,那不是做梦吗?”
“不用他们走,我背他们过来,他们给钱就行。”
“那也得县令能办啊。咱们这县令,你又不是不知道……”
“指望咱们这县令……那还是算了!”
“这个音乐节是啥呀?咋能吸引这么多人还能把路堵了?”
“好像就是唱歌的?就唱曲儿的吧。”
“戏曲吗?这上哪儿都能听吧。怎么会吸引来那么多人?”
“那张奶奶唱的戏曲,和镇上孙员外家请来的戏曲班子唱的戏曲能一样啊。
孙员外儿子大婚的时候,请的戏曲班子唱戏把半个镇子上的人都吸引过去看了,不少村子里的人可是连夜搬着板凳去的。
张奶奶唱曲儿的时候,可没这么多人听。”
“让你这么一说,我好像理解了一点了。”
“……”
百姓们讨论着这音乐节。
而一些想为百姓做些事情的好官,看着这个视频上的内容,倒是有了灵感。
虽然现在有钱的人少,但是有钱的人消费高啊,大不了打造的好一点,应该也能吸引到人。
不过,看着弹幕上的内容,想到自家那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路,还是先把路修出来,再说别的吧。
后世人说的果真没错,要想富先修路。
【#金圣叹#整活鬼才#】
【金圣叹,一位幽默至死的汉子。一生贯穿了一句人生格言:“人可以不活,但不可以没活。”】
【金圣叹出生于1608 年 4 月 17 日-死亡1661 年 8 月 7 日,名采,字若采,别名“张人瑞”,斋号泐庵法师,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人。】
【这位明末清初的鬼才在第一次参加科考时,在卷子上画了个和尚和一把剃刀。
于是,不出所料的……他考了0分。】
【第二次去题目是公孙丑问孟子:“对大展拳脚的机会动心不?”
孟子曾说:“我四十不动心。”
这位鬼才想着:既然四十不动心,但前三十九年肯定动心,于是他在卷子上写了三十九个:“动动动动……”
考官看完后,火冒三丈,将他赶出了考场。】
【还有一次他去参加科举,考题为“孟子将朝王”,这位鬼才想了想,在白纸的四个角落上写下四个“吁”,考官一脸懵逼的问他这是啥?
这位鬼才解释为:朝王追求排面,四方车水马龙络绎不绝,马夫们刹车停马的动静从四面八方传来,这不就是四个“吁”吗?】
【这位鬼才可以说是,在科举考试中将考官们折磨的欲生欲死。】
【不过,后来因为他整活太多,他被列入了科举黑名单。
但是因为他恶搞的次数太多,市面上都传他没有真才实学,听完这话后,这位鬼才老哥哪儿能干啊?
于是他换了个名字再去考,这次一下就中了。
奈何接受他本人对做官实在没兴趣,去考试也是为了证明哥们只是爱玩,并不是真菜。所以考完这个第一后,他挥一挥衣袖,继续潇洒人生。】
各朝代为了科举拼命熬夜苦读的读书人看到这里:啊啊啊![世界静音,聆听破防的声音.jpg]
【可别以为这位哥们只会在科举上整活,这位鬼才极擅长写白话文,
作为宋江的高级黑,他写的解读本比原著还火,写的新版《西厢记》一经发行就成了顶流之作,就连朝中许多批判过金圣叹的人都偷摸的拿回去看。】
清朝顺治年间的大臣:咳咳咳……这个就没必要说了吧?
【他的人生宗旨,就是别解释做自己,甚至临死前还在疯狂的整活和搞笑,在顺治十八年因为写了《哭庙文》被捕入狱。】
【在狱中,有一天他突然对着狱卒大喊大叫,说自己有一事相求。
因为他所在的是死牢,而且很快就要行刑了,狱卒以为他有什么后事要交代,于是给了他纸笔,结果没想到这哥们在纸上写道:“咸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的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恨矣。”
直接把当时的狱卒给干沉默了。】
【不止如此,在行刑前,他对刽子手说希望先杀他,给他个痛快,他耳朵里藏有200两,银票可以给他。
刽子手手起刀落,的确有两张纸条从他耳中滑落,但打开一看,一边写着个“好”,一边写着个“痛”。】
【可以说,这位鬼才,一生相当致力于整活了。】
[金圣叹也就是没生的现在,否则高低得是个先天互联网圣体。]
[我简直不敢想象,他要是在现代他该有多火。]
[这位哥们儿才是真抽象。]
[原来抽象不是现在新流行的,这都是从老祖宗那儿流传下来的。]
[这个喷不了,老天爷赏坐忘道当。]
[你着相了。]
[感觉金圣叹和李白能玩到一起去。]
[他也能和苏轼能玩到一块去。]
[这哥们不光给《水浒传》写文学批评,他什么都写,甚至连卦象的书他也要写成大白文。]
[不止,八股文什么的,他也点评一番,老尖锐了。]
[这哥们就是天生整活大使。]
[“金圣叹不是死了吗?”
“又整活了。”]
[因为哭庙案被满清杀了,以为可以像明朝一样抗税,结果他们一批人都被噶了。]
[本来是要赦免的,但这人偏要第一个砍。]
[没有,都死了。
《辛丑纪闻》中对处刑场景有过记载:“至辰刻,狱卒于狱中取出罪人,反接,背插招旌,口塞栗木,挟走如飞。亲人观者稍近,则披甲者枪柄刀背乱打。俄尔炮声一震,一百二十一人皆毙死。披甲者乱驰,群官皆散。法场之上,惟血腥触鼻,身首异处而已。”]
[我觉得这个人,放在现在,妥妥行为艺术大师啊。]
[放到那时候也是。]
[其实他还是不想死的。他看到两个孩子在法场大哭,就吟诗: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谐音就是: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
[可叹人生不是水浒,没有人来劫法场。]
[这家伙要到了现在绝对是大网红。]
[所以说时势造就英雄,放在现在是人才,放以前砍头了。]
[他被砍头主要是参与了哭庙事件。]
[能整这么多活儿,还能考这么多次科举,老金肯定有殷实的家境和开朗的父母。]
[古代家里没钱哪里有能力能学习参加科举,实际上也是,水太凉的亲戚,也是乡绅。]
[?水太凉,头皮痒——钱谦益?]
[突然也觉得这哥们儿没那么搞笑了,也就样。]
[……]

第303章 【#水太凉,头皮痒——钱谦益#】
“这啥意思?前面不是后世人还挺稀罕他的吗?怎么到最后这一句就不稀罕他了?”
“钱谦益这人谁啊?一提到他怎么感觉……后世人挺讨厌他的。”
“被后世人记住名字,还这么讨厌的,难不成这个姓钱的也是个贪官?”
“那肯定是个大贪官吧,小贪官后世人可记不住。”
“这么坏的贪官,在哪个朝代啊?”
“……”
看着飘过的弹幕和光幕视频评论上的最后一句评论,钱谦益本人忍不住冒了一头冷汗。
至今为止被光幕提及的人,不是幸运就是倒霉,看这个样子……他好像是要倒霉了。
不一定,也不一定,万一说的不是他呢?
正想着这些呢,钱谦益忽然想起自己有个外甥,好像就叫金圣叹。
应该不会这么倒霉吧?!
21世纪
苏雪看到这个视频忍不住点了相关搜索:#水太凉,头皮痒#。
【#水太凉,头皮痒——钱谦益#】
【在网上一提到钱谦益,就会让人想起一句话:“水太凉,头皮痒。”
那这句话到底出处在哪儿呢?历史上这位钱大人真的做了这些事吗?大家与我一起来细究一下吧。】
【“水太凉”这个典故出自于清代江熙的笔记小说《扫轨闲谈》。
其中有一段,有关于钱谦益的故事:“乙酉王师东下,南都旋亡。柳如是劝宗伯死,宗伯佯应之。于是载酒尚湖,遍语亲知,谓将效屈子沉渊之高节。及日暮,彷徨凝睇西山风景,探手水中曰:冷极奈何!遂不死。”
这段故事说的大概意思便是:清军兵临南京城下,钱谦益的小妾柳如是劝他投湖自尽以殉国。
钱谦益假装答应了,和柳如是一起相约跳河,于是带着酒到尚湖,告诉所有亲朋好友,说自己要效仿屈原投江的高风亮节,还带领家人详尽的考察自尽场地。
然而到了时间,他们一直从日上三竿到到了夕阳西下,也未见他有所动作,全都在岸边兜圈子。
等到了傍晚,他望着西山的风景,伸手摸了摸湖水,突然说出“水太凉,不能下”这样的话。
后面的大概故事就是:在面对毅然决然跳河自尽的柳如是,钱谦益一把年纪了还硬是把人给拖了回来。
对于自尽殉国什么的,全当没说过。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